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專欄雷科技,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在無數「就這」中,WWDC的開場主題演講就這樣落下帷幕??赡苁谴饲暗摹竿蹬堋棺尨蠹覍OS有了更高的期待,也可能是接連發(fā)布的Android 12與鴻蒙拉高了大家對全新iOS系統(tǒng)的興奮閾值,此次WWDC可能是國內用戶開始關注以來最「平淡」的一次。
盡管如此,此次WWDC上蘋果依舊一次性發(fā)布了iOS、iPadOS、macOS、watchOS等各大操作系統(tǒng)的全新版本,同時也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以提升iOS與iPhone的競爭力。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蘋果給iPhone加入了什么了不起的新功能。
iOS 15新功能
FaceTime
首先是蘋果自有的音視頻通信軟件FaceTime,iOS 15的FaceTime除了支持其他視頻通話軟件都有的網格視圖外,還加入了全新的SharePlay共享功能:在通話中,用戶可以直接將Apple Music或某些視頻軟件的內容直接「共享」給通話對方,讓對方可以直接在FaceTime對話中同步觀賞你共享的內容。
除了雙方都能對播放內容進行控制外,SharePlay還可以直接將對方共享過來的內容投放到其他設備,比如Apple TV上,從功能上實現「分布式」。
但考慮到并不是所有人都使用蘋果設備,蘋果這次還推出了網頁版的FaceTime:接收方(Android或Windows設備)只要用瀏覽器打開對方發(fā)來的FaceTime鏈接,就可以直接通過瀏覽器加入到FaceTime通話中。而且網頁版的FaceTime通話也同樣采用端對端加密,可以充分保護用戶隱私,讓服務供應商和網絡供應商無從下手。
專注
專注是蘋果在iOS 15中加入的全新工具,通過對勿擾模式、通知等系統(tǒng)功能的融合,專注就像手機上的「情景模式」,可以讓你在特定模式下摒除其他無關通知(比如iMessage或相冊邀請里的垃圾廣告),讓你專注于工作或生活中。
通知
「全新」的通知欄改用了更大的應用圖標,并增加了聯(lián)系人頭像,讓你一眼就能分辨出通知的重要性?;诒镜囟说闹悄芗夹g,iOS 15可以在不上傳用戶信息的情況下在手機內對通知的優(yōu)先級進行分類與排序,將用戶從通知欄中解放。
實況文本
實況文本也是此次iOS中添加的新功能之一,簡單地說,實況文本可以識別屏幕中的文字,大體上有點像Android的谷歌屏幕搜索。全新的聚焦搜索也可以搜索到圖片或媒體中的內容。
但與Android陣營不同的是,蘋果的實況文基于蘋果芯片中的神經網絡引擎,是設備端本地搜索的一種,使用時不需要將相關數據發(fā)送到云端服務器。換句話說,即使你搜索的是一些「不宜公開」的內容,云端服務也無從知曉。
Safari、地圖、錢包
全新設計的Safari瀏覽器采用了更加現代的界面設計,標簽頁切換更為方便。地圖方面,蘋果地圖加入了全新的海拔顯示,圖示與色彩也進行了一定的更新。
在iOS 15的錢包應用現在可以添加更多卡片了,除了過去支持的金融卡、公交卡與汽車鑰匙卡外,全新的錢包應用現在還加入了對智能門鎖鑰匙、辦公室門禁、酒店門卡與數字身份證件的支持。當然了,這些數據在加密后存儲于手機的安全單元中,提高了盜取信息的難度。
隱私
隱私一直是蘋果的重頭戲,在iOS 15中,蘋果加入了更多關于隱私保護的功能:Siri的處理與運算現在將默認在本地端進行,不僅不再依靠網絡連接,同時用戶數據也不用發(fā)送至品牌的服務器中。
郵件隱私保護讓發(fā)件人無法得知收件人打開郵件的時間,并且隱藏IP地址。隱私報告還會詳細地列舉App在過去7天內是如何調用特定權限與用戶數據的,甚至還能看到應用和哪些域名有數據來往。
天氣與備忘錄
天氣和備忘錄等自帶App也進行了更新:天氣修改了應用界面,現在可以查看更多信息;備忘錄則加入了標簽與@提醒等功能。
蘋果慌了?
看到這里,相信你也覺得很懵:怎么凈是些App級別的更新,系統(tǒng)級別的更新呢?有一說一,確實。其實照著WWDC主題演講的視頻一項一項對下來,不難發(fā)現iOS 15中絕大多數的「更新」都是停留在「App」層面,給人的感覺甚至不需要打開系統(tǒng)設置,點開App Store不一會兒就更新完了。
雖然這樣的說法對iOS其實并不公平,那些要調用本地硬件的更新就不說了,單是隱私相關的功能更新就意味著大刀闊斧的改進,從云端輔助計算到完全本地的機器學習運算,這背后的工作量絕非所謂「App Store更新」就能解決。不少「應用層面」的更新也需要相關的系統(tǒng)端口位置適配,比如FaceTime中的SharePlay功能與Spotlight搜索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的iOS 15,甚至是整場主題演講,與去年或前年相比確實沒那么刺激。就拿系統(tǒng)界面來說吧:要不是換了新壁紙,主屏幕一眼看上去我還真沒看出來哪個是新系統(tǒng)。
雖然這種「無縫升級」的現象現在較為常見,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種聚焦于應用層面的系統(tǒng)更新其實也意味著蘋果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漸趨保守的蘋果找不到接下來的發(fā)展方向了。
回想過去,無論是硬件發(fā)布會還是WWDC的主題演講,蘋果從來都是「揮斥方裘」,給行業(yè)指點大方向的那個。除此之外,蘋果也極少在發(fā)布會或主題演講上「畫餅」——除了AirPower外,蘋果近年「跳票」行為極為罕見。這種「說得出做得到」的毅力不僅是蘋果開發(fā)能力的證明,同時也是蘋果「超前布局」的象征——只有提前做好了,才能避免畫餅行為。
但從今年的WWDC主題演講來看,蘋果似乎還沒準備好哪些足以顛覆業(yè)界的系統(tǒng)更新,反而是聚焦在具體應用上,以第一方開發(fā)者的身份對前線的應用程序進行「微操」,實在令人意外。
越走越封閉的iOS
這里我想先重申一個觀點:「智能機」與所謂「功能機」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功能機」的功能是既定的,而「智能機」可以通過應用商店下載、更新第三方軟件,從而「無限擴充」手機的功能。用大家比較熟悉的Windows來講的話,大概就是「微軟不應該死磕自帶的軟件,而是應該把系統(tǒng)做好,給第三方開發(fā)者提供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p>
從這個角度看,專注于「應用級」更新的iOS 15沒能開一個好頭——蘋果決定親自下場,用第一方的裝機量「挑戰(zhàn)」第三方軟件。反觀WWDC的歷史,這種事情其實并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WWDC 2011中,蘋果就曾以第一方的身份,用近乎100%的裝機量對第三方軟件展開「市場競爭」:
在WWDC 2011上,蘋果為Safari添加了一個「新功能」閱讀列表。這個閱讀列表可以保存下當前的文章,以無廣告的雜志形式重新排版后同步到不同的設備中。簡單地說,蘋果做了個官方版的「Instapaper」。但問題是,Instapaper是一個售價4.99的收費軟件,這招釜底抽薪可以說直接斷送了Instapaper未來的發(fā)展。這也導致了Instapaper這個個人獨立軟件的開發(fā)者在推特上「口吐芬芳」。
而在10年后的WWDC 2021上,蘋果這一系列「微操」,著實給人一種歷史重演的感覺。
有一說一,科技巨頭之間彼此「借鑒」的現象其實很常見,三星、蘋果、谷歌、高通與甲骨文之間錯綜復雜的專利糾紛就是最好例子。但不同于操作系統(tǒng)之間的「借鑒」,專注于「微操」的iOS 15可能會給應用開發(fā)者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聯(lián)系到蘋果在WWDC上推出的TestFlight for Mac,蘋果未來很可能會收窄蘋果生態(tài)中的第三方應用權限。第三方應用也將迎來又一次人為困境。
當然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說在多少年后,iOS會回到當年iPhone OS那封閉的樣子。但Meego、Windows Phone、BBOS等前車之鑒告訴我們:就手機操作系統(tǒng)而言,成也第三方開發(fā)者,敗也第三方開發(fā)者。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