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一刻商業(yè),作者:燕辭格,編輯:以安,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發(fā)布。
開出一萬家門店后,華住集團仍在加速。
2024年二季度,華住完成“千城萬店”計劃。隨后的三季度財報透露,華住當季在國內新開酒店774家,關店217家,凈新開酒店557家,新開店數量與關店數量同時達到歷史新高。
另一方面,國內酒店行業(yè)回歸常態(tài)化經營,旅游行業(yè)回暖,各大酒店集團同樣加速擴張,市場競爭激烈。
據奧維云網數據,2024年上半年,國內新開酒店達2.3萬家,新增房間規(guī)模約100萬間,酒店數量、客房數量分別為2019年同期的109%及103%。相比之下,文旅部公布的2024年各時期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平均消費等數據,仍未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市場供大于求,酒店集團們的核心經營指標均有所下降,相比ADR(平均每日租金),OCC(入住率)成為更為重要的一項。圍繞這一點,有待挖掘的下沉市場、品質保證的中高端品牌、經營成本更低的加盟模式,都成為華住擴張中的重要課題。
華住集團旗下品牌示意圖,圖/華住集團官網
9月,華住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季琦在內部發(fā)布的一篇“小作文”,痛斥線下門店依賴OTA平臺現象,引發(fā)行業(yè)熱議。
顯然,擴張仍未結束,壓力之下,酒店“一哥”同樣難以表現從容。近日,華住方面向《一刻商業(yè)》表示,2025年華住仍將聚焦酒店主營業(yè)務,保持高質量的市場覆蓋,進一步實現市場滲透。
1、市場變了,華住也有壓力
2024年,旅游行業(yè)回暖,但酒店的錢變得更“難掙”了。從數據來看,旅游、酒店行業(yè)的表現與以往的市場直覺相反:
國家文旅部數據顯示,2024年前個三季度,預計國內旅游人次42.9億、旅游花費4.32萬億,分別同比增長16.8%和17.1%;市場調研機構STR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國內酒店累計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ADR和OCC分別同比下降6%、4%及2%,連續(xù)三個季度同比下降。
簡而言之,這是疫情后的酒店供給端與游客需求端仍然處在錯位之中的結果。
2023年是疫情后全面放開的第一年,旅游行業(yè)在報復性消費下歷經一波增長,而彼時的酒店數量仍顯不足,導致各地酒店在假期供不應求、客單價提升成為常態(tài),ADR水漲船高讓酒店集團賺得盆滿缽滿。
2024年,當旅游行業(yè)增速走向常態(tài),各大酒店集團仍在不斷加速擴張。尚未經歷充分市場調節(jié)的供需,導致的是過分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在2023年高ADR基數下并不好看的財務數據。
11月26日,華住發(fā)布2024年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華住在三季度錄得營收64.42億元,同比上升2.45%,錄得歸母凈利潤為12.73億元,同比下降4.79%。
在酒店市場競爭趨于激烈的背景下,華住的問題在利潤端最為顯著。
華住集團國內核心經營指標變化,圖/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
具體經營數據上,財報透露,華住國內酒店RevPAR為256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8元同比下降8.2%。平均收入下滑背后,是華住在經營方面受市場下行沖擊直接影響的“量價齊跌”——ADR由去年同期的324元下降至301元,OCC由去年同期的85.9%下降到84.9%。
從營收來看,華住營收額雖然增速放緩,但仍保持著超2%的增速,這得益于華住酒店網絡的擴張以及迅速開店節(jié)奏的持續(xù)。三季度,華住在國內新開酒店774家,包括直營3家、加盟771家,在國內關店217家,包括直營25家、加盟192家,當季凈新開酒店557家。
值得注意的是,華住的自營門店在持續(xù)減少,而加盟門店卻在大力擴張,結構的變化也體現在當季營收中。在三季度主營業(yè)務收入中,直營酒店收入達到36.9億元,營收占比為57.3%,同比下降4.85%,加盟和特許經營酒店收入達到25.02億元,營收占比為40.4%,同比上升14.37%。
華住集團經營成本及費用變化,圖/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
營收上升,利潤卻縮減,更深層次的原因體現在費用端。三季度,華住酒店經營成本38億元,銷售及營銷費用3.03億元,一般及行政費用6.72億元,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經營利潤17億元,經營利潤率為26.7%,較去年同期的19億元、30.4%則有所下降。
華住稱,經營成本及費用增長是由于門店及業(yè)務拓展、員工人數增加及股權激勵增加,且海外存在約8100萬元的一次性重組成本。但另一方面,伴隨擴張而來的利好——重資產業(yè)務的自營門店數量下降,輕資產業(yè)務的加盟門店數量上升,本應使得經營成本下降,影響卻并不顯著。
歸根結底,在華住自身的戰(zhàn)略動作之外,市場的變化恐怕仍是最大的壓力來源。
2、華住如何解題?
如果說“擴張”是各大酒店集團在2024年的共同關鍵詞,面對困局,華住的獨特解法體現在圍繞擴張的輕資產模式轉型、下沉市場、發(fā)力中高端等方面毫不猶豫的押注與“提速”。
自2024年一季度以來,華住凈開店數量始終排在酒店行業(yè)前列。以三季度為例,相比華住凈新開的557家門店,錦江、首旅當季凈新開業(yè)酒店分別為248家、273家。半年報、三季度財報發(fā)布后,華住先后將全年開店指引提高到2200家、2400家。前三個季度,華住累計新開業(yè)酒店數量達到1910家。
2024年二季度,華住成功實現季琦在2019年提出的“千城萬店”,把酒店開到全國縣城的計劃,將門店開到了1萬家,成為錦江之后的第2家“萬店”酒店集團。
華住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季琦,圖/華住集團微信公眾號
創(chuàng)辦華住前,季琦曾參與過創(chuàng)辦攜程、如家兩家上市公司,在國內被譽為“創(chuàng)業(yè)教父”。華住旗下酒店常常將一本書《創(chuàng)始人手記》擺放在房間床頭,這本書的作者即為季琦。
2020年,季琦宣布華住組織架構調整,設立華住集團、華住中國兩個獨立架構,其將繼續(xù)擔任華住集團董事長兼CEO,任命金輝為華住中國CEO,全面負責華住中國業(yè)務,并向季琦直接匯報。
彼時,業(yè)界認為季琦雖然將權力下放,但華住中國仍將延續(xù)其定下的公司策略。接棒之時,金輝同樣承諾繼續(xù)“千城萬店”計劃,推進加盟建設,落實下沉戰(zhàn)略。
拉長時間線來看,面對市場競爭,華住延續(xù)著季琦一貫的思路,并在疫情期間反復驗證推進。
據《2022年中國住宿業(yè)發(fā)展報告》,2022年末全國三線及四線以下城市連鎖化率分別為24.19%和15.4%,遠低于一二線城市。
2023年底,季琦曾表示,華住在過去3年考察63個三四線城市,途徑172個地級市,覆蓋8億人口,發(fā)現對比一二線、三線城市,華住在低線城市恢復得更好,由于下沉市場客源非常區(qū)域化,頭部連鎖品牌較小眾品牌具有更大吸引力。
同時,他還指出,圍繞下沉市場,中國酒店業(yè)迎來“投資黃金期”:市場穩(wěn)步增長,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不多,物業(yè)空置率提升、租金下行,材料價格、建設成本下行。
上述觀察無疑佐證著中高端品牌、加盟模式、發(fā)力下沉市場的可行性。
中泰證券指出,華住在發(fā)展歷史上曾歷經四次逆勢擴張,分別于2008年金融危機、2010年世博會、2014年過剩危機、2020年疫情爆發(fā)加速擴張或升級運營,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規(guī)模的不斷增大。
如今,季琦的擴張思路仍然延續(xù),在2024年華住集團的擴張中,以漢庭、全季和桔子等中高端品牌為核心的下沉市場滲透占據主要部分。
對于中高端品牌未來開發(fā)重心及方向,華住方面向《一刻商業(yè)》解釋,華住當前有91%的經濟型和中檔在營酒店,以漢庭、全季、桔子為核心,主要滿足剛需大眾市場,這樣的品牌結構“好而不貴”,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在中高端及以上市場,需求更加細分,華住將通過多品牌戰(zhàn)略穩(wěn)步提升市場份額,例如發(fā)展桔子水晶、城際等商務品牌、花間堂等度假品牌。
華住集團2024年三季度酒店數量,圖/2024年三季度財報
截止三季度財報,華住國內在營酒店數量達到10707家,加盟門店占比達到95%,待開業(yè)門店2899家,其中經濟型、中高端酒店分別為1082家、1817家。分地區(qū)來說,華住國內在營酒店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占比達到42%,同比上升2%,待開業(yè)門店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占比達到53%。
3、淡季是挑戰(zhàn),“搶客”成關鍵
9月,季琦在華住集團內部發(fā)布的一篇“小作文”《培元固本?論會員的重要性》,揭開酒店與攜程、同程等OTA平臺水面下的博弈。
在這篇文章中,季琦痛斥一些門店過于依賴OTA平臺,OTA客源占比超50%,出現店長為保證客房出租率讓利OTA、倚重OTA補客、為OTA排名給出優(yōu)惠等現象。他表示,華住品牌會員個人客戶的價值,應該高于OTA客戶的價值。
隨后,市場傳出消息稱,華住要求旗下酒店將OTA預定占比控制在30%以下。
一時間,酒店與OTA的關系成為行業(yè)熱議的話題。
從三季度財報來看,OTA平臺們的財務數據確實要比酒店好得多,攜程當季收入達158.73億元,同比上升15.52%;同程旅行當季收入49.9億元,同比上升51.3%。OTA平臺們切實吃到了旅游回暖的紅利,明顯的落差讓人眼紅。
季琦2020年在攜程boss直播中與梁建章同框,圖/華住微加盟微信公眾號
但另一方面,OTA平臺很難稱得上酒店行業(yè)的“絆腳石”。
首先,國內OTA平臺們的傭金率并不算高,以攜程為例,其2023年整體傭金率為3.9%,仍顯著低于國際旅游平臺巨頭Expedia的12.3%;其次,OTA平臺的興起,在過往的酒店行業(yè)發(fā)展階段曾是助推的主力之一,如今仍是新開門店客源、服務體驗的有效保障;最后,OTA平臺的整合性、輕資產商業(yè)模式,決定其與重資產的線下酒店能夠兼容,為缺失OTA建設的酒店品牌提供方便。
作為攜程的創(chuàng)辦者之一,季琦懂得掌控流量的重要性。自2006年起,華住便開始積累初始會員;2017年,華住上線會員平臺“華住會”,到2023年,華住會員已經達到2.28億。對于無比重視會員體系、私域流量的華住來說,此次面向OTA的舉措,與其說是“率先向OTA開炮”,不如說是為華住的防患于未然。
華住會會員權益展示,圖/華住官網
華住2023年報透露,當年華住中國約78%的間夜是通過自有銷售渠道售,73%間夜出售給華住會的個人或企業(yè)會員。2024年三季度,華住中央預定的貢獻間夜量為64.2%,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
對比而言,季琦所要求的30%預定占比,更像是讓線下門店守住“底線”。
當下,由于酒店市場競爭激烈,OCC取代ADR得到普遍重視,客源引流成為一線門店的重要任務,但會員銷售拉新卻難于以往,對OTA的依賴自然便加重了。長此以往,這樣的現象必將導致華住會員體系品牌價值下降,OTA訂單占比進一步上升,而國慶后的旅游淡季,也將加速這一趨勢。
華住方面告訴《一刻商業(yè)》,華住在內部“強調會員體系及直銷渠道的重要性,因為從長期來看可以支持公司業(yè)務的可持續(xù)增長”,而從短期來看,尤其在新店爬坡過程中,需要一些其他渠道的流量支持。華住既在內部推動以門店為中心的獲客及銷售能力,也要據實際市場環(huán)境做靈活調整。
華住表示,未來將繼續(xù)保障會員權益最優(yōu),“正在規(guī)劃會員權益和服務體系全面升級,進一步提升我們在線下場景會員的轉化和留存”,并積極與吉祥航空、滴滴等出行垂類企業(yè)在服務場景展開合作,進一步發(fā)展企業(yè)級會員等。
2016年,季琦曾在采訪中稱“我們不會對抗OTA”,表示自己和攜程創(chuàng)始人梁建章是“好兄弟”,攜程更是華住的股東,希望華住與OTA之間達成利益平衡。
面向如今的市場變化,季琦與華住不得不更注重自有會員體系的搭建,守住自家品牌私域流量的價值,主動與OTA平臺“搶客”,恐怕才是“平衡”的關鍵。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