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美股研究社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美東時間12月10日美股盤后,食品零售商Costco發(fā)布了2021財年第一財季的財務報告。營收和盈利均實現(xiàn)較大漲幅,這也使得財報發(fā)布后Costco股價微漲。
截止美股研究社發(fā)稿,Costco每股報374.90美元,總市值為1661.52億美元。
從總市值上來看,Costco目前為北美地區(qū)的零售老二,其市值與老大沃爾瑪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與沃爾瑪的"全面開花"式業(yè)務布局相比,Costco的業(yè)務則相對而言更為專一,致力于在會員零售領域深耕。
年初的衛(wèi)生事件使得沃爾瑪的線下賣場業(yè)務受到不小的沖擊,而對于Costco來說,其線下賣場的沖擊力度并沒有沃爾瑪的程度高。今年一季度,Costco的營收實現(xiàn)了較大漲幅,凈利潤的表現(xiàn)情況也較為樂觀。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Costco將在上海開第二家店,還將在蘇州、杭州等城市開設大陸地區(qū)第三家、第四家店。在洋品牌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節(jié)節(jié)敗退的當下,究竟Costco有何魔力,使得其能夠迅速開拓中國市場呢?未來Costco又是否會如其前輩沃爾瑪一樣,將線下賣場開設到二三線城市呢?
生鮮食品銷售推高收入表現(xiàn),會員費穩(wěn)定性欠佳或成隱患
從本季度的財報數據看,一季度Costco的營收為432.1億美元,相較于上一季度的370.4億美元,同比漲幅為19.2%;與上一財季的533.8億美元相比,環(huán)比降幅為19.1%。
從上圖近六個季度的營收增速表現(xiàn)看,Costco的營收呈現(xiàn)出整體上漲的趨勢。尤其是在本季度,同比營收增速優(yōu)于此前五個季度,美股研究社認為這或許也是財報發(fā)布后Costco股價微漲的原因所在。
具體來看,生鮮食品銷售的較好表現(xiàn)推高了Costco本季度的收入。在財報會議中,Costco首席財務官理查德·加蘭蒂表示,本季度商品種類從輔助商品轉向和核心商品,生鮮食品為收入的增長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生鮮商品銷售的良好表現(xiàn)推高Costco的收入也是有據可依的。據統(tǒng)計,在農副產品中生鮮食品的毛利率處于較高的一個檔次,毛利率水平約在30%-40%。而一季度Costco的綜合毛利率為11.55%,比上一季度增長0.5個百分點。
生鮮食品成為推動營收的原因在于需求的擴大。疫情的二次爆發(fā)使得人們對于生鮮食品的需求再次擴大,需求推高了Costco營收。不過,這種利好因素也不僅惠及Costco,據沃爾瑪發(fā)布的最新財報,其生鮮食品銷售額也實現(xiàn)了不錯的漲幅。
Costco的策略是以低毛利率高品質的商品吸引顧客,因而Costco的毛利率相較于同行沃爾瑪是較低的。三季度財報中沃爾瑪報告稱其毛利率為23%,與Costco11.55%的毛利率水平相比,這一水平的確是較低的。生鮮食品需求量的提升再加之較高的毛利率,無疑對于Costco而言是一個利好因素。
雖然本季度利好因素存在,但Costco未來也面臨不小的挑戰(zhàn)。從近幾個季度的情況看,Costco會員收入的表現(xiàn)是較為不穩(wěn)定的。據一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的會員費為8.61億美元,和上年同期的8.04億美元相比,同比上漲了7%。
但從近六個季度會員費的表現(xiàn)情況來看,其表現(xiàn)是相當不穩(wěn)定的。而Costco的凈利潤中約70%來自于會員費,而會員費表現(xiàn)情況的不穩(wěn)定,無疑對Costco未來的發(fā)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因而這對于Costco未來收入的增長或許是一個不穩(wěn)定因素。
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商品成本過高或導致利潤承壓
據一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Costco一季度的凈利潤表現(xiàn)為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38.2%?;久抗墒找鏋?.63美元,上年同期為1.91美元。
結合營收數據和本季度毛利率數據看,美股研究社認為由于本季度商品凈銷售額的大幅增長,再加之生鮮食品的較高毛利率,因而本季度凈利潤的同比上漲是在意料之中的。
Costco的收入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商品的凈銷售額,一部分是會員費。從占比情況看,商品的凈銷售額是收入主要來源。一季度商品銷售額占據一季度總收入的比重為89.6%。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本季度商品銷售額增長的同時,本季度商品的費用成本也在大幅上漲。據上圖數據,一季度Costco的商品成本支出為374.6億美元,占據總收入的比重為85%。
在成本上漲的同時能夠保證凈利潤的同比較大漲幅,也從側面說明了Costco的盈利能力,美股研究社認為這或許也是造成此次財報發(fā)布后股價微漲的原因之一。
但是,同樣不可忽視的是,這種高商品成本的商業(yè)模式也會導致風險,其中之一便是商品的擠壓或許會造成利潤的嚴重承壓,從今年一二季度的情況來看,這種風險顯然是存在的。
在一二季度,Costco相較于2019年大幅減少。據統(tǒng)計,一二季度的進店人數減少幅度達74%,這個情況在本季度迎來好轉。根據Placer.ai的數據,Costco的人流量在10月轉為正數,同比增長4%,而11月上半月也急劇上升。
在秋冬季疫情二次反撲的背景下,如果Costco門店的進店人數再次大幅度減少,將造成商品擠壓從而抬高運營成本,而由于Costco的占比實在過大,因而在商品上造成的損失可能要高于沃爾瑪、塔吉特等零售同行們。
通過壓縮/控制商品成本來保證利潤空間具有足夠的彈性,或許是Costco的高層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也同時也是在經濟大環(huán)境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可能需要適應的策略或環(huán)境
進軍中國市場步伐加快,Costco能否如沃爾瑪一樣"擠"入低線市場?
早在2019年8月Costco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時,就有人斷言Costco的商業(yè)模式在中國不會成功,因為中國電商零售土壤更加肥沃,而中國人對于會員制零售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培養(yǎng)起來。
一個例子是Costco的"前輩"沃爾瑪來華多年,其會員店的發(fā)展情況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直不如大賣場?;蛟SCostco的高層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因而才將首家店選址在了"十里洋場"——上海市。
在進入中國市場后的一年多時間里,Costco就已經有了在上海開第二家店的計劃,且將在杭州、蘇州開設第三家、第四家店面。從其開店的數量來看,Costco似乎對其打開中國市場很有信心。
但從其選址的城市等級來看,其還是集中于江浙滬地區(qū)的大城市,根據2020年官方披露的城市GDP排名,蘇州、杭州GDP排名均位列全國前十,其中蘇州排名第五,杭州排名第八。
這是否意味著Costco的模式在中國大地玩得通呢?未來Costco能否如它的前輩沃爾瑪一樣占領二三線城市的低線市場呢?
美股研究社認為,Costco的商業(yè)模式可能只能在一線城市得以生存,而在二三線城市可能難以生存。
首先,Costco的客單價是較高的,據統(tǒng)計Costco的平均客單價為1047元,遠高于沃爾瑪的345元。從客單價的對比上可以看出,進入Costco購物的人群的經濟實力是較高的,且Costco選品少,質量高的特點也符合一線城市中產階級的消費觀念和習慣。
此外,每年299元的會員費可能會成為其開進二三線城市的一個障礙。目前中國的會員制零售消費習慣還完全培養(yǎng)起來,永輝超市的會員制首家賣場也僅開在上海,這就表明二三線城市的會員制消費習慣還是較低的。
與美國相比,中國目前的零售市場形成了線上零售線下商超零售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涵蓋人們的絕大部分需求。人們尤其是低線城市的人們是否真的需要Costco這種商品模式,這是很難說的。
綜上所述,美股研究社認為至少在近幾年Costco挺進二三線城市的希望還是不大的。未來則要看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和Costco自身的發(fā)展,美股研究社未來也將會持續(xù)關注。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注明版權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