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創(chuàng)業(yè)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白薇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keep官網(wǎng)
1月12日,Keep港股收盤跌3.78%,當日報收5.86港元/股,這也是其股價連續(xù)第12個交易日下跌。
Keep當前市值30.80億港元(約28億元人民幣),較上市首日收盤市值已經(jīng)跌去近8成,約120億港元。
Keep成立于2014 年,是一家在線健身平臺,主要產(chǎn)品包括在線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產(chǎn)品。為人所熟知的故事是創(chuàng)始人王寧減肥成功后創(chuàng)業(yè)、庫克成為其第80000001名注冊用戶。
蒂姆庫克與王寧 圖源:keep官方
2023 年 7 月,Keep登陸港交所,成為運動科技第一股,滿足了國內健身市場對融入科技世界的想象。上市當日收盤價29港元/股,收盤市值為153億港元(約 140 億元人民幣)。
好故事沒能繼續(xù)。在達到42.4港元/股的高點后,Keep股價便開始一路下滑。消息面上,Keep并無大的利空。對于股價大跌,Keep回應,公司方面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在投行工作多年的吳斌說,個股股價下跌原因很多, 目前經(jīng)濟遇冷、股市低迷,Keep股價受市場影響,也是原因之一。
納入港股通、股票解禁
去年 12 月4 日,港股通標的名單更新,Keep被納入其中。
這原本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Keep是一家大市值、市場影響較好的公司。納入港股通也能為其帶來更多的股票成交量。但市場的反應卻是股票被大量拋售,當日股價暴跌27%。
緊跟著,Keep迎來了股票解禁期。
按照一般上市公司禁售期6個月的原則,2024年1月1日是Keep股票的解禁日。股票的解禁被視為市場供給增加的信號。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1月1日,Keep限售股解禁規(guī)模達到最大,超過八成限售股解禁,首發(fā)股東里有26名股東的股份解禁,解禁股數(shù)達42745.43萬股,占總股本的81.32%。
1月12日,Keep限售股迎來第二波解禁,涉及2位股東,解禁數(shù)量為8873.04萬股,占總股本比例16.88%。創(chuàng)業(yè)邦了解到,兩次解禁的都是首發(fā)限售股,但限售開始時間不同,前一次是在2023年7月5日,后一次是在2023年7月12日。
Keep IPO上市時只發(fā)行了1083.86萬股,融資約3.13億港元,占總股本的比重2%,極低的發(fā)行量導致了流通盤稀少,日成交量較低,限售股解禁后,Keep向二級市場釋放了大量的流通股,導致股價受影響。
踩著短視頻、互聯(lián)網(wǎng)+、內容定制風口起來的Keep,從成立就一直被資本眷顧,紀源資本、 BAI資本從B輪開始幾乎一直跟投,五源資本、騰訊投資也參與了多輪投資,軟銀、高瓴資本、Coatue Management后面也加入了進來。
Keep也講了不少故事,不斷擴展業(yè)務邊界、擴大生態(tài)圈,以此來增加營收來源,一度憑借近4000萬月活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市值最高沖到200 億港元。
但一直沒盈利,或許是Keep股價被大量拋售的重要原因。“沒有衡量坐標,投資者不知道股價會跌到什么時候?!蓖缎匈Y深分析師陳鵬說。
盈利前景仍不明朗
根據(jù)招股書及財報,Keep在 2021-2023年(截至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6.20億元、22.12億元和9.85億元,經(jīng)調整虧損凈額8.26億元、6.67億元和2.23億元;三年間累計虧損17 億。
Keep在2015年上線,彼時還只是一個提供免費健身課程、具備社交功能屬性的工具平臺。市場打開后,Keep擴展成包括線上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產(chǎn)品在內的綜合生態(tài)平臺。
由此,Keep形成了三部分收入:自有品牌運動產(chǎn)品、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業(yè)務、廣告及其他業(yè)務。
其中,前兩大板塊的業(yè)務是Keep的兩大收入來源,過去三年(2023年為上半年數(shù)據(jù)),兩大板塊業(yè)務為公司分別創(chuàng)造了8.72億元、11.37億元、4.66億元,及5.58億元、8.94億元和4.49億元的收入,合計占每年總營收的 88%% 以上。
兩個核心業(yè)務營收增加背后是用戶數(shù)量的增加,兩者相輔相成。
上線不到3年,注冊用戶數(shù)突破1億,成為國內首個用戶數(shù)破億的運動App。
2019年-2022年,Keep平均月活用戶從2180萬增加到3640萬。
這些數(shù)字給市場傳遞出的信息,是無限的增長。這三年也是Keep快速增長很關鍵的三年:抓住了疫情居家鍛煉的契機、短視頻的風口。
相應的,花在營銷上的錢也在大幅度上漲。為了獲客、留客,過去三年,Keep 在營銷上花了近20億元,同期營收為48億元,占比近半。
僅2021 年一年,Keep 營銷費用就花掉了近10億元,是2020年的三倍還多。
2021年Keep新增月活用戶數(shù)462萬,平均每位新用戶獲客投入約為207元,到 2022 年獲客成本已經(jīng)高達318元,相比之下,2020年這個數(shù)據(jù)僅為38元。
花錢打廣告在獲客容易時期能起到很大作用,當獲客成本和流量成本變高,花錢未必能解決問題。
截至2023年6月30日,Keep平臺平均月活躍用戶約為2954.9萬名,較2022年同期減少812.9萬名;平均月訂閱用戶約為301.7萬名,同比下降17.68%。2022年,Keep的會員留存率已跌至70%以下。
用戶數(shù)下降、愿意付費的用戶減少,主營業(yè)務營收減少,加上高額營銷費用的壓力,Keep的盈利前景仍不明朗。
陳鵬認為,Keep的護城河正在消失,內部原因是其商業(yè)變現(xiàn)能力弱、業(yè)務方向不清晰。外部原因是,疫情結束,線下健身房還是主流,線上直播流行,搶走了一部分不愿意花錢的小白用戶,Keep選擇避開重度沉迷型用戶,也增加了其流失率。
這些都是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Keep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對投資人來說,他們很難預期Keep什么時候有比較穩(wěn)定的盈利計劃。”陳鵬說。
尋找確定性
線上健身的紅利正在全球范圍內消失。
成立于2012年的Peloton近兩年的運程也給市場提供了一個參照:市值從500億美元下滑到如今的21.55億美元,裁員2800人,因活躍用戶數(shù)遠低預期,CEO被不滿的投資人趕下臺。
Keep和Peloton的模式近乎一致,靠賣硬件和產(chǎn)品、會員定制、廣告賺錢,都曾風光過,也都在同一時期先后沉落。
“也很難說清楚是大環(huán)境不好,還是自身的模式問題?!眳潜笳f。
Peloton在歐美快速發(fā)展的那兩年,Keep也趁機打入健身市場成熟的歐美。2018年,Keep推出了兩款海外版產(chǎn)品Keep Trainer和Keep Yoga,產(chǎn)品一度覆蓋到全球180多個國家,海外用戶突破1000萬。僅一年后,兩款產(chǎn)品就停止了更新。原因主要是沒有出海經(jīng)驗、沒有好內容、不了解海外市場。
市場普遍認為,健身的場景在線下,但Keep和Peloton短暫的成功,似乎也能說明線上健身空間存在的可能性。
Keep在招股書表示,按經(jīng)銷渠道劃分,中國健身市場在2022年增至9.42千億元,年增長率11.8%,預計2027年將以17.2%的年增長率增至20.77千億元。其中,2022年中國線上健身市場占中國整體健身市場的48.4%,預計2027年將占61.8%。
去年 3 月,數(shù)字化智能健身綜合服務平臺樂途科技完成一筆3000萬元Pre-A輪融資,其打法是主品牌聚焦中高端社區(qū)居民。另一邊,快速擴張的樂刻運動推出副品牌閃電熊貓布局下沉市場,同時還孵化了樂刻健身、FEELINGME樂刻私教館、YOGAPOD 小瑜莢等多個品牌。
短視頻、直播的火熱也給健身這條賽道提供了另一種存在的可能,免費的健身教程和內容分享存在于各種直播平臺,市場進入更快發(fā)展期。Peloton在上周傳出和TikTok建立了合作關系后,股價上漲了15%。
一位健身App創(chuàng)始人接觸過王寧,他們曾在一起討論怎么做產(chǎn)品、怎么做內容,他對王寧的評價是一位很優(yōu)秀的創(chuàng)業(yè)者,年輕、有想法,很懂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最重要的是王寧對健身的熱愛?!?/p>
如今,Keep以及其他健身平臺一同站在了更復雜的大環(huán)境下,未來的發(fā)展都充滿了不確定行,眼下看來,保留住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為創(chuàng)業(yè)邦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chuàng)業(yè)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