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騰訊太空(ID:qqtaikong),作者:喬輝,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發(fā)布。
北京時間7月11日22點40分,傳奇企業(yè)家,維珍集團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首次乘坐自家公司(維珍銀河)的太空船飛到86公里高的太空邊緣,71歲的他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太空夢想。這次伴隨布蘭森一同前往的還有另外5名人員,其中包括2名駕駛員和3名乘客。北京時間23點44分左右,布蘭森成功返回地面。
圖注:維珍集團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觸達太空時的情景。
圖注:在抵觸達太空后,布蘭森成功返回地面。
維珍銀河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太空旅游公司,致力于提供“亞軌道”太空旅游服務,本次飛行是團結號太空船第四次挑戰(zhàn)太空高度,并非正式的商業(yè)飛行。
圖注:本次搭乘太空船二號的成員。除了布蘭森外,都是維珍銀河公司的員工。
維珍銀河曾經遭受過重創(chuàng)。2014年,在一次試飛過程中,先前有個名叫企業(yè)號的太空船發(fā)生了解體,兩名飛行員一死一傷。在那之后,太空旅游項目遭到來自各界的批評,認為這種項目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但布蘭森打起精神,重返了賽道。
圖注:2014年,企業(yè)號太空船發(fā)生了解體,兩名飛行員一死一傷。
非常有意思的是,另一家太空公司“藍色起源”計劃于今年7月20日開啟亞軌道太空旅游服務,其創(chuàng)始人貝索斯將首次搭乘自家火箭升空。值得注意的是,布蘭森是在貝索斯官宣7月20日進行太空旅游之后,才官宣自己太空旅游日期的,有搶戲的嫌疑。
太空旅游有哪些方式?
在大家通常的印象中,所謂太空旅游就像神舟飛船的航天員一樣,搭乘高聳如云的火箭在烈焰和濃煙中騰空而起,飛往環(huán)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沒錯,這是以往太空旅游的唯一方式。早在20年前,美國富翁丹尼斯·蒂托花費2000萬美元搭乘俄羅斯的聯(lián)盟飛船,在國際空間站上游玩了8天,成為人類第一位太空游客。
圖注:2001年,美國富翁丹尼斯·蒂托(左)在國際空間站上游玩了8天,成為人類第一位太空游客。
此后,又有7位富翁搭乘俄羅斯聯(lián)盟飛船進行了太空旅游。今年9月17日,SpaceX計劃進行一次專門的太空旅游發(fā)射,屆時將有4名游客搭乘載人龍飛船進入繞地球的軌道,在那里逗留3天。
其實,除了這種傳統(tǒng)的太空旅游方式,還有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搞的這種亞軌道太空旅游方式,但缺點是體驗時間短,優(yōu)點是價格便宜,靈活性高。由于這是一種全新的太空旅游方式,大部分人都不熟悉,因此必須要正確理解“亞軌道”和“太空”這兩個概念。
什么是亞軌道?什么是太空?
所謂的亞軌道是指飛行器雖然觸達到了“太空”,但是無法維持在太空高度做環(huán)球飛行,隨后會被地球引力重新拉回地面的一種飛行模式。
在解釋亞軌道定義的時候,又引出一個新的定義:到底什么是太空?我們知道,大氣密度從地面往上是一個連續(xù)變小的過程,也就是說,大氣并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界。著名航空航天工程師馮·卡門(錢學森的導師)曾根據空氣動力學計算,給出一個高度數值:100公里,也就是說,超過這個高度就可認為是太空了,這就是所謂的“卡門線”。
圖注:國際上規(guī)定,超過100公里高的卡門線可算作太空。
計算的原理是,在這個高度以上,空氣是如此稀薄,飛行器即便以軌道速度飛行,也無法獲得支撐自身重力的空氣動力學升力。通俗講就是,有翅膀和無翅膀已經開始沒有區(qū)別了。這里要提一句,馮·卡門當時實際得到的計算結果是83.6公里,但為了方便記憶,他建議把數值設為100公里,目前國際航空聯(lián)合會采用的就是這個標準。但美國空軍和美國宇航局則定義80公里以上就可看作太空。
有意思的是,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船二號,在以往的歷次飛行中,都未達到100公里的高度,但有數次超過了80公里的高度,該公司認為,他們確實觸達太空了,乘客可授予“宇航員”這個稱呼。這一點其實是有爭議的,貝索斯就嘲笑布蘭森搞的是火箭飛機,不是太空船。其實,在太空旅游領域內是有鄙視鏈的,馬斯克也看不起貝索斯搞的亞軌道太空旅游,覺得自己搞的才是真正的太空旅游。
為什么貝索斯嘲笑布蘭森?
維珍銀河采用的是空射發(fā)射太空船的方式。具體來講,他們有架體積較大、形狀怪異的飛機,名字叫白騎士二號(White Knight Two),還有架體積較小,靠火箭發(fā)動機驅動的飛機,名字叫太空船二號(Space Ship Two)。
圖注:正掛載太空船二號起飛的白色騎士二號。
太空船二號掛靠在母船白騎士二號下方,母船帶著太空船二號在跑到上滑行并起飛,在大約13公里的高度,太空船二號的飛行員發(fā)出指令釋放太空船,在經過幾秒的慣性滑行之后,太空船二號的火箭引擎啟動,最終能達到3倍音速左右,然后關閉火箭引擎,靠慣性沖到最高點。
圖注:太空船二號點燃發(fā)動機,加力爬升時的樣子。
在慣性飛行的過程中,乘客將會感受到大約4分鐘的完全失重狀態(tài),體驗一把做宇航員的感覺,隨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返回。太空船二號靠著巨大的尾翼,在空氣動力學的作用下,會以正確的姿態(tài)穿越大氣層,原理類似于羽毛球,然后在指定的跑道上滑行降落,全程大約需要2個多小時。
圖注:太空船二號上的乘客能夠看到這樣的太空景象。
圖注:太空船二號上的乘客能夠看到這樣的太空景象。
你看,貝索斯其實說的也沒錯,從本質上講,這就是一架火箭動力的飛機嘛。但布蘭森也說了,他們的這種太空旅游方式消耗的燃料更少,更節(jié)能,從跑到起飛,從跑到降落,對乘客體驗更加友好。
正常運營之后,維珍銀河的票價為25萬美元,截至目前,據說已經有600多個訂單了。
空射火箭飛機,其實古已有之
從歷史上看,類似的飛行方式早就有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空軍和美國宇航局聯(lián)合測試一種叫X-15的火箭動力飛機,X15掛在B52轟炸機下面,B52攜帶X15飛到高空后將其釋放,X15點燃火箭發(fā)動機,不斷提速和爬升,目的是用于驗證超高速飛行器,獲取科學數據。
圖注:美國B52飛機釋放X15火箭飛機的情景。
據統(tǒng)計,在199次飛行中,有13次飛到了80公里以上的高度,有2次甚至飛到了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執(zhí)行這13次任務的飛行員有8人,按照美國空軍和美國宇航局的規(guī)定,他們都是宇航員。
圖注:X15火箭飛機。
藍色起源采用什么方式?
藍色起源成立于2000年,比SpaceX創(chuàng)立時間還早,迄今為止,藍色起源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亞軌道火箭。謝潑德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宇航員,也是進行了亞軌道飛行,為了紀念這位航天英雄,貝索斯給自己的火箭起名新謝潑德。
圖注:貝索斯和他的新謝潑德小火箭。
新謝潑德火箭高18米,僅能把太空艙送入到50公里的高度,然后太空艙靠慣性繼續(xù)爬升至100公里的最高點,然后在地球重力作用下返回地面,在自由上升和自由下降的階段乘客可以欣賞一下太空景觀和體驗一下失重的感覺。
新謝潑德火箭由液氫液氧為燃料的BE3發(fā)動機驅動,燃燒產物是水,這一點貝索斯也津津樂道,也成了鄙視布蘭森的一個砝碼。
7月20日的發(fā)射,陪同貝索斯一同前往的有他弟弟,還有一位花了2800萬美元的土豪,還有一位82歲高齡,從年輕時就希望成為宇航員的老太太。有關藍色起源太空旅游的細節(jié),等新謝潑德火箭發(fā)射后咱們再詳細介紹。
太空旅游市場有多大?
布蘭森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太空旅游市場足以容納20家公司。隨著太空船的批量化生產,人們進入太空的價格會越來越低,他相信這在未來幾年內就能成為現實。
布蘭森此前曾預測,大約200萬人可以親身體驗太空飛行,目前這種體驗成本在25萬美元到50萬美元之間。在他眼里,真正的太空時代才剛剛開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