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作者:王振超,編輯:何夢飛,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轉載。
如果說韓國人去年的熱門活動是組團扎堆中國上海,今年熱門活動則是組團扎堆中國股市;去年韓國人最大的孝順,是送父母去張家界旅游,那么今年韓國人最大的孝順,則是買中國股票。
根據(jù)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的數(shù)據(jù),韓國投資者2月份瘋狂買入A股和港股資產(chǎn),月度交易額高達7.82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200%。
這個數(shù)據(jù)不僅創(chuàng)下3年來新高,而且遠高于同期對于日本和歐洲股市的買入金額。
換言之,韓國投資者,開始做多中國。
以前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中國資產(chǎn),為何能受到韓國投資者的熱捧?
韓國投資者“掃貨”A股
春江水暖鴨先知,韓國人就是一只感應全球股市冷暖的敏銳鴨子。
在他們眼中,如今去中國“掃貨”,是因為能賺錢,而且能賺大錢。
2025年以來,中國股市行情逐漸回暖,上證指數(shù)漲幅2.16%,深成指漲幅4.48%,香港恒生指數(shù)漲幅高達13.43%,而韓國投資者更加偏愛的恒生科技指數(shù)漲幅則高達17.9%。
就算受到美股拖累的美國中概股,表現(xiàn)也相當不錯,Wind中概100指數(shù)漲幅超過15%,引領全球金融市場。
中國指數(shù)漲了,韓國股市中跟蹤中國資產(chǎn)的ETF基金也漲幅亮眼。
在韓國股市總計44只中國ETF基金中,漲幅最大的ETF基金收益率高達62.8%,基于狂熱的賺錢效應,中國資產(chǎn)在韓國徹底“火”了起來。
相比中國資產(chǎn)的火熱,韓國本土的KOSDAQ綜合指數(shù)卻表現(xiàn)一般,漲幅僅為2.15%,收益率并不具備吸引力。至于韓國投資者此前偏好的日本和美國股市就更慘了:日經(jīng)225指數(shù)今年跌了6.1%;納斯達克指數(shù)總計下跌3.97%。
面對投資市場的冰火兩重天,韓國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
2月17日至28日期間,韓國投資者凈買入的10大熱門海外股票,中國公司的股票占據(jù)6個席位。其中韓國股民最偏愛的,是小米、阿里巴巴、比亞迪等中國人工智能、芯片、電動汽車領域的龍頭公司。
精明的“韓國賭徒”
日本和韓國雖然都是中國的鄰國,但是兩國的“投資者畫像”卻截然相反。
日本投資者的代表是喜歡外匯套利的的“渡邊太太”,她們多是打理家庭資產(chǎn)的日本主婦,投資不追求高收益,而是喜歡通過低息借入日元,然后高息買入境外存款獲取利差,投資風格主打穩(wěn)定和安全。
而韓國投資者與之截然相反,他們根本看不上渡邊太太們追求的那點小錢,更像是是一群“精明的賭徒”。
韓亞銀行的交易室
他們的賭性,與韓國獨特的投資制度有關——根據(jù)韓國法律,韓國公民可以開設多個賬戶,以2022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總共5200萬人口的韓國,卻擁有高達6000萬個活躍賬戶。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韓國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也非常低。在中國,必須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才能夠開設證券賬戶,且同一市場僅能開設一個賬戶,如果要開通創(chuàng)業(yè)板、科創(chuàng)板權限,還需要有相應的資金門檻和投資年限等限制。
但在韓國,未成年人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開設賬戶炒股。寬松的投資門檻,讓韓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投資”之國,甚至在三星電子的股東大會上,還能看到韓國小學生出席會議的奇葩景象。
圖源:路透社報道
這樣的熱潮下,韓國投資者追熱點,加杠桿,只為一夜暴富,市場上充斥著躁動的多巴胺。
于是也不難理解,為何“財富神話”和“破產(chǎn)深淵”并存的幣圈,會成為韓國人的投資熱土。
據(jù)韓國央行數(shù)據(jù),截至2024年11月,韓國加密貨幣投資者人數(shù)高達1559萬人,占韓國總人口的30%,且數(shù)量一直在增加。
在A股市場,10%、20%的漲跌停板就已經(jīng)足夠讓人心跳,但是在加密貨幣領域,10倍杠桿甚至100倍杠桿都只是“基礎配置”。
在上百倍的杠桿面前,韓國人炒股反倒顯得“保守”了不少。
據(jù)韓國證券存管數(shù)據(jù),韓國投資者持有的資產(chǎn)總占比中,排名第一的是1.5倍杠桿的特斯拉股票,資產(chǎn)占比35%;排名第二的是FANG創(chuàng)新指數(shù)3倍做多,占比28%,就算是投資美國國債,韓國投資者也選擇用3倍杠桿,來買入美國的20年期國債。
換言之,“無杠桿不歡”是韓國投資者的底色。
如此愛冒險,也和韓國國情直接相關,作為著名的“內(nèi)卷之國”,盡管韓國的人均GDP可以排在前十名,但是10%的富人和底層普通人的收入差距高達14倍。
此外,韓國十大財閥控制了整個國家75%的GDP,只有考取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的頂尖幸運兒,才能夠進入這些財閥企業(yè),得到一份體面的收入和工作。
因此,對普通韓國年輕人而言,就算從其他學校順利畢業(yè),文憑和證書充其量只是小小的敲門磚,想要進入財閥企業(yè)工作,難如登天。
所以在階層固化、財閥壟斷以及就業(yè)難題三重壓力下,普通韓國人要么躺平啃老,要么就上杠桿去追求“一夜暴富”——對于他們而言,不上杠桿只能躺平一輩子,如果選擇上杠桿賺快錢,或許還有出頭的機會。
韓國:高考倒計時下的學生
尋找投資“避風港”
但話說回來,韓國投資者之所以選擇買入中國資產(chǎn),其實也充滿了血淚。
從投資偏好來看,此前韓國投資者對A股并不太感興趣,更熱衷于美股投資。2024年,韓國散戶持有價值1014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借由美股強勢,它們的全年規(guī)模增長64%,首次突破千億美元。
但特朗普上臺以后,美國金融市場的基本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經(jīng)濟學家認為,特朗普為了削減政府預算,實現(xiàn)關稅目標,愿意忍受美國經(jīng)濟的衰退,以及不斷提高的通脹水平。
就在上周日(3月9日)面對??怂褂浾叩牟稍L中,特朗普淡化了關稅政策對于股票市場的影響,還稱“不能過分關注股市”,當被提到美國經(jīng)濟今年是否會衰退時,特朗普表示“不排除衰退的可能性”。
于是直接把美股帶入“黑色星期一”,納斯達克暴跌4%,向來在美股吃香喝辣的韓國投資者摔得鼻青臉腫。
截至3月10日收盤,韓國投資者持有排名第一的“1.5倍做多特斯拉”遭遇重創(chuàng),特斯拉股價本身也從最高的488.54美元,腰斬至如今的222.15美元,2025年至今的投資回報率是-73.19%,可謂血本無歸。
而排名第二的“FANG創(chuàng)新指數(shù)3倍做多”也同樣如此,這款產(chǎn)品今年的收益率是-35.05%,韓國投資者損失慘重。
未來似乎也不樂觀。
連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都認為美國經(jīng)濟會出現(xiàn)所謂的“戒斷期”,美國資本市場在經(jīng)歷了牛市以后,或許已非是2025年投資的最佳選擇。
因此,在美股市場吃了大虧的韓國投資者開始尋找資產(chǎn)的“避風港”,恰好遇到了全球資本市場“東升西落”。
2025年1月,眾所周知,中國迎來“DeepSeek時刻”。
深度求索的名頭不僅傳遍了硅谷,也讓通過杠桿持有英偉達股票的韓國投資者損失慘重——英偉達一夜暴跌16.97%的慘痛,讓韓國投資者開始迫切了解這個來自中國的AI公司。
在韓國賭徒們“深度求索”后,他們偏向于相信關于“中國資產(chǎn)價值重估”的敘事,而一系列外資投行的報告更是堅定了他們的信心。
韓國民眾觀看Deepseek相關新聞
《巴倫周刊》看來,盡管行情已經(jīng)有了較大反彈,但是中國資產(chǎn)依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按照預測,MSCI中國指數(shù)未來12個月市盈率是12倍,而對標之下的標普500未來12月市盈率為22倍。相比于已經(jīng)讓韓國投資者損失慘重的美股,買入中國資產(chǎn)顯得非常具有“性價比”。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部門稱,在基本面改善和宏觀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科技股將繼續(xù)跑贏大盤,預計2028年,中國AI行業(yè)總市值將從3500億美元上升至4800億美元。
高盛也看好中國資產(chǎn),它們認為基于國內(nèi)AI的不斷普及,中國股票將吸引2000億美元資金的流入,整體盈利將提高2.5%;MSCI中國指數(shù)今年或上漲14%,如果樂觀估計,28%的漲幅也不是問題。
除了發(fā)布研報之外,多家外資機構還掏出真金白銀來做多中國市場。
根據(jù)高盛2月底交易臺的數(shù)據(jù),亞洲市場已成為對沖基金倉位最終的區(qū)域之一,外資在中國的凈倉位上升至8.1%,2月5日至2月18日,外資合計流入港股約180億港元。
在資本市場,交易的本質,是交易波動,是交易人氣,韓國賭徒精明一生,很難放過這個新的“人氣集散地”。更何況,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當前,投資者對中國經(jīng)濟的確定性,已經(jīng)超過了對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
但是否意味著我們也可以跟著韓國投資者這個風向標進行“抄底”?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一平、一賺、八虧
根據(jù)之前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韓國投資者風格非常激進,主打的就是以小博大,這種玩命似的投資風格和內(nèi)地投資風格很不一樣。
此外,盡管內(nèi)資外資都在唱多中國資產(chǎn),但股市本身就是風險和機遇博弈的“競技場”。
別看韓國散戶投資嗅覺非常敏銳,但“一平、一賺、八虧”的散戶投資結局,同樣在韓國股民身上屢試不爽。如果不是經(jīng)驗豐富的投資者,那么不管是參與A股還是港股,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下跌
我們也需要明白,韓國投資者本身只是全球資本市場中,追逐高收益資產(chǎn)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他們的投資風格更具賭性,比美國財團和日本資本更加沒有立場。
所以韓國投資者這次來中國的“掃貨”行為,或許只是高杠桿散戶,來中國追逐利潤,且充滿賭性的一場資本狂歡。
大家跟著看熱鬧可以,但若要入場,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那句話:“入市要當心,投資須謹慎。”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