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轉自趙繼成頻道,創(chuàng)業(yè)邦編輯后發(fā)布。
01
說實話,我本來是為滴滴捏了一把汗的。
前兩天,程維和柳青就在微博上劇透,“滴滴的同學們請系好安全帶,準備接受吐槽?!薄拔覀兪堑谝患一ㄥX讓人來狠狠吐槽的公司?!钡蔚我贤虏鄞髸@事,基本上眾人皆知了。
從企業(yè)對外溝通的角度來說,任何時候積極主動溝通都是沒問題的。但從企業(yè)品牌公關聲譽管理的角度看,吐槽自黑的“暴露式溝通”方式,屬于“反向操作”、“非常規(guī)打法”,風險不小。
借用公關界網紅姐夫李的總結,“什么是品牌公關?簡單說,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別人說你好?!钡蔚沃鲃由贤虏鄞髸?,讓王建國、史炎、思文、龐博這樣的毒舌公然吐槽,“說你不好”,然后再達到讓大家感覺“你好”,這個邏輯鏈條要走通是有風險的。
比如,“自造熱度”會不會激起大家對你負面問題的關注,引火上身?吐槽大會的尺度還是很大的,滴滴真能受得了?敢不敢觸碰真問題,不觸碰顯得你沒誠意,觸碰了滴滴接不接得???滴滴在吐槽大會上的姿態(tài)能不能贏得認可,而不是弄巧成拙?
9月4號,吐槽大會的這期滴滴專場完整視頻終于公布了。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還看了剪輯的各種短視頻片段。然后專門跑去程維和柳青微博下看了看網友留言,然后松了一口氣。
總體來看,網友對這波操作是認可的。真誠才能換來真誠,善意才能激發(fā)善意。網友認可了滴滴的真實、坦誠、善意、勇氣,雖然滴滴仍然是那個每天都要吐槽很多次但又離不開的工具,雖然有些問題吐槽了也無法立刻解決。
但有時候,說就是做。至少在說的過程中,讓大家了解了彼此苦衷。平臺、司機、乘客各有各的難題,單純怪滴滴,雖然解氣,但并不解決問題。畢竟,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和解。
02
那么,此時此刻,回過頭來,從企業(yè)品牌聲譽管理研究的角度,我認為滴滴的這波操作,還是有些啟發(fā)的,值得再分析分析。
首先,滴滴為什么要選擇吐槽大會這種自黑的形式?當然它可以不選,但我認為這么做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在沒有辦法之中找到的最佳辦法。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滴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輿情類企業(yè),滴滴的公關和品牌管理很難按常規(guī)打法來干。滴滴每天處理2500萬次出行需求,超過了任何一家傳統(tǒng)出租車公司或租車企業(yè),面對的是幾乎不可能杜絕的司乘沖突、不滿,甚至人身傷亡(沒聽說哪家出租車公司能杜絕)。
這兩天廣州有一個案子,法院開庭審理一家出租車公司司機涉嫌故意殺害、強制猥褻廣州法院女書記員一案。這位出租車司機之前因違章被吊銷從業(yè)資格,但不知為何能夠開著正規(guī)出租車從事運營。直到目前為止,有關部門連這家出租車公司叫什么名字都沒有對外披露,更不要說道歉整改了??梢韵胂?,如果滴滴司機出了這樣的事,滴滴立刻會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和高壓??陀^地說,滴滴生活在著一個雙重標準、更為嚴苛的輿論和監(jiān)管環(huán)境中。
而且滴滴本身是新技術的產物?;ヂ?lián)網、大數(shù)據(jù)和背后一系列的算法,就像黑匣子一樣,對普通乘客來說不可能完全理解,因為根本就不是1+1=2這樣簡單的事情。這種新技術帶來的“普遍性未知”,必然會引發(fā)消費者吐槽。
所以,滴滴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負面輿情將成為常態(tài),就像永遠帶電作業(yè)一樣,滴滴處理企業(yè)品牌美譽度的難度將遠遠高于普通企業(yè),這就是這件事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就像縱觀世界各國,沒有哪家公用企業(yè)聲譽特別好一樣,被吐槽就像人們討論天氣一樣常態(tài)。
這意味著很多傳統(tǒng)教科書中寫的企業(yè)溝通方式和品牌公關打法是行不通的。你不可能像20年前的大企業(yè)一樣,不出事盡量別說話,出了事開個發(fā)布會,道個歉,改正,就完了?,F(xiàn)在的海量用戶的企業(yè)很可能出了事道完歉沒幾天又出事了,因為你體量太大,哪怕按幾率計算是正常的,但出在一家企業(yè)身上,對公眾來說就是不可原諒的,就是重大負面輿情。
再加上共享出行闖入的是規(guī)則的“無人區(qū)”。比如醉酒乘客讓不讓上車,乘客能不能在車里吃東西,要不要在車里錄音和錄像,車費如何計算對司乘雙方更公平……這些是需要乘客和司機充分溝通,充分理解,甚至通過“吵架-妥協(xié)”才能得出來的。
03
所以,滴滴這樣的面對海量受眾、承受強壓力、科技型企業(yè),必須要在溝通方式和品牌公關策略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摸索出新的打法。
這個新的打法是什么?
我在一本公關顧問教科書中,讀到一位西方學者總結的危機管理四原則,雖然不是完全針對此事,但會對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有啟發(fā)。這四個原則是:
處理危機的態(tài)度、行動,遠比危機本身更能決定最后損失的程度;
人們會記住組織對危機所做的反應,往往忘記危機事件本身;
危機管理不能改變事件,但可以改變大眾對此事件的看法;
危機發(fā)生時必須要應付的事務中,有一半都是可以事先做好準備。
結合這四條原則,再思考滴滴這樣的企業(yè)應該如何與公眾溝通和做品牌公關管理,我認為有幾點很重要:
要做好事先與公眾的充分溝通,溝通就是行動;
要避免一切機構化傲慢、高冷的印象,盡量展現(xiàn)謙遜、人性化、人情味和同理心;
要盡量把艱澀的技術,用公眾能聽懂的的語言來表達;
要盡量降低事故率,但與這件事同樣重要的是,要爭取大眾對這件事的客觀理解和寬容,管理公眾的預期。
04
事實上,如果我們回頭看過去一年多滴滴面對負面輿情后,在與公眾溝通方面做出的改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程維和柳青正在變得越來越謙遜、低姿態(tài),經常自黑自嘲,甩掉偶像包袱,拉近與普通人的距離。比如程維給自己P一個哪吒頭,曬坐經濟艙;柳青經常性的自拍自嘲,曬與普通員工的合影;兩人還每天發(fā)安全帶打卡的自拍。
這次吐槽大會,柳青親自上場,全程沒有回避敏感話題。比如大數(shù)據(jù)殺熟,預估價不靠譜,定位不準,滴滴把司機和乘客藏起來等等,充分展現(xiàn)了滴滴直面問題的勇氣和態(tài)度。
還有一個亮點是邀請了滴滴自己的三位產品經理現(xiàn)場直接回應,讓大家感受到滴滴平臺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一個個就像我們身邊的朋友一樣的普通人。他們也面臨打車難,但他們每天都在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承認不足,但很努力,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兩天看到一個新聞,鄭州要舉辦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為了讓旅客在機場打網約車更方便,滴滴和機場聯(lián)合推出滴滴上車點、乘客休息區(qū)、AR步行導航、網約車專屬上車區(qū)和通道等優(yōu)化舉措。這說明滴滴不光在說,還在做,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完善服務解決用戶痛點。
柳青最后的定性引導也很成功?!按蚴怯H,罵是愛?!薄耙驗閻弁虏?,因為愛更努力?!薄巴虏凼且环N方式,回應是一種態(tài)度?!边@就給整個吐槽大會有了一個暖心的定調——吐槽不是為了撕裂,而是為了團結和諒解。
通過這次吐槽大會,公眾也聽到了滴滴的吐槽,比如“劈叉式生存”,滴滴夾在中間,太難了。不知道這個詞會不會走紅,但真是挺形象。
最后我們可以套用詩人紀伯倫的一句話,“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心靈之間的捷徑。”一場吐槽大會可能是無數(shù)心靈之間的捷徑。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