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連線出行(ID:lianxianchuxing),作者:周雄飛,編輯:子夜 ,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發(fā)布。
繼小鵬汽車登陸港交所后,理想汽車緊隨其后。
今日,理想汽車正式登陸港交所,股票代碼為2015,按照此前計劃,理想汽車港股發(fā)行價為118港元/股,但開盤后股價跌破發(fā)行價,截至發(fā)稿前,理想汽車港股股價較發(fā)行價下跌0.08%,報于117.9港元/股,總市值為2016億人民幣。
李想與高管敲鐘,截圖自上市直播畫面
與小鵬汽車相同的是,理想汽車登陸港交所,同樣采取雙重上市的方式。距離理想登陸納斯達克,也才剛剛過完一周年,按照理想汽車聯合總裁沈亞楠表示,港股上市的計劃,在美股上市后就已啟動。從遞交上市申請到順利上市,理想僅花了3個月的時間,相比于小鵬4個月的用時快了許多。
加速港股上市的背后,是理想對于資金的急迫。
三個月前,蔚來、小鵬和理想“造車三兄弟”相繼發(fā)布了各自的2021年一季度財報,其中理想的表現并不亮眼,營收和凈利潤方面環(huán)比雙雙下滑,相比之下蔚來和小鵬營收均實現增長,凈虧損方面也實現收窄。
而在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資總額方面,作為以“摳門”著稱的理想卻成了三兄弟之中最少的一家,截至今年3月31日總額僅為303.6億元。
同時,理想還面臨著很多潛在風險。
根據其招股書中在長達80頁的“風險因素”顯示,理想官方一一列舉了包括單一車型的產品數量落后、增程式技術優(yōu)勢不再、零部件供應中斷等問題所導致的風險因素。
為了將這些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理想在招股書中也列舉了未來的一些解決計劃,比如會在未來推出增程式及純電動新車型來豐富產品體系、布局動力電池和自動駕駛硬件業(yè)務降低成本。并且繼續(xù)拓展研發(fā)和銷售端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理想要做到這些,會花費更多的資金,正因如此,理想才會加速進行在港股的雙重上市。
首先新車型計劃方面,按照理想招股書顯示,純電動車型要等到2023年之后才能推出,這就意味著屆時理想除了要面對特斯拉、蔚來和小鵬等玩家之外,還要面對智己汽車、集度等更多玩家的圍堵。
而作為填補產品“空窗期”的新增程式SUV車型,也將在明年才會推出,但彼時在增程式電動汽車這一賽道上,理想的先發(fā)優(yōu)勢會遇到眾多的挑戰(zhàn),這其中就包括嵐圖、吉利和賽利斯等汽車品牌。
在資金方面,加上本次募資的115.5億港元,理想手頭上的現金儲備總額達到了419.1億元,但這些資金儲備,在業(yè)內看來對于要在明后年推出新車型、布局電池領域和推展渠道的理想而言,或許并不充足。
理想登陸港股是一個新的開始,但挑戰(zhàn)依然伴隨,它還沒有進入安全區(qū)。
01
急于找錢的理想
時隔一年,理想汽車CEO李想再次站在理想北京研發(fā)中心的聚光燈下,見證理想汽車在港股上市。
2020年7月31日,理想汽車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繼蔚來之后,第二家在美股上市的國內新能源造車車企。由于疫情影響,李想等高管彼時只能在北京研發(fā)中心進行“云敲鐘”。
一年后的今日,或許是因為有了此前美股上市的經歷,站在臺前的李想顯得更加放松,在對于理想汽車境況和未來發(fā)展計劃的介紹后,還向外界解釋了此次股票代碼的選擇。
此次理想汽車港股上市的代碼為2015,之所以會選擇這一代碼,李想表示“這是因為理想汽車成立是在2015年,這一股票代碼就是為了紀念這一時間點?!?/strong>隨后,李想與幾位高管來到臺前,敲響了港股上市的鐘聲。
與一年前一樣,理想依然對資金很渴望。
今年5月底,在理想ONE改款車型的媒體見面會上,李想曾面對“為何要在港股二次上市”的問題回答道:“錢肯定是多多益善。”
其實,造車已被公認為是一件極其燒錢的事情,而為了找錢一些企業(yè)不得不通過上市來融資。蔚來CEO李斌曾在2018年蔚來美股上市之時這樣說道:“上市,就是為了融資?!?
而對于李想,更是曾直言道:“三大造車勢力的對手包括特斯拉、小米、百度等新玩家以及傳統車企,資金都非常充足。理想汽車不介意以任何一種方式獲得資金儲備,包含從二級市場融資,銀行貸款和發(fā)債?!?
話音剛落,理想就在當月宣布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文件,由于其在美股上市還不滿兩年,無法滿足兩個會計年度的要求,因此只能選擇以“雙重上市”的方式赴港上市募資。
雙重上市,即理想汽車除了在美第一上市地掛牌外,香港也將成為其第一上市地,這也意味著理想汽車將會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jiān)察委員會(SFC)的共同監(jiān)管,日后面臨的監(jiān)管會更加嚴格。
但這些對于理想而言是值得的,畢竟雙重上市也有利好的一面,即符合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接入條件,今后A股投資者可通過港股通買入理想汽車的股票。換句話說,理想的募資人群范圍擴大到了國內投資者,這或將讓其今后能夠募得更多資金。
為了盡早拿到募資,理想也加速了港股二次上市的進度。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小鵬汽車3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兩個月后,理想汽車也做了同樣的動作。雖然在提交申請方面慢了幾步,但理想從提交文件到今日上市,中間僅用了3個月,此前小鵬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
理想之所以對于注入資金如此急迫,主要在于其營收及賬面上現金儲備的頹勢。
據理想汽車招股書顯示,2021年一季度理想汽車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資總額為303.6億元,相比之下,蔚來和小鵬這一余額方面更為充足一些,分別為475.5億元和362億元。
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2021年一季度現金儲備情況,數據來源于公開資料,連線出行制圖
屋漏偏逢連陰雨,理想今年一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方面也陷入頹勢之中。據理想招股書顯示,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收為35.8億元,雖然相較于去年同比增長了319.8%,但環(huán)比去年四季度卻下滑了13.79%。
同樣下滑的還有凈利潤,2021年一季度實現-3.6億元,環(huán)比去年四季度下滑了434.71%,這也是理想繼去年四季度小幅盈利后,再次轉入虧損之中。
一邊是營收和凈利潤的下滑,另一邊是賬面上的現金儲備并不充實。對于這一窘境的原因,連線出行曾在《理想慢了,不得不“堆料”》一文中進行過探討,并認為是由于理想在研發(fā)和銷售方面的“補課”所導致。
而這樣的“補課”,理想正計劃繼續(xù)做下去。
按照沈亞楠在港股上市后媒體群訪中表示,此次港股募資后主要是來補充現金儲備,以便來支持未來相關的研發(fā)計劃,這點可以明顯在理想汽車所提交的港股招股書中看到。
連線出行獲悉,此次理想汽車募資總額約為115.5億港元,而據其招股書顯示,這些募資的款項將用20%來研發(fā)高壓純電動汽車技術、平臺及未來車型;15%資金來研發(fā)智能汽車及自動駕駛技術;10%的資金來研發(fā)未來增程式電動汽車車型。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車型產品方面,還是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理想基本將募資的資金的一半投入產品研發(fā),而這一切在業(yè)內看來是理想對于之前所欠缺方面的“補課”。
此次港股二次上市后,據沈亞楠表示這些研發(fā)之后還會繼續(xù)下去,并不會停止。畢竟對于理想來說,這些“補課”是不得不去做的。
02
不得不做的“補課”
一款車,賣三年。
這句話可謂已成為行業(yè)內對于理想汽車的公認評價。自2018年10月理想發(fā)布首款車型——理想ONE以來,三年時間過去了,理想產品體系中除了新推出的理想ONE改款版之外,嚴格意義上仍然只有一款車型在售。
反觀同為新能源造車車企的蔚來和小鵬,已是產品眾多。蔚來除了在售的ES8、ES6和EC6三款SUV車型之外,轎跑ET7新車型也已發(fā)布,并將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
小鵬旗下在售的車型也已有兩款,分別為純電動SUV小鵬G3和轎跑P7,新車型P5也將在下月上市。
相比之下,理想在產品推出方面肉眼可見地落后了,這樣的單一產品布局也已出現了一定的風險。
據招股書顯示,理想官方認為理想ONE雖然作為其專為中國家庭所打造的車型,現階段被驗證為被消費者所歡迎的,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消費者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也會愈來愈多,擁有單一配置、單一價格的理想ONE是否能滿足這一需求尚不可知。
理想ONE,圖源理想汽車官微
其次,如果國內家庭的平均消費能力發(fā)生重大變化,或中國家庭數量大幅減少,有可能會對于理想單一車型的需求大幅下降,從而對于其業(yè)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yè)績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除了車型方面的問題,理想所看重的增程式技術同樣面臨威脅。
增程式技術,原本已成為理想汽車的代名詞之一,其也憑借著這一技術走出了一條差異化路線,并形成目前的優(yōu)勢地位。但隨著政策的變化,這一優(yōu)勢地位或許也會被慢慢削弱。
今年3月,上海市在《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中指出,自2023年起,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不再發(fā)放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這也意味著,在上海購買增程式汽車將需要拍號。
而在去年,北京也發(fā)布相關政策規(guī)定,表示增程式電動汽車將無法享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
北京和上海出臺相關政策后,業(yè)內預測這些城市的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其他各省份也會陸續(xù)發(fā)布相應規(guī)劃,凸顯純電動汽車的地位。這也意味著,理想在增程式技術上所具有的先發(fā)優(yōu)勢將在2023年之后大幅失去。
而理想也認為純電動技術也會對這一技術優(yōu)勢產生威脅。理想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對于增程式技術的研發(fā)可能不足,再加上純電動汽車的技術發(fā)展,在未來或許會降低增程式電動汽車技術在行業(yè)內的競爭優(yōu)勢。
為了降低在車型和增程式技術上可能風險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理想不得不在這些方面開始“補課”,加速推出新車型和研發(fā)純電動技術。
據招股書顯示,理想計劃在明年于X平臺推出新一款全尺寸豪華增程式電動SUV車型,并于2023年基于這一平臺推出另外兩款SUV車型。
純電動車型方面,理想正在開發(fā)兩個高壓純電動車型平臺——Whale和Shark,按照計劃,自2023年起這兩個平臺每年至少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車型。
理想未來新車型計劃,截圖自招股書
除了車型方面,對于動力電池和自動駕駛領域的“補課”,同樣已在理想的計劃表中。
從去年底到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一度陷入“電池荒”之中,理想這樣的新能源車企自然受到牽連。連線出行曾在《“電池荒”下,動力電池二梯隊能搶到寧德時代的蛋糕嗎?》一文中對此進行過詳細闡述。
理想也在招股書中寫明了這一風險。據其介紹,理想ONE使用了超過了1900個零部件,其中就包括電池組元件。而這些零部件均來自一些供應商,但由于疫情對于這些供應商的影響,會造成電池等零部件的供應短缺風險。
面對這一已經出現的風險,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已逐步開始研發(fā),理想也開始在動力電池領域進行布局。
按照理想的計劃,已開始就高壓純電動汽車所需的動力電池及高壓技術平臺進行研發(fā),比如動力電池電池組、電池管理軟件系統及電氣傳動裝置集成等相關系統軟件。
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由于目前一些新能源車企搭載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中的一些技術和部件來源于第三方供應商,比如理想的車載芯片此前來源于英偉達,而這也會導致一旦這些技術和部件出現問題,會連累到車輛整體的功能使用。
對于這一風險,特斯拉和蔚來率先做出了對應的舉措,比如自研芯片和自研自動駕駛技術,這其中特斯拉已研發(fā)出FSD芯片,蔚來的芯片也正在研發(fā)。對于同樣慢一步的理想而言,也開始了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
據招股書顯示,理想將通過對于這一領域的研發(fā),不僅提升自身自動駕駛技術的水平,同時研發(fā)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并計劃在明年推出的新型SUV車型中搭載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部分硬件。
為了盡早實現對于這些領域的“補課”,理想也計劃繼續(xù)加大研發(fā)團隊的投入。早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對于研發(fā)方面的投入就已開始。據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理想研發(fā)費用為5.145億元,環(huán)比去年第四季度的3.742億元增長了37.5%。
雖然理想目前一改之前的“摳門”,再加上順利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可以在車型、動力電池及自動駕駛研發(fā)方面增大投入、開始加速“補課”,以便追回落后的差距和解除潛在的一些風險。
那么,理想順利登陸港股后,能否進入安全區(qū)?
03
理想能否進入安全區(qū)?
“慢了。”
當理想在招股書中宣布將在2023年推出純電動車型的計劃后,一些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人士這樣對連線出行表示。在他們看來,對于已在純電動領域慢了的理想,即使在2023年如約發(fā)布純電動車型,處境也將是較為危險的。
首先要面對的對手就是特斯拉、蔚來及小鵬等新能源車企,按照計劃,特斯拉之后將會實現Model S的國產化,彼時特斯拉國產化車型就將達到3款;按照蔚來和小鵬“一年出一輛新車”的計劃,在2023年同樣會推出新的車型。
智己汽車、集度汽車等跨界造車玩家旗下的高端純電動車型,按照計劃也將在明年開始上市量產;此外,大眾、寶馬、奧迪和奔馳等傳統車企的電動化也開始加速,實力不能小覷。
這就意味著,屆時理想的純電動車型將會處于群雄紛爭的格局下,是否能搶到優(yōu)勢地位還是一個未知數。
理想之所以會推遲純電動車型的研發(fā),或許是因為李想一直在觀望,或者說是在等待。
“在400kW快充技術真正成熟前,理想汽車不會推出純電車型?!?/strong>李想曾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要實現這一快充技術,需要三個關鍵技術的支持,即800V 以上的電壓平臺、500Ah 超級快充的國家標準和4C充電倍率以上的電池。
在他看來,只有達到以上這些指標后,才能讓充電變得和現在加油一樣快捷和方便,真正讓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大大緩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技術想要快速落地并不現實。
“就目前來看,400kW快充雖然已經被特斯拉、寶馬所使用,相關技術已經上車,但由于快充會使電池包快速升溫,散熱這塊的問題仍未很好的解決,再加上電芯也會在高速充電下降低壽命,基于以上兩點,這一技術并不成熟?!?/strong>國內某頭部動力電池廠商工程師吳濤對連線出行表示。
雖然現實如此,但隨著理想向港股沖擊后,純電動車型的研發(fā)也被寫入理想的日程表中,“我們要自己去推動行業(yè)向400kW的快充轉變,等著充電體系的變化,那就是一個跟隨者了?!鄙騺嗛@樣對媒體表示。
換句話說,假若能在行業(yè)內率先實現400kW快充的真正商用,理想自然可以在純電領域占到一定的優(yōu)勢。根據理想招股書顯示,其已經開始研發(fā)下一代純電動平臺和400kW超快充技術,在業(yè)內看來或許會在2023年伴隨著純電動車型一起面世。
理想很美好,現實或許很殘酷。
在吳濤看來,即使2023年400kW快充技術依舊會受到電池和電芯的技術限制,仍然到不了大規(guī)模商用的水平。車企即使讓這個技術上車,充電樁和國家電網方面也并不支持這一技術。
除此之外,據相關媒體報道,特斯拉、保時捷和寶馬等車企也正在積極研發(fā)400kW快充技術,這意味著,在2023年理想假使可以將400kW快充技術上車,也不一定能在行業(yè)內搶到先發(fā)優(yōu)勢。
按照理想計劃,2023年純電動車型才能發(fā)布,而為了填補明年的產品空缺,其決定推出一款依舊以增程式為主的全尺寸SUV車型,但在業(yè)內看來,這一新車型很難撐起理想的銷量。
“作為理想旗下的新車型,在車型方面和動力模式上,依舊和理想ONE一樣是增程式SUV電動車型,雖然理想官方表示在性能方面會有所提升,但由于產品太過于相近,應該很難與理想ONE實現1+1>2的情況?!?/strong>億歐汽車高級分析師張宇喆對連線出行表示。
再加上增程式技術,目前已不是理想獨有。先是在去年12月,嵐圖汽車在旗下首款車型嵐圖FREE中使用了這一技術。
再到今年2月,吉利汽車公開了一項與“增程式汽車控制方案”相關的專利,意為布局增程式技術的前兆;兩個月后,賽利斯在上海車展上推出了旗下的首款增程式電動汽車,該車型采用的是其與華為共同研發(fā)的全新“駝峰智能增程系統”。
可以預見的是,明年理想推出新一款增程式車型后,會立刻陷入到無比激烈的競爭之中,要想搶到優(yōu)勢地位,勢必要進行一場正面的硬剛。
無論是新車型、還是新快充技術,理想都需要花費資金進行投入,但在業(yè)內看來,僅靠港股上市募得的資金或許并不夠。
對于這點,理想也在招股書中寫明了風險。在理想官方看來,對于新車型和技術的投資,還是對于產能和銷售端的補充,很可能不會為其帶來收入增長,甚至讓未來的經營現金流再次轉負。
截圖自理想汽車招股書
現在來看,雖然理想在車型產品、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技術及研發(fā)營銷方面已經開始加速“補課”,并且順利登陸港股。
但由于新車型和新技術或許很難在未來取得優(yōu)勢、在現金儲備上可能無法支撐理想接下來的布局,理想想要在短期內脫離風險、進入安全區(qū),并不容易。
目前,理想需要的是加速奔跑,因為只有這樣,理想或許才能在2023年乃至未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中吳濤為化名)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