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Spenser(ID:spenserandhk),作者S叔是我,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轉載。
1月7日,世界首富換了人。
因特斯拉股價飆升,馬斯克成了全球第一富豪。
在得知這個消息后,馬斯克還在推特上淡定回復網(wǎng)友評論,“Well,back to work……”
意思是,好吧,該回去工作了。
消息出來后,后臺就有粉絲給我留言:“S叔,我要是像馬斯克這么有錢,我就不上班了。他這么有錢了干嘛還要工作?”
這就像很多粉絲好奇的,叔我已經(jīng)坐擁那么多財富了,為什么還要這么努力?
這我就要說說毛不易的成名曲《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了。
“躺在世界上最大最軟的沙發(fā)里,吃了就睡醒了再吃先過一年”,這歌詞作為肥宅的白日夢還可以,但絕對不是真正的富人生活。
這首歌當年有多火,就有多少人不了解有錢人。
叔今天就想從3條財富觀念,為你們揭秘一下有錢人的真實日常。
1
有錢人專注于凈值,窮人只看到工作收入
就像我們上海辦公室新同事在面試時說的,“我上班,只是因為我喜歡?!?/p>
這凡爾賽,倒是很符合S家的氣質(zhì)。
如果說窮人的工作是一種被動謀生,那么有錢人的工作,就是一種主動選擇。
因為在有錢人眼里,衡量財富的標準不僅僅是工作收入,而是凈值。
這里說的凈值,分為4個維度:收入、存款、投資、和簡化消費。
收入這塊除了你們大多數(shù)人理解的工作收入,其實還有被動收入。
比如收租、比如暢銷書版稅……
關于存款,我想說,儲蓄永遠是財富增長的必經(jīng)之路。
所有鼓吹消費主義的人,都只是單純地盯上了你兜里的兩個鋼镚兒。
至于投資,我的讀者們應該對房地產(chǎn)、股票也略知一二了,我在這里就不復贅了。
那么簡化消費是什么意思?難不成有錢不揮霍?
是的,我認識的富人還真不揮霍。
越有錢的人越摳門的說法,在致富路上,還真是個真理。
嗯…當然暴發(fā)戶是個例外。
很多人以為的財務自由,就是“我要是有一千萬我就再也不工作了”、“我家拆遷了,我要辭職”、“中個500萬的彩票,我就發(fā)達了”……
你想過沒有,那些中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大獎的人,后來怎么樣了?
從此錦衣玉食,人生大贏家?
在美國,就有人專門調(diào)查了那些中了大樂透的人。
這些幸運兒們在短短10年之內(nèi),有90%的人變成了窮光蛋,甚至有人自殺身亡。
為什么?
當不具備財富思維的人,突然獲得巨大財富后,合理利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真正的財富自由,其實是當你的被動收入能完全覆蓋掉消費支出的時候。
而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因為你駕馭不了金錢的時候,金錢就會駕馭你。
2
有錢人按結果拿錢,窮人出賣時間賺錢
最近鬧出了猝死、跳樓、開除員工各類新聞的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相信大家也都知曉了、罵過了。
只是罵完呢,人家的股價又升了,還創(chuàng)了新高。
喧鬧過后,世界如常運轉。
該加的班還是得加,不該透支的身體還在透支。
為什么互聯(lián)網(wǎng)打工人“愿意”加班?說白了,還不是為了錢。
我以前就遇到過熱衷于加班的員工。
每每下班時間到了,他就開始悠哉悠哉的泡個茶,擺個陣,點個外賣,愜意的開始加班。
因為加班越晚,加班費的系數(shù)越高。
他就把杠桿加足,用加班時長來為自己增值。
賣的不是才華,是時間,是生命。
996就像一座窮人的圍城,里面的人一邊抱怨一邊探著脖子往外面的世界看了看,又舍不得出來。
如果你說“我不加班了,我就想要穩(wěn)定的收入”。
那也可以,擁有穩(wěn)定的收入沒什么不對。
問題就在于,“穩(wěn)定收入”這概念往往就會阻礙你成為更有錢的人。
有錢人怎么拿結果賺錢呢?
談個什么項目拿下一百萬啊,可能離普通人有點遙遠。
我就講講我自己公司吧。
在S家族,最優(yōu)質(zhì)的職場人不用打卡。
同時,有才華的人,我也會全力支持他在公司內(nèi)部創(chuàng)業(yè),按結果拿錢。
按目前來看,一個月拿上大幾萬的薪水都是常事。
這是值錢的人應有的待遇,叔愿意為才華買單,更愿意讓追隨我的人成為有錢人。
你能賺錢,不表示你就值錢。
你如果值錢,無論身在何方,都能成為有錢人。
3
有錢人持續(xù)學習,窮人已洞悉一切
這世上最危險的5個字,就是“我全都知道”。
你身邊肯定也會有這樣的人,“我知道”“我都知道”“不用說了”“做這個沒意義,老子清楚得很”……
如果他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的話,愛說這樣話的人,大概率都不咋地有錢。
同樣的,不要期待重復做同樣的事情,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想賺到更多的錢,你必須成為更好的你。
又或許你也要發(fā)問了,我也在持續(xù)學習啊,怎么還沒成為有錢人?
哈哈哈哈哈,這其中的奧義你就不懂了。
如今的世界首富馬斯克,為什么這么厲害?
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會這樣告訴你,要成為世界級專家,就需要在一個領域里深挖。
深挖多久呢?
有個理論告訴我們,要1萬個小時。
馬斯克根本不理會這個準則,在專業(yè)學習上顯然是個深情的渣男。
他在本科就腳踏兩只船學了兩個專業(yè):商科和物理。
后來又去學習火箭科學、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能、太陽能、能源等等等等領域。
這種遷移式的多學科學習,在頂級富豪圈子里,早就不是什么隱秘的角落了。
巴菲特的拍檔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共同坐擁巨額財富,在給哈佛學生的演講中,就極力倡導多學科學習,尤其一定要學學經(jīng)濟學和心理學。
當你具備兩項強勢技能,就能成為行業(yè)里的稀缺人才。
比如金融+寫作,就成了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S叔。
你如果學IT又很懂英語,在IT界也會相當吃香。
而當你具備了等多項領域遷移能力,哈哈哈哈哈,就具備了正兒八經(jīng)吹牛的資本。
比如拿了高爾夫球世界冠軍的微信創(chuàng)始人,早已實現(xiàn)財富自由的張小龍。
對普通人來說,財富升值的有效途徑,我也給你捋一下。
第一,把你2021年的Flag定在凈值上,而不再是“我今年要賺多少錢”。
第二,將你的收入模式,慢慢往按結果拿錢上轉換。
最后,持續(xù)多領域?qū)W習,不要退縮,不要淡薄名利;
要功成名就,要富貴逼人,要絢爛。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