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AI無象限(ID:gh_038acd4f5b63),作者:李爽,編輯:殷觀曉,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就在上周,我們此前關注過的小游戲社交產品「Pengu」的母公司 Born,拿到了騰訊參投的總計 15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在去年「Pengu」還是一款以“好友合養(yǎng)寵物、小游戲驅動寵物升級”為核心玩法的社交產品,雖然當時也放出消息說自己要利用 AIGC 技術做升級(如讓用戶可以自己生成裝飾企鵝用的“皮膚”和“飾品”),但最近的融資消息中儼然變成了一家兼顧陪伴元素的 AI 應用公司。(對之前選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轉閱讀《這年頭,還有游戲社交產品能融 500 萬美金?》)
關注歐洲創(chuàng)投的 Sifted 將如今
的「Pengu」直接稱為 AI 陪伴產品
「Pengu」核心 IP 形象是一只頗具辨識度的白灰企鵝,聯創(chuàng) Stefan Quernhorst 也在官宣融資的推文中宣布,“Pengu”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自有 IP 的 AI Friend,用戶總量達到了 1500 萬。第三方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一說法,「Pengu」的全球日活在數十萬量級,是熱門 AI 陪伴產品「Tolan」的近 8 倍。除了用戶基數龐大,「Pengu」的特殊之處還在于這始終是一款以熟人社交為重要紐帶且有發(fā)展甚至開放平臺內小游戲生態(tài)機會的產品。
AI 社交、熟人社交和小游戲這些熱門關鍵詞碰撞在一起,似乎能大致描繪出騰訊押注「Pengu」時的所思所想。
聯創(chuàng) Stefan Quernhorst 發(fā)布的推文
「Pengu」公司本次融資吸引了知名 VC Accel 領投,參與者除騰訊外還包括了關注 AI 早期項目的 Laton Ventures。至此,這家公司的融資總額已經來到了 2500 萬美元,游戲獨角獸 Supercell 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 Ilkka Paananen,以及知名樂隊 The Chainsmokers 的成員 Alexander Pall 都是其投資人。
社交廠商會更懂 AI 社交嗎?
真人社交和 AI 社交看起來是涇渭分明的兩條路徑,在「Pengu」中我們卻看到了二者奇妙的融合。用戶需要在兩人或者多人情況下合養(yǎng)寵物,企鵝的形象很可愛且結合我們對過往虛擬養(yǎng)寵+熟人社交產品的觀察來看,「Pengu」主要的用戶群應該是青少年小群體或者年輕情侶。其實在做「Pengu」之前,這家公司已經先后打造過校園匿名夸夸應用「Slay」和 AI 音頻匿名社交產品「frfr」,均登頂過歐洲多國 iOS 總榜,在做年輕人社交產品上算得上是很有經驗。
「Pengu」支持兩人或者多人合養(yǎng)寵物
對比我們去年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合養(yǎng)寵物后撫摸、裝扮、投喂等賺取經驗升級的基礎玩法都有保留,差異在于寵物會在一定等級后解鎖 AI 功能,由于時間有限部分功能未能完整體驗到,這部分功能主要引用「Pengu」在 Discord 社群中的描述:
. AI 個性設定,用戶可為 Pengu 設定興趣偏好,影響其后續(xù)故事走向與行為表現。實測中的選項會考察合養(yǎng)人雙方關系、性格標簽(如甜心、游戲極客、敏感藝術家)、興趣等,以上設置均會在共養(yǎng)人間共享;
. 每日劇情驅動,系統(tǒng)每天會根據寵物的性格和興趣,推送獨特的 AI 場景(Daily Situations),未解鎖 AI 功能前,Pengu 僅會展示在少數幾個場景下;
. AI 聊天,通過文字和 AI 寵物交互,免費用戶每日限制 5 次。這里比較特別的是其 UI 的設計,雖然 Pengu 還不能直接語音對話,但它的形象會實時顯示在屏幕上,并用轉圈、上下擺動手臂以及瞇眼眨眼等動作來配合文字回應。在官方的實測中,用戶甚至可以直接指揮它拿起一旁的道具,Pengu 一邊找臺階一邊逞強的樣子的確十分有節(jié)目效果。
Fabian Kamberi 曾在和 TechCrunch 的交流中說,他覺得目前市面上主流的 1V1 的 AI 情感陪聊其實會加劇孤獨感,而他所倡導的 AI 陪伴是要讓多個用戶一起參與某種共同的 AI 體驗,從而拉近彼此在現實世界的關系,落點始終在于真實的人。這與我們上周發(fā)布的一篇文章《不做“AI 陪伴”的機器人,再融數千萬》同理,不論軟件和硬件,都在探索一條不用 AI 去陪伴人類,而是用 AI 去維系人與人之間連接的道路。
對于「Pengu」來說,AI 目前主要的價值是讓養(yǎng)寵的體驗更加沉浸和個性化,但在沒有 AI 之前這已經是一個結構完整、體驗閉環(huán)的產品,這樣的底層差異讓 Pengu 幾乎可以完全專注于可愛、耍寶這類帶有“無用之用”意味的特質,而沒有去比拼實用性或者是走向更深的情感綁定。
小游戲是「Pengu」手里的另外一張王牌,用戶可以通過玩小游戲賺取金幣為寵物購買食物和裝扮,目前平臺內的小游戲數量達到了 21 款,游戲都是以“Pengu”的 IP 形象作為主題,類型也非常豐富,從多人游玩的問答游戲“Who‘s most likely to”到跑酷、三消/分顏料等現在的熱門益智類游戲都有。
小游戲部分「Pengu」通過售賣用于購買游戲道具的鉆石變現,而點點數據顯示這部分收入已經超越會員訂閱成為最重要的內購收入來源,占比能到 7 成以上,隨著「Pengu」用戶基數的擴大(上限或許可以參考熟人社交產品「Bereal」日活巔峰 2000w+)以及小游戲生態(tài)的豐富,這類收入也依然具有成長空間。
「Pengu」內的小游戲
數據不漂亮,依舊被資本火速押注?
榜單數據層面,目前「Pengu」的榜單成績其實不算特別耀眼,iOS 只在匈牙利進入了應用下載榜 Top3,暢銷榜成績也并不突出,而在本輪融資之前,我們也的確很久沒有在榜單或公開討論中關注到這款產品了。
騰訊或者各家資本此時押注「Pengu」公司 Born 的邏輯顯然并非基于短期的市場表現,而是看中「Pengu」在 AI 社交產品形態(tài)上呈現的新可能。對此,團隊也野心勃勃,在一則推文中公司聯創(chuàng) Fabian Kamberi 引用了 Josh Miller 的一段話,他說要想在消費級應用領域打敗 ChatGPT,唯一的突破點就是社交。而作為一家從社交產品起家的公司,他們正嘗試用關系驅動、游戲化和擬人化的設計,創(chuàng)造用戶愿意帶朋友一起來玩的 AI 體驗。
Fabian Kamberi 的推文
投資方 Accel 合伙人 Luca Bocchio 表示,吸引他們的正是這家公司的雄心,他們認為 Born 正在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社交類別。隨著新一輪融資落地,Born 也同步公布了未來的產品和業(yè)務規(guī)劃:「Pengu」將上線更多角色,包括一位具備學習輔助功能的虛擬寵物;公司還將在年內于紐約設立新辦公室,專注市場拓展與 AI 研究,并進一步優(yōu)化角色引擎,讓每一位 AI 伙伴能夠形成前后一致的人格、記住用戶互動并實現長期陪伴。
此外,Born 也在籌備一款面向 16–21 歲年輕群體的全新 AI 社交產品(目前處于保密階段),強調人與 AI 的“文化共鳴”,用戶創(chuàng)建的 AI 角色不僅能像朋友一樣互動,還可能主動分享 TikTok 視頻或 Instagram Reels。Kamberi 表示,他們相信這一新產品相當具有社媒傳播潛力。
而從騰訊的視角來看,除了 AI+ 社交的新玩法,「Pengu」的探索,可以讓騰訊看到 QQ 的另一種可能,抑或是可能出現的“另一個 QQ”。據 Fabian Kamberi 的說法,Supercell CEO Ilkka Paananen 將他引薦給了騰訊位于帕洛阿爾托辦公室的投資人,雙方在很短時間內就確定了投資意向。
數據來自SimilarWeb、點點數據、Semrush、廣大大等三方平臺,可能與真實數據中存在一定誤差,僅供參考。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