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創(chuàng)業(yè)邦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北冥
《奇葩說》姜思達,《透明人》姜思達,《陷入姜局》姜思達,哪一個是真正的他?
或許都是。
或許都不是。
“哎呀,好難講,真的好難講……想不想當大明星呢?好想當大明星??!”
做小藝人,寫公眾號,經(jīng)商創(chuàng)業(yè),微博上的KOL——被馬思純問到“怎么定義自己”,姜思達撇撇嘴,左手掐起指頭,數(shù)來數(shù)去,數(shù)出來一堆標簽熱熱鬧鬧地擠在那。
代價呢?對方說,大明星的代價是必須做一個“大家覺得對的人”,他又旋即仰天嘆道沒戲,因為自己“每天一萬個壞心眼兒”。
綜藝節(jié)目嘛,總有些隨口說來以求共識的話佐料,“當大明星”“壞心眼兒”都屬此類,事實上,姜思達對身份并不焦慮。況且,既叫做標簽,就不是原生事物,屬于隨時可以摘掉的那類東西。最終被視為媒體人、KOL、藝人還是商人,也不重要。
對他來說,更要緊的事在《透明人》時期已然凸現(xiàn)出來了:是按照個人意愿生活,還是依據(jù)責任選擇未來?在離開米未時,他跟馬東說,要去美國讀電影,可同時又被眼下團隊的事務牽絆著。這種個體人生、職業(yè)選擇上的困境,絕不屬于姜思達獨有,但卻是在這個年代最有代表性的那一類。
置身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信息科技引發(fā)的變革無處不在,當它最終與“綜藝”這件精致又時髦的事物碰撞、交互時,在資本的助推下,很快成就了一批身懷絕活兒的年輕人。如果說,是《奇葩說》開創(chuàng)性地將網(wǎng)絡綜藝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在某個時刻,姜思達曾經(jīng)與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幸運兒,一同被放諸于最頂端的位置上。
從最頂端的位置出發(fā),必須再往前踏出一步,他選擇了盡可能為所有人負責的路徑,成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關于這個26歲的年輕人的故事,也就開始變得值得玩味起來。
青春期的、你的、我的
從爆款綜藝向經(jīng)營者過度,在當下是個非常合理的延伸。
從2016年起,短視頻大有成為風口之勢,涵蓋的內(nèi)容包括短紀錄片、網(wǎng)紅IP、情景短劇、街頭采訪等形式,而“短視頻+采訪”的形式,《透明人》則是第一個試水。
《奇葩說》第四季結(jié)束后,姜思達找到了牟頔,表示自己想要做一檔訪談類的短視頻。當時短視頻已經(jīng)提上米未的業(yè)務戰(zhàn)略,內(nèi)部原本也在籌備馬東的短視頻訪談,沒多久,率先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野是姜思達和《透明人》。
2017年6月,《透明人》第一季第一單元上線,“密集、高能、充滿理想的采訪節(jié)目”是他給節(jié)目的定位,作為一款to B屬性短視頻,《透明人》對外的簡介也是“第一檔短視頻采訪節(jié)目”。
時間短、節(jié)奏快、更加年輕化的話題,讓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便收獲觀眾的喜愛。
“青春期的”“你的”“我的”,是姜思達給《透明人》的三個標簽。在第二單元《相親角的爸媽不是怪物》這期,《透明人》迎來了爆款。在第三單元,雪碧對《透明人》進行了千萬級的贊助。姜思達團隊也為廣告商打出了“火鍋配雪碧,爽到發(fā)脾氣”的口號。
在節(jié)目里,他訪問TFboys的忠實粉絲團,揭秘網(wǎng)紅背后的灰色產(chǎn)業(yè)鏈,做了“買航母不給女友買包”的富二代選題,也做了別人覺得惡心的“仿真娃娃”選題。
在《透明人》節(jié)目中,姜思達采訪鹿晗經(jīng)紀人楊天真
《透明人》的選題的落點大多都在普通人身上,帶著某種樸素的好奇心,《透明人》獲得今日頭條金秒獎頒發(fā)的“最具先鋒精神短視頻”,拿到千萬級贊助費,引發(fā)微博372萬次網(wǎng)友互動,收獲了全網(wǎng)超過5億次的播放量。這也為他帶來了人生第二條路向。
有趣的是,讓創(chuàng)作者姜思達感到滿足的,卻是商業(yè)上的回報:《透明人》成為短視頻行業(yè)的第一招商標準,并且按照客戶對于投放的想象標準,高額完成了KPI。 “其他的過程都是沒有滿足感的,都是不斷焦慮、不斷上火、不斷開會、不斷互相‘辱罵’的階段?!?/p>
有些人在壓力大的時候,會得尋麻疹,姜思達就是其中之一。“我不會哭”,對于身體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93年的姜思達已經(jīng)習慣了。當被問到是否由于最近壓力過大時,他表示這是一方面,“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旁邊的同事補充道,“如果你告訴姜思達晚上六點有個會議,那么從五點半開始他就會有壓力,然后不停的看表,這時候,尋麻疹可能就會來了?!?/p>
這種壓力在姜思達決定停掉《透明人》時迎來了集體爆發(fā),如果把姜思達的《透明人》團隊看成數(shù)個節(jié)點構(gòu)成的一個整體的話,雖然經(jīng)歷了巨大的外部變化,但由于核心所在的姜思達這個節(jié)點沒有動搖,最終它保持了原有的穩(wěn)固狀態(tài)。只是,最初在變化來臨之際,內(nèi)部確實經(jīng)歷了鮮為人知的沖突與調(diào)和。
“對于《透明人》團隊每個人的想法,同事們之間無法完全確定,不知道離開之后大家會不會還在一起‘共事’?!薄安荒艿赖陆壖苊總€人”(說一起跟姜思達走),《透明人》導演之一沈思琳說?!胺駝t之前的默契和信任又算什么呢?”
“直覺告訴我大家都會在一起,但是也會出意外。那段時間很焦慮,在一件大事突然發(fā)生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處理時,基本上每天都睡不著?!鄙蛩剂栈貞洰敃r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
離開米未
“《透明人》讓我感受到‘成功’的影子,但你告訴我不做了,我覺得姜思達你奪走了我的希望。”《透明人》的導演之一謝璐薇說。
2018年2月,日本東京,一家餐館里,坐著的是《透明人》全組成員。席間,姜思達輕描淡寫地講了一個決定:《透明人》不做了。是時他的身份,除了外界熟知的《奇葩說》的四季辯手,還是米未傳媒旗下的制片人、主持人、逆溯文化(米未旗下子公司)CEO。
飯局上的情緒,最初是難過,隨后衍生出不滿。謝露薇最先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反彈:“我很喜歡在《透明人》那個狀態(tài)里的我: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有非常清晰的目標;下期要做了,我這期的KPI是什么;下一個嘉賓在哪兒等等。我能夠非常明晰地看到自己的目標在哪兒、路徑是什么。所以他當時說要不做了的時候,我很難接受?!?/p>
雖然大家的反應在姜思達的意料之中,但團隊成員的每句話都還是像子彈一樣打在身上,扎到了他。
其實早在去日本團建前,姜思達已經(jīng)和米未傳媒CEO馬東、CCO牟頔交代了如何安排這支團隊。他告訴馬東,《透明人》沒有做得不開心,但是他擔心自己離最后想進入的電影事業(yè)越來越遠了;他告訴大家,他要“去紐約讀電影”。原本,他已經(jīng)做出了這個不太容易的決定。
“當時我們的反應都是不愿意停掉《透明人》,我們都在質(zhì)疑他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決定,覺得他太沖動了。但是后來這個情緒又給壓回來了,我們之間是互相博弈的這種關系?!?謝露薇說。
其實不止是謝露薇,1993年的出生的沈思琳——《透明人》最年輕的導演,抱著憧憬加入了團隊,但節(jié)目給她帶來的沖擊還是超出了想象。 “一期節(jié)目可以達到兩三千萬的播放量,收到上萬的好評、上千萬的贊助,這對于一個剛畢業(yè)一年的人來說,怎么形容那種感覺呢?”
評論區(qū)很多人說, “哇,24歲就已經(jīng)做《透明人》的導演了?!?/p>
《雙11背后的網(wǎng)店客服》這期節(jié)目是沈思琳首次操刀,她采訪淘寶客服時看到,大家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瘋狂地跳槽、喊口號,令人覺得又沸騰又魔幻。節(jié)目播出后,沖到了微博熱搜第三名。
因此,在日本聽到姜思達提出不做《透明人》后,不同于其他人,團隊年紀最小的沈思琳,擔心“失業(yè)”之外,還有一種未知的、降落的擔憂存在。
在四位年輕導演中,生于1987年的有一位,1990年的有兩位,他們算是職場中的老員工了,而沈思琳的職業(yè)生涯才一年半,剛剛開始?!拔揖陀X得很糟糕,做了《透明人》后,你就看不上別的東西?!闭驹谶@么一個高起點的節(jié)目上,沈思琳絕不希望節(jié)目就此中斷,哪怕再去到另外一個所謂的爆款節(jié)目,她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這樣的滿足感,會不會做長久。
“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敝x露薇說?!按蠹一臼峭跛浴⑵幢M全力地去做這個事情。這是我們情感的紐帶,因為這個節(jié)目,我們變成了很好的朋友;因為這個節(jié)目,我們在一起打了那么一場仗。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感覺能夠干翻天下的一群人,突然最重要的一個核心人物說退出就退出,這對于這些簇擁你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打擊?!?/p>
姜思達在日本呆了幾天,他形容為“偷安”,需要厘清的是“關系”和“責任”這兩條脈絡。他不認為可以獨立解決所有人深層次的疑惑,但是需要給大家樹立一些“莫須有的信心”。之后,姜思達沒有馬上暫?!锻该魅恕?,選擇繼續(xù)再做一段時間。
是去國外讀書,還是繼續(xù)與團隊共事?他一定做過權衡,但現(xiàn)實走向總有一根線牽引著,結(jié)果是注定的。對姜思達來說,那根線就是他的“同理心”。他早就意識到自己的同理心太強,很多不需操的心,不用照顧的情緒,也統(tǒng)統(tǒng)在顧忌著。
就這次要面對的狀況看,他要用來裹挾自己的,包括團隊付出的心血、客戶付出的金錢和合作伙伴付出的信任——看到?jīng)]有?全是商人肩上扛的那種責任。
時間來到5月份,博弈拉鋸后,結(jié)果并沒有意外,姜思達和米未解約,《透明人》全組導演選擇與他一起離開。離開的同時,“姜思達工作室”正式成立。
米未的同事給他發(fā)了一段很長的信息:思達,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繼續(xù)在米未成長,你的未來會更好。對于這種關心,姜思達表示很感激,但是他依然堅持逃離了大家眼中的“名利場”。
“大美玲之夜”過后
《奇葩說》第一季海選的出場秀中,姜思達以頗具爭議的方式,對自己進行了曝光,有人稱,他在以這個身份博人眼球,但從始至終,他都未對此事做過任何明確回應。
在節(jié)目里,他自稱名媛,大美玲;辯論場上,他言辭激昂,觀點犀利?!镀孑庹f》的能量遠超他的想象,年紀不大的他,頭頂光環(huán),享受著成名的快感,承受著隨之而來沖突。
走在街上,會有人沖他大喊“大美玲”,每天有大量粉絲在微博下留言,有人拿到這位25歲男孩的簽名后欣喜不已,找他錄廣告、站臺、錄節(jié)目的人紛來沓至…
和所有年少成名的人一樣,突如其來的名利和關注的反面全是困擾,姜思達剛開始很不適應。有次走在路上,一個女生朝他大喊:“姜思達!姜思達!”事發(fā)突然,他扭頭看看,一時竟失了應對方寸,沒言語。
“姜思達,你怎么不理我?”女孩在后邊嚷道?;厝サ穆飞希宦范甲叩貌惶?。他要習慣“成名”,也需要慢慢接受外界的期待和狂熱。
很長一段時間,姜思達和《奇葩說》都被深深地綁定在一起,他也從來不避諱,是《奇葩說》成就了他:“是因為這個節(jié)目,我被大家認識了;也是因為這個節(jié)目,我成為了‘名人’?!北M管當初參加《奇葩說》是因為能見到蔡康永、高曉松,但在這之外多出的很多東西,姜思達選擇積極擁抱。
在《奇葩說》第三季,姜思達迎來了他的巔峰時刻——如果我們審視整個綜藝市場,在那個晚上,他或許成為了站在最頂端的那個幸運兒。
在第三季最后一期冠軍爭奪賽的錄制現(xiàn)場,女粉絲們在群里炸開了鍋:“今晚的思達太棒了,發(fā)言掀翻了全場,令對手啞口,令導師折服?!币驗楣?jié)目是提前錄播,她們一邊哭一邊跟大家說一定要保密,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冒失,而在節(jié)目播出時損失了姜思達的驚艷。
在《“時保聯(lián)”(時刻保持聯(lián)系)算不算暴政》的題面兩端,站著的是姜思達和黃執(zhí)中,眾所周知,獲得冠軍的不是姜思達。就在節(jié)目結(jié)束后不久,對手黃執(zhí)中發(fā)了條微博:“沒人喜歡輸,但今晚是大美玲之夜?!碑斖恚浴按竺懒嶂埂泵奈⒉崴丫镁硬幌?。
“我當然想當冠軍,誰不想呢!”
于是,在第四季姜思達重回辯論場:“一口愚人井,村里所有人都喝了被女巫下藥的井水,意識錯亂、顛倒黑白,你喝不喝?”姜思達抽到的持方是不喝:“我們作為這么年輕的人,對英雄主義喪失信心,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但英雄主義的孤獨卻讓他止步半決賽。
對于這個結(jié)果,觀眾并不買賬,尤其是憤怒的粉絲,后續(xù)風波持續(xù)發(fā)酵。對于在這場“戰(zhàn)爭”中處于弱勢的姜思達,馬東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只說了一句話,“沒事兒的,你不用操心,不用著急?!?/p>
姜思達其實從來沒有著急,他只是有點兒吃驚,沒想到事情會鬧得這么大。對于重大突發(fā)事件,很多人的應激反應都不同,有的人外放而劇烈,有的人溫和、鈍感,姜思達顯然屬于后一種。
上世紀90年代初,姜思達出生于黑龍江齊齊哈爾,因為父母在國外做生意,童年的姜思達和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小學五年級,學校組織去北京夏令營,當時手里只有15塊錢的姜思達,花了10塊錢在頤和園買了五個小泥人的紀念品,分別代表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和自己?;丶液?,姜思達一邊向家人介紹每個泥人的身份,一邊把泥人擺放到家中位置最顯眼的電視機上。
“那會兒我媽的情緒就繃不住了,看到這一幕她挺崩潰的。然后她把我叫到另一個房間,緩了一下跟我說,她和爸爸離婚了。之后她就開始哭?!?/p>
“那你呢?”
“我忘了,不太記得了。但是當下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麻木的,就是斷片的感覺,腦子一片空白?!?/p>
父母分開后,姜思達主動選擇和媽媽一起生活。電影《狗十三》的上映對他觸動很大,他回憶起自己的父親:“喜歡喝酒,有次喝多了,打我打得莫名其妙?!?/p>
“除了懂事,我好像別無選擇?!边@是姜思達對自己童年的注腳。他逼迫自己去理解父母,學會敏感,學會察言觀色,學會與世界和解。
在自己的公號“思達帕特”上,他說毒舌和傲嬌是大眾對他的誤解,這種他人印象和自身期待間的落差,使他感到困惑。他覺得自己需要改變,起碼在外界的認知里,他不能只是“《奇葩說》姜思達”。
《奇葩說》讓他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給他人生帶來了第一條路向,但是他需要尋找在那之外的自己。
挖掘新的藝能
“你就是一個好看的KOL?!?/p>
“說話要負責的好嗎!”
6月初,七點多的清晨,離開米未還不到一周,在姜思達工作室里幾個人爭論著,希望拼湊出一份客觀視角下的“姜思達畫像”,目的是摸準下一步工作的側(cè)重點。
一根熒光筆在移動的支架式白板上滑動,姜思達畫出兩個疊在一起的三角,上面的三角是藝人影響力,下邊的三角代表KOL,在影響力象限里,上面三角靠中間的坐標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的定義成“中國比較好的KOL”,“一般的藝人”。
晚上9點,討論仍在繼續(xù)。在路人眼中,姜思達是綜藝咖,“我覺得娘炮這個詞可以概括(大家對我的所有印象)?!弊罱K大家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姜思達的人設很統(tǒng)一,不容易“崩”。
以上討論發(fā)生在姜思達的新節(jié)目《陷入姜局》里,這是一檔姜思達“自毀式”的個人TV,每周會把發(fā)生在姜思達身上的好事、壞事,以一種沒有濾鏡的方式暴露給大家。把自己變成媒體內(nèi)容本身,他逃離輿論場后,又成為了輿論場本體。
“我覺得你現(xiàn)在出鏡還是緊張。”姜思達在中傳的大學室友,跟他合作時間最長的秦嶺說。
“嗯,我一直都緊張,出鏡緊張算缺點嗎?”
最終他把這歸結(jié)為“藝能低”。
離開《奇葩大會》后,姜思達有半年多沒上過綜藝節(jié)目,甚至害怕接到綜藝通告。可以看出,先前的事情對他的影響還在,“我發(fā)現(xiàn)我還是怵,我干啥還是害怕?!?/p>
還有一個事實,他沒有辦法忽視。
如果把《奇葩說》比作一個生態(tài),那是一個天然形成的說話場合,你可以很自由地表達。在藝人生涯里,唱歌、跳舞如果占其中的一項,你就可以“在八百個節(jié)目里混”,比如Yamy從《中國有嘻哈》出來后,憑借能唱會跳去了《創(chuàng)造101》,然后“混跡”在各種節(jié)目里。
但是說話不一樣,局限性很大。
說話作為一種藝能,缺少發(fā)揮的空間。其實不止對于姜思達,甚至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都如此。
即便就“說話”本身,也是個龐然無際的事物,姜思達也覺得他“失敗過”。
那是在一個10分鐘的脫口秀節(jié)目上,客戶已經(jīng)給好臺本,助理劉妍琰也做好了修改,但是到了現(xiàn)場后,姜思達覺得不滿意,覺得臺本太平。最后因為稿子沒有寫腳本,只寫了題綱,加上身體過敏,導致現(xiàn)場反響特別差。主持人也絲毫沒有留情面,上臺發(fā)表了較為刻薄的評論:“我沒想到脫口秀是這樣”。
姜思達感到“非常非常難過和羞愧”,這對他而言算是一次打擊,他做不到“不要臉”,“因為就是錯誤的事情,我高估了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高估了自己對任何場子、氣氛的把控能力”。
成為“商人”后的姜思達意識到必須要重視外界的反饋,他需要對團隊負責,并彰顯出自己作為一個老板是值得信賴的。在這之前,他不會刻意把這些裹在身上,也從不給自己規(guī)定動作, “什么東西留在你心里了,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價值觀,你覺得獵奇、你覺得打趣、你覺得無聊還是覺得備受洗禮,那是你的事。“
但是現(xiàn)在,這些都成了“姜思達的事”。
“我不能讓我的團隊天天剪的片子就是自己的生活吧?”于是姜思達不斷拓展自己的“藝能”,他參加《吐槽大會》《心動的信號》《火星情報局》《明日之子》《真相吧!花花萬物》;除了目前已經(jīng)停更的《陷入姜局》,姜思達團隊還做了一支《剛過25》的訪談視頻,對象是因《創(chuàng)造101》爆火的王菊。
種種跡象顯示,成為老板的姜思達更像是一個合格的藝人了。
現(xiàn)在姜思達希望能夠取得商業(yè)上的成功,據(jù)了解,姜思達工作室目前主要業(yè)務線條包括IP研發(fā)部和廣告商務部。除了《陷入姜局》這個過渡性節(jié)目,還有兩套節(jié)目正在研發(fā)中。
廣告商務部主要負責運營姜思達公眾號思達帕特。在商業(yè)變現(xiàn)上,姜思達的藝人屬性顯然發(fā)揮了更大的空間,公開資料顯示,和姜思達相關的IP,比如姜思達個人微博粉絲量超過200萬,《透明人》微博粉絲量超過40萬,《陷入姜局》微博粉絲量超過5萬,公眾號思達帕特平均閱讀量超過5萬??恐@些粉絲流量,依托藝人屬性,姜思達廣告、代言不斷。
《透明人》已經(jīng)成為過去,現(xiàn)在他希望自己團隊制作出來的案例,廣告商喜聞樂見,各大平臺爭相搶奪,在商業(yè)這條路上,姜思達自認情緒狀態(tài)比較好,整個團隊的戰(zhàn)斗力雖然不能說是高歌猛進,但也一直保持著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每個人都沖在一線做事情。這姑且可以算作他正在進行的第三條路向。
“有沒有想過,現(xiàn)在的你在大眾眼中應該是一個什么人設?”
“其實關于‘人設’,拋卻社會賦予我的,我自己還沒研究明白。我期待我能夠研究明白這件事。”
“那你對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呢?《奇葩說》姜思達,《透明人》姜思達,《陷入姜局》姜思達,哪一個是真正的你?”
“都是。我都已經(jīng)成為了,不是嗎?”
成為老板后,姜思達最近在反思,覺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不能再偏安一隅,應該走出自己舒適的“社交圈”,不說是抱著多大的功利心,即便是為了業(yè)務,也多應該結(jié)交一些人。
“我覺得沒什么丟臉的,我在反思自己這個問題了。娛樂圈也好,文娛圈也好,我確實沒有特別要好的,就是倆人可以‘睡在一起’的那種朋友。”
在中國的娛樂生態(tài)下,一個人從成名那一刻起,某種意義上便會和過去的生活做一個切割,但姜思達堅持認為自己沒變,現(xiàn)在他身旁圍著的依然是他的初中、高中、大學同學,“跨年也是我們這些人在一起?!?
雜志封面拍攝當天下午,拍完第一組樣片后,姜思達從椅子上彈起,蹲在電腦前,仔細審視拍攝效果。
“這張?zhí)芭恐恕?/p>
“這張有點兒太陷進去了”
“這張表情不太自然”
拍攝的每個空檔,他都會重復這個動作,他需要為所有人提供負責任的結(jié)果。第一個拍攝場景結(jié)束后,休息的縫隙,頂著黑眼圈的姜思達,蜷在道具沙發(fā)里,點了一根煙,半瞇著眼睛,似睡非睡,和旁邊的助理輕聲對行程,現(xiàn)在姜思達會把內(nèi)心的思考和情緒持續(xù)地表達出來。
他說他是個透明人,希望別人能看到他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