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成人小说,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久久妇女,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驛站“二選一”背后:槍響之后沒有贏家

輸了人心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摘商業(yè)評論(ID:xinzhainews),作者:番茄醬 ,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在這場官司中,菜鳥驛站雖然表面上贏了,但其逼迫驛站“二選一”背后,是怨聲載道的驛站老板、生活便利程度驟減的居民,以及撤回上市申請后更為疲憊與焦慮的菜鳥。

近日,長達兩年多的“菜鳥、多多買菜之戰(zhàn)”暫時落下帷幕:近日,浙江省高院對菜鳥網絡訴拼多多不正當競爭案作出終審判決,多多買菜因侵權等原因,被判賠償菜鳥網絡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500萬元。

這起官司具體要回溯到2022年。 在當時,多多買菜傳出開通快遞代收系統服務,菜鳥驛站對此高度警戒,立即對菜鳥驛站老板“丑話說在前頭”,禁止驛站使用多多買菜軟件系統,否則“永久清退”,被業(yè)內視為“逼驛站老板”二選一之舉。

在當時,有業(yè)內人士評論,驛站網點與誰合作、以怎樣的形式合作,這都是市 場經濟下驛站主體的自由選擇,菜鳥明晃晃地勒令“二選一”,屬于排他性政策。也有人援引此前2021年4月,市場監(jiān)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處以罰款182.28億元,指向其“二選一”的“壟斷前科”。

而如今,菜鳥勝訴,則“贏在了logo上”:菜鳥指責多多買菜侵權主要依據是,多多買菜向消費者提供的“自提點”名稱、圖示中出現“菜鳥”“菜鳥驛站”的標識等理由。對此,有些驛站老板覺得很難避免,一家位于成都的菜鳥驛站老板表示,自己家門頭就是一個巨大的菜鳥驛站牌匾,在拍攝時沒辦法不把這幾個字拍上去。

“那附近的居民買了菜來自提,肯定要看到我店門口的實拍圖片人家才好找。本來(開驛站)就不賺錢,只有兼帶著賣菜、做團長這些,如果這些圖片以后不讓用了,人家找不到門店不買菜了,我們收入又少了一份?!?

誠如所言,如今,菜鳥驛站在官司中勝出,表面上贏得很風光,但暗處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窘境——逼迫驛站“二選一”背后,是怨聲載道的驛站老板、生活便利程度驟減的居民,以及撤回上市申請后更為疲憊與焦慮的菜鳥。一言以蔽之,槍響之后沒有贏家。

一、虧損的驛站老板和憤怒的用戶

對菜鳥驛站老板來說,今年3月快遞新規(guī)出臺后,讓其對未來的前景更加迷茫。

今年3月1日起,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實施,新規(guī)明確,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以及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行為屬于違規(guī),最高將處以3萬元罰款。

這也讓用戶維權意識進一步覺醒。如果說過去,很多消費者還因“大家都放驛站”,只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那么新規(guī)的出臺,無疑給了自己要求送貨上門的勇氣,然而,對缺乏人手、已形成肌肉記憶的菜鳥系快遞來說,仍然會把快遞不經允許就丟在菜鳥驛站,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驛站老板和用戶的矛盾。

在黑貓投訴上,有關“菜鳥驛站”的投訴高達三萬多條,大多圍繞著“不送上門”。有驛站老板表示,新規(guī)出臺后,憤怒的用戶看到菜鳥驛站入庫消息后,往往直接打電話譴責驛站老板,這時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老板不得不代替快 遞員,親自給用戶送過去。

而長遠來看,在新規(guī)監(jiān)督、用戶推動下,快遞行業(yè)不斷招人、送貨上門,最終形成規(guī)范化流程是大勢所趨,這就使得未來更多包裹繞開菜鳥驛站,讓菜鳥驛站老板的收入進一步下滑。

數據顯示,目前菜鳥驛站已建成17萬個站點,日均處理包裹量達8000萬,同時,菜鳥驛站的收費標準在每單5毛錢左右,也就是說,每一個包裹進站,都要給菜鳥5毛錢,而未來,會有相當一部分包裹不再需要被這一中間商賺差價。

而在新規(guī)出臺前,在行業(yè)內,開菜鳥驛站就是“費力不討好”的差事,賺的都是辛苦錢,力氣錢。成都錦江區(qū)一家驛站老板介紹道,菜鳥驛站工作量巨大,每天要整理貨物、上架、發(fā)取件碼。因為要節(jié)省人力成本,經常夫妻倆每天14小時連軸轉。

“就算這樣也賺不了多少錢,哪怕一天入庫700個件,也就350塊錢,一般開驛站都得60平米左右了,人手也得至少兩個,除去房租、水電、人力什么的不剩啥子了,只有便利店、干洗店、店長、多多買菜代收點一起干,賺點副業(yè)嘛。”

而對“苦菜鳥久矣”的用戶來說,菜鳥的“二選一”之舉也在拉低路人緣。 浙江杭州的寶媽周女士提起菜鳥驛站,表示沒什么好感。

“之前十多斤的嬰兒車,不打招呼直接放驛站,讓我大冬天的自己去推回來。還有前兩年,本來在多多買菜上買菜、取快遞時順便取回來,買得好好的,忽然有一天驛站不代收菜了,老板說‘菜鳥那邊不讓’。”對此,很多用戶在公眾社交平臺上深有共鳴:“菜鳥格局小了。”

還有用戶表示,自己附近的菜鳥驛站最近悄然掛上了“旺鋪轉租”:“有老板說,現在的局勢不如不干驛站了,出去打工。”

而如今,菜鳥起訴拼多多,“窮追猛打”背后,實則是菜鳥近年來蛋糕不斷被分食、地位不斷被撼動的危機與焦慮,迫使其進一步。

二、“二選一”背后: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菜鳥

從心理學角度,當個體安全感降低后,就會把外界都視作對自身的威脅,從而敵意與攻擊性增強,企業(yè)也是如此,近年來,菜鳥就處于這種狀態(tài)。原因無他——不賺錢。

據菜鳥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21至2023財年期間,菜鳥累計凈虧損達到了約71億元,其中,2021財年凈虧損20億元,2022財年凈虧損23億元,2023財年凈虧損28億元,雖然2024財年一季度實現了扭虧為盈,盈利2.88億元,但相對于此前的虧損,仍然是杯水車薪,這也讓其在資本市場的聲音底氣不足。

與此同時,財報上阿里巴巴作為最大營收來源,讓其永遠甩不掉“阿里系小弟”這一刻板印象。

菜鳥也深知這一點,在招股書中提示了風險,稱如果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商平臺失去市場地位,或變得無法與國內外其他電商平臺競爭,菜鳥的業(yè)務經營及訂單量、營銷工作、與商家及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關系等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而菜鳥賴以生存的主力軍團業(yè)務,如菜鳥驛站,以及菜鳥國際出海業(yè)務,近年來也不斷被挑戰(zhàn)。

拿菜鳥驛站這一終端敘事載體來說,近年來也無法一家獨大,面臨著極兔的“極兔鄰里”、中通的末端品牌“兔喜生活”等挑戰(zhàn)。去年6月,極兔速遞開設了名為“極兔鄰里”的末端驛站業(yè)務并快速鋪展開,覆蓋全國超340個城市,觸達超過1萬個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

同時,就在今年1月,中通的“兔喜生活”將小程序升級為“兔喜生活+”,以快遞驛站為基本盤,橫向拓展,加入了餐飲團購等本地生活內容,這和菜鳥驛站的打法不謀而合。

而在出海上,近幾年,菜鳥國際物流業(yè)務的營收占比不斷下降,從2021財年的55.1%降至2022財年的52.3%,再到2023財年的47.4%;2023財年,菜鳥處理的跨境包裹總量為15億件,相較于去年的16.8億件,處于下滑態(tài)勢。

同時,冤家路窄,在海外,菜鳥再次遭遇了“三江四海仇”的老對頭——拼多多系的極兔快遞。據了解,在海外,極兔已覆蓋東南亞、美洲、歐洲和非洲等全球約100國家和地區(qū),2022年,極兔交付146億件包裹,2020-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112.3%,并且進一步擴張至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墨西哥等新市場。

順豐、京東等“三國殺”玩家也不容小覷:2022年,順豐控股來自中國大陸以外的營收約589億元,占總營收的22%;截至2023年6月30日,京東物流已在全球運營近9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總管理面接近90萬平方米。

這就好比菜鳥在國內殺出重重突圍,剛想在海外喘口氣,抬頭一看,牌桌上的還是那些老朋友,一個沒落下。

如今,阿里巴巴撤回菜鳥上市,“加強電商核心業(yè)務和物流協同的聚焦”。隨著阿里系矩陣收縮,各連排回到團部抱團取暖,單飛不成的菜鳥,索性依靠“阿里巴巴”的力量,在行業(yè)內橫向壓縮其他玩家生存空間——這也有了如今二選一事態(tài)的加劇。

三、菜鳥驛站何去何從?

早在2022年,“二選一”初露端倪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就公開表示,菜鳥此舉已經引發(fā)了“二選一”的爭議?!岸x一”本身是違法、被禁止的行為,是一種不正當競爭,甚至可能涉嫌壟斷。應該看到,隨著巨頭加速布局終端網絡,快遞末端門店的生存空間已經遭到擠壓。而減少“二選一”不僅有利于物流快遞企業(yè)形成良性競爭,消費者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誠如所言,在當下驛站這個快遞終端市場,超過50%市場份額的菜鳥擁有一定主導權——上游是電商平臺,中游是快遞公司,下游是驛站,在上游和中游,菜鳥利用在信息方面的壟斷地位,可以截取取件碼和消費者。此前,就有不少消費者吐槽,取件碼被強制截流、被強制使用特定APP回傳信息等讓人很惱火。

而在下游,菜鳥可以通過提高包裹收費標準、攤派設備采購設備等方式控制驛站,從而壓縮非阿里系平臺、物流公司、快遞驛站的生存空間。短期來看,確實能加強行業(yè)控制地位,然而長遠來看,卻未必是收攏人心、強化合作伙伴關系和用戶心智的正向方式,好比因為缺失安全感而控制欲爆棚,“一哭二鬧三上吊”,只能把伴侶越推越遠。

當然,菜鳥也不是沒有進行過正面探索與努力:在服務方面,去年3月,菜鳥聯合天貓超市正式開啟半日達配送服務,并宣布年底完成“半日達覆蓋全國20個城市”;在驛站方面,也在拓展本地生活、廣告業(yè)務等方面,積極為驛站老板創(chuàng)收,只是進展未必盡如人意。隨著新規(guī)出臺,菜鳥能否在下一輪角逐中找到位置,將菜鳥驛站“妥善安放”,一切仍有待時間檢驗。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

反饋
聯系我們
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