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十里村(ID:shilipxl),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長。
每年到了三四月份,大家朋友圈里,總能看到一些賣茶葉的朋友。
當然,也包括村長我本人。
我們家一年可以賣5000斤茶葉,你覺得可以賺多少錢?
我是茶農,采茶很辛苦
了解村長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安徽黃山人。
中國十大名茶,其中安徽就占據了四種,而黃山就有三種: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
我家真的是從祖輩開始就是茶農,我們主要種植黃山毛峰,高山土種。
反正我爺爺、我爸爸、我再到我自己的孩子,至少都知道采茶。
我們家茶林不多,因為我爸四兄弟分家分地,大家得到的都差不多。
我小時候即討厭采茶又喜歡采茶,喜歡是因為放學、周末去采茶,可以自己賺零花錢。
討厭是采茶實在太辛苦了,早上四五點早起,一直到天黑才能回家,下雨也得去。
我是茶商賣茶也不容易
我家也是茶商,我爸和我四叔一直在做茶葉的生意,我爸應該是村里第一個收茶賣茶的。
然后我叔一開始跟著我爸學習,現在自己在做。
做茶商也是很辛苦的,茶農只要采來賣就有人收,無非價格高低。
尤其是現在只管采,不像以前茶農還要自己做再來賣,炒壞了就砸自己手上了。
現在炒茶的風險也轉嫁給了茶商,茶商還要再負責銷售。
而茶商真有可能把差砸在自己手上,因為黃山毛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宜長期存放。
祁紅、普洱、金駿眉、正山小種等茶屬于發(fā)酵茶,反而越放越香,價值越高。
而黃山毛峰這種炒制茶,過了今年就不是新茶,是有保質期的。
所以遇上行情不好,就真的砸自己手里了。
為什么好茶都要賣800元以上
我們村很小,百來戶人口,但差不多一半的人要么在外面打工,要么在外面定居。
每年茶季的時候,村里面的年輕人就我和我堂妹。
所以我們村不算是茶葉大村,有頂級好茶,有很多茶林,但是沒人采,尤其是年輕人。
有時候不是年輕人不回來采,而是沒有哪個工作允許你請一個月的假啊。
所以,有些地方就得請人來幫忙采茶,以為他們賣得起高價。
比如像杭州、千島湖、安吉等地,每年都會采茶工,一天150-200元不等。
那么為什么好茶要賣到1000以上呢?
我給大家算筆賬,大家經常說的一芽一葉,或者一芽兩葉這種特芽,平均4.5斤生葉做一斤干茶。
這種生葉一般收購價在100-150元之間,所以干茶的成本就要到500元了。
再加上人工采摘、制作、電、炭火、損耗、茶葉禮盒、快遞費,500+150+50=700元。
700元的特芽,零售價加價一二百甚至三五百,其實是比較合理的,因為這里還有開店、人工、冷藏的成本。
當然要強調三點:
其一,生葉在100以上的價格,一般僅限在明前,因為后面芽頭大了就掉價了。
其二,每個地方關于生葉的收購價格不同,因為品種不同,比如像部分綠茶、紅茶,反而是茶葉越大越好。
其三,也許你認為800、1000甚至三四千的茶很貴,但就是有人喝,拿去送禮也是給人喝。
一年賣5000斤茶葉其實不賺錢
我們家很少做零售,真正意義上屬于源頭廠家。
一般的茶店或者本地一些知名的茶葉品牌,我們都會供貨。
年頭好的時候,一年可以做5000斤干茶,差一點也能做個三千斤。
但是我們其實并不賺錢,甚至算起來,還不如打工賺錢。
其一是我們不做零售,相當于給茶葉店、茶品牌做代工貨源,所以我們賺的是加工費,而不是茶葉的差價。
其二是綠茶不具備金融屬性,所以它愁賣,搞不好就砸手里。
其三是源頭商家只能賺代工錢,賺不到品牌錢,所以賣不了幾千、上萬的價格。
目前我們一斤茶葉的代工價格在18元左右,5000斤茶葉就是9萬的收入。
這個收入看起來好像好不錯吧,但是仔細一算就沒有多少錢了。
其一、一個茶季要生產5000斤干茶,至少要6個人工,包括老板自己。
其二、如果沒有老雇主,自己要負責生產+銷售,一般從下午2:00開始收茶葉,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鐘。
然后再1個半小時車程送到茶葉交易市場銷售,賣完再趕回家休息三四個小時,如此持續(xù)一個半月左右。
其三,茶葉的收購、制作中包括了各種損耗,還有購買柴火、煤炭、電、工人零食、吃飯、郵費、包裝等成本。
9萬塊錢,刨除所有的成本,大概有4萬左右的凈利潤。
這只是我大概和大家算一下賬,所以作為最源頭的茶商,其實并不賺錢。
這里也是給想要回家做農副產品、特產的朋友們一個參考,很多東西并不像表面那樣光線。
沒有銷路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是我們不想賺錢,也不是不想自己賣。
我爸也好,我叔也罷,一直都在問我有沒有銷路,一直問我自己怎么不賣。
哎,其實我心里苦啊,因為我是真的賣不動啊。
其一,雖然我會發(fā)朋友圈,但身邊知道我賣茶葉的還是少數,所以各位人設很重要!
其二,我過往的從業(yè)經歷中,沒有經歷和積累這些渠道,所以各位目標很重要,你要做什么事情,就要提前去做鋪墊、積累,而不是從零開始。
許多人一直說創(chuàng)業(yè)是從0-1,其實這個不值得提倡,從0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其三,零售是一個持續(xù)性過程,而批發(fā)是一次性的,雖然賺錢少,但是比較穩(wěn)妥,幾乎是零庫存或者是微庫存。
其四,中國南方幾乎每個省都有屬于自己的茶品牌,不管它是否出名,零售方面本地用戶都消耗了80%以上,所以就算有點人脈,想把茶賣到其他省份,挺難。
茶葉不像水果品牌,具有全國流通性,它的地方屬性很強。
比如黃山毛峰,主要銷售渠道和消費客戶就是安徽省。
所以這里再次告誡各位一點:無論你什么時候打算創(chuàng)業(yè),無論你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無論你是零售還是批發(fā),無論你是個人還是靠業(yè)務員,請一定要問自己你的銷路在哪里?你為銷路做了哪些準備?
在中國,其實不缺產品和客戶,多數企業(yè)之所以做不起來,而是缺少了核心且可持續(xù)的銷售渠道。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