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蒼羊 半佛,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轉載,頭圖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1
2022年4月1日起,宜家貴陽線下門店關閉。
宜家在國內市場20多年的不敗神話,宣告破裂。
消息一出,許多貴陽人震怒,以后逛宜家又要坐兩個小時高鐵去重慶了。
也有不少當?shù)叵M者認為,宜家貴陽門店關閉的原因,是由于疫情導致消費者減少,難以支撐線下店的運營。
但實際上,疫情只是加速劑。
真正的問題在于貴陽這座城市難以為宜家提供足夠多的都市青年。
都市青年群體,是宜家賴以生存的根源。
2
1943年,18歲的瑞典少年英格瓦在父親的幫助下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為“宜家”的公司,主營業(yè)務是倒賣鋼筆、畫框、手表等生活物件。
英格瓦年紀雖小,卻對經(jīng)商頗為熱忱。
在他不斷努力下,宜家逐漸擴大,成為一個廉價商品郵購公司。
隨著瑞典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瑞典國內的家居需求開始涌現(xiàn),宜家開始涉足家具產(chǎn)業(yè)。
又由于二戰(zhàn)后的全球經(jīng)濟復蘇,以及再之后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宜家又得以從瑞典走向歐洲,再從歐洲走向世界,成為全球家居行業(yè)巨頭。
1998年,宜家正式進入中國。它在中國的第一家店鋪,開在上海。
從第一次踏入中國起,宜家就成為了城市青年的最愛,更令國內的新中產(chǎn)們趨之若騖。
新中產(chǎn),即那些想顯得和普通人不一樣,但又不夠有錢的普通人。
曾有一家雜志做過調查:
逛宜家、吃哈根達斯,已經(jīng)成為了北上廣年輕人的新時尚。
當然,這起碼是十多年前的新時尚了。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只是“新中產(chǎn)”,宜家直接成了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房東的最愛。
在電商崛起后,你可以看到大量類似宜家的拼裝家具。
他們努力地模仿宜家,卻無法得到宜家的真諦。
在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媒體出現(xiàn)后,“宜家裝修”、宜家北歐風、宜家餐廳、宜家鯊魚等話題頻頻在知乎、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介中刷屏。
從一線城市到省會城市,再到二線城市,宜家的存在與否似乎成為了衡量一座城市是否足夠“城市化”的標準。
為什么宜家似乎總能吸引“城市”、“年輕人”的目光?
不,搞反了。
不是城市和年輕人被宜家吸引,而是宜家以城市中的年輕人為目標。
3
宜家的核心模式,叫做“陪用戶成長”。
在宜家的整體運營,有兩個特點是比較明顯的,第一是選址,第二是銷售模式。
在美國和中國兩個大市場中,宜家的店鋪選址都呈現(xiàn)出了非常明確的特點。
盡管選址都選在了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美國的宜家選址普遍離“大學”較近,而國內的宜家則貼近城市生活圈。
為什么呢?
為了貼近用戶。
宜家的目標客群,是“希望購買價格低廉且具有時尚感的年輕顧客”。
上面是高情商的說法。
低情商的說法是。
沒錢,但事多。
在美國這樣的群體是大學生,在中國這樣的群體是白領。
所以美國的宜家大多數(shù)都離大學不遠(駕車)。
美國的宿舍制度跟國內不同,不管是宿舍還是校外租房都需要置辦一些簡單家具,而距離不遠、價格不高的宜家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國內宿舍不需要置辦家具,宜家的主力客群便從學生變成了白領。
沒關系,白領一樣窮。
因此,宜家在國內選在北上廣深、杭州成都重慶青島,這些都是大量年輕人聚集,都市文化濃重的大都市或新一線城市。
近幾年,在國內流行的那種爆改出租屋視頻里,宜家出鏡率不低。
爆改出租屋內容的走紅,其實透露出現(xiàn)今都市青年的普遍情況。
沒錢,有需求。
4
選址之外的第二點,是宜家的模式。
在分別去過家具城和宜家后,你大概率會注意到宜家的一個不同之處。
一般家具賣場通常會有很大的展示空間,并對家居進行分區(qū)。
沙發(fā)區(qū)有幾十個不同沙發(fā),衣柜區(qū)有幾十個衣柜,由于空間問題無法陳列的樣品會給出幾十種樣品書,貼上樣式材料來選擇。
顧客選購時,銷售會全程陪同,答疑解惑,付了定金一段時間后,家具便會直送顧客家中。
這樣的做法盡管擴大了服務范圍,但也增加了人員成本。
宜家的做法則完全不同,宜家采取自助式服務,沒有一路跟隨緊迫盯人的銷售。
在宜家賣場里,空間被設計成一個個開放式的居家空間,像一個個樣板間一般,涵蓋客廳、餐廳、臥室、書房,有序陳列出所有的家具商品,讓顧客更容易進入到設計師所呈現(xiàn)的場景和氣氛中。
你在宜家的賣場只會看到一個個樣板間,卻很少看到單獨陳列放在一起對比的商品,甚至還有餐廳,讓逛宜家的人可以當場吃飽。
這種體驗式營銷,是專門針對“都市人群”而設計的。
在《未來的沖擊》這本書里,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曾做出預言:
體驗經(jīng)濟會超過服務業(yè),是繼服務經(jīng)濟之后的下一個經(jīng)濟形態(tài)。
宜家,率先把體驗式營銷玩出了花:
客戶購買家具不再是為了購物,而是基于情感需要,甚至是“我也想要這樣的生活”的期待。
他們會將自身的情感和期待代入其中,設想自己未來的生活。
這不僅僅是商業(yè)了,更是對人性的把握。
這是兩種銷售模式的不同之處。
傳統(tǒng)賣場,賣的是商品,貨比三家好壞對比;
宜家賣場,賣的是生活,沉浸式體驗追求感覺。
此外,宜家也提供了一些競爭對手不具備的服務,比如設置托兒中心,節(jié)假日延長營業(yè)時間,以服務年輕父母。
這些服務,在滿足了年輕顧客的需求的同時,也強化了宜家家居的定位。
類似的操作,在宜家的實際運營中還有很多。
比如餐廳、網(wǎng)紅鯊魚、一元甜筒。
這些都是宜家用多種方式滿足年輕用戶的嘗試。
順帶一提,這些東西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被發(fā)揚光大了。但宜家并不是為了成為網(wǎng)紅才這樣做,宜家第一家餐廳都是1956年的事情了。
宜家不說話,只是一如既往地追逐著年輕人。當年輕一代開始喜歡網(wǎng)紅的時候,宜家也就默默變成了網(wǎng)紅的模樣。
你喜歡的樣子,我全都有。
5
想要討好年輕人,只靠營銷是不夠的。
更關鍵的地方,在于產(chǎn)品。
全世界范圍內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沒錢,但又頗有追求。
沒錢,意味著產(chǎn)品價格不能高;
有追求,意味著產(chǎn)品質量不能低。
高質低價,也就是極致性價比。
要想做到極致的性價比,先要做到兩件事。
一、強大的成本控制。
宜家的成本控制,是在整個業(yè)內都聞名的。從一開始,宜家家居的產(chǎn)品設計理念就是“低成本、高質量”,旗下近萬種產(chǎn)品統(tǒng)一由設計部門自主開發(fā)設計,其設計流程完全遵循“面向預算設計”的原則。
在一篇名為《宜家家居價值鏈導向下低成本戰(zhàn)略研究》的論文中,作者是這樣描述宜家的設計策略的:
在確保產(chǎn)品價格能被大眾接受后,再在此價格內進行產(chǎn)品的功能、外觀、材料上的設計。
為什么百發(fā)百中,因為先射箭再畫靶子。
設計之后,是材料。
宜家的產(chǎn)品中大量使用可回收的混合材料,如中密度纖維板和層壓板。
你以為只是為了環(huán)保?其實相對廉價的新型材料,在降低成本、重量的同時,也降低了售價和物流成本。
同時,宜家的一些小件產(chǎn)品,也會盡量用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邊角料進行制作,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這種材料當然不高檔,也不像過去的實木家具一樣可以用幾十年。
但在都市生活圈中,除了門板和床以外,大多數(shù)現(xiàn)代家具都是數(shù)年一換。
沒那么昂貴笨重的家具,反而符合了許多城市中產(chǎn)的需求。
但最有效的一步,是宜家獨特的“家具模塊化設計”與“扁平式包裝”。
1956年,宜家開始了模塊化家具和扁平化包裝的嘗試。
宜家有一句商業(yè)名言:
我們不想花錢運空氣。
得益于模塊化家具可拆卸的設計,宜家能夠將家具分拆后扁平化包裝,大大節(jié)約了包裝占用體積。
扁平的包裝方式,使得宜家能夠在更小的空間內放置更多的產(chǎn)品,極大地降低了運輸成本、倉儲成本,也降低了商品的損壞率,并提高了配件供應效率、庫存效率、以及物流中心的作業(yè)效率,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毛利空間。
一舉n得。
而在消費端上,模塊化的拼裝方式也讓客戶可以自行提貨、自行搬運入屋。
事情都讓客戶自己干,節(jié)省了宜家的成本,讓宜家可以賣得更便宜。間接來說,其實業(yè)節(jié)省了用戶自身的成本。
畢竟很多人雖然沒錢,但很有時間。
6
同樣的成本控制,也體現(xiàn)在供應鏈上。
盡管宜家有自己的制造工廠即宜家工業(yè)集團,但更多的產(chǎn)品,來自采購。
宜家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生產(chǎn)外包,中國、波蘭、德國、意大利都占有較大比重。
在許多對宜家進行的企業(yè)戰(zhàn)略分析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一句話:
每年有無數(shù)供應商為獲得宜家的外包訂單而展開激烈的競爭,只有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還能達到成本最低的供應商,才有可能得到大額訂單。
讓供應商先卷起來,宜家才能富起來。
同時,宜家實行的是合作采購模式。
在一篇名為《IKEA的全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文獻里,作者表示:
供應商們即便接到訂單后也并非“一勞永逸”,還得時刻接受宜家的考核,以保證供貨的及時性和產(chǎn)品質量水平。
成本高的,不行;
供貨慢的,不行;
不環(huán)保的,不行(如果實在便宜,也不是不行)。
宜家活生生地把供應商玩成了打工人。
因為壓價過狠,宜家甚至被業(yè)內稱為“成本殺手”。
但沒辦法,宜家龐大的訂單規(guī)模和穩(wěn)定的需求,對供應商來說是莫大的吸引力,就算明知宜家在吸血,也只能忍。
被吸血,總比餓死強。
在銷售環(huán)節(jié)上,宜家也嚴格遵循低成本戰(zhàn)略原則。
不同于其他賣場需要管理大量入駐商戶、提供配套服務,宜家采用直營模式,賣場中的所有產(chǎn)品和服務都由宜家自身提供,降低了對其他商戶的管理成本。
同時,為節(jié)省推廣成本,宜家很少聘用業(yè)務推廣人員,也不在賣場內設置導購員,取而代之的,是強化各門市樣板間、還原產(chǎn)品使用情境,并通過醒目而詳細的標語、視頻動畫對產(chǎn)品進行介紹,倡導顧客在現(xiàn)場進行體驗。
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人員成本的降低,同時也帶來了宜家著名的沉浸式消費體驗,使得宜家成為一個逛街約會白嫖午睡的好地方。
把省下來的營銷成本,花在用戶體驗上,這是雙殺。
性價比帶來的,除了低成本之外,還有低附加值。
最明顯的一點,便是“沒有設計的設計”。
宜家的極簡設計風格,說白了就是既沒有設計也沒有風格。
為什么?
因為設計是要錢的,好的設計尤為如此。
而宜家的性價比策略,注定了宜家不會有太多資金投入到設計這種錦上添花的環(huán)節(jié)中。
這并不是說宜家不舍得給設計師發(fā)工資。
實際上,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家具企業(yè),宜家的設計師待遇自然不會差。
但所謂的“設計”,不光指單獨的產(chǎn)品設計,也關系到整體配套。
設計出一個新的化妝桌,就需要一個配套的衣柜,也需要一張風格近似的床,而后整個都需要配套。
這不是多一道工序,換一個產(chǎn)品的問題。
而是整個產(chǎn)線、所有供應商、一切相應的配套產(chǎn)品,乃至賣場布局都要完全變更的問題。
有設計,就需要有配套,有配套就需要更新迭代,不斷改變產(chǎn)品布局,實時更新以跟上配套。
但如果沒有設計呢?
沒有設計就不會過時,每一個產(chǎn)品都是百搭。
再多的新品也只是一個新增產(chǎn)品,不會額外增加成本。
宜家目前這種以簡潔的外觀直達功能性,沒有過多修飾的風格 ,讓任意一種產(chǎn)品都能與其他產(chǎn)品相互搭配組合而不突兀,部分產(chǎn)品甚至連續(xù)銷售長達數(shù)十年。
果然,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成本上)。
同時,近些年北歐風,極簡風開始流行,宜家的極簡風格順勢切中了都市人群的喜好。
說白了,極簡就是一種廉價的審美,一種無需花費太多心思的審美。
只不過,宜家剛好跟消費者想到一起去了。
宜家不想花心思,消費者也不想。
那就一起“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
小米直呼內行。
7
很多人說宜家的產(chǎn)品很尷尬,有點不上不下。
說穿了就是窮人買不起,富人看不上。
事實確實如此。
但不要覺得這句話是批評。
因為“窮人買不起,富人看不上”的另一個意思是“窮人里面最高級,富人里面最便宜”。
換句話說,它給了一個不太窮的窮人們體驗富人生活的機會。
你在家具市場拿任意一種產(chǎn)品跟宜家對比,你會發(fā)現(xiàn),電商的東西便宜是便宜,但功能和設計比不上宜家。
各大家具賣場里面從入門到高端應有盡有,但價格卻總沒有宜家親民;
簡單一句話概括:
比宜家好看的,沒宜家便宜,比宜家便宜的,沒宜家好看。
“便宜有質量,設計過得去”自然對上了年輕人“沒錢有要求”的需求。
因為性價比,所以年輕人選擇宜家,因為年輕人需要性價比,所以宜家做性價比。
性價比和年輕人,二者互為因果。
閉環(huán)了。
8
選擇年輕人,并不是宜家的目的。
宜家的目的,是陪年輕人一起成長。
為什么要陪年輕人成長?
因為長大后的年輕人才有錢。
很多人戲稱宜家的產(chǎn)品是窮人買不起,富人看不上,定位切中了那些介于窮人和富人中間的消費群體,學生和白領。
宜家在美國和中國的選址,分別在大學和都市生活圈中,牢牢鎖定了學生和白領。
學生和白領是什么人?
有消費能力,但能力一般的人。
學生和白領,均處于自己人生中經(jīng)濟能力最低的一個狀態(tài),剛走向社會,收入不高,但成長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有著對生活質量的需求。
各種500元爆改出租屋、1000元在北上廣租好房的網(wǎng)絡智商稅內容,都在精準收割這個群體。
錢少事多要求高,是對這群人現(xiàn)階段最精準的概括。
但如果你把視角從“短期”改為“長期”,他們就會變成“消費潛力最大的一群人”。
學生和白領的收入增長潛力,是最高的。
美國的大學生,特別是宜家附近的那些學校,斯坦福、加州理工,南加大,他們畢業(yè)后基本都是金融、互聯(lián)網(wǎng)精英,不是進硅谷就是進華爾街,是收入增長最快的一群人。
中國都市圈的白領,從事的幾乎都是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這些離錢最近,發(fā)展速度最快的行業(yè),收入增長同樣不會少。
隨著這群人一步一步的向社會進擊,他們收入會伴隨時間的流逝不斷提高。
遲早有一天,他們會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城市中產(chǎn),成為支撐社會運行的人。
而在他們窮困潦倒的青年時代,陪著他們走過最艱難的日子,是宜家。
所以,盡管他們現(xiàn)階段或許還沒有自己的房子,或許連宜家的家具都買不起。
但是,他們出租屋里用的是宜家的桌椅,約會的時候逛的是宜家賣場,吃的是宜家一塊錢的甜筒。
他們被宜家所包圍,被宜家沒有設計的設計所影響。
你年輕,沒錢的時候去逛宜家,看到那展示出來的干凈簡單的樣板間,想到的是什么?
是不是“我以后有房子了,也要這樣布置”?
而當他們真的成長起來,成為城市中產(chǎn),有了自己的房子。
宜家是否也值得擁有姓名?
所以很多國外互聯(lián)網(wǎng)新貴大佬都喜歡宜家。
因為當他們還是窮學生的時候,身邊的家具就是宜家,感情有了,審美同步了,宜家也就出頭了。
他們的審美,已經(jīng)是宜家的形狀了。
9
陪用戶共同成長的策略實際上并不少見。
小米一開始的性價比策略,蘋果的學生優(yōu)惠,都是陪用戶成長的典型。
事實上,這種策略在宜家身上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作用。
最近幾年,城市中產(chǎn)階級們越來越多的光顧宜家,延續(xù)自己年輕時代的消費習慣,宜家的客戶群也正在往消費上的“上層建筑”不斷滲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年輕群體。
甚至宜家在另一個市場開始發(fā)威——租房市場。
許多房東都開始在房子中用宜家的產(chǎn)品。
為什么呢?
省事,省錢,且看起來高級。
宜家的家具保質保修質量有保證的同時省事,風格簡單好看,有點牌面年輕人喜歡,甚至可以以此來抬高點租金。
許多中介甚至會專門在招租信息中加上“全屋宜家定制”用來招徠客人。
更有趣的是,宜家的整體策略對年輕消費者產(chǎn)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宜家的網(wǎng)紅屬性越發(fā)明顯,甚至宜家餐廳的營收也在不斷提高。
2018年,宜家僅餐飲的年營收就已經(jīng)達到了18億美元。
即便刨除家居業(yè)務,僅從餐飲行業(yè)的角度來看,這個成績也十分矚目。
10
但,有得必然有舍。
宜家的策略是嚴苛的。
嚴苛之處就體現(xiàn)在對“年輕人”這一群體的要求上。
宜家要陪年輕人一起成長,那么年輕人如果不需要成長呢?
宜家的產(chǎn)品針對的是手頭錢不多,但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都市青年。
其產(chǎn)品風格也正好契合都市青年的極簡化需求。
但這就代表,都市圈外,宜家沒有生活空間。
說到底,宜家的性價比路線,注定了這種產(chǎn)品是針對都市文化,是針對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下的年輕人的。
這也導致宜家必須根植于都市,大城市。
只有大城市能夠提供相應數(shù)量的都市青年。
所以宜家會出現(xiàn)在北上廣深,成都、杭州、重慶、青島這些大城市或新一線。
陪年輕人成長固然是個很美好的想法,但現(xiàn)實中沒那么多年輕人需要你陪。
11
另一方面,宜家的賽道其實并不性感。
家居是一個非常低頻的消費品類。
同時家居品類下SKU的多樣性,導致這個品類的參與者必須擁有全方位的供應鏈。
床、餐桌、櫥柜、茶幾、椅子,每一個品類都是家居這個賽道下的細分品類,每少一個產(chǎn)品,就少了相當一部分的流量,也就少了客流。
大家是去買“家居”這個品類而去的,只要你的SKU不夠多,那么你就無法成為“家居”。
因此,宜家必須將把每一個品類每一個產(chǎn)品下的所有流量聚起來,才能賺到錢,就賺不到錢。
市場需要多少個SKU,你就要做到多少個SKU。
宜家的邏輯,有點偏是商業(yè)地產(chǎn)的邏輯。
低利潤,低消費頻次,導致低毛利率,而全SKU又對供應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因此必須要吃下“所有的流量”才能活下去。
進而導致家居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生意。
為什么?
因為利潤低,庫存多,所以銷量必須要大。
必須要絕大多數(shù)的都市青年都來宜家,都買宜家,宜家才能活下去。
所以宜家賺的其實是薄利多銷的辛苦錢。
宜家是沒有對手的。
在宜家這種近似商業(yè)地產(chǎn)的邏輯下,你要戰(zhàn)勝宜家,就必須擁有比宜家更強的供應鏈,更多的SKU,才能賺到比它更多的錢。
沒對手,是因為其他人既做不到,也不愿做。
同樣做家居的品牌,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顧家,尚品宅配等企業(yè)有自己的業(yè)務邏輯。
性價比方面他們不是比不過宜家,畢竟供應鏈都是現(xiàn)成的。
但問題是比過了又怎么樣?
利潤太低,沒必要。
所以其他家居品牌依然走溢價路線,依然會強調設計,美感,質量,而不會一味地強調性價比。
因為人家就沒想過賺辛苦錢。
而像無印良品、小米、網(wǎng)易嚴選這類同樣強調城市文化的品牌,盡管也在進軍家居領域,也強調性價比,但沒辦法跟宜家比。
他們更多的是做單品類單SKU下的高頻精品,比如毛巾、水杯、臺燈等高頻消費品。
因為他們無法做到宜家的全SKU,現(xiàn)金流,供應鏈全都是問題。
宜家的這個賽道盡管看起來規(guī)模龐大,但既講不了什么故事,也并不性感,賺的都是“辛苦錢”,就像可口可樂一樣。
可口可樂貴嗎?不貴。
但卷得過嗎?卷不過。
可口可樂背后,是數(shù)十年鋪設的全球銷售渠道,是龐大的供應鏈,是強大的營銷能力,是近百年時間積累下來的人文共識。
一瓶可樂真賺不了幾個錢,這個賽道同樣辛苦,元氣森林現(xiàn)在還賠著呢。
只不過當你做成行業(yè)第一,當你達成事實性的“壟斷”的時候,辛苦錢也會變成一門好生意。
12
宜家沒有對手,不僅體現(xiàn)在國內市場,也體現(xiàn)在國際市場。
嚴格來說,宜家在每個國家市場都有對手,但全球市場上同體量的對手完全沒有。
宜家在每個國家都有對應的競爭者,在國內,盡管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跟宜家走的完全不是一個路數(shù),但依然會分去一部分客流。
在日本,本土家居品牌NITORI,走的是跟宜家類似的風格,只不過把北歐風換成了日式風,便在日本本土擊敗了宜家。
但在全球市場上,宜家依然是獨一份的存在。
便宜的對手,沒有足夠的SKU;
有SKU的對手,沒有它便宜。
主打產(chǎn)品的對手,缺乏理念;
主打理念的對手,缺乏產(chǎn)品。
宜家看似不可能,但卻走在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上。
你說宜家賽道好,但所有優(yōu)勢都是宜家窮盡一切辦法省錢省出來的。
你說宜家沒錢,可人家作為全球知名品牌,不用上市都能坐擁無數(shù)資金。
你說它策略好,執(zhí)行無敵面對電商的沖擊,宜家不情不愿的開始了自營電商的道路,但卻拖拖拉拉看不出發(fā)展意愿。
不論是30元的安裝費,還是動輒高達149元的配送費,都讓人看不出轉型的誠意。
同時,疫情的影響也不打算放過這個巨頭。
由于疫情造成客流減少,運輸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宜家去年宣布將在全球市場平均提價9%,低價神話被打破。
可你要說宜家不行了?
人家全球第一的寶座依然坐得穩(wěn)穩(wěn)當當,依然打遍世界無敵手。
宜家的模式,看似至善至美,又處處都是漏洞;
看似滿身弱點,可又偏偏無人能敵;
全世界都是對手,但全世界都找不出一個對手。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宜家?
或許是二戰(zhàn)后歐洲飛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帶來了大量的城市人口;
或許是經(jīng)典的模塊化家具和扁平化包裝,成為了關鍵時刻的救命繩;
或許是牢牢抓住了年輕人市場,讓它永遠不會被拋棄;
又或許極致的性價比,一直都是世界的需求?
宜家何以成功,我們不得而知,在其商業(yè)模式中有太多的隨機性,也有太多的必然性。
與其說是真的沒有對手,不如說是對手不愿意放棄利潤率走宜家這個模式。
但,世界一直是如此復雜而多樣。
很多的必然,都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
你以為是奮斗和努力。
可能只是,命運的隨機。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沙發(fā)擠滿人餐廳排長隊,宜家貴陽店撐不過三年,當?shù)厝耍悍路鹗チ遂`魂.時代財經(jīng).周嘉寶.
【2】.宜家的全球采購.斯琴.
【3】.“瘋狂”的集裝箱:國內港口“求箱若渴”,外貿企業(yè)“一箱難求”.央視財經(jīng).
【4】.宜家關店大瘦身.財經(jīng)天下周刊.
【5】.這家家具公司賣吃的一年賣了18億!現(xiàn)在它終于考慮進軍餐飲業(yè).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6】.年輕人為什么喜歡逛宜家?.南都周刊.
【7】.在華三十年,宜家走上轉型之路.家頁觀察.
【8】.為什么宜家、Costco虧本幾十年也要堅持低價.金臺資訊.
【9】.英媒:供應鏈陷入混亂,宜家宣布漲價,部分家具價格上調50%.環(huán)球時報.
【10】.76歲宜家,花100億“裝修”中國市場.電商在線.
【11】.宜家官網(wǎng)
【12】.宜家締造家具供應鏈王國.物流.
【13】.宜家公司供應鏈管理模式.中外企業(yè)家.余碩秋.
【14】.宜家:設計精益供應鏈.物流時代.何方.
【15】.宜家家居的價值鏈與供應鏈淺析.商情.徐遠晗.
【16】.宜家與傳統(tǒng)家居連鎖賣場的商業(yè)模式分析.中國國際財經(jīng)(中英文).覃熙焙.
【17】.宜家:這把便宜的椅子更適合堆衣服.銷售與市場(管理版).李喻.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