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成人小说,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久久妇女,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余承東向前,華為手機退后

關注
余承東再添要職,或許是華為手機業(yè)務戰(zhàn)略后退的開始。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專欄花心社 (ID:hxtalk),作者成招,編輯李北川,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大嘴”余承東,有了新的身份。

據媒體報道,昨日,華為內部公示了一則人事任命,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將兼任華為云與計算業(yè)務集團負責人。

從以手機、筆記本、穿戴設備等為核心的消費者業(yè)務,再到兼任云與計算這類具有明顯TO B特征的業(yè)務板塊,華為四個一級部門中,余承東執(zhí)掌其中兩個,余承東所肩負的職責和業(yè)務范圍均有了極大的跨度。

余承東身兼數職,大權在握的背后,卻是手機業(yè)務的尷尬處境:受芯片制裁的影響,在榮耀被全部剝離之后,華為手機也走到了“賣”或是“不賣”的境地,且一時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雖然還未到必須做出最后抉擇的關鍵時刻,但在手機深受供應鏈“卡脖子”的影響并無改觀跡象之前,手機板塊在華為消費者業(yè)務乃至華為的整個業(yè)務版圖中的地位和意義,已經不能跟此前同日而語了。

余承東再添要職,或許是華為手機業(yè)務戰(zhàn)略后退的開始。

1“大嘴”是如何煉成的

生于1969年的余承東,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人,1991年本科畢業(yè)于西北工業(yè)大學自動控制系后,又進入清華大學,實現了從安徽省西部的一個小縣城到祖國中心的連續(xù)跳躍。

1993年,24歲的他,加入當時還只有200多名員工的華為。這一年,正值華為數字程控交換機項目研發(fā)的關鍵時刻,余承東成為該項目的一名研發(fā)人員,自此開啟了他在華為的激蕩歲月。

余承東加入后的第二年,型號為“C&C08”的數字程控交換機研發(fā)成功。這臺數字程控交換機的推出,意義十分重大:它的面世,打破了當時中國的交換機市場被國外品牌瓜分的局面。

對華為而言,這是華為自主研發(fā)的第一臺數字程控交換機,在農村市場大獲成功,意味著華為從一家用戶交換機的銷售代理公司,正式轉變?yōu)橐患揖邆鋽底殖炭亟粨Q機研發(fā)和生產能力的技術企業(yè),華為的業(yè)務模式轉型就此開啟。

無論是在產品技術,還是人才培養(yǎng)上,“C&C08”項目都堪稱“華為的黃埔軍?!保@也奠定了日后華為快速發(fā)展壯大的技術和人才班底。同樣,經過這個項目的歷練,余承東逐漸嶄露頭角。

此后,余承東又先后受命創(chuàng)建了華為無線ETS產品和華為3G預研團隊,他也實現了從一名基層技術工程師,到3G產品線總監(jiān)、無線產品線總裁、歐洲片區(qū)總裁等多重身份的多次躍遷。

雖然華為憑借著自主研發(fā)的基站等通信產品在海內外市場左右突擊,成績斐然,但在手機領域,華為卻是苦不堪言。

當時的中國的手機市場,運營商牢牢把控著渠道,國產手機廠商只能淪為運營商的手機代工廠,生產大量品牌弱、利潤低的低端貼牌產品,華為亦是如此角色。

更為關鍵的是,當時的國內手機市場正處于手機產品從功能機向智能機,手機渠道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的特殊時刻,一場巨變正在降臨。

意識到深刻變化的任正非,急需一位能夠帶領手機團隊實現業(yè)務轉型的領頭人,有技術研發(fā)經驗,又有打開在空白市場打勝仗經驗的余承東成為合適人選。

2010年底,在任正非的征召下,在歐洲工作了3年多的余承東回到國內,開始擔任華為戰(zhàn)略與Marketing體系總裁。但沒過多久,余承東的職位再度發(fā)生變化,2011年初,余承東正式接手華為終端公司和消費者業(yè)務。

余承東接手華為手機業(yè)務后,逐漸放棄利潤極低的超低端功能機,開始研發(fā)自有品牌的中高端智能機。

此時迎接余承東的,是時代洪流下的滔天巨變。在更大的范圍內,一場通信技術變革的大潮正洶涌而來。

2012年年初,蘋果推出的劃時代產品iPhone 4S正式開始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發(fā)售,將智能機的體驗推向了史無前例的高峰;2013年年末,4G牌照發(fā)放,中國正式進入了4G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幕就此開啟。

它們帶來的沖擊,迅猛而強烈:伴隨著功能機的全面退場,智能手機在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即將迎來空前大爆發(fā),新的手機市場格局亟待重建。圍繞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品牌開啟了白熱化的競爭態(tài)勢。

余承東接手后,華為手機業(yè)務逐漸形成“D/Mate”“P”“G”“Y”四大定位于中高端的手機產品系列,但起初的轉型并不順利。華為先后推出的P1、D1和W1,在中高端市場上的表現都以失敗告終。

真正的轉變發(fā)生在2013年,這一年,華為P6推出,才算一只腳邁進了中高端陣營的門檻。2014年9月,主打“大屏、長續(xù)航、高性能、安全”的mate 7推向市場后,大獲成功,半年時間,Mate 7的累計發(fā)貨超過400萬臺,華為手機自此在中高端陣營站穩(wěn)腳跟。

華為mate 7產品圖,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2016年,華為全年智能手機發(fā)貨量達到1.39億臺,位居全球第三,中國市場第二;2019年,華為手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在全球的總出貨量達到2.4億部,穩(wěn)居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二位。

此后,華為又先后推出面向年輕消費者的Nova系列,而早前在華為內部獨立運作,用來對抗小米的榮耀系列,在華為手機出貨量中的占比達到了五分之一。2020年上半年,榮耀更是拿下線上份額第一的成績。

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智能手機市場的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之下,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快速崛起,社會化媒體營銷迎來黃金時代。

在這里,余承東也找到了除手機這一核心業(yè)務條線外的第二個戰(zhàn)場。

在早期,包括小米、華為為代表的第一梯隊陣容,以聯想、一加、360等品牌為代表的第二梯隊,以及眾多追隨智能手機風口而來的玩家,齊聚社交網絡,一幅熱鬧景象。

在微博等平臺上,雷軍、余承東等大佬們屢屢隔空對陣。他們懟友商,蹭蘋果,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理工科出身、心直口快的余承東是其中最具戰(zhàn)斗力的一位。

2011年,剛接手華為手機的余承東喊出了“華為手機硬件要成為世界第一”的口號,即使是在華為P1和D1先后遭遇慘敗的2012年,余承東也在微博上發(fā)出要打敗當時最為火熱的iPhone 5的誓言,懟友商更是家常便飯。

余承東與雷軍

“大嘴”的稱號也由此得來,這也是在“硬漢”之外,余承東身上最為顯著的標簽。在微博上擁有750多萬粉絲的他,與被稱為勞模的雷軍,互不相讓,難分上下,成了一時瑜亮。

在外界的評價里毀譽參半的余承東,是華為手機崛起的故事里,最功不可沒的那個人。

2華為手機沒有第三條路

如果不出意外,余承東和華為手機的故事,必定迥異于當下。但是沒有“如果”,伏筆在幾年前已經埋下。

自2018年年初,美國聯邦調查局發(fā)出警告不要購買華為手機,2018年5月2日,五角大樓禁止華為和中興在美國銷售手機開始,雖然具體制裁方案是否會出臺,依舊比較模糊,但美方的步步緊逼,讓華為手機在美國的形勢十分焦灼。

到2019年5月,制裁力度進一步升級。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tài),在此緊急狀態(tài)下,美國企業(yè)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yè)所生產的電信設備和服務。同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把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

狼,最終還是來了!

隨即,Intel、Qualcomm、Xilinx、Broadcom等美國芯片廠商表示不會向華為供貨。

一夜之間,芯片斷供,讓余承東和華為手機的巔峰時刻,就此戛然而止。雖然美國方面給了華為一定的緩沖期限,但這對于早在一年前就受到美國實體管制的華為來說,并沒有多大意義。

華為的應對方案是,在禁令解除前,開始自給自足。此后,華為通過海思芯片轉正,鴻蒙系統(tǒng)研發(fā)進度加快等一系列舉措來應對即將到來的斷供,但在短期內,似乎難以改變當下的局勢。

整體打包出售榮耀,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一方面,此舉可留出部分芯片供華為高端機型使用,一定程度上緩解華為新機的芯片需求壓力;另一方面,將榮耀從華為整體剝離后,可曲線化解芯片禁令的限制,讓榮耀獲得獨立自主發(fā)展的機會,以免被“拖死”。

榮耀CEO趙明

1月22日,獨立后的榮耀召開了首場新品發(fā)布會。榮耀CEO趙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榮耀供應鏈已全面恢復。這似乎證明,華為將榮耀打包出售一舉,是正確的。

但華為手機芯片面臨的形勢,并未因此得到改觀,只能依靠此前的庫存來緩解緊張局勢,但這在華為龐大的出貨需求面前,僅是杯水車薪。

在美國的芯片禁令沒有徹底松動跡象之前,華為只能依靠自研和尋求禁令之外的其它供應渠道這兩條道路可走,但這兩者在短期內似乎都是死胡同。

能否緊隨榮耀的步伐,同樣將華為手機整體打包出售,以此來規(guī)避禁令,外界似乎在通過這種方式,來不斷試探華為的底線。

連日來,業(yè)內外不斷傳出消息稱,華為手機旗下高端機型P系列和mate系列將被打包出售,接盤方為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企業(yè)所牽頭的財團,目前雙方正在對此進行談判。

消息有鼻子有眼,與榮耀被出售前坊間所傳的消息并無二致。

但是華為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華為在“辟謠”中稱,“完全沒有出售手機業(yè)務的計劃,華為將堅持打造全球突出的高端智能手機品牌,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卓越的產品體驗和服務?!?/p>

華為的回應,并沒有徹底平息外界的猜測。有聲音表示,在榮耀被出售前,華為方面也對榮耀出售的消息予以否認,但事實證明,外界的傳言,并非空穴來風。

但華為畢竟不同于榮耀,無論是出貨量和營收規(guī)模的基本盤,還是品牌溢價以及利潤率等方面,榮耀與華為手機都不在同一個維度上。

況且,對于華為而言,手機終端的入口意義,以及其在華為業(yè)務板塊中協同價值,難以估量。打包出售,華為不僅失去了一個龐大的業(yè)務收入來源,更像是抽掉了華為的骨血,今后必將步履維艱。

但是,對華為手機而言,賣,心有不甘,但不賣,似乎只會缺血而死。

如何為手機業(yè)務尋找到一條合適的出路,華為面臨著賣或是不賣的艱難抉擇,短期內并無第三條路可走。在這一點上,榮耀已經走出了一條可供華為手機借鑒的道路。

那么,華為手機會步榮耀的后塵嗎?

3“硬漢”余承東挺進新戰(zhàn)場

隨著最新任命的發(fā)布,余承東在繼續(xù)執(zhí)掌消費者業(yè)務的同時,又肩負起Cloud &AI BG總裁(兼)、Cloud & AI BG行政管理團隊主任、增任命Cloud BU總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團隊主任等多項重要職務。

再加上之前的調整中,被納入到消費者業(yè)務管理委員會中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至此,余承東則同時負責華為終端、汽車、云計算三方面的業(yè)務。

華為四大BU,余承東獨掌其二,任正非看中的,或許正是余承東善于打仗的特點。

在華為原中國區(qū)規(guī)劃咨詢總監(jiān)鄧斌所著的《華為管理之道》一書中,詳細闡述了華為選用干部的標準,“將軍是打出來的:在實戰(zhàn)中發(fā)展干部”成為華為人才管理七步曲中的一條重要原則。

十年前開始的這場手機轉型大戰(zhàn),華為手機成功突圍并登頂,這樣的成績足以向外界證明,除了絕對忠誠,靠得住之外,余承東敢打硬仗、能打勝仗。

而余承東的新戰(zhàn)場,也從消費者業(yè)務,擴展到消費者業(yè)務與Cloud&AI BG(云與計算業(yè)務)一肩挑。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云與計算BG主要包括Cloud BU、計算產品線(服務器等)、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

余承東上任后的主要職責,是要對華為云與計算產業(yè)的競爭力和商業(yè)成功負責,承擔云與計算產業(yè)的研發(fā)、Marketing、生態(tài)、技術銷售、咨詢與集成使能服務的責任。圍繞鯤鵬、昇騰及華為云構建生態(tài),打造黑土地,成為數字世界的底座。

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華為此次人事調整是為了強化以手機為入口的“端”與云計算的協同,進一步提升內部運作效率,將核心能力進一步整合,加強互聯網業(yè)務布局,促進生態(tài)發(fā)展。

雖然依舊強調的是手機終端的入口價值,但在手機業(yè)務暫時無解,新業(yè)務急需突破的背景下,手機業(yè)務后退,云與計算業(yè)務站上前臺,也在情理之中。

這一點,在關于華為云計算業(yè)務的調整中,也能得到驗證。在去年年初,華為在內部組織架構調整中,正式將Cloud&AI BG提升至華為四大一級BG之一,在此之前,“Cloud&AI產品與服務”在華為內部屬于二級部門。

云與計算戰(zhàn)略地位的提升,華為對云與計算業(yè)務持續(xù)加碼的背后,是在云計算業(yè)務爆發(fā)的大背景下,華為云與計算業(yè)務在行業(yè)內并不樂觀的形勢。

根據數據調研機構IDC發(fā)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企業(yè)存儲系統(tǒng)季度跟蹤報告》顯示,華為服務器占全球市場份額為 4.9%,居第五位,收入為 72 億元。2020 年 Q1 華為公有云市場份額為8.6%,居第三位,收入18.5 億元。存儲業(yè)務居全球市場第四位,市場份額為9.4%,收入為 41 億元。

數據來源:IDC

另外,在國內市場,根據IDC的數據,2020年Q1,華為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為 8.6%,位居第三位,收入18.5億元。

雖然無論是全球范圍內還是國內市場,華為云的市場份額穩(wěn)步提升,位居前五,但從具體數據來看,華為云與頭部的阿里云和騰訊云之間,差距達到數倍之多。

這樣的現狀,顯然不能讓任正非滿意。在去年11月舉行的一次華為云業(yè)務匯報會議上,任正非就表示,華為云是未來華為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業(yè)務,“應該抓住全球云服務這個重要的機遇。”任正非說。

此外,在2020年12月30日華為心聲社區(qū)公布的任正非在企業(yè)業(yè)務及云業(yè)務上的講話紀要中,任正非就指出,華為云要研究華為云由哪些要素構成,沒有應用,華為云就可能死掉。

這正是余承東的新使命,而這些問題,也亟待余承東給出答案。

另外,在去年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業(yè)務線調整時,任正非在一份有效期為3年的決議文件中強硬表態(tài):華為不造整車,“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p>

華為內部文件

但華為在聚焦ICT技術,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卻是有目共睹,在蘋果、百度等紛紛下場造車的大潮中,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將會有哪些動作,依舊值得關注。

總而言之,在全球云服務業(yè)務爆發(fā)的重大機遇面前,余承東所面對的,是一場難度并不亞于十年前的新的戰(zhàn)斗。

“硬漢”余承東,還能再創(chuàng)奇跡嗎?

參考資料:

1、《華為發(fā)布最新人事調整 手機掌門人余承東增任Cloud BU總裁》,第一財經,2021.01.08

2、《華為首臺自主研發(fā)數字程控交換機C&C08的往事》,華營管理服務,2018.07.13

3、《華為堅稱“不造車”的背后》,雷鋒網,2020.11.30

4、《任正非再次欽點余承東,背后意圖是什么?》,虎嗅網,2020.11.30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


反饋
聯系我們
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