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翟菜花(zhaicaihua520),作者翟菜花,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近幾年,不管是線上電商,還是線下的商超貨架上,都能見到諸多外包裝設計潮流的低度果酒產品。這是因為隨著年輕消費群體對于酒類的消費需求,低度果酒迎來了一波消費熱潮,同時也有不少資本爭先恐后地進入低度酒賽道。
在資本的加持下,低度果酒市場走上了快車道,2019年市場總規(guī)模就突破了2000億元,而其中除了葡萄酒外,最受歡迎的果酒當數梅子酒。
在過去許多年里,國內梅子酒發(fā)展緩慢,多數以自釀或者散酒的形式出現。日本是梅子酒人均消費最高的市場,且這一細分市場的規(guī)模已超千億元。日本梅酒逐漸向周邊國家市場滲透,受此影響,國產梅酒品牌才逐漸增多起來。
近年長居電商平臺的果酒品類銷量首榜“梅見”,是目前國產梅酒品牌中的突出者,于2019年上市,是重慶江記酒莊有限公司推出的青梅酒品牌。
低度酒賽道,曇花一現的火熱
青梅煮酒斗時新。青梅酒是近年來酒業(yè)增速較快的重要組成,因此也成為受資本關注更多的細分賽道。
青梅類果酒在2020年的電商平臺銷量排名第一,隨后在2021年的618大促中,天貓平臺上梅酒的銷量增幅超過了200%。同時,低度酒投融資在2020、2021年度達到最高峰。
但可惜的是,資本熱助推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在2021年低度酒賽道投資總額超過25億元,約50起融資。一年之后,整個低度酒賽道,不僅投資總額驟降,融資數量也只剩下個位數,且融資金額多為百萬級。
沒有持續(xù)跟進的資本,低度酒賽道也無法完成持續(xù)性的高速增長。許多新生產品和品牌為此大起大落,甚至快速被淘汰出局。
江小白,曾經是許多年輕人心中的“神酒”。但在短暫的火熱過后,江小白就走下了神壇,不過江小白并沒有放棄在低度酒賽道的深耕,轉身推出了“梅見”和“果立方”,并在其中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果立方成績不佳,但梅見成功地從低度果酒賽道突圍而出。
當下的年輕人,大部分對傳統(tǒng)的白酒不太感冒。低度酒的口感、味道以及酒精度都切中了年輕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低度酒是有其消費群體的。
問題在于,我國酒類市場的消費主流仍然是萬億賽道的白酒。江小白當初切中小眾賽道獲得一時風光,成也“小眾”敗也“小眾”。如今梅見作為江小白的繼承者,也很有可能重蹈覆轍,與江小白走向同樣的結局。
梅酒賽道野蠻生長,缺乏行業(yè)標準
國產梅酒品牌雖然近幾年逐漸興起,但在終端的高質品牌還是一片空白。在市面上有足夠認知度的梅酒品牌,也寥寥無幾。
不少梅酒品牌為了快速搶奪份額,用低價低質的產品進入市場,對梅酒品類的整體發(fā)展也帶去不良影響。絕大多數梅酒品牌在營銷宣傳中集中于宣傳簡單的酒飲口感,再加上產品品質良莠不齊,使得消費者對梅酒品類的認知更為混淆,影響了行業(yè)整體發(fā)展進程。
究其原因,是梅酒在我國發(fā)展的時日尚淺且缺乏行業(yè)標準。
首先由于行業(yè)標準不明確,許多梅酒品牌按照各自的生產工藝執(zhí)行,但對外都統(tǒng)稱“青梅酒”,消費者難以區(qū)分,實際上青梅酒從生產工藝能劃分出至少六種的品類。
其次是標簽標注的問題,市面上許多青梅酒有采取“配制酒”標準的,也有采取“露酒”標準的。不同的標簽涉及不同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青梅酒的等級問題,這些也讓購酒的消費者無從辨別。
作為國內青梅酒頭部品牌,梅見也在積極推動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2022年,由重慶江記酒莊提出,重慶市酒類管理協(xié)會管理的《青梅酒》團體標準正式發(fā)布。
但這只是由梅見帶頭,連同若干家酒企制定的標準,也只隸屬于重慶市酒類管理協(xié)會。其行業(yè)公信力和影響力都十分有限。
要使梅酒行業(yè)走向正統(tǒng)和走向規(guī)范化,仍然有待發(fā)展。
梅見的突出優(yōu)勢,未必能持久
需要肯定的是,在目前的國產梅酒品牌中,梅見的銷量是一騎絕塵,市占率也是頭部位置。梅酒是新酒飲賽道跑出的第一個10億級品牌,近年來在電商平臺的銷量也是十分可觀。
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江小白自身在互聯網營銷上的優(yōu)秀基因,梅見在網絡營銷上的能見度并不低。
而在線下渠道方面,有過去江小白打通的餐飲渠道,梅見再覆蓋也相對容易。因此梅見在短短四年就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業(yè)績。
但梅見的突出地位,是否能長期保持呢?答案并不樂觀。
第一,國內的梅酒市場尚在培養(yǎng)中,整體規(guī)模有限。與此同時,發(fā)展成熟的日本梅酒品牌一直都是國產梅酒的一大威脅。越來越多的日本酒企也想在我國的青梅酒賽道分一杯羹。
第二,梅酒以及整個果酒品類的入行門檻都偏低。不僅是生產端的壁壘不高,資金需求也不大,這就造成了短期內市場涌現出大量的梅酒品牌在搶食蛋糕。大部分梅酒品牌依靠電商渠道起家,價格戰(zhàn)說打就打。口感和香氣都區(qū)別不大的情況下,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價格的高低。
第三,產品復購率偏低。隨著市場上的梅酒品牌不斷增加,梅酒同質化的問題逐漸顯現。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梅見與其他梅酒品牌也并沒有拉開差異。而年輕一代是低度果酒品類的主要消費者,但他們對于商品的“品牌忠誠”卻不夠強。
梅見在營銷上,依然是沿用江小白的那一套。通過年輕化的外包裝、營造故事感等方式吸引消費者,而這些更多只是短期行為,并不能提高消費者的忠誠度。
在網上也能看到不少對于梅見只注重營銷而忽視產品口感的評價。梅見口感偏甜,前調是甜味,后調是有點后勁的高粱酒。雖然女性多偏好甜的口感,但是梅見酒的甜度有點過了;對男性來說這個甜度就更不用說了。
酒這種東西,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文化層面的競爭。從每一種酒延伸出來的酒文化,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在每一種酒文化的背后,都需要品牌長期地、一以貫之的,用細節(jié)的、真實的酒文化場景去支撐,從而成為真正的品牌文化或鮮明的社交符號,而不是宣傳概念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梅見的銷量主戰(zhàn)場在線上。但眾所周知的是,現在的電商平臺流量達到了上限,競爭激烈。
因此在其主要銷售渠道的電商平臺,低度酒呈現“高開低走”的態(tài)勢。2021年618,天貓數據顯示低度酒品增長率超過120%,到了2022年天貓618酒類目銷售前20的榜單上,低度酒飲品牌僅剩一席。
這是因為酒屬于線下社交場景的產物,絕大部分情況都是和朋友們一起暢飲,那就是典型的群體性決策。所以這些特征很難通過直播帶貨或電商這種線上場景,讓人產生沖動的購買和決定。
因此線下市場的銷量占比要盡快提升。2022年12月份,江小白拿出了50萬瓶江小白加梅見免費送給客戶,讓自身的主要消費場景盡快暖起來。
曾經年銷30億元的江小白,在快速疾走12年后也依舊倒下了,如今梅見才剛邁入第五年,未來的挑戰(zhàn)并不輕松。尤其是梅酒品類才剛剛起步,如果梅見想要快速且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正視和快速解決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
結語
今天的梅酒細分品類,只有真正解決了品質、定位、品牌、供應鏈、渠道、消費市場培育等問題,才可以快速告別野蠻生長;也只有經過大浪淘沙,梅見才可能走向依靠品牌和品質取勝的健康、可持續(xù)的新時代。
低度酒賽道并不需要短奔的黑馬,而是需要長跑的駿馬。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