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成人小说,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久久妇女,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我在大廠當“臨時工”

不要再妖魔化外包了,擺正心態(tài),這就是份工作,“我就是來搞錢的”。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開菠蘿財經(jīng)(ID:kaiboluocaijing),作者:路俊迪 吳嬌穎 蘇琦 李楠 金玙璠,編輯:金玙璠,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轉載,圖源:圖蟲。

大廠員工,大家不陌生。但大廠“外包人員”,很多人只聞其名、未見其人。

他們和正式員工看起來并無二致:在同一屋檐下,做著幾乎無差別的工作;但卻有著不同的待遇和心境,簽約的是第三方外包公司,薪資相比正式員工有大幅折扣,工作權限受限,晉升機會渺茫,轉為正式員工需要層層“再面試”,被形容為互聯(lián)網(wǎng)“二等公民”。

有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3月,谷歌在全球的臨時工、承包商人數(shù)已超過其全職員工,分別為12.1萬人和10.2萬人。國內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在2017年以后就進入“外包高峰期”,“外包”員工群體越來越龐大,技術類、運營類、人力資源類等外包崗位增幅尤其大。

大廠為什么要把越來越多的崗位“外包”?有的項目因為時間緊急而聘請大量外包人員,不用走復雜的人事流程,更避免內部“人才”贅余和用人風險,而最重要的原因,或許是“省錢”。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劉強東2019年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如果我們把員工外包給第三方,立馬可以省17個億”。

開菠蘿財經(jīng)和五位大廠“外包”員工聊了聊,發(fā)現(xiàn)他們或是由于學歷背景和過往經(jīng)驗不夠突出,或是因為就業(yè)形勢過于嚴峻,“曲線救國”,選擇了門檻較低的大廠“外包”崗位。

在工作過程中,他們時刻體會著與正式員工之間的種種差距,感受著一廠之間的“人情冷暖”,有的在看清了大廠濾鏡后,選擇主動離開,“和這個大廠有關的任何事都不會再碰”;有的則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設,把“外包”當成一個重要跳板,隱忍等待下一次機遇;有的通過努力“晉升”為正式員工,開始給新一批“外包”員工定KPI;更有的被外包公司“勸退”后決定裸辭,再也不會考慮“外包”這個崗位。

經(jīng)歷了外包的“毒打”,

再也不想去大廠當一顆螺絲釘

堅果 | 24歲 媒體資源管理

2018年本科畢業(yè)后,我入職了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在某二線城市的外包分部,做站內媒體資源的整合修復,也可以理解為“視頻倉庫管理員”。

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當時我對“外包”根本沒有概念,面試的時候也以為自己面的是大廠,直到簽合同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的勞動合同上的甲方不是大廠,而是上海的一家人力資源外包公司。

我們的工種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服務器、能進內網(wǎng),在兩座城市就跟在樓上樓下一樣,所以大廠會把一些業(yè)務外包并安排在二線城市,一部分原因是企業(yè)能降低人力成本。我現(xiàn)在的工作崗位,如果是在北京的話,能拿到的薪資應該是目前的一倍多。

我們一起工作的同事,除了少數(shù)職級比較高的領導層,基本都是外包崗位。因為不和大廠其他正式員工一起辦公,所以很難在薪資、績效、福利等方面與他們進行比較,感覺我和他們的區(qū)別只是工種不同。

因為業(yè)務需要,我們偶爾也會跟北京、上海的正式員工對接,這時候,他們的優(yōu)越感就顯現(xiàn)出來了。比如,你給其他部門的正式員工提業(yè)務需求,對方要么已讀不回,要么敷衍了事,你只能干等著,有時候事情很急,但對方不配合,就非常無奈和生氣。

據(jù)資歷比較深的同事說,以前我們這邊的外包員工沒有正規(guī)的晉升機制,晉升或漲薪全看領導心情。大約從前年開始,外包員工才有了像正式員工那樣的明確的晉升資格和漲薪機制。不過,大廠的形式主義和職級文化,外包公司倒是一點都不少。

外包員工之間,“內卷”肯定也是有的,也會有人給自己“加戲”,到領導面前邀功,畢竟都為大廠服務,誰不想轉正呢。但是,轉正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我們的領導的領導,也是奮斗了很久,才讓工牌“變色”。正式和外包員工工牌顏色不同,大概就是大廠最直接的等級制度的體現(xiàn)吧。

在這里工作了三年,收獲無非就是了解了大廠的架構運作,也鍛煉了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這還得感謝那些很難溝通的大廠正式員工。但技術方面的東西都丟得差不多了,因為本身工作很耗費心力,業(yè)余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和學習,長時間不用,慢慢就荒廢了。

剛入職的時候,我還有一種心氣,想著要先通過工作養(yǎng)活自己,再去圓自己的藝術夢。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工作和生活磨得沒脾氣了,每天晚上都要對自己進行心理復健,告訴自己不要喪,對自己好一點、把日子過好一點。到了第二天上班,路上還挺開心的,但只要往工位一坐、電腦一開,就開始苦大仇深了。

我很想改變這種狀態(tài),去年就在考慮跳槽,后來因為疫情擱置了。前段時間,另一個大廠的HR聯(lián)系過我,給我提供了位于某一線城市和某二線城市的兩個崗位選擇,其中一個還是管理崗。但是,在大廠外包公司經(jīng)歷了“毒打”之后,我再也不想去大廠當一顆螺絲釘了。

現(xiàn)在我還沒有完全下定決心離職,成年人要開始一段新生活,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正式員工不愿理,

工作權限缺失,轉正希望渺茫

秦亮 | 27歲 項目運營

我覺得自己被騙了。

之前經(jīng)人介紹知道了這家公司,對方在介紹、面試時都是借著大廠之名,工作地點確實也和這家大廠在同一個園區(qū)。當拿到offer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進了一家外包公司。

沒有辦法,身處大廠所在的城市,想要找一家不是大廠的外包、不是大廠的供應商、不是大廠客戶的公司,太難了。大廠有很多職位,如果招人名額不夠,就會以外包的形式招人,所以不管做什么職位,都有可能變成外包。

作為外包,區(qū)別對待隨處可見。我們沒有大廠的股權激勵,也不能“入編”,薪資和福利更不能比;在日常工作中,權限缺失,包括沒有權限進內網(wǎng),沒有權限進別的工區(qū)等。

而且我能明顯感覺到正式員工不愿意搭理我。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根本聯(lián)系不上主公司的員工,甚至有一次因為工作需求,我找到一個其他組的leader,被直接拒絕了,他說只跟外包主管也就是正式員工對接。開會時,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整個會議室里只有我一個人是外包,好在我盡量不說話,也沒人發(fā)現(xiàn)或者在意。

公司里很多外包是奔著成為大廠正式工的目標進來的,內部也說過外包有轉正的可能,但怎么轉、誰能轉、什么時候轉,沒人說得清楚。幾年下來,只有零星幾個人轉成功了,多的是待了三五年也沒轉過去的人。

一個在大廠的朋友跟我說,你千萬不要想著在公司做點什么事情,因為高管想的是保住自己的位子,你想做事情,他就需要出面和集團協(xié)調,可能要冒風險,他跟集團的人說話尚且需要考慮,何況你一個外包。

總之,我的大廠濾鏡已經(jīng)碎了,很多時候都覺得這份工作沒意義,我甚至覺得整個部門都很雞肋,很多事跳過我們部門都能做成。而且我們公司內部講究論資排輩,只要待得久,即使沒能力,依舊被老板“賞識”。

我以后找工作不會再選大廠了,至少和這個集團有關的公司都不會碰。我朋友勸我,“不要試圖鶴立雞群,離開這群雞”。

為了辭退我,

外包公司通過后臺取消我的打卡記錄

何嘉 | 24歲 后端研發(fā)

“你來了會學到很多”,我是沖著HR的這句話進了一家大廠做外包崗。

我本科學的是自動化專業(yè),一門心思準備考研錯過了校招,考研失敗后遇上了去年的疫情。當印著普通本科應屆畢業(yè)生身份的簡歷投出去之后,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回應。

不久后,一家我沒有投過簡歷的公司的HR主動聯(lián)系到我,說看了我的簡歷,認為我非常匹配他們的崗位,并且可以到大廠上班。當時找工作四處碰壁的我,甚至有點感恩。

后來不止一個HR找到我。他們開始沒有明確說是“外包”,只說會“外派”到大廠工作,而且他們強調,是有轉正機會的。“公司為你提供非常好的平臺,你來了會學到很多,只要你足夠優(yōu)秀,就可以轉正成為大廠的正式工。”

我越來越心動。我想,我的同事都是厲害的人,我接觸的都是大廠的項目,作為應屆畢業(yè)生,第一份工作能感受到這樣的氛圍,是非常珍貴的機會。

其實我做外包之前是做了心理建設的。某種程度上,大廠只是我服務的客戶,我認為明確這點是外包的基本素養(yǎng)。不是大廠員工,自然意味著很多地方不能和正式員工比,所以即使我的工資、福利待遇跟正式員工差得很遠,我也不生氣。

雖然更多的是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選擇了外包,但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因為權限不夠導致工作難以推進,心態(tài)很難平衡。這家公司是技術驅動型公司,對外包員工的權限限制得比較嚴重,比如沒有外網(wǎng)權限,使用較多網(wǎng)頁應用都需要申請,還面臨外包經(jīng)理的權限還沒有部分實習生高的窘境。

沒過多久,我心態(tài)還是崩了,不是因為身份和其他人不同,而是被外包公司某些不尊重員工的行為和不規(guī)范的操作涼了心。

對于外包公司來說,招人是賺人頭費的,有坑位就趕緊抓人來填,但如果是不需要的坑位,比如有的外包員工的項目解散了,又沒有其他項目可掛靠,就會想辦法“勸退”。即使一兩個月后可能面臨其他項目招不到人的風險,也會省下這一兩個月的用人成本。

被外包公司“勸退”,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前一天,項目組組長還在push我們加班趕項目進度,第二天我卻突然被告知,由于項目有調整,目前不需要這么多人,需要安排很多人休假,但要求我們外包員工自己請假。我認為不合理,第二天便堅持繼續(xù)打卡,沒想到外包公司通過后臺操作,把我的打卡記錄取消掉了

我覺得自己被侮辱了,選擇裸辭,而且再也不會做外包了。

正式工每月比我多拿10K,

我差在哪兒?

李大暉 | 27歲

字節(jié)跳動某教育產(chǎn)品外包市場運營

我從社群業(yè)務轉到這款教育產(chǎn)品做市場運營,是在字節(jié)瘋狂擴張那段時間。我們組8個人都是同期從外面招進來的,我是經(jīng)過了多輪面試、從100多人中被選中調過來的,當然,依然是外包身份。組內的人都是每兩三個人配合負責一部分業(yè)務,我向其中一人匯報,他做不完的工作就會丟給我。

其實我和其他人的實際工作沒有差別,只有小組leader和我匯報的人知道我的“外包”身份,不管是看工牌還是看后臺,我都像是字節(jié)的員工。我跟其他“外包”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我有很多“外包”沒有的權限,比如看部分內部數(shù)據(jù)。

因為團隊偏年輕化,我情商又比較高,每天跟leader一起下樓抽煙,大家私下里都叫我“哥”。只是期間大小周的收入不同,他們有兩倍工資,我是上一天班按一天班的工資算。不過因為是密薪制度,誰也不知道誰掙多少,所以前半年,我?guī)缀鯖]有被區(qū)別對待的感覺。

到了后期,明確感受到自己這個“外包”和正式員工的差距,是因為知道了一件事——我一個月的薪資比他們少10K。我開始不平衡了,大家做著一樣的工作,加一樣的班,最早做社群,他們沒有經(jīng)驗,還是我挑頭做起來的,但是我什么也得不到。

去年10月份以來,行業(yè)政策收緊,領導一開始要求我們拓展新業(yè)務,后來委婉地說讓我調回社群。我堅決不調,“太丟人了”,拖了一段時間,我最近離開了。

現(xiàn)在那個組,leader回老家了,其他人離職的離職,轉崗的轉崗,還剩3個人。

其實我早就對這里的工作內容、工作文化失去興趣了。太內卷了,上班時間是早10:30到晚7:00,7點以后大家開始吃飯,吃完繼續(xù)回到工位耗到晚上11點。這個時間打車必然排隊,一排隊就得排到12點,回到家將近凌晨1點,第二天又如此循環(huán)。大部分加班都沒有必要,但誰也不敢“反抗”,我們旁邊一個組有一段時間8點多下班,開大會的時候就被領導點名。

這一年我最大的收獲是,感受到了大廠的生態(tài),但也正是因為見識了才覺得沒意義。我和一個阿里的朋友的共同感受是,大廠員工不管是不是外包,每天的狀態(tài)是一樣的,都是像螺絲釘一樣釘在那兒。整天加班,心情不好,身體不好,掙得多一些又怎么樣,花得更多,到頭來,損耗的完全是自己。

求求不要再妖魔化外包了,

不過是一份掙錢的工作而已

李奧 | 26歲 項目運營

2017年大學畢業(yè)后,我最先入職的兩家小公司相繼因經(jīng)營不善而倒閉,于是,第三份工作嘗試了大廠項目運營的外包崗位。

雖然都說外包有各種不好,但待遇至少比外面的十八線小廠和普通公司強得多,雙休、五險一金也齊全,不會出現(xiàn)中途倒閉、老板跑路的情況。而且接觸到的同事層次更高,我相信這種同儕壓力能夠督促自己成長。所以,沒有太多猶豫,我就直接辦理了入職,慢慢了解了外包崗位。

一般來說,外包的主管是正式員工,他負責定標準、盯進度,外包負責具體執(zhí)行。工作強度因團隊不同有所差異,我所在的部門,主管要求比較高,所以需要加班,也會有加班費。

我在入職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建設。首先,我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去大廠做外包,因為不管是學歷背景還是能力經(jīng)驗,我都跟正式員工有差距;其次,工作就是工作,要什么“父慈子孝,其樂融融”?把自己工作做好才是王道。所以,在工作中(和正式員工)權限分開、會議分開、福利待遇的差別等,在我看來是很正常的,本質上我們不屬于一家公司,憑什么要求被同等對待呢?

相反,我很感謝這段經(jīng)歷,因為體驗了大廠項目和完整流程,摸清了組織架構。加上我的老板是個工作狂魔,在這段時間里,我主動、被動地學習了很多新知識和新技能。一年到期之后,雖然老板主動提出給我加薪,我還是選擇了離開,因為這里的成長空間于我而言沒那么大了,而且運營并沒有內部面試轉正的先例。不過幾個做技術的同事通過了轉正考核,成為了正式的大廠員工。

雖然都說大廠內卷很嚴重,但我覺得分人,我是那種“只卷自己,不卷別人”的人,所以在做外包的日子里,我也會通過其他途徑學習,后來,這份工作帶給我的經(jīng)驗和能力讓我順利進入了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上市公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我最后通過社招面進了原來的大廠,兜兜轉轉,但是我的視野和能力已經(jīng)不一樣了。

現(xiàn)在,我也會帶一些外包的員工,我發(fā)現(xiàn),被區(qū)別對待的,并不是外包這個身份,而是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能力。干活又好又快的,真的會被變著花樣地寵,所以說,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自己沒有長進,簡單粗暴地歸結為外包沒有(廠內的)學習權限。學習路徑不是只有原廠內部的學習網(wǎng),還有各種線上課程和書籍。

不要再妖魔化外包了,擺正心態(tài),這就是份工作,“我就是來搞錢的”。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堅果、秦亮、何嘉、李大暉、李奧為化名。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


反饋
聯(lián)系我們
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