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Spenser(ID:spenserandhk),作者S叔是我,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有一種傻瓜,認為自己每時每刻都要做交易
同志們,我和你們說一個我炒股多年的心得,特別真實特別有感觸。
空倉也是一種巨厲害,巨牛逼的交易。
空倉就像字面意思一樣,把手上所持有的商品(比如股票、期貨、幣品等)全部拋出,保持手中持有現(xiàn)金而無商品的狀態(tài)。
很多人以為,炒股無非就兩種方式,買漲和買跌,其實投資里面有4個法則:買漲,買跌,滿倉,空倉。
而大多數(shù)人基本只會普通地買漲買跌,不敢輕易滿倉或者空倉。
我嚴肅買房一個會員,就是靠空倉翻盤的。他05年的時候入市,手上只有2w,好不容易賺了幾萬塊錢,遇到了07年著名的5·30事件(那天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
那段時間他手上好幾支股票都是持有了一段時間,但只有一支走勢還不錯。他思考過要不要把其他幾支賣出,滿倉那支走勢不錯的,但他又覺得這支的后期力度不足以cover所有,于是他索性把所有的股票都清倉了。
一周后,A股上證指數(shù)暴跌281.81,他那支股票跌了也將近20個點,在周圍人出現(xiàn)了巨大虧損的時候,他逃過了一劫。
空倉,簡單概括就是守住本金,守住精力。
別以為守住本金有多簡單。
我舉個例子,假如你的賬戶上有100w,虧了20%,剩下80w,想要賺回100w,就要賺差不多30%,如果虧損了30%,那就要差不多50%才能回本。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有些人屬于平庸的傻瓜,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做的事情都是錯的;但還有一種華爾街傻瓜,他們認為自己每時每刻都必須做交易。
哎,但是這個世界,從不缺努力的傻瓜。
交易的核心就是不交易
前幾天刷到一個故事,一位網友分享了他公司茶余飯后辦了個炒股大賽,他是個小白,也不懂得買進賣出,就一直沒有操作,結果最后以0收益取得了比賽的第一名。
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這恰恰反映了一個事實,在投資這件事情上,做是一種正確,不做也是一種正確,而很多人在投資方面,就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就像我的好基友時貞易就說過:“交易的核心就是不交易?!?/strong>
很多人不成功,其實核心原因是他在盲目地亂做。
那么到底什么時候不應該交易呢?
第一,當你看不清行情走勢的時候,你應該選擇按住自己的資產。
比如說現(xiàn)在深圳的樓市撲朔迷離,看不清楚,那就不要急著買賣。
第二,當你覺得自己的精力和心力不夠的時候,自己還沒有很強把握的時候,就暫時不要交易。
像一些波動比較大的股票,需要長期觀察才能摸清他的規(guī)律,如果是想做T+0賺短期收益,那更需要集中注意力盯盤。如果當下有更加重要的工作或者學習任務,不要因小失大。
第三,不要陷入一種方式。
我們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不是說你去炒股了,然后買不同的股票,這其實還是同一個籃子。
將資金投放于不同類別的資產上,比如基金股票房產都投入一些,以達到避險增值的目的,這個才叫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同樣我見過一些投資的人,喜歡死磕一個股票,漲了一點后賣掉,然后再買進。
但是有一段時間,股票暴跌下跌,損失了好多,他就想著加倉,結果股票依然在持續(xù)下跌,虧損了更多。
當然,我不是說這個股票不好,而是很多行業(yè)的起伏都會有一個周期性。
同樣,人生的挫折與獲得,也是有周期性的。
很多文章總是煲雞湯說,你不應該在選擇奮斗的時候選擇了安逸,人生苦短,青春易逝,你安逸時偷過的懶,只會讓你在日后加倍地償還。
但選錯了時間,就算努力奮斗,也是徒勞,會成為悲劇。
空倉不是失去投資機會,而是在創(chuàng)造新的機會
很多時候,別人只告訴你不應該在選擇奮斗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卻沒有告訴你不應該在該休息的時候選擇了奮斗。
當你已經沒有驅動力了還在堅持工作,會讓自己很痛苦。
真正的高手,都是知道休息的,換句話說,學會無為,學會空倉。
因為空倉不僅是種交易策略,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就像我2014年的時候,對工作也很迷茫,別人都說當老師穩(wěn)定,但是穩(wěn)定久了真的也會感到生命力的消逝。
但就算辭職,未來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那段時間我真的都快自閉了。
我躺在床上想了好幾個夜晚后,終于決定放過自己,給自己一個gap year ——去香港讀研究生。
其實沒有學到多少東西,但是這一年的空倉期,讓我停止了忙碌,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讓我重新找到了新的方向,我才知道,呀原來我還能夠賣保險,還能夠寫公眾號。
有時候,“無”才是“有”的基礎。
人越是焦慮,越不要急著做下措施來補救自己這種心態(tài)。
今天忙明天忙,工作一直連軸轉,但實際上就是在耗費精力,因為會把真正有用的事情給掠過去。
記住,空倉不是失去投資機會,而是在創(chuàng)造新的機會。
這種新,不是new,而是fresh,前者是客觀上的,而后者是主觀上的。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個故事,一個啥都不做的小白雖然不虧錢,但也不會賺錢,三五年過去了,他依然是個小白,是個新手,自身知識體系都還不具備。
真正的空倉,是你建立在已有認知上,去挖掘嘗試一種新的方式,他讓你感到新奇,讓你迫不及待,甚至一想到就腎上腺素飆升。
我很喜歡一個觀點叫做:最好的狀態(tài)是15%的新東西。
剛開始學新東西時又難又慢,很容易放棄,等后期存量大了,新的東西就接近15%法則了,學起來就能又快又準。
空倉,就是為了人生能夠多一些0%到15%。
寫在結尾:
我是一個主張做事情要又黃又暴力的人,當然不是那種黃暴,而是做事情要快,要講究效率,不能太佛系。
今天這個新的視頻,叔帶你們了解一下如何做一個高效率的人,大家的目光不要只盯著后座的女孩子哈哈哈哈。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