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 12 月,封新城就宣布卸任《新周刊》的執(zhí)行主編一職——要知道,這份工作,他是從 1996 年《新周刊》創(chuàng)刊時就開始做的。不過,直到上個月的 18 號,封新城才在微博上曬出了手寫的離職信,宣布全面退出《新周刊》,并明確交代了之后的發(fā)展方向:“經過半年多時間的過渡,本人現已全面退出《新周刊》,并加盟華人文化產業(yè)投資基金,出任運營合伙人兼首席內容官,主管內容生產及視頻發(fā)展業(yè)務。”
2009 年,還在上海文廣總裁任上期間,黎瑞剛創(chuàng)立了國內首個面向文化產業(yè)的私募投資基金——華人文化產業(yè)基金。最近,黎瑞剛這支基金開始風起云涌地刷頭條。封新城說自己會在其中主管內容生產及視頻發(fā)展業(yè)務,具體是干嘛呢?
這幾天,封新城開始在微博上撩撥大家對他這份新工作的各種想象了。周一的時候,他發(fā)微博說:“幾天前和竇文濤聊到三點。他做電視19年,我罵電視18年,老哥們相見,分外眼紅。關于電視,我們是不是該干點兒啥呢?”。第二天,他繼續(xù)挑逗大家:“忽然發(fā)現,做了19年的雜志,卻為電視操了17年的心——從罵到砸到為電視造榜。電視不靠譜,為什么不自己去做?——我該想想這個問題了。”到了昨天晚上,他又發(fā)了一條微博,簡直有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種種跡象表明,老封準備摻和電視的事兒。但問題來了,做電視,是做一檔電視節(jié)目,還是一家影視制作公司?還是一款指向未來的互聯(lián)網電視機?你猜。”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顯然已經很明確了。作為華人文化基金的首席內容官,封新城將全面負責華人文化旗下的互聯(lián)網電視產品“微鯨電視”的內容策略和品質。這個位置,跟小米的陳彤倒是有幾分相似。
這個月早些時候,華人文化旗下的電視機產品“微鯨電視”開始浮出水面,這款 55 寸的互聯(lián)網電視由臺灣廠商冠捷代工,集合了 TVB、燦星等華人文化投資的優(yōu)質內容,要跟小米、樂視正面 PK。而封新城作為華人文化的運營合伙人、首席內容官,未來將全面負責微鯨電視的內容策略和品質。做了多年的《中國電視榜》,這一次,封新城要走入電視行業(yè),自己做電視。
封新城已經在公開場合表示,他希望以互聯(lián)網名義,融合電視這塊屏和書房這塊屏(PC屏),形成新的內容生態(tài)。由于華人文化在內容上已有頗為完整的布局,包括跟華納、夢工廠等好萊塢公司的合作,以及TVB、燦星等華語娛樂內容,甚至一些互聯(lián)網公司的早期孵化等等,封新城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在“微鯨電視”的后臺全部打通。
封新城與電視行業(yè)的淵源,要從 1998 年說起。當年的《新周刊》曾推出封面報道《弱智的中國電視》,幾篇重磅文章標題分別是《我最不能忍受的節(jié)目主持人》《中國電視“八大病”》。從那之后,這本雜志開始了與中國電視“死磕”的17年,從《砸爛電視》,再到互聯(lián)網時代的《小屏,你好》,新周刊連續(xù)多年推出“中國電視榜”,站在電視行業(yè)的外部“指點江山”。黎瑞剛、竇文濤、白巖松、孟非……太多電視圈名人,都曾從老封的手中接過獎杯。如今,當封新城從“評論者”轉身成為“建設者”,52歲的他,開始考慮如何能盤活這么多的電視圈資源,“摻和電視的事兒”,這件事兒就是“微鯨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