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遠川研究所(ID:YuanChuanInstitution),作者:楊典/胡曉琪,編輯:胡曉琪,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
好萊塢和全球影迷們都沒有想到,在這個迪士尼和阿湯哥接連撲街的夏天,60多歲的芭比掀起了一場席卷全球的粉色風(fēng)暴。
在海外,《芭比》未映先火。因為裝潢片場,芭比“用光了世界上所有粉紅色”,讓粉色顏料供不應(yīng)求[1],還把包括GAP、Burger King在內(nèi)的100多個品牌涂成了粉紅色[2]。
但在中國,芭比娃娃的粉絲基礎(chǔ)顯然不如漫威英雄、湯姆·克魯斯。中國影迷們大多不看好《芭比》電影,影院經(jīng)理也是這么想的。上映首日,《芭比》僅獲得2.4%排片率,而有沈騰背書的《超能一家人》排片率是38%。
然而,隨著口碑發(fā)酵,《芭比》排片率逆勢上揚,截止7月27日,《芭比》以10.2%的排片率反超《超能一家人》,成為了引進片里的黑馬。
《芭比》由美國玩具公司美泰和好萊塢巨頭華納兄弟合作拍攝,華納兄弟貢獻創(chuàng)意團隊,美泰公司貢獻芭比IP。
作為一家成立于1945年的老牌玩具廠商,芭比是美泰賴以生存的核心資產(chǎn),為其貢獻了近三成的營收[3]。
隨著電影的火爆,芭比不單單是給全世界帶來了一場粉色震撼,也讓美泰公司在納斯達克揚眉吐氣了一回:美泰股價從今年3月的低點上漲了33%。
對于芭比娃娃和它身后的美泰來說,這場熱鬧才剛剛開始。
制造芭比
世界上第一個芭比娃娃的誕生,正如它在電影開頭所描繪的那樣:其他娃娃都是教會小女孩如何當媽,但是芭比讓小女孩知道“女孩也可以成為媽媽之外的任何人(Barbie can be everything)”。
這個開場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里人類文明誕生的著名片段,事實上,芭比娃娃在全球玩具產(chǎn)業(yè)里的意義也不亞于此:它的橫空出世,直接催生了一個新的品類,并開辟了一個數(shù)十億美元的龐大市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大多數(shù)玩具都是為男孩而生,且頗具戰(zhàn)后色彩。在美泰公司的產(chǎn)品線里,賣的最好的是兒童尤克里里和一把塑料槍。
女孩們的玩具大多是過家家的廚具和嬰兒娃娃。但Ruth Handler觀察到,她的女兒并不喜歡玩市面上流行的兒童娃娃,反而對具有成人特征且穿著時尚的“莉莉”娃娃更感興趣。
1959年,Ruth推出了一個具有成人特征的娃娃并用女兒的名字命名——芭比。
Ruth and Barbie
起初,美泰的執(zhí)行委員會并不看好芭比娃娃,他們認為有胸部的芭比制造成本更高,且“沒有小孩愿意玩”[5]。更關(guān)鍵的是,媽媽們也不愿意讓小孩玩具有成人特征的娃娃,而她們才是真正為玩具付費的人。
因而,如何說服女孩纏著媽媽購買這款娃娃,成了美泰的頭等大事。
美泰的經(jīng)營策略可謂苦心積慮:先用廣告狂轟濫炸,給女孩們洗腦;再通過買娃娃搭售周邊的方式,提高客單價。
彼時,玩具商們普遍依賴經(jīng)銷商的櫥窗來展示商品,而美泰是第一家在電視廣告上花錢的玩具公司。早在1955年,Ruth Handler就決定斥資50萬美元(幾乎是美泰當時全部的凈資產(chǎn))購買米老鼠俱樂部15分鐘的廣告[6]。
芭比誕生之后,美泰的廣告營銷更是無孔不入。到1962年,美泰的廣告預(yù)算增長了十倍多,達到570萬美元[7],那時候的美國小孩一打開電視就能接受廣告歌的洗禮:“芭比,美麗的芭比,我會讓你相信我就是你?!?/p>
1950年代,僅有9%的美國家庭擁有電視,十年后,美國電視機普及率就達到了90%以上[8]。搭上電視“黃金年代”的列車,芭比娃娃成了每個美國小女孩夢寐以求的玩具。
但光是靠賣一個玩偶娃娃,并不足以實現(xiàn)美泰的野心。
美泰最賺錢的不是芭比娃娃,而是芭比娃娃的一系列配件:一個芭比娃娃售價3美元,芭比的服裝售價約為1-5美元不等,芭比的房子Dreamhouse(一個帶電梯、螺旋樓梯、滑梯的豪華別墅)售價約為8美元[9]。
Dreamhouse作為芭比人設(shè)的重要背景板,完整了人們對芭比的想象,更使得芭比宇宙的魅力經(jīng)久不衰。芭比產(chǎn)品組合的全球主管曾透露,“擁有Dreamhouse的芭比玩家,他們擁有的芭比娃娃數(shù)量是普通玩家的兩倍[10]”。
這種靠配件拉高復(fù)購和客單價的商業(yè)模式,讓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根據(jù)《芭比編年史》1999年報道[11],如果只算芭比的服裝銷售額,美泰能躋身全美第四大服裝制造商。
芭比娃娃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如此巨大,她在問世的第一年就賣出了35萬個的驚人銷量;第二年,芭比娃娃直接把美泰公司送上市,此后美泰的業(yè)績一路扶搖直上,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
巔峰時期,每個3-10歲的美國女孩平均擁有八個芭比娃娃[12]。
千禧年后,正當野心勃勃的美泰準備將手伸向中國小孩時,美泰高速增長的神話卻戛然而止了。
“芭比娃娃死了嗎?”
2009年,瞄準中國冉冉升起的中產(chǎn)消費者們,美泰耗資2000萬美元,在上海打造了一幢高6層、零售面積約4000平方的旗艦店,售賣芭比品牌的服裝、化妝品、酒精飲料,整棟大樓涂上了標志的芭比粉。
僅兩年后,這家全球最大的旗艦店就關(guān)門大吉,芭比娃娃也被認為“在中國水土不服”。
2016年后,美泰先后被樂高、孩之寶趕超。美泰業(yè)績糟糕的時候,英國一家報紙毫不留情地發(fā)問:“芭比娃娃死了嗎[3]?”
芭比娃娃淪陷生存危機,這固然與美泰的經(jīng)營不善脫不了干系。但更為重要的是,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芭比娃娃難以招架。
過去半個世紀里,美泰向全球兒童賣出10億多個芭比娃娃,而以玩具反斗城、塔吉特、沃爾瑪為代表的玩具分銷渠道居功至偉,每年幾乎貢獻了美泰近一半的銷售額。
玩具分銷商和品牌往往相互成就。就在玩具反斗城從美泰和孩之寶低價進購芭比娃娃、毛絨玩具,并賣向全球的同時,美國玩具產(chǎn)業(yè)也從1950年的5億美元飆升至1990年的120億美元。
然而,線上渠道的崛起給了傳統(tǒng)分銷渠道致命一擊。2010年后,美泰在大客戶端的銷售額逐年下降,玩具反斗城于2017年不堪重負申請破產(chǎn)。美泰則是連續(xù)虧了三年,直到2020年入駐亞馬遜才扭虧為盈。
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的不只是玩具銷售渠道,也讓玩具商們面臨著電子產(chǎn)品的降維打擊。2014年,電子游戲機LeapFrog和三星兒童平板銷量首次超過了芭比[13],全球玩具行業(yè)的零售額則在2012年達到800億美元的頂峰后,停滯不前。
美泰慌不擇路地推出了許多“高科技”玩具。比如帶有WiFi功能、會說話的芭比娃娃,以及會用搖籃曲回應(yīng)嬰兒哭聲的人工智能設(shè)備,但都因為太過詭異并未受到家長青睞[14]。
更糟糕的是,芭比娃娃本身面臨的處境要比小汽車和毛絨玩具困難得多。
芭比娃娃有著超級完美的身材,豐胸、翹臀、細腰,還有一雙完美適配高跟鞋的腳。批評者們認為,芭比娃娃的出現(xiàn)并不是一種進步,反而讓無數(shù)女性陷入了身材焦慮。
按照芭比的身材比例,芭比的脖子根本支撐不住頭的重量,甚至沒有月經(jīng)所需要的體脂[15],而芭比永遠無法落地的腳可能是患有馬蹄足病的癥狀[16]。
關(guān)于芭比的質(zhì)疑和攻訐從未停止過。
70年代,女權(quán)主義者舉著“我不是芭比娃娃”牌子上街游行;90年代,一個直呼“數(shù)學(xué)課太難”的芭比娃娃,因其強化刻板印象而成了人們痛罵的對象;2000年后,討厭芭比的人更多了,人們紛紛給芭比貼上“脫節(jié)”“物化女性”“審美單一”的標簽。
人們不想再為芭比買單了。2012年到2015年,芭比娃娃銷量逐年下降,從1997年巔峰時期的18億跌至一半[14]。
但美泰顯然還不想認輸。四年間,美泰輪番換了四個CEO來挽救業(yè)績,卻未能如愿翻身。甚至還一度陷入賣身傳聞:阿波羅全球資產(chǎn)管理公司和LVMH旗下的消費基金L Catterton都曾和美泰洽談過收購事宜。
轉(zhuǎn)機發(fā)生在2018年,新的救世主出現(xiàn)了。
芭比不肯退場
2018年,Kreiz接手美泰時,公司虧損了3.43億美元,市值不足50億美元。華爾街認為,美泰失去了產(chǎn)品創(chuàng)新的能力,而這是公司自上而下的一種體制僵化造成的。
這位新任CEO曾是YouTube上最大MCN內(nèi)容公司Maker Studios的老板,熟知漫威、孩之寶等公司如何成功開發(fā)IP,他背負了美泰翻盤的全部希望。
Kreiz的美泰振興計劃包括裁員減產(chǎn)、贏回和迪士尼數(shù)億美元的玩具制造合約等等,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IP戰(zhàn)略——打造一個“美泰宇宙”。就像漫威那樣,從一個經(jīng)營不善的漫畫出版商變成好萊塢巨頭。
迪士尼的生產(chǎn)流程是讓動畫人物從銀幕走向貨架,而美泰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玩具制造商,它與迪士尼走出了相反的方向——讓玩具從貨架走向銀幕。
相比迪士尼從內(nèi)容走向產(chǎn)品的順理成章,美泰的“逆行”要困難得多。一方面,美泰手里IP本就不多,還幾乎都是面向兒童的IP,這就導(dǎo)致了美泰做內(nèi)容生產(chǎn)的容錯率很低。
美泰的“玩具箱”
此外,對于手握龐大IP庫的迪士尼來說,一部電影沒拍好可能只是沒有新的增長曲線。但芭比娃娃如果拍砸了,別說沒有增長曲線,娃娃還會更難賣。
過去20年里,美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同行們搭上了IP變現(xiàn)的快車:華納兄弟和樂高集團合拍的大電影票房近5億;派拉蒙則和孩之寶則將變形金剛打造成價值50億美元的系列電影。
保守的美泰卻在小心翼翼中錯過了無數(shù)個機會。紐約時報發(fā)文諷刺道,“考慮到其他玩具公司在好萊塢的成功,這真是一種恥辱”。
美泰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它曾在2013年推出了Playground Productions工作室,學(xué)著漫威拍起超級英雄片,但撲的無聲無息,只得在2016年關(guān)了工作室。
2018年,瑪格麗特·羅比(芭比扮演者)找上門來,主動請纓希望接手芭比電影項目,這與Kreiz的IP戰(zhàn)略不謀而合。于是,華納兄弟、LuckyChap(羅比的公司)還有被譽為“全美最會拍電影的女導(dǎo)演”格蕾塔·葛韋格,因為芭比娃娃走到了一起。
在換了200多種職業(yè)、屢次打破職場天花板之后,芭比在2023年完成了她漫長生命里最為重要的角色轉(zhuǎn)變:從玩偶,到真人電影的女主角。
一同被改寫的還有美泰公司的命運。根據(jù)Stifel分析師估計,《芭比》電影將為美泰公司帶來1億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7500萬美元玩具銷售額、1300萬美元產(chǎn)品授權(quán)費和1100萬美元電影收入[17]。
光看數(shù)據(jù),美泰從電影中獲得的收入剛好能和《芭比》電影本身的預(yù)算打平。但這部電影無疑為“美泰宇宙”打開了想象空間,接下來,美泰至少有45部根據(jù)玩具產(chǎn)品改編的新電影在開發(fā),《紐約客》將其形容為“美泰正在洗劫其整個玩具箱”。
《芭比》大獲成功,不光靠美泰和羅比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趕上了平權(quán)主義的熱潮。
把握社會情緒的變化,這正是美泰擅長的事。自1959年第一個芭比誕生開始,美泰陸續(xù)推出過宇航員芭比、總統(tǒng)芭比、Dreamhouse,在大多數(shù)地球女性擁有信用卡之前,芭比就已經(jīng)去過太空、擁有自己的房子。
美泰一共推出過35種膚色、97種發(fā)型、9種體型的芭比娃娃[10],每一款都是對當下社會議題的投射:當人們開始厭惡瘦弱芭比帶來的“病態(tài)美學(xué)”,美泰就推出不同尺碼的娃娃;當人們質(zhì)疑芭比加深性別刻板印象,中性娃娃就誕生了......
這才是芭比娃娃能夠比肩Nike、可口可樂,成為全球文化符號的秘密所在。隨著女孩兒們長大,芭比也在不斷地更新她的內(nèi)涵。
如今,芭比終于走出美泰的玩具箱,走向銀幕,走進現(xiàn)實。首映當日,《芭比》在北美以1.62億美元的票房,拿下了今年首映票房的冠軍。
一切如美泰所愿,世界又變成粉紅色了。
參考資料
[1] ‘Barbie’ production emptied a company’s worldwide supply of pink paint, Los Angeles Times
[2] The Summer of ‘Barbie’ Has Only Just Begun, WSJ
[3] Barbie, the money-making machine, elpais
[4] Isaac Heller, Co-Founder of Remco and Toymaker to a Generation, Dies at 88, The New York Times
[5] A Cultural History of Barbie, Smithsonian Magzine
[6] Who Was the Real Ruth Handler From Barbie? vulture
[7] Barbie and California’s Toy Empire: How Mattel Made Kids’ Toys an Economic Force in the State, Californialocal
[8]《美國增長起落》
[9] 60 Years Later, Barbie is Still Living the Dream in Her Dreamhouse, Antiquetrader
[10] Barbie, Her House and the American Dream, The New York Times
[11] How a stylish doll became a head-turning classic and put a pair of fledgling entrepreneurs in play , money.cnn
[12]《Dream Doll: The Ruth Handler Story》
[13] 芭比娃娃這個玩具界的偶像是如何老去的,好奇心日報
[14] Barbie Goes to the Movies, bloomberg
[15] Dying to be Barbie | Eating Disorders in Pursuit of the Impossible, American Addiction Centers
[16] Barbie: A Visual Dictionary, The New York Times
[17] Mattel’s shares have soared 33% in the run up to ‘Barbie.’ But the doll’s new Hollywood stardom isn’t expected to lift the company’s sales until later this year, FORTUNE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quán)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