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劉潤(ID: runliu-pub),作者劉潤,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轉載。
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流派。
最近,有同學問了我一些很好的問題:
目標和激勵,應該掛鉤嗎?
KPI和OKR,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阿里和字節(jié)的管理方式,看起來有不小的差異,但都取得了成功,誰的更先進呢?
我想學習管理,但哪種管理方式更好呢?
很多時候,我們一學就亂,一亂就死。想要精進自己的管理,還是要對一些基本的管理理念有理解。
不同的管理方法,其實背后是不同的管理哲學。
你對管理的態(tài)度是什么,可能會決定你管理的方式。
管理哲學:你如何理解人性?
在管理學中,有兩種非?;镜?,也是非常不同的管理哲學,X和Y。
X和Y,其實就是你對人性的不同假設。
X理論,對人性的基本假設是什么?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
你說,你好好干,我給你升職。他說,算了吧,那意味著要做更多的事。你說,你做的事可以改變成千上萬人的生活方式。他說,他們?yōu)槭裁床荒茏约焊淖兡?。你說,你成功后,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巔峰。他說,我對人生巔峰不感興趣。
這就是X型的人。
X理論認為,這種人生性懶惰,討厭工作。他們沒有太大的雄心壯志,也害怕?lián)摼薮蟮呢熑?,可能也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所以,多數(shù)人要用比較強制的方法進行管理,讓他們?yōu)榱诉_到組織的目標而努力。
X理論,把對人性的假設,叫“實利人”。就是唯利是圖的人。
那Y理論呢?
Y理論,和X理論正好相反。
Y理論認為,一般人的本性,其實不是討厭工作。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人們也喜歡工作,并且渴望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這樣的人,也愿意對工作負責,尋求發(fā)展的能力和機會。
Y理論,把對人性的假設,叫“自動人”。就是主動積極的人。
關于人性的假設,人們的爭論就沒有停過??吹竭@里,你有沒有想到,這有點像我們一直在說的,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但是,正因為大家對人性假設有不同看法,所以世界上的管理方式,也因此有很大不同。
我也把世界上的管理方式,主要分為兩種:法家和儒家。
法家,主要用規(guī)則管理公司。儒家,主要用文化管理公司。
法家的基本方法,是目標和激勵掛鉤。這種方式,我們非常熟悉和習慣。而儒家的基本方法,是目標和激勵可以脫鉤。這種方式,我們可能還比較陌生。
在中國,也許都有不同的公司。
比如說,阿里和字節(jié)。
阿里巴巴,是怎么管理的?
阿里的管理方式,是目標和激勵掛鉤。
具體來說,是設定目標,把目標拆解為KPI,進行考核,然后激勵。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嚴格的KPI管理。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曾是阿里的人力資源副總裁,黃旭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在他的書《13+1體系:打造持續(xù)健康的組織》中,也有過描述。
當淘寶實現(xiàn)了每年1萬億的交易額后,下一步應該怎么發(fā)展?
1.5萬億嗎?還是2萬億?
都不是。
雖然規(guī)模到了1萬億,但是這1萬億必須要健康。
所以馬云定的KPI是,100萬×100萬。
什么意思?
當時的淘寶賣家,主要可以分成三個級別:大戶、中產(chǎn)、蝦米。
那個時候,大戶們在想什么?他們在開“出淘會”。因為他們雞蛋都在一個籃子里,也會不放心。所以他們想,是不是要開實體店?要不要去京東?要不要自己建網(wǎng)站?
而另一個極端,是蝦米。這些蝦米的體量比較小,說不定一年都做不到1萬塊,很容易被淹沒在茫茫大海。
那么,淘寶的穩(wěn)定和健康要依靠誰?
顯然是中產(chǎn)。
所以,馬云就定了這樣一個KPI,100萬家×100萬GMV/年。大家服務好這些中間的店家,幫助100萬家店實現(xiàn)每年100萬的交易額,這樣就還是1萬億的交易額。而且這個1萬億,非常健康。
這就是從上到下的KPI。這個KPI很重要,必須做到,別和我商量。
那定完KPI,怎么考核呢?
阿里的考核方式主要是,“1+1+HR”,也叫三堂會審。
第一個1,是你的直接上級。第二個1,是你上級的上級。兩級參與,再加上HR。
為什么要這樣?
如果只有你的上級,就你們兩個人,聊了什么沒人知道。死無對證。
所以,上級的上級也要在,保證公正性??己说娜耍捅豢己说娜?,都面臨著壓力。
那HR呢?HR,除了保證公正性之外,另一方面是為了發(fā)現(xiàn)人才。在公司,如果你要壓制人才,留在自己手里不愿意把人才貢獻給集團怎么辦?所以,HR也會在場。
所以,“1+1+HR”的模式,兩級管理,HR監(jiān)督。
然后,進行271分布。
271分布,也是關明生帶到阿里的。關明生用了一套九宮格,根據(jù)業(yè)績和價值觀,把員工做了區(qū)分:
業(yè)績好且價值觀好的“明星”;
業(yè)績中且價值觀中的“?!?;
業(yè)績好但價值觀差的“野狗”;
業(yè)績差但價值觀好的“小白兔”;
業(yè)績差且價值觀差的“狗”。
他也強制規(guī)定了分配比例:明星20%,牛70%,其他10%。也就是271。
(圖片來源:黃旭老師)
在有的公司,可能沒有那么復雜,但同樣也是271的邏輯。
評分優(yōu)秀的,占20%;評分一般的,占70%;評分最差的,占10%。對員工進行分布。
分布完之后,激勵的結果也不一樣。
比如說,前20%的員工,可能拿走40%的獎金。中間70%的員工,可能拿走60%的獎金。最后的10%,什么都沒有。
總結來說就是:區(qū)分開來,區(qū)別對待,重獎重罰。
在阿里,甚至有這樣一句話,管理者必須做到對員工進行差異化管理,否則就是不擔當,不負責。
所以,你現(xiàn)在也許能夠感覺到阿里的管理方式。
從目標,到KPI,到考核,到激勵。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你有沒有一種,嚴格的法家式管理的感覺?
字節(jié)跳動,是怎么管理的?
那么,字節(jié)跳動呢?
字節(jié)的管理方式,是目標和激勵可以脫鉤。
具體來說,不是用KPI,而是用OKR進行管理。
我也給你舉個例子。
比如說,剪映有個同學,給自己定了一個OKR,抖音粉絲數(shù)在兩個月內(nèi),超過1萬。
自己定?
對。自己定。這就是OKR和KPI其中一個重要不同,允許部分自下而上。
KPI,自上而下,這樣有拆解和承接的功能。但是,并不能充分使用全員共創(chuàng)的智慧。
而OKR,大部分要支撐上級,或者其他人的OKR。不過,你自己如果也有很好的思考,提出不同的方向,也是可以批準的。
這樣,就可以利用大家的創(chuàng)意和智慧,探索更多業(yè)務,也給大家創(chuàng)新的機會。
然后,因為你要完成自己的OKR,你需要很多的資源吧。這些重要的資源之一,就是信息。
在字節(jié),有一句很著名的話:Context,no control。
什么意思?
就是要給聰明人足夠的信息環(huán)境,相信他們的智慧,能創(chuàng)造出很好的解決方案。
信息,是協(xié)作的資源,不是控制的權力。
在字節(jié),每個研發(fā)團隊的正式員工,甚至都能按需要申請查看當?shù)氐脑创a。字節(jié)想的是,應該盡量把一切,都讓員工知道。沒有什么要保密的。
因此,透明,是字節(jié)重要的價值觀。
而OKR的基本原則,也是透明。如果你愿意的話,在字節(jié)你也看到任何人的OKR,包括CEO。
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對齊。知道你的目標是什么,他的目標是什么,保持一致。然后,更好的協(xié)作。你的OKR,有沒有我能支持的。我的OKR,有沒有什么是你能幫到我的。
那考核呢?
OKR,怎么進行考核?
抱歉,OKR不考核。
你剛剛知道,KPI考核是直接關聯(lián)到獎金的。你做到多少,我給你多少。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樣有問題。因為你考核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所以大家會對目標進行拉扯,對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會有分歧。
而OKR,不進行考核。目標是目標,獎金是獎金,這樣大家就不會互相博弈了。
但是,如果不考核,獎金怎么發(fā)呢?
在字節(jié),獎金會用“360°評估”的方法。也就是你周圍的人,給你打分。
你的老板,同事,下屬,等等,一般至少10人,甚至50人,給你打分。
可是,有的人手松,有的人手緊怎么辦,這樣會不公平吧。
字節(jié)的評價系統(tǒng),會根據(jù)每個人下手輕重的不同,進行校準,保證盡量的公平。
然后,你的得分,會影響你6個月,甚至12個月的年終獎金。
字節(jié)想通過這樣的管理,向自己的員工傳遞一個信息:你的目標大小,不會影響到你的獎金多少。你周圍人對你貢獻的評價,才會影響到你最終的結果。
因此,你定目標時,放心大膽地定。你要什么信息,我們Context,no control。你的努力和貢獻,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而字節(jié)的OKR周期,是2個月。
2個月結束后,就設定下2個月的OKR。不斷循環(huán),不斷沖刺。
這,就是字節(jié)跳動的管理方式。
你有沒有一種,相對自由的儒家式管理的感覺?
最后的話
所以,不同的管理哲學,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他們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只有合不合適。
而你對于人性的看法,對于管理的態(tài)度,可能會決定你用什么樣的管理方式。
更多時候,人不是單一的X,也不是單一的Y,人是“超Y”的。
超Y理論就是說,人是復雜的。不僅要強調激勵,也要強調壓力。管理,要看情況。
那么,現(xiàn)在你對管理是不是有了新的看法?
你的管理哲學是什么?
你覺得阿里和字節(jié),誰的管理方式更先進?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