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成人小说,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久久妇女,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真正的高手,都很擅長給員工發(fā)年終獎

關注
節(jié)點
四川社區(qū)社交
建立國內第一的資源社交市場。
最近融資:|2014-07-01
我要聯(lián)系
如何做好年終績效評價與獎金發(fā)放。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混沌學園 (ID:hundun-university),分享嘉賓:錢滔,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發(fā)布。

到了年終,很多企業(yè)都在面對績效分配的問題。

好的員工績效評測機制可以激勵員工實現(xiàn)績效目標,吸引與沉淀下一批核心骨干團隊,達到傳遞價值觀,沉淀文化基石的目的。不好的員工績效評測機制,不但會占用員工過多的時間、精力,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還會增加員工間的競爭性,產(chǎn)生或強化敵對情緒,造成內卷,最終導致優(yōu)秀人員的流失。

你在做績效評估的時候是不是也遇到了這些問題?

  • 部門之間績效不平衡,一線基層員工很無辜,怎么辦?

  • 員工總會高看自己,組織總會低評,這種沖突怎么處理?誰去處理?

  • 績優(yōu)與績差的差距多大才合適?

  • 管理者打分,往往大家分數(shù)差不了幾分,怎么辦?

  • 能力一般,沒有發(fā)展?jié)摿Φ睦蠁T工業(yè)績特別好,而能力強的新員工業(yè)績一般般,怎么辦?

今天的這篇文章由混沌創(chuàng)新領教、資深組織專家錢滔來為我們講述,如何做好年終績效評價與獎金發(fā)放。

員工為什么被激勵

當你在制定績效評測機制時,先要弄清楚員工為什么會被激勵。

首先,人們有自戀被滿足的需要,每個人胸前都有一塊隱形的牌子,上面寫著“我很重要”,也就是人人都有被看見與聽見的需要,員工通過績效的形式來表達 “我對公司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從而區(qū)別于其他的員工。

當然“自戀被滿足的需要”必須基于員工的“個人生活能夠得到保障、工作環(huán)境足夠穩(wěn)定”的前提下。這就特別吻合第二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當人們低層次需求被滿足的時候,高層次需求的滿足才有激勵作用。

第三點是雙因素理論的影響。

保健因素是什么?其實相當于是我們的三餐。你不吃三餐會死的。激勵因素就相當于水果,你不吃沒關系,但吃了以后你的滿意度和生活品質會上升。但如果沒有保健因素,激勵因素是無法發(fā)揮作用的。

保健因素在薪酬設計里面主要是基本工資保障,所以年底獎金也好,平常的獎金也好,它必須在基本工資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會發(fā)揮作用。

關于激勵因素有兩個點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第一,風險太高的計劃,它是不具備激勵作用的。當你推出一個獎勵計劃,員工如果覺得風險太高,他就會覺得這個不是在激勵我,這是在克扣我。

特別是在跟新員工進行入職談判的時候。比如招聘一個高層,我們希望給他挑戰(zhàn)性,底薪30萬,如果做的好,獎金可以達到100萬。他會感覺沒有安全感,覺得這個不是激勵,而是在給我挖坑。

第二是公平性,如果員工覺得不公平,同樣的高激勵也會影響激勵作用。人很奇怪,要超預期激勵因素才起作用。員工對應得的激勵有一個預期,即使你給他的激勵很高,但是低于他的預期就等于沒有做激勵,只有在超出他的預期,激勵才會有效果。

舉個例子,有個上市公司在做IPO的時候,不論前中后臺、工作年限、過去的貢獻大小以及未來的價值預期,老板給了所有的高管每個人30萬股股權。這似乎很公平,但正是因為平均,所以就特別不公平,沒有一個人是滿意的。老的高管當然覺得不公平,我竟然和新來的人一樣多;新來的高管也覺得不公平,他覺得在其他地方我都可以拿40萬股,到了這兒我只有30萬股,虧大了。

激勵的三種方式

1. 通過工作設計進行激勵,最常用的就是理查德·哈克曼的MPS方程式。

公式里的五個要素都很重要,直接關系到員工積極性的發(fā)揮。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對于員工要做到及時反饋。我們一些管理者關注結果,而常常忽視過程管理,尤其不太做日常的及時反饋,下屬表現(xiàn)好或者不好,往往管理層和HR都知道了,員工本人卻完全不知。然后到了某個節(jié)點,管理者會突然對HR說:“你看張三這個人非常不好,這不好那不行,我不要了。”然后張三就滿頭霧水,“你平常都說我好,怎么會突然說我不好呢?我到底不好在哪里?”很多勞動糾紛因此產(chǎn)生。上級對員工沒有及時反饋,會給員工帶來非常大的認知反差。

2. 制定員工參與計劃。員工對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以及自主決定權,也就是員工對一項任務的參與程度,其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我們在做員工參與計劃時要注意這三點。讓員工參與的工作:

  • 與個人績效緊密相關

  • 個體具有勝任力

  • 通過流程來保障信任與賦權

針對年輕員工,增強參與感是非常重要的激勵手段。對于95后,參與是最大的認可。比如讓他們列席公司的重要會議、聽取意見、有渠道能夠讓他們發(fā)出聲音、受到重視,能夠創(chuàng)造一些在組織內表現(xiàn)的機會、能夠直接和高層溝通等,都能夠很好地激勵到年輕人。

3. 利用報酬進行激勵。報酬有三大類,一類叫金錢,一類叫認可,一類叫安全感,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報酬并不等于薪酬,而是一個全面報酬計劃,這是真正的激勵機制。全面報酬體系它由三部分構成。

  • 金錢的激勵

  • 通過認可來激勵

  • 給予安全感來激勵

它們的激勵作用是同等重要的,金錢是保障效益的因素,而認可和安全感是激勵因素。

績效評估與薪酬的分配

剛剛提到的那些不同的薪酬關系是怎么樣的?從下圖,可以看到,如果這個組織是在低變動性下,就是公司的業(yè)績就很少發(fā)生擺動,業(yè)績的增長是可預期的。如果是在高變動性下,公司的業(yè)績也會出現(xiàn)大幅度的增長或者大幅度的下降,不確定性較大。從個體績效來說也是兩個維度,一個員工的指標是非常明確的,一種是員工的指標非常不穩(wěn)定,那么這樣子兩個維度相交,就會有4種績效策略。

績效評估與薪酬策略的關系圖:

把握這四種績效策略的同時要注意一點,公司整體的業(yè)績好壞與基層員工關系不大。企業(yè)如果業(yè)績快速發(fā)展,說明你的賽道是對的,戰(zhàn)略落地舉措是比較正確的。但這些舉措的決定權在核心團隊里,一般員工在執(zhí)行層面做到的只是效率提升??冃绻急忍蟮脑挘鶎訂T工會不買賬,考核員工的指標,必須是與員工本身的能力強相關的指標。

比如說行政人事,像這種部門他會覺得前臺無論做的好壞,都是這么大的工作量,而且有可能業(yè)績不好的時候,工作量更大。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會覺得你給我較高比例的基本工資和較低的獎勵是合適的。

一個公司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組織績效的可變性也不一樣,員工的績效的可評價性也不一樣,所以選擇的薪酬的戰(zhàn)略也會不一樣。

常見的薪資構成與激勵作用

剛才提到了保障薪酬以及激勵薪酬,從薪酬結構上來說,大概可以把它再細分成這幾類。

整個的薪酬結構的風險系數(shù)是從上到下,員工也是從上到下感到風險越來越大的。越低風險的薪酬,員工保障性能就越強,但激勵效果就越低。

我們一直覺得績效工資一定會比基本工資更有激勵作用,能夠來刺激員工產(chǎn)生績效。但事實上,著名的管理學教授史蒂芬·P·羅賓斯指出,績效工資對于管理者更具有吸引力。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績效工資是能夠改善和提升團隊績效的,而且有助于控制公司的整個人工成本。尤其是當效益下降的時候,員工績效工資也是下降的,公司在效益下降時期的整個人工成本是可控的。

但是很多時候員工會覺得個人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非常有限,調查表明大約29%的員工甚至意識不到只有很好的完成工作時才能得到很好的獎賞,他們會把績效工資認為理所當然應得的。比如說今年我得了5000塊錢績效工資,我會覺得明年一定會比5000多,如果明年比今年低了,績效工資就沒有起到它激勵的作用。

總體而言,績效工資還是比保障工資更有激勵作用。如果你的基本工資保障做的足夠好,你的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就會被放大。

不同個性的員工薪酬有偏好

另外,我們要考慮到不同個性的員工對薪酬的風險度是有偏好的?,F(xiàn)實主義者,他會相對保守,更關注工資的保障功能。低自尊者他會傾向于加入以團隊激勵為主的組織,他不覺得自己有很強的個體能力,所以會想躲在團隊激勵里減小壓力。冒險主義者,他們傾向于更多的績效工資,這種往往在銷售中間會比較明顯。個人主義者他會傾向于說要個人績效,而不是團隊績效的情況。

此外,每個員工的個性是不僅受基因、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會被地域文化深刻影響。

說一個高管薪酬談判的故事。有一定給付能力的浙企招高管,一般會采用低薪酬加股權來激勵高管,這樣當期成本較低,也是給高管套上了金手銬。比如一個上市公司的總經(jīng)理,可能只有50萬的年薪,但是期權和股權的價值會到幾千萬,即使在上市之前這個數(shù)字是很不確定的,但是浙江本地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都很愿意接受。

截然不同的是,2011年,我從青島某知名國企招一個高級VP到我們公司做總經(jīng)理,當談到待遇的時候他說:“我要150萬的稅后年薪,期權股權什么的我不在意,不給我也沒關系,但是年薪不能低?!碑敃r我就傻了。后來我才了解到,其實這就是北方企業(yè)和這企地域的差異、文化的差異。但是這個我引進的高管來到浙江的9年之后,他跳槽了,這一次他就很有意識地談必須確保多少比例的期權。所以文化是會影響人的,地域文化也會影響一個員工對薪酬的偏好。

我們總結一下成功企業(yè)的激勵機制的特點:

第一,一定是配合公司的戰(zhàn)略和發(fā)展;

第二,一定是保證公司當期的績效目標的實現(xiàn);

第三,任何的激勵機制都有它特定的目的以及應用邊界,我們前面列出來的13種激勵策略,無論是保障薪酬還是績效薪酬,都有一定的利和弊。

年終獎的發(fā)放

獎金從哪來

第一種是凈利潤,凈利潤分成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凈利潤的總額里,拿出一部分,另外一種是超額利潤。

已經(jīng)盈利的快速發(fā)展期的企業(yè),建議是從凈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獎金。比如今年企業(yè)實現(xiàn)了1000萬的利潤,你拿10%那就是100萬,20%就是200萬,把這些錢拿出來作為獎金包進行分配。

但對于已經(jīng)進入了增速拐點后的企業(yè),建議是拿增量作為獎金。換句話說就是不再獎勵凈利潤總額,而獎勵的是增額部分(可以和預算目標比,也可以和去年同比),比如說我今年的目標是2000萬利潤,如果大家能做到2500萬,多出來的500萬我可以拿出20%甚至30%做獎勵。

這里講凈利潤的分成,包括了利潤總額或超額利潤,也有的公司既做凈利潤也做超額利潤,分成比例,其實還是看總人工成本的占比,以及你的薪酬策略中獎金占整個工資比例大概是多少。行業(yè)不同,企業(yè)發(fā)展階段不同,薪酬策略不一樣,分配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第二種叫收益分享計劃,收益分享計劃的收益指的是降本增效的部分,一般針對的是中后臺這種不會直接創(chuàng)造利潤的部門,它們的利潤創(chuàng)造更多是來自于省錢(成本降低)。

我們賺一塊錢的凈利潤,前臺有可能要賣100塊錢的東西,但是省一塊錢相對于中后臺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那么把節(jié)約的部分提出一定的比例作為獎勵包是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

第三種是約定一個數(shù)額作為獎勵。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短時間內還沒有實現(xiàn)盈利。但是由于前期的融資,還存在足夠的現(xiàn)金流,那么我們可以事先約定一個數(shù)額作為獎勵,比如說我們今年能夠達到多少的銷售額就發(fā)放多少數(shù)量的獎金。那如果公司現(xiàn)金流也有問題,那么就一定也只能充分發(fā)揮非現(xiàn)金的激勵手段,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員工而言,這樣的激勵效果不強。

第四種是針對特定事項的一次性獎金。比如說新市場的開拓、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階段性的成果、或者一個重大的措施舉措的落地??梢栽O置一些一次性的獎勵。

獎金怎么分

上面所說的這些是獎金的來源。那我們有錢了以后怎么分呢?一般來說有幾個原則。

1. 一事一獎不重復獎勵,一次性獎勵過的項目,在整個年終獎勵的時候,就不要再去考慮這些要素了。比如說,你已經(jīng)做了季度獎勵,在年終的時候就不用去算季度獎勵中已經(jīng)獎勵過的業(yè)績了,這就叫一事一獎不重復獎勵。

2. 個人績效與獎金包分開。我們獎金計劃,一般指的都是團隊獎金包的形式,如果說有個體的績效獎勵,一般我們不會算在獎金包里面,需要另外的單獨設立一次性獎勵的標準,或者是與員工月薪相關比例的個人績效工資。

個人績效工資與固定工資的比例,我一般建議普通員工大概是1:9,中層可以是2:8或者3:7,高層的話可能是6:4或者4:6。根據(jù)公司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公司的文化特質,不同的薪酬策略,比例是不一樣的。

3. 年終獎的獎金包一般性的計算方式就是“利潤×獎勵比例×部門考核結果(除利潤以外的工作要求)”。

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考核指標里不建議再有利潤指標,否則就是利潤的平方了,可以考核質量、開票額,合同完成率,電商點擊率等,也可以考核下屬培養(yǎng)、骨干員工保有率、價值觀等軟指標。不建議團隊考核指標超過三個。

4. 獎金包根據(jù)個體績效二次分配。部門拿到獎金包之后,就會根據(jù)個體的績效進行二次分配。二次分配直接關系到獎金的激勵作用。如果我們對個體績效的評價不公允,員工對績效的評價結果極為不滿意,那不管你發(fā)多少錢,獎金的激勵作用就大大下降,甚至都歸為0了。

所以獎金包的二次分配關鍵在于評價的公平性和相對客觀性。

評價的公平性和相對客觀性

關于公平性評價的問題,我們有三個維度來講,第一個維度是指標設置的公平性,第二是評價過程的公平性,第三是評價者的公平性。

第一,個體績效評價的指標設置,必須是事先達成一致,得到員工認可的。

第二,評價過程的公平性要求的是一個指標只有一個人負責,要責任邊界清晰。也就是指標(名稱+數(shù)值)的設立原則:一個指標只有一個部門背,一個指標只考一個人,責任在誰背指標。大指標拆解到小指標,考驗管理層對價值鏈的理解和對關鍵節(jié)點價值評價的能力。

比如說銷售額指標,那就是銷售端負責了,如果說產(chǎn)品也要負責、設計也要負責,個人績效很難去評價。怎么辦?那你就把這個業(yè)務的價值鏈梳理清楚,每個價值鏈都一定有它自己交付的核心指標的,把價值鏈上的每個崗位、每個關鍵節(jié)點的關鍵評價指標確定了之后,去考那個指標就行了。所有的人都去背一個指標,那就等于所有人都沒有背這個指標。

關于指標設定還有一種常見情形,就是快速發(fā)展期的企業(yè),因為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因為預估不足,組織績效的變動性非常大。有兩種情形,一種比如今年銷售額預計完成300萬,但是因為外界突然有重大利好了,一季度就已經(jīng)完成全年預算目標,如果你不調業(yè)務部門的考核指標,你很不爽,但如果你調高了指標,員工本預期可以到手的獎金飛了,他會憤怒;另一種情形,外界發(fā)生黑天鵝了,比如疫情,明擺著今年無論多努力,業(yè)績最多能完成100萬,你覺得愿賭服輸,規(guī)則就是規(guī)則,指標不能調低;但是員工年底就一分錢都拿不到了,會特別不滿意,然后穩(wěn)定性危機發(fā)生;那怎么辦呢?

這種情況,建議可事先設立指標調整的觸發(fā)條件。比如說我們事先約定,某績效考核指標發(fā)生正負40%以上的波動可為觸發(fā)指標調整的條件,那么當季度盤點或者年中盤點的時候,該指標如果已經(jīng)觸發(fā)調整條件,我們就可以調整指標。只要提前設置了觸發(fā)條件,有言在先,那么指標的調整,員工的接受度會大大提升。激勵要發(fā)揮作用,“預期管理”極為重要。

第三是評價者的公平性,這個是我想重點講的。

我們進行評價的時候考核指標不可能全部是可量化的,所以考核的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主觀性的工作,主觀性的工作,就會有暈輪效應,也就是我認為員工有一點好,其余的就都好,比如說我覺得他人品好,就會覺得他業(yè)績也好。

另外還會有印象效應。比如12月年終的時候一個員工的業(yè)績特別突出,我就會忘掉前11個月他的業(yè)績一般般。除了這兩個,我們對員工還會有些刻板印象,我們覺得這個員工擅長做運營類工作的,他即便在銷售上做的很好,我們也會看不見。

像這些沒有辦法避免的效應,一定要在事先跟管理者做一些培訓,讓他意識到這些問題,并且要設計一些復核的機制來避免這些效益的發(fā)生。

我更推崇的是多維度評價和公開透明,這兩個是能夠讓績效評價體現(xiàn)公平性或者提升公平性的法寶。特別是對一些非量化的評價指標,這兩點尤其重要。

多維度的評價:一要有直接上級的評價,評價必須是公開的,而且是署名的。

二是同儕評價,同儕評價就是員工同事的評價,這是匿名的,不需要公開。

三是個體的自我評價是要署名的,結果也是要公開的。

這三者按一定權重計算后的得分是一個員工的最終評價分,權重分配上級評價可以占40%,同儕評價占30%,自我評價占30%。當然這個比例可以根據(jù)公司的不同去重新設置,根據(jù)權重得出一個平均值。

公開透明:公開透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當領導的評分是公開的時候,他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于是打分的公平性也會好很多。但如果能真正做到全流程的公開透明,不僅能提升公平性,也能倒逼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這一點需要企業(yè)文化的支撐。

另外,設立申訴通道。為了讓評價者保持公正,我們可以為員工設立評價結果的申訴通道,一般可以反映到HR或者高管,如果公司小的話可以直接向老板來。

績效工資如何發(fā)放

關于績效評價,一般不要直接打分,而是把它分成5個維度。

一般超過要求就是優(yōu)秀的員工,我個人建議是1.2,當然你要看你的給付能力,以及你的公司文化。員工的正態(tài)分布是建立5%、10%、70%、10%、50%這樣一個比例,當然如果你今年績效特別好,第四第五級的員工就應該多一些,如果你績效不夠好,一二三級的員工可以多一點。

獎金支付方式

獎金的發(fā)放支付形式一種是一次性支付,另外一種是遞延支付,我個人是比較傾向于遞延支付的,遞延支付它有幾個好處,一是能夠留人,二是能夠以豐補歉。

比較多的方式是兩者結合,發(fā)一部分,遞延支付一部分,一次性支付和遞延支付的比例,我個人比較建議對于高層可以分為三年來發(fā),中層兩年發(fā)完,基礎員工員工還是一次性發(fā)放。骨干員工你可以有一些遞延支付,特別是研發(fā)人員,研發(fā)人員的一次性項目獎勵,也可以用遞延支付的方式來支付,既可以發(fā)現(xiàn)金,也可以發(fā)期權,像華為也是這么做的。

對于發(fā)放時間,春節(jié)前發(fā)放,有一大筆錢能拿回家很開心。但是春節(jié)前后是員工離職的高峰時期,所以在春節(jié)后的一個月內發(fā)放,是可以讓員工回來的,特別是底層的員工。

獎金發(fā)的時候要注意的細節(jié)

獎金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績效的反饋過程,要跟面談來結合。一般的員工直接上級談就可以了,但對于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員工,建議是老板加直接上級加HR負責人一起和他面談,能滿足員工被看到被聽到的自戀需要,能有10塊錢發(fā)出了100塊錢的效果。

其次是要對員工的過去要有肯定,做的不好也要明確指出,最重要的是要談未來的愿景,制定來年計劃,講解一下整個評價結果的產(chǎn)生,最后要傾聽員工的反饋,處理他的抱怨。處理員工的情緒是領導者的責任,不能遇到麻煩就推給HR。

獎金發(fā)對的意義

獎金發(fā)對了有什么意義呢?

一般來講,發(fā)對獎金最多是實現(xiàn)對員工肯定的目的,如果肯定得好,未來績效能夠創(chuàng)造得更好,員工會更努力地工作。

但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發(fā)對獎金的其他意義。

一、獎金所傳遞的價值觀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是沉淀的文化基石,管理者是用分錢的方式來表達懲罰的態(tài)度,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傳遞。

二、就是能夠吸引和沉淀下一批核心骨干力量。只有把獎金發(fā)對了,這些核心人員覺得滿意了,才會留下來持續(xù)的創(chuàng)造價值。

所以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獎金發(fā)放是非常關鍵的措施。

六個常見問題

1. 公司沒有完成預算目標,年初說好沒有年終獎金的,真的可以不發(fā)嗎?

  • 不能發(fā),否則考核沒有公信力了,但又不能不發(fā),除非你的底薪很有市場競爭力,否則員工會有怨言。

  • 怎么發(fā):預期管理很重要、換種形式、適當?shù)摹⒕植康?、今后納入薪酬體系從而形成慣例。

2. 公司尚未盈利,怎么算獎金?

  • 財務指標是顯性指標——結果指標。

  • 而評價公司是否健康是隱性指標——結果的前置指標。

3. 部門之間績效不平衡,一線基層員工很無辜怎么辦?

  • 要先評價各部門當年度業(yè)績貢獻度。

  • 其次同樣是業(yè)務部門,因為業(yè)務性質不一樣,指標也應該不同,獎勵方式也要有區(qū)別。

  • 再次,業(yè)績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部門,一線員工的績效薪酬比例要比較小一點才合理。

4. 同樣的績效,有的是因為公司給足夠的資源,有的是完全自己的努力,怎么辦?

  • 不同類型的業(yè)務,獎金包的來源和獎勵比例可以不一樣。如舊業(yè)務考超額度部分,新業(yè)務考總額。

  • 公司高速發(fā)展往前沖時,有可預期的績效,浮動比例可以高一點,且可以拉開差距。

  • 發(fā)展業(yè)績不可預期或預期不大時,比例不要拉太大,不要太狼性。

5. 管理者打分,大家往往差不了幾分怎么辦?

  • 管理者之所以不愿拉開分值,他會擔心,自己下屬打低了以后不聽話,或對不起兄弟,會有很多心理戲。

  • 要在機制設計上花心思,不要為難管理者,讓他客觀根據(jù)規(guī)則打出差異分。

  • 比如:拉開每次打分,5分一檔,不用分數(shù)而是分檔用系數(shù),再來強制分布。

6. 公開打分,但大部分創(chuàng)業(yè)者不太習慣或有經(jīng)驗如何公開打分,有什么培訓和注意事項?

  • 所有管理者不是天然會打分,績效評價與反饋是個技術活,需要培訓。要注重日常工作的及時反饋,而不要在年終時突然說員工不好不行。

  • 管理者設定的考核指標相對客觀,評價結果敢于公開,并能做及時且良好的反饋。

最后給大家?guī)讞l我認為的績效分配的要義:

  • 獎金是對人性的理解,也是創(chuàng)始人的價值觀的表達

  • 激勵是個系統(tǒng)工程,沒有完美方案,只有權衡之計

  • 成本最高也是最直接的激勵——金錢(“物性” )

  • 最容易也是最難的激勵是——認可與尊重(人性)

  • 便宜也是最昂貴的激勵是——理想與夢想(神性)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

反饋
聯(lián)系我們
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