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在《人才體系操盤手訓練營》加餐課的直播中,老房分享了對于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動力與追求。
本文整理了部分內(nèi)容與音頻,希望對您有所啟示。
正文字數(shù):2000字
我一直強調(diào)一個觀點:如果你想在人力資源領域長期做得好,在某種程度上,你要有一種“非營利”的心態(tài):如果你去觀察非營利領域,真的沒有多少人會給他們認可,得到的全都是非議、壓力和不理解,這時候你怎么能夠前行?
如果你自己不給自己定義成就感,如果沒有內(nèi)心的強大,你是做不了這個事情的。這背后需要有兩個原動力。
第一個就是對美好社會的向往。用在我們工作上(人力資源/組織工作),就是“對美好組織的向往”。首席組織官的使命是“賦能領導團隊,共創(chuàng)美好組織”,跟這個有直接的關系。
你為什么愿意去做人力資源工作?你賺不了多少錢,也有很多的非議;你現(xiàn)在做的很多事情,都要到很多年之后大家才能夠理解;很多創(chuàng)始人也不是那么靠譜。那為什么要去做這個工作,而且還要長期做呢?長期做下去前途也一般。就是因為你有對美好社會、對美好組織的向往。
第二個原動力是服務精神。人力資源主要的難點在于影響一號位和核心高管團隊。尤其是影響一號位,你怎么才能影響ta?憑能力、憑聰明你就能影響ta嗎?服務精神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包括你對孩子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你是在用生命去影響生命。所以我們?nèi)绻雽δ承┤水a(chǎn)生最深刻的一些影響,如果你沒有深刻的服務精神,不能理解什么叫做“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話”,那你的力量就是不夠的。如果你想在組織/人力資源方面長期發(fā)展的話,你要去跟自己做個對話,你的這種原動力夠不夠?
服務精神不是簡單的作為支持部門去給別人服務,這不是服務精神的核心。服務精神核心是,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ta的優(yōu)點和不足。有些優(yōu)點和不足是非常深刻的,它來自于原生家庭。那你怎么去接受ta,你知道ta也很努力,但ta改變不了,ta也不是故意就想這樣做,你怎么才能真正的悲天憫人,你在心理上能不能真正的接受ta,然后充分地發(fā)揮ta的優(yōu)勢,通過組織的建設,通過結(jié)構性地牽制去遏制ta的一些問題。
同時,“用生命影響生命”也包括你對這個關系的承諾。就是說,人只有在自己非常信任的關系里面才愿意被改變,尤其是很厲害的人。所以ta對你有沒有最深刻的安全感:不管在什么時候,ta都不可能在底層上背叛你。你為此要付出很多,才能去建立這種深度關系。
比如,我在這個公司作為人力資源一號位,講得是我們讓員工奮斗,而你一轉(zhuǎn)眼你就跳到一個同行業(yè)公司去了。你說別人會怎么看你?他會覺得你說的那些都是真的嗎?所以對我來說,要離開就不可能去任何一個其他同行公司工作。不然的話,你說的那些東西,你自己都放棄了,他人也不會信。
很多時候作為HR在內(nèi)部要想去影響一號位跟高管確實挺難的,會有無力感,你需要抓住二點。
第一個是“如果我不相信你這個人,我也不會相信你所說的所有事”。本質(zhì)上是否相信你的能力,你的學習態(tài)度,你的責任心,你的角色定位,這點很重要,因為你的角色定位和態(tài)度已經(jīng)決定了別人是不是真正相信你。你是不是有擔當?什么事情我可以說你?當你有了角色定位之后,別人就覺得很安全,可以說你都不正確,你也得聽著,因為這是你的角色。但如果沒有這種角色定位的話,我覺得信任就已經(jīng)喪失了一半,因為組織上的工作,你總是可以找到無數(shù)的理由反駁。
第二個是“很多HR還是能夠給人安全感的,但大量HR是不能給人興奮感的”。所以你去提出一個方向策略,光有安全感是絕對不夠的,安全感不是信任感,你還要有興奮感。
以上這些都是用生命,用那些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時間也好,機會也好去影響其他生命。
在生活中很多情況都會有體現(xiàn)——古語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多多少少也有一點。就是你真正能接受ta的優(yōu)點和不足,陪著ta一起走彎路。如果你整日抱怨他們不聽勸,你這就不是在用生命去影響另一個生命。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 HR負責人這個角色是要去承受很多非議和壓力的。你如果一味順著一號位,簡直變成了狼狽為奸的關系。如果你不能保持一種積極正向的角色,堅持你的原則和底線,你這也不是在用生命影響生命,你只是在“用生命迎合生命”而已。
03/04年當我在做咨詢公司時的使命就三條:第一個是增強企業(yè)競爭力;第二個是改善員工生活質(zhì)量;第三個是提升國民文化。
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公司自己做得很好,但是員工的生活質(zhì)量很差。為什么不能做到雙贏呢?老板們賺的錢很多,員工的生活質(zhì)量很高,員工的市場價值也很高。但是做這兩點還不夠,這個公司能不能通過自己好的經(jīng)營、好的管理,為社會增加一點正能量的東西,去提升國民文化呢?
再追溯源頭,就要回到大學時期去想自己的使命的話。當時給自己定的一個問題就是研究:一幫中國人怎么能高效愉快地組織起來。這就是最源頭的動力,也是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另外一個“服務精神”是在之后才逐漸感悟的,因為只有對美好社會的向往是不夠的,你愿不愿意投身其中,躬身入局?你改變不了其他人,你只能改變自己。
推薦閱讀:
《缺乏“進攻性”是HR上不了臺階的普遍原因》
《HR從TO C進階為TO B需要放下三大執(zhí)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首席組織官”(ID:COO-STRATEGY),作者:房晟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