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盧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作者:星海劍長,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轉載。
這人,嘴是真的毒!
圈子里都知道,黃仁勛堪稱硅谷一霸,經(jīng)??跓o遮攔,無論是AMD、Intel,還是微軟、蘋果、訊景,都被他懟過。
這不,11月13日,黃仁勛的嘴又得罪了一個人:孫正義。
孫正義是什么人?
投資大神,當年一筆雅虎的投資,就讓自己當了世界首富(哪怕只當了三天),然后又以對阿里巴巴6000萬美元的投資,換來了2000億人民幣的回報,堪稱業(yè)內傳奇。
但是,在英偉達在日本舉辦的2024年AI峰會上,黃仁勛卻哪壺不開提哪壺地問孫正義:
“Masa先生,您能想象,要是您成為了英偉達最大的股東會怎樣?”
黃仁勛這話是有所指的,因為當年孫正義曾經(jīng)想買下英偉達,將公司私有化,后來放棄,又轉頭買入英偉達股票,最高時持有5%的英偉達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只是可惜,后來孫正義把英偉達的股票賣了,套現(xiàn)33億美元,投給了明星騙子公司W(wǎng)ework,最終血本無歸。
如果這些股份不賣的話,按照英偉達11月份3.6萬億美元的市值,孫正義錯過了1800億美元的收益。
眼看黃仁勛如此殺人誅心,孫正義撲到黃仁勛懷里,抱頭痛哭。
畢竟這種踏空,無論對哪個投資人來說,都是一輩子的噩夢。
不過,似乎是老天覺得黃仁勛的嘴巴太毒了,不教訓一下說不過去,于是,打擊隨之而來。
12月5日,美國指控黃仁勛“利用美國聯(lián)邦遺產(chǎn)稅和贈予稅中廣為人知的漏洞”進行逃稅,金額達到80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逃稅案。
12月7日,歐盟反壟斷檢查機構對英偉達發(fā)起審查。
12月9日,中國宣布,英偉達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市場監(jiān)管總局決定依法立案調查。
再加上今年7月法國對英偉達的“涉嫌存在反競爭行為”指控以及8月美國司法部對英偉達發(fā)起的反壟斷調查,一瞬間,英偉達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顯然,英偉達面臨著一場全球圍剿。
那么,英偉達到底怎么了?為什么要圍剿它?中國對其調查又有什么深意呢?
壹
1949年,浙江少年黃興泰隨父親逃往臺灣,到臺北安家落戶。
黃興泰的父親并不是什么高官,所以在那個臺灣的困窘年代,能走的還是知識改變命運的路子,想翻身,只能督促黃興泰好好學習。
好在黃興泰是個學霸,16歲就考入了臺南成功大學王牌專業(yè)——化工系。
在學習之余,為了掙生活費,黃興泰還到一個姓羅的皮革商人家當家庭教師,認識了這家的大小姐羅采秀,青春懵懂之中,一段師生之戀開始了。
這里插句題外話,羅家在當?shù)厮闶谴笞?,羅采秀有個堂哥叫羅伯沐,羅伯沐雖然名不見經(jīng)傳,但他的外孫女卻很有名:
AMD董事長兼CEO蘇姿豐。
搞了半天,在GPU市場上和黃仁勛打得死去活來的蘇姿豐,居然還要叫黃仁勛一聲表舅!
后面的故事就順理成章了,羅家沒有什么棒打鴛鴦的戲碼,反而對這個禮貌自律的男孩很滿意。黃興泰大學畢業(yè)后,就和羅采秀結了婚。
1963年2月17日,黃仁勛呱呱墜地。
黃仁勛出生的時候,正值越戰(zhàn)時期,臺灣吃到了戰(zhàn)爭紅利,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快車道。而黃興泰赴美參加了幾次業(yè)務考察后,也被美國的繁華所折服,于是決心把兒子送去美國讀書。
1972年,黃仁勛9歲,父母含淚把孩子送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投奔居住在華盛頓州的舅舅,兩年后,黃興泰和羅采秀也順利移民,一家人總算在美國團圓。
看過美劇《初來乍到》的都知道,華人家庭哪怕到了美國,雞娃的本能也是不會變的。
黃興泰也不例外,開始給黃仁勛報各種華人補習班,讓他盡快適應美國教學體系。
幸運的是,黃仁勛繼承了他爸的學霸潛質,成績優(yōu)異,不斷連續(xù)跳級。
黃仁勛不僅成績好,體育也很棒,還加入了學校乒乓球隊,然后一路打到全美乒乓球賽雙打項目季軍,人們稱他是美國“整個西北地區(qū)最有前途的乒乓球選手”。
不過,黃仁勛并沒有選擇乒乓球作為自己的賽道,而是繼續(xù)上學,并在16歲那年,以學校年齡最小學生的身份,考入俄勒岡州立大學,就讀電子工程專業(yè)。
在這里,他認識了他的真命天女——白人女孩Lori Mills。
一個亞裔小子去泡白人妹子,在那個年代,是很難的,但黃仁勛還是得手了。
后來在接受采訪的時候,Lori Mills告訴記者,“他給我畫了個餅,說要在30歲前創(chuàng)立自己公司,這種堅定和自信,打動了我?!?/p>
這個餅,是黃仁勛20歲的時候畫的,此后10年,他都在為這個餅而奮斗。
畢業(yè)后,黃仁勛先后在AMD和LSI公司擔任芯片工程師,并一路做到LSI芯片部門的總經(jīng)理。
然而,職場上的一帆風順,并不是黃仁勛的目標,黃仁勛自始至終,都牢記著自己當年對老婆的承諾。
1993年2月17日,黃仁勛30歲生日。這一天,黃仁勛用積攢下來的4萬美元,創(chuàng)立了NVIDIA(英偉達),作為獻給妻子的禮物。
果然,霸總深情了之后,沒人能扛得住。
在那個芯片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無數(shù)草根創(chuàng)業(yè)公司拔地而起,然后轉瞬死掉,那為什么英偉達能一路做大,成長為如今的巨頭?
《英偉達之道》作者金泰一語道破:英偉達之道最簡潔的定義就是黃仁勛之道,或者干脆說,它就是黃仁勛本人。
簡單來說就是,英偉達的成功,和黃仁勛的一次次神乎其技的前瞻性豪賭,有很大關系。
也正因為如此,英偉達才多次踩中了時代的風口,直接將英偉達送上了GPU霸主的寶座。
第一次豪賭,就是放棄晶圓廠。
在那個時代,搞芯片,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晶圓廠,這樣無論是流片還是生產(chǎn),都非常方便。誰要是沒有晶圓廠,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是,晶圓廠太貴了,動輒上億美元,根本不是英偉達這種初創(chuàng)公司能玩得起的。
所以黃仁勛干脆采用了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親自飛到臺灣去見臺積電張仲謀,以日后訂單畫餅,說服了張仲謀免費給他流片,最終成功趟出了無晶圓廠之路。
把重資產(chǎn)甩出去,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還能讓公司專注芯片設計研發(fā)。
1999年10月一聲炮響,黃仁勛給世界送來了GPU(英偉達GeForce 256顯卡),從此,PC機圖像進入了3d時代。
當時沒有人認識到,這塊顯卡的推出,會徹底改變人類歷史。
第二次豪賭,是CUDA。
CUDA的技術原理講起來比較復雜,所以我們不講了,我們可以簡單把它理解為適配于英偉達顯卡的一種控制軟件就行。
我們都知道,GPU可以進行圖形計算,但怎么讓圖形計算更有效率?有的游戲廠商可能更重視頂點處理、幾何處理、光柵化,而有的游戲廠商可能更重視像素處理、輸出合并。但在沒有CUDA的時代,想實現(xiàn)GPU功能的微調,難而又難。
而黃仁勛則認為,有沒有一種可能,能讓購買顯卡的人,自己通過編程平臺來控制GPU的運算重點?甚至不僅僅使其應用于游戲的圖形計算,更可以用于其他通用計算?比如AI?
那個時候,距離AI爆發(fā)還有10年。
認識到GPU通用計算的巨大潛力,黃仁勛秘密啟動了CUDA計劃,在年收入只有30億美元的時候,就每年投入5億美元來研發(fā)CUDA。
這一舉動,讓黃仁勛備受質疑,股東們認為這是一種“不盈利的技術”,黃仁勛壓力很大。
一直到2006年,CUDA橫空出世,才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CUDA可以讓普通程序員利用英偉達免費送的CUDA工具包進行開發(fā),來實現(xiàn)最大限度發(fā)揮英偉達GPU的性能。
最關鍵的是,CUDA無法在競爭對手的硬件上運行,這才是妥妥的大殺器。
當初反對黃仁勛的股東們這才認識到,CUDA再配上英偉達的顯卡,實現(xiàn)軟件和硬件集成,不僅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關鍵,而且是阻止競爭對手最大的護城河。
你能想象Windows只能在英特爾的CPU上運行么?那誰還會去買AMD?
第三次豪賭,是收購邁絡思(Mellanox)公司。
AI先驅吳恩達,當年為了識別出一只貓,使用了16000個CPU處理器,才勉強實現(xiàn)。
但是第二年,吳恩達使用了利用CUDA優(yōu)化后的GPU之后,只用了12個GPU就把貓識別了出來。
CUDA的廣泛應用,大大加速了AI時代的正式到來。
于是,各路人馬一哄而上,梭哈AI。
但是問題很快就來了,隨著訓練中心的GPU越來越多,功耗也在直線上升,各地的電網(wǎng)壓力山大。
中國早期的比特幣礦工們,頂多湊個上萬張顯卡跑到貴州等水電便宜的地方去挖礦,而微軟呢?2024年為了訓練GPT-6,硬是搞了一個10萬張H100計算卡組成的計算機群。
結果一開機,電網(wǎng)馬上就燒了。
微軟沒辦法,只能把這10萬張計算卡分散到各個城市,然后通過網(wǎng)絡來并行計算。
但是問題又來了,現(xiàn)有的TCP/IP協(xié)議通信效率太慢了,數(shù)據(jù)要通過CPU才能分發(fā),多個計算卡并行時,數(shù)據(jù)傳輸受限于傳輸速度,常常發(fā)生1+1<2的問題。
所以,迫切需要一種全新、高速的網(wǎng)絡協(xié)議。
這時候,再次體現(xiàn)了黃仁勛超強的前瞻意識,因為早在2019年,黃仁勛就已經(jīng)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搞定了“無限帶寬”技術:InfiniBand。
InfiniBand讓數(shù)據(jù)不用再通過CPU和內存,而是讓GPU之間直接可以進行數(shù)據(jù)交互,所以才叫“無限帶寬”。
InfiniBand其實并不是英偉達的原創(chuàng)技術,而是以色列邁絡思(Mellanox)公司研發(fā)的,黃仁勛敏銳地意識到了InfiniBand的潛力,本來想買技術,奈何英特爾開了60億美元出來截胡,黃仁勛一怒之下,直接把邁絡思給買了,耗資 69 億美元,是英偉達迄今為止最貴的收購。
當時,GPT還不見影子,很多人對這筆收購持反對意見,然而4年后,當分布式計算時代來臨,InfiniBand成為英偉達現(xiàn)金奶牛的時候,所有人都跪了。
其實,InfiniBand只是黃仁勛無數(shù)次豪賭中的一次罷了,復盤英偉達過去二十年,無論是Tensor Core、RT Core(光線追蹤)、NVLink,還是cuLitho平臺(計算光刻)、混合精度、Omniverse、Transformer引擎,都是黃仁勛力排眾議,以強硬的個人作風推出來的。
一個人踩中一次風口,不難。
但難的是,每次都踩中風口。
不知道是老天眷顧還是命中有福,黃仁勛總是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做出最具前瞻性的判斷,直至抵達全球GPU食物鏈的最頂端。
今年11月,英偉達市值突破3.6萬億美元,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貳
在英特爾和AMD統(tǒng)治世界的時代,英偉達異軍突起,靠著差異化競爭,在全球芯片市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然而,殺掉惡龍的英偉達,現(xiàn)在卻越來越像一只惡龍。
從奧斯汀到圣克拉拉,從臺北到張江,幾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流傳著英偉達之惡。
英偉達惡在哪里?惡在壟斷。
我們都知道,幾乎每一個稍微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男人,都有一個顯卡夢,一塊4090高端顯卡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塊顯卡,更多時候,還和夢想、尊嚴甚至靈魂掛鉤。
不信的話,你去問問那些家里有4090顯卡的已婚男人們,有幾個不是跪舔了老婆好幾個月才最終達到目的的?(當然,他們嘴上肯定是不會承認的)
所以,看到這篇文章的妹子們,你要是真想和一個男人結婚,就給他買一塊4090,這意味著往后二十年,但凡吵架,你提到這塊顯卡,你老公都會馬上自己打自己一耳光。
但是,陷于英偉達顯卡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男人們,卻很少思考一個問題:英偉達值這么多錢嗎?
4090很先進不假,但它真的值1萬多嗎?
論加工難度,4090顯卡核心有760億個晶體管,寬高差不多都是20mm。而驍龍8Gen3呢?有291億個晶體管,寬高分別是8.4和10.66mm。也就是說,單論晶體管密度,其實8Gen3是超過4090的。
驍龍8Gen3多少錢一塊?不到1000塊錢人民幣。那4090是怎么賣到1萬多的?
說白了,還是因為壟斷。
你買顯卡,不就是為了打游戲么?當所有游戲公司的游戲都會基于英偉達顯卡進行優(yōu)化,都會利用CUDA進行開發(fā),那你已經(jīng)別無選擇了,只能買英偉達。
壟斷的市場最好做,這也就導致英偉達的顯卡根本不愁賣,想賣多少就賣多少,甚至當30系顯卡因為礦難而積壓的時候,英偉達還搞了一波“40漲價去30庫存”,用過時貨狠狠收割了一把。
我們可以看一組數(shù)據(jù)。
手機之王蘋果公司的毛利率,46.2%;
光刻機之王ASML的毛利率,50.8%;
光刻膠之王東京應化的毛利率,41.4%;
芯片代工之王臺積電毛利率,53.2%;
性價比之王小米的毛利率,20%。
而英偉達毛利率是多少?71%!其中AI計算卡的毛利率超過90%!
也就是說,3萬美元一張的H100計算卡,成本只有3000美元!1萬塊錢的4090,成本不到3000!
多少男人費盡心機擔驚受怕藏的私房錢,都變成了英偉達的超額利潤,最終鑄就了英偉達的3萬億市值。
其實,不只是中國男人抱怨英偉達計算卡貴,連美國人自己都受不了,世界上所有有志于AI的企業(yè),都逃不過英偉達的收割。
以CUDA為例,在CUDA剛剛誕生的2006年,黃仁勛就立下了一個flag:CUDA永遠免費!
不僅免費,CUDA還通過舉辦大學課程和網(wǎng)絡研討會培訓程序員,吸引他們來使用CUDA。
將近20年過去了,各大游戲廠商和AI公司的程序員們,已經(jīng)習慣于使用CUDA了,這就是強大的CUDA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因CUDA技術的發(fā)展而受益,自然也就不會有人試圖叛離CUDA。
盡管AMD、英特爾的GPU產(chǎn)品,在性能上未必弱英偉達多少,但就是沒人愿意買。
為啥?打個比方,你是一個普通話主持人,已經(jīng)用普通話主持了十幾年了,現(xiàn)在突然把你調到粵語頻道,你需要現(xiàn)學粵語,你會不會掀桌子?
所以,哪怕Google、高通和英特爾聯(lián)合成立UXL基金會,想搞個反CUDA聯(lián)盟,但始終搞不起來,因為沒有哪個老板愿意逼反手下的程序員們,更何況還要付出效率變低的代價。
AI產(chǎn)業(yè)更是如此,因為英偉達從AI的襁褓時代就參與了,所以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AI技術論文、模型以及訓練方法,都是基于英偉達顯卡和CUDA的,只要一個公司想搞AI,就離不開英偉達。
這也給了英偉達拿捏全世界的資本。
一塊H100計算卡,3萬美金起步,但實際上4萬美金也買不到,馬斯克就曾吐槽,英偉達的計算卡“比毒品還難買”。
如此貴的計算卡,對于那些動輒需要成千上萬塊計算卡的AI訓練中心來說,英偉達真的是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只是顯卡貴倒也罷了,關鍵是英偉達太黑心!
前文提到了,英偉達擁有InfiniBand技術能把顯卡們連成一個整體。但問題在于,InfiniBand重新設計了物理鏈路層、網(wǎng)絡層、傳輸層,這也就意味著,你過去的交換機、網(wǎng)卡、網(wǎng)線都不能用了,必須重新買英偉達的設備,而且就連配套設備也要找英偉達。
英特爾曾經(jīng)控訴英偉達:我找英偉達來建計算中心,TMD連網(wǎng)線都要從英偉達買!100美元一根!
這和買個螃蟹一斤,拆開發(fā)現(xiàn)稻草繩有4兩有什么區(qū)別?
絕對的壟斷,帶來的是絕對的憤怒和不可控制的離心。
2017年,英偉達為了推廣自己的計算卡Tesla,下令不再允許客戶使用游戲顯卡產(chǎn)品在數(shù)據(jù)中心開展深度學習。
這個禁令的背景,是英偉達的A100性能優(yōu)異,但價格太貴,是普通顯卡的10倍以上,所以很多初創(chuàng)公司,買了很多游戲顯卡來平替Tesla,導致A100積壓。
結果英偉達一紙禁令,斷送了很多初創(chuàng)公司的活路。
這一霸道行徑雖然不了了之,但英偉達的霸道作風已經(jīng)倒逼不少科技公司巨頭開始自找出路,以避免英偉達的鉗制。
特斯卡領先世界的智駕FSD車載芯片,開始使用自研的NPU。
本輪AI浪潮的發(fā)起者微軟,推出了自己的AI芯片Athena。
英特爾則推出了Gaudi3人工智能芯片,成本僅為英偉達H100的40%。
還有Google擊敗柯潔、驚艷世人的AlphaGo,用的不是英偉達GPU,而是Google自研的TPU。
當然,因為CUDA護城河的存在,這些自研GPU距離挑戰(zhàn)英偉達霸主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不是隨便一個公司,都有能力不惜血本搞自己的算力芯片的。
所以,目前英偉達仍然憑借GPU+InfiniBand+CUDA壟斷著AI算力90%的市場。
但是,商業(yè)上競爭不過,不意味著從政策上競爭不過。
別忘了,像微軟、蘋果、谷歌、特斯拉這些科技巨頭們,他們在政界的人脈,可不是英偉達能比的。
對大多數(shù)歐美政客來說,一個由華裔掌握的壟斷企業(yè),無論這個華裔再怎么表忠心,再怎么和母國劃清界限,它本身也是不安全的,更何況這個企業(yè)經(jīng)營的領域還決定了未來AI生產(chǎn)力。
這在他們的眼中,黃皮膚,就是天生的“原罪”。
于是,歐美國家針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接踵而至。
叁
相比歐美國家,中國對英偉達的調查,原因完全不同。
事情,還要從英偉達當年花69億美元收購邁絡思說起。
嚴格來說,英偉達收購邁絡思和中國沒有關系。但根據(jù)行業(yè)慣例,大型跨國公司在進行可能涉及壟斷的項目收購時,需要主動向各國監(jiān)管部門申報,而各國監(jiān)管部門也會在審核中添加一些預防壟斷的限制性條件。
英偉達和中國市場監(jiān)管總局談了一年,2020年,總算談妥了,雙方簽訂了協(xié)議。
協(xié)議的內容主要有7點:
1. 禁止強制搭售:確??蛻艨筛鶕?jù)自身需求選擇產(chǎn)品和服務。
2. 保障客戶選擇權:維護第三方硬件、軟件生態(tài)的開放性。
3. 保持軟件開源:保護全球開發(fā)者和合作伙伴利益。
4. 保護第三方信息安全:維護商業(yè)機密不被濫用。
5.公平供應產(chǎn)品:尤其是對中國市場,需繼續(xù)提供GPU加速器、高速網(wǎng)絡互聯(lián)設備及相關配件。
第6和第7條為保密條款,我們不得而知。
說實話,在其他國家紛紛開始對英偉達的收購板起臉的時候,中國的這個通行證,對英偉達說服其他國家監(jiān)管部門意義很大。而中國當時也沒別的想法,我不攔你收購,你英偉達好好跟我做生意就行。
按道理來說,既然協(xié)議簽了,英偉達就應該遵守承諾。
但事實上,并沒有。
美國《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 》出臺之后,英偉達停止向中國出售A100 、H100 等高端計算卡。
眼睜睜看著市場卻賺不到錢,太難受了。既想遵守禁令,又想賺錢,咋辦?
英偉達推出了閹割版型號A800 、H800,通過帶寬限制,來避免中國獲取高性能算力。
沒過多久,美國出口管制清單更新,A800 、H800也不賣了,英偉達又推出了“二次閹割版”,分別是HGX H20 以及 GPU L20 和 L2。
這些芯片的算力低到什么程度?
H20的紙面算力不及 H100的20%,另外的GPU L20和L2就更低了。
別看人家性能低,但人家賣的貴啊,雖然性能只有H100的20%,但是價格卻是H100的50%!
一個中國AI創(chuàng)業(yè)老板曾經(jīng)怒斥:“這不就搶錢嗎?純純智商稅!”
無奈之下,很多中國初創(chuàng)公司只能買消費級游戲顯卡4090來訓練模型,哪怕這類顯卡功耗高,也比H20要強。
結果,英偉達又把4090給禁了,同時還不愿意放棄中國游戲主機裝機市場,又專門推出了4090D顯卡,專門閹割了AI計算能力。
你看,這顯然就違反了英偉達承諾的第五條“公平供應產(chǎn)品”。
有人可能會為英偉達辯解,英偉達是迫于美國禁令啊,畢竟人家是美國企業(yè),政府有要求,英偉達能咋辦?
但問題在于,對于4090顯卡,美國商務部明確英偉達可以申請民用消費品豁免,不再禁運之列??墒怯ミ_申請了沒有?并沒有,而只是搞了個4090D出來,一方面繼續(xù)在中國市場賺錢,另一方面人為推高了原版4090在中國的價格,利用水客走私增加4090的銷量。
除此之外,英偉達在中國,“強制搭售”的行為也玩的飛起。你想搭建算力中心,因為InfiniBand技術的原因,你就要從英偉達買網(wǎng)線、服務器機架等“邊緣產(chǎn)品”。
還有,英偉達還強迫客戶“二選一”,如果你受不了英偉達,選擇購買AMD芯片,那么對不起,你就會上英偉達的黑名單,以后你再去找英偉達買芯片的時候,英偉達可能會對你加價,甚至還會無緣無故拖延你的交貨日期。
顯然,這又違反了協(xié)議中“保障客戶選擇權”的條款。
所以,英偉達這次被調查,一點也不冤。
根據(jù)《反壟斷法》第58條的規(guī)定,若企業(yè)在收購過程中違反承諾,行為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可能會面臨上一年度銷售額10%以內的罰款。
那么按照英偉達2023年中國區(qū)104億美元的營收計算,如果中國裁定英偉達違反《反壟斷法》,將會被最高罰款10億美元。
但是,《反壟斷法》還有一條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情節(jié)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國務院反壟斷執(zhí)法機構可以在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的罰款數(shù)額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具體罰款數(shù)額。
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罰款之后,英偉達敢冒著違反美國禁令的風險,向中國“公平供應產(chǎn)品”嗎?不敢,所以英偉達就算被罰款,也會繼續(xù)違反《反壟斷法》。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情節(jié)特別嚴重,那么英偉達最高的罰金,可能達到50億美元,是中國史上最高罰款案高通案9.75億美元的5倍之多。
有人可能覺得,這不是要把英偉達逼出中國市場嗎?
不,宏觀來說,中國不是為了逼走英偉達,而是為了給中國廠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英偉達對中國搞歧視性產(chǎn)品政策,早在2年前就開始了,為什么當時中國不調查?
去年黃仁勛掙著大陸的錢,轉過頭來卻稱臺灣是“國家”,在公布的財報中也故意把“中國”、“臺灣”和“美國”并列,觸碰中國紅線,為什么當時中國不調查?
因為你要調查英偉達,國內AI廠商的供貨怎么辦?中國正在蓬勃發(fā)展的智駕產(chǎn)業(yè)怎么辦?中國有合格的替代品嗎?沒有。
信息產(chǎn)品自主可控有個前提,那就是“有的選”,否則就是自討苦吃。
政策是要為國策服務的,而不是成為國策的絆腳石。
我們回憶一下,為什么當年我們敢于判思科敗訴?因為中國有了華為和浪潮。
為什么我們敢于調查美光,還狠狠罰了一筆?因為我們有了長鑫。
同樣的道理,過去我們不查英偉達,是因為我們“沒得選”,而現(xiàn)在,我們“有的選”了!
我們可以看一下英偉達的三大支柱,計算中心、車載芯片還有游戲業(yè)務。
這三大支柱,中國都有了替代產(chǎn)品。
一看計算中心。
目前,中國已經(jīng)有了華為的“昇騰910B”,其性能已經(jīng)對標英偉達A100,雖然生態(tài)上還差一些,但完全可以用服務來補足。
比如,華為和訊飛聯(lián)合的“星火一體機”項目,華為不惜血本調配了幾百名工程師,直接住到訊飛幫訊飛調試。
而國內轉型成本最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比如百度、360甚至原來和華為不對付的友商,在國家政策層面的引導下,也開始使用昇騰芯片,下游大量企業(yè)也開始大規(guī)模動員,逐步建立適配于昇騰芯片的生態(tài)。
雖然昇騰在運算效率上還比不上H100,但這一步不得不走,因為沒人用的話,生態(tài)永遠也起不來。
二看汽車智駕芯片。
汽車智駕,一直有兩條路線,一是算法路線,二是大模型路線。
隨著特斯拉率先實現(xiàn)大模型上車,毫無疑問,將有越來越多的車企轉到大模型智駕的路線上來,那么汽車適配的AI芯片需求,也必然迎來一波大爆發(fā)。
雖然英偉達的Drive Orin-X方案(單顆Orin-X芯片算力為254TOPS)仍然占據(jù)中國市場第一,但國產(chǎn)智駕芯片也已經(jīng)開始群雄并起:
地平線在今年4月24日發(fā)布了新的征程6系列,算力最高達560Tops。
芯擎科技的“龍鷹一號”,算力也達到512Tops,還能支持20路攝像頭和多路激光雷達。
還有黑芝麻的華山A1000芯片,算力也超過了500Tops。
更不要說蔚來超過1000 Tops的“神璣NX9031”和小鵬的圖靈芯片了,有望直接實現(xiàn)L4級的智能駕駛。
可以說,在瘋狂內卷的中國車企不計成本地砸錢推動下,中國智駕芯片廠商和英偉達的差距,反而是最小的。
三看游戲顯卡。
游戲顯卡這塊,差距是最大的,畢竟游戲佬們最喜歡對硬件性能和游戲幀數(shù)錙銖必較,這部分市場很難做。
在這方面,國產(chǎn)游戲顯卡廠商先天吃虧,為啥?因為國外的游戲廠商,基本都是針對英偉達做的優(yōu)化,不會對你這種顯卡小廠做優(yōu)化的。
不過,像寒武紀、景嘉微、壁仞科技、芯動科技、摩爾線程之類的企業(yè),都已經(jīng)開始不斷技術迭代,進展迅速。
特別是摩爾線程,創(chuàng)始人張建中是英偉達原全球副總裁、中國區(qū)總經(jīng)理。自從2022年11月摩爾線程發(fā)布其MTTS80顯卡以來,驅動版本已累計迭代25次,最新驅動更新之后,已經(jīng)正式實現(xiàn)對DirectX 12和OpenGL 4.2的支持,可以實現(xiàn)流暢運行黑猴子了!
而S80的價格呢?只要1000多塊錢!
1000多塊錢就能玩黑猴!還要什么自行車?
其實,根本不用看摩爾線程的性能,只要看摩爾線程上了美國政府制裁名單,就知道其實力了。
中國芯片廠商的持續(xù)發(fā)展迭代,不僅為業(yè)界提供了更多備選方案,也為國家有關部門調查英偉達,提供了底氣。
相應地,國家也要在政策層面,對尚在發(fā)展期的國內廠商給予扶持。
這種扶持,并不是政府采購買幾臺設備,而是在更宏觀的市場競爭層面,對不守規(guī)矩的外國廠商進行強有力的監(jiān)管。
打個比方,假設英偉達的H100顯卡算力是1000 Tflops,國內產(chǎn)品只有100Tflops,那誰不選英偉達,就真是腦子有病。
然后英偉達1000 Tflops的設備不賣了,給中國一個200 Tflops的,大家看來看去,捏著鼻子還要買。
這樣一來,中國那些只有100 Tflops的廠商得不到利潤反哺,技術無法迭代,那就永無出頭之日。
就算有華為這樣的廠商拼了老命搞出一個300 Tflops的,英偉達轉頭拿過來一個500 Tflops的,你咋辦?
所以英偉達的行為,其實并不是什么屈于美國政府禁令的商業(yè)行為,而是服務于美國對華科技打壓戰(zhàn)略的政治行為。
對于這種政治行為,一些人對英偉達鳴冤叫屈、哭訴“營商環(huán)境不行”的行為,真是特別可笑,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晚期了。
所以對付英偉達,最好的辦法就是出重拳,你不賣1000 Tflops的,那200 Tflops的也別賣了!這樣國內那些捏著鼻子買英偉達的公司,就只能轉頭去考慮國產(chǎn)產(chǎn)品,中國芯片企業(yè)才有生意,才能實現(xiàn)正循環(huán)。
中國既有市場,技術也不算太落后,還擁有產(chǎn)能優(yōu)勢,發(fā)展起來后,那就是發(fā)達國家的粉碎機。
光伏、電動車、家電、LED面板,不都是這么過來的么?
雖然這一過程一定會充滿痛苦、撕逼和一地雞毛,但總比永遠遮罩在英偉達的陰影下要好。
2024年11月,摩爾線程,這家創(chuàng)辦了僅僅4年的企業(yè),開始IPO。IPO成功之后,其下一代顯卡(可能是S90)將會擁有比肩4090的水平,在游戲顯卡這條賽道上,已經(jīng)能看到英偉達的背影了。
那英偉達還有什么價值?
說實話,如果在兩年前,黃仁勛靠著自己臺灣人的身份,還有一定的統(tǒng)戰(zhàn)價值,中國不會下這么重的手。
那么現(xiàn)在,當國產(chǎn)替代大勢已成的狀態(tài)下,黃仁勛的統(tǒng)戰(zhàn)價值,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
肆
當然,客觀來說,英偉達在全球GPU市場上,仍然占據(jù)著絕對優(yōu)勢地位,就算中國罰款50億美元,可能傷不到英偉達的根本。
但是,該罰,還是要罰。
因為,英偉達的事情,已經(jīng)不是具體的一個經(jīng)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是在美國已經(jīng)向中國發(fā)起科技戰(zhàn)的情況下,中國如何應對的問題。
是屈辱地默默接受閹割顯卡?甚至對黃仁勛的臺獨言論也默不作聲,還是奮力反戈一擊?
這次中國的重拳出擊,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
中國一百多年的血淚史和屈辱史,已經(jīng)讓中國人對大國博弈沒有了任何幻想,一味求和,不會有任何前途。
所以,調查英偉達,并不是單一的行動,管制稀土、制裁軍工、取消出口退稅、在沙特發(fā)行主權美元債券、四大產(chǎn)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發(fā)文警告外國芯片安全風險等等,都在說明,中國的打法,已經(jīng)變了!
調查和制裁英偉達,國內可能會有一陣陣痛,但這種陣痛,也孕育著新生。
英偉達就像一棵大樹,樹大根深,但總要人給他修剪枝杈,給樹下的小樹苗露出一點陽光,給他們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
現(xiàn)在,摩爾線程、景嘉微、天數(shù)智芯、燧原科技、海光信息和華為等等國產(chǎn)芯片廠商正在難得的機遇中奮力成長。
早晚,它們也將成長為參天大樹,為全體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造出高性能、買得起的顯卡。
科技,不應該是高高在上,而應該服務人民。
哪怕不為別的,就為了那些因為4090放下尊嚴跪求老婆的中國男人們,這一仗,我們也必須贏!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