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剁椒娛投,作者王滾滾,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
“中國新說唱不是要開始了嗎,昨天各大微信群開始瘋狂買節(jié)目里吳亦凡穿的鞋,有幾雙鞋價格全部飛漲?!?/p>
6月13日,在《中國新說唱》宣布定檔日期后,小光在微信上發(fā)來了球鞋交易平臺nice上的一個截圖。根據(jù)網(wǎng)絡(luò)流傳圖,吳亦凡在節(jié)目上穿了一雙SACAL×NIKE聯(lián)名款的球鞋,定檔消息一出,這雙鞋在二級市場的上漲率直奔50%。
從高一開始玩兒球鞋,“球鞋齡”已經(jīng)五六年的小光,對此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每年都這樣,新說唱一到,火一批球鞋衣服。”
他對于這雙鞋接下來要發(fā)生的一整套市場變化,也早已有了預(yù)判。“第一波人認為吳亦凡穿了,這鞋會漲,趕快屯,然后高價賣;第二波人看到其他人買,跟著沖,可能他自己也不懂,
然后大家就都去買;最后肯定有一批接盤俠?!辈?0歲出頭,小光就已經(jīng)在球鞋市場的浸淫之下,分析起來像個股市“老炮兒”。
在他看來,現(xiàn)在的球鞋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讓一群人開始瘋狂地追逐某一雙鞋——無論他們喜不喜歡。
“就跟股票追高一樣,”小光說?!暗谝慌速嵙隋X,最后一批人就被割了韭菜?!?/p>
買鞋的背后:抽簽、高價與身份認同
同樣的理論,早在一個月前上海的Sneaker Con上,小光就已經(jīng)跟我普及過一次。
在那場被視作“地表最強”的全球最大球鞋展上,超過2萬球鞋迷、150家展商涌進了8800平方米的西岸藝術(shù)中心。在那3天里,大家不再只是手機屏幕兩端的賣家和買家,而是有了一個更統(tǒng)一的身份:Sneaker heads。
2009年,Sneaker Con首次在紐約舉辦,來到上海,正好是賦予意義的第十年。人們穿著壓箱底的最厲害的球鞋,在鞋展上逛鞋、聊鞋,交易本身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事。事實上,不少攤位的球鞋因為過于稀少,都無法給出一個售賣的價格,這讓上海Sneaker Con更像一個“狠鞋展覽會”。其中一套價值200多萬人民幣(一說1000多萬)的Air Jordan彩虹系列,在閉展之后仍像神話一般,活在Sneaker heads的B站視頻里。
在開展前一天,還在念大二的小光從青島飛到了上海。他此前花200元購買了一日門票,而在黃牛那里,單日門票已經(jīng)炒到了近800元。入館后,小光和因買鞋而認識的朋友一起,扎根在自由交易區(qū)Trading Pit,盤腿而坐當兩個“散戶”。離他們幾步之遙的區(qū)域,則是五六十家花了2700元攤位費的正式攤主。
在動輒幾萬十幾萬的球鞋里,小光他們賣的鞋并不算狠——White聯(lián)名的Air Force 1“The Ten”。7千塊入手,塑封保存了1年,“無氧化,沒倒閉”,漲到了1萬3。
人群中,小光一撮標志性的小山羊胡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跑去和他們一起坐在地上賣了半個小時的鞋。
其間總共有三撥買家駐足詢價,為了方便買家看鞋,小光在售賣之前拆去了塑封套。不少人不敢上手拿那雙白得通透的球鞋,小光大方地塞給他們。“塑封套都不要,你們可真舍得?!辟I家A走之前朝他豎了個大拇指。
另一個詢價的,是位30出頭的短發(fā)媽媽。和滿場的潮妹不一樣,她一手拽著塞得鼓鼓囊囊的官方周邊購物袋,一手牽著懵懂的小兒子,如果不是腳上一雙款式別致的Nike,你會以為她就是來陪家人隨便逛逛的普通主婦。
一開口就知道是行家。沒聊幾句,雙方很快就飄到了“你抽沒抽到xx鞋”的話題上。“那雙我和我老公一起抽都沒抽中,但另一雙xx鞋我抽到了?!薄澳闩1啤!?/p>
在球鞋界,對于限量球鞋,都要參與抽簽才能買。有的要在店門口排長隊,看大喇叭能不能叫到你的號碼;有的鞋則在網(wǎng)上就能抽。一旦中簽,用小光的話來說,“簡直跟白送一樣。”
緊挨著小光旁邊擺攤的,是一位40多歲的大叔,賣的是一雙復(fù)古配色的Air Max Susan。因為女兒下單時拍大了一碼,1800元入手,賣價1600元。妻女給他下達的任務(wù)是:及時止損。
在Sneaker Con的場域之下,一場開放的對話是隨時都可以自然發(fā)生的。小光開始跟大叔搭話:“這個鞋好看,但是鞋型不行,不好搭?!薄澳阍趺床辉凇畁ice’或者‘毒’上面直接變現(xiàn)?比你現(xiàn)在的賣價劃算那?!?/p>
大叔也就笑笑:“我就是來體驗一下怎么做生意的?!?/p>
事實上,鞋型、搭配,都早已不是球鞋買家最大的驅(qū)動力了。在Sneaker Con上,有人花了11萬人民幣買回一雙Air Jordan 4。“那人本來想買一雙紅椰子,沒買到?!毙」庹f,而一雙紅椰子,8萬元一雙。
“紅椰子那樣的鞋,已經(jīng)不在乎好不好看了。買的就是一種身份認同感,就跟買勞力士一樣?!?/p>
球鞋即股市
“什么是變現(xiàn)?”這種類似行話的說法刺激著我的好奇心。
小光把手機遞給我,球鞋電子交易平臺“nice”和“毒”都是他手機上常備的app。在平臺上,你可以看到一雙鞋的最高求購價和最低售價,以及它在過去10天左右每一次的成交價。首頁的漲幅榜和股市一樣,紅漲綠跌,變幻莫測。
“原來沒有nice、沒有毒的時候,買賣雙方是信息不對等的,少量人控制了球鞋的價格?!毙」獗P著腿,跟我講述這其中的水深水淺?!艾F(xiàn)在有了交易平臺,球鞋市場更像一個正規(guī)的市場,買賣雙方信息基本對等,但也導致更多人想從球鞋市場分一杯羹。”
即便市場價格對所有人透明,但每一次球鞋博主們振臂高喊讓大家向前“沖”的激動場面,球星球隊在球場廝殺的成敗,帶貨明星、娛樂事件的強勢“種草”,以及滿天飛的小道消息,都時刻影響著球鞋價格的波動。
比如,在《中國新說唱》定檔后,球鞋圈里開始流傳一張“內(nèi)部人員”的內(nèi)幕消息截圖。
“現(xiàn)在這消息都不知道真假,說不定是有人故意放假消息拉高球鞋價格?!毙」庹f。在他的經(jīng)驗里,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常見?!伴_局一張圖,剩下全靠編?!?/p>
而更大程度上推動球鞋價格的事件,還是來自于球場。
在NBA總決賽前夕,一路高歌的多倫多猛龍隊挺進決賽,并成為奪冠熱門。隨之而一同變得炙手可熱的,是猛龍隊球員科懷·倫納德在和Nike解約前的最后一雙球鞋:Air Jordan 1“Pass The Torch”。
這雙為了致敬倫納德在2014年NBA總決賽中的爆發(fā)、并拿下總決賽MVP的驚艷表現(xiàn)而推出的球鞋,是冠軍16系列中唯一一款 Air Jordan 1。在Sneaker Con上,這雙鞋售價1萬左右。隨著猛龍隊在NBA上一路凱歌,在決賽前夕已經(jīng)炒到了3萬。
當?shù)貢r間6月13日,猛龍隊在客場以114:110戰(zhàn)勝衛(wèi)冕冠軍金州勇士隊,完成了隊史首冠。
消息一出,倫納德的AJ1價格大漲。有玩家在朋友圈曬出毒app上的截圖,44碼的已經(jīng)賣到了89999元?!斑@個鞋,要上10了?!?/p>
是什么推動著一雙球鞋獲得如此大的漲幅?小光在微信上發(fā)給我一個視頻,以此說明很多玩家在下單時的心態(tài)。
視頻來自在B站擁有8.4萬粉絲的球鞋博主“answer 824”。在那僅為6秒的時長里,他面對鏡頭的樣子充滿魔性:
“不管是什么東西,就不要問。問就是熱愛,問就是沖。”
“不要問,沖沖沖,結(jié)束,就這么簡單?!?/p>
很多時候,正是“你沖我也沖”的消費行為,讓一雙鞋的市場表現(xiàn)一片大好。而這背后,都離不開例如“answer824”這樣的球鞋KOL的振臂一呼,乃至更多“操盤手”的市場炒作。不過,翻看“answer824”近期的微博,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市場鏈條中的重要一環(huán),他除了一貫讓大家“沖沖沖”,也不時會表達他對于球鞋市場的思考,甚至扼腕嘆息。
在6月12日的微博上,他po了一張吳亦凡與球鞋的PS圖,并附文道:“太多球鞋以外的因素影響球鞋價格,一點莫名其妙的因素都是炒作的噱頭。這些因素短期對市場是刺激作用,最終還是會嚴重傷害球鞋市場?!?/p>
他說,在過于瘋狂的今天,人人都是操盤手。
而對小光這樣因為沒有經(jīng)濟來源,所以不得不理性消費的玩家來說,他最玩味的時刻,不是看著一雙鞋如何漲到了天價,而是看著最后一批接盤俠被套牢之后,在網(wǎng)上瘋狂diss鞋販子的時候。
“這就跟股市最后一批接盤俠瘋狂diss市場一樣。”
Sneaker Con:在現(xiàn)實中回歸文化
在Sneaker Con上,有一雙鞋也曾引發(fā)了sneaker heads的大量圍觀。
那是一雙Futura Laboratories和Nike的聯(lián)名款,入手價十幾萬,當時的市場價已經(jīng)超過了30萬。它的名字叫做Dunk High Pro SB“FLOM”—— For Love or Money。
是為了熱愛,還是為了錢?這成為了當今球鞋市場生態(tài)的終極一問。
“原來的快樂是買鞋,現(xiàn)在的快樂是賺錢?!毙」饨o出了他最直接的答案。“對我來說,球鞋背后的故事都是噱頭?!?/p>
但在老一輩的Sneaker heads來說,跟球鞋有關(guān)的球星,和球鞋玩家賣鞋買鞋時的交流,球鞋圈里的那些江湖規(guī)矩,才是整個球鞋文化最核心的靈魂承載。
在NOWRE關(guān)于球鞋市場的紀錄片《BUSINEAKER》中,有人靠轉(zhuǎn)賣球鞋月入20萬,有的鞋販子很直白地說:“我賣鞋就是為了賺錢,情懷與我無關(guān)?!?/p>
作為玩球幾十年的sneaker head,從事Nike市場工作的Tom Chung就看不慣現(xiàn)在這個畸變的市場。“這個球鞋不抽簽,不是限量,人家就不買,這很不街頭。”
“以前的人比較在意story,在意knowledge,我一看你怎么穿就知道你懂不懂?!彼谄姓f。他無法茍同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只在乎外表好不好看,發(fā)到朋友圈有沒有得到別人的贊,而不是球鞋本身。
“有的年輕人覺得好看,就混搭。但我們以前,三箭(指Adidas三葉草)和一個勾一起穿,那就是against the rule,是判死刑的?!?/p>
作為北京亞新體育的創(chuàng)始人,已經(jīng)經(jīng)營了30年球鞋店的郭宇,同樣更加懷念以前那個年代。“現(xiàn)在是有一個app,躺被窩里就把鞋買了,快遞送上門來,沒有體驗的過程?!?/p>
而他記憶里,圈里的人到店里來買鞋聊鞋,不?!肮玳L,郭哥短”的時期,也早已經(jīng)過去。
但也許,按照紀錄片中年輕一代sneaker heads的說法,并沒有誰的年代更快樂。這就猶如現(xiàn)金和電子支付一樣,“只是年代不同了,玩法不一樣了?!?/p>
“那既然現(xiàn)在都在網(wǎng)絡(luò)上完成交易,Sneaker Con這樣的線下集會意義在哪兒呢?”我問小光。
他回復(fù)了我一張照片,那是在Sneaker Con上展出的一面球鞋墻。
“這個鞋墻,能看到實物,和在網(wǎng)上看還是不一樣?!?/p>
的確,在Sneaker Con上,sneaker heads終于得以親手摸一摸那些傳說中的狠貨,親眼見到那些自己每天在電腦前蹲守的籃球明星、球鞋博主。還能和微信那頭一起“沖”的弟兄們出來擺個攤,看一看穿梭和駐守在鞋攤之間的紅男綠女,對于球鞋的信仰。
面“基”也好,朝圣也罷,Sneaker Con來到大陸,終于也讓大陸的Sneaker heads在現(xiàn)實中,找到了同類。
Sneaker Con結(jié)束之后,White聯(lián)名款賣出去,但他們最后悔的事情并不是這個,而是光顧著聊天,沒有下手買旁邊大叔的那雙復(fù)古球鞋。
“雖然是不好搭,但擺著好看??!”
或許,歸根到底,有人熱愛,才有了球鞋這門生意。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quán)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