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編者按:本文來自超越S曲線,作者李剛強,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建立了完善嚴謹?shù)耐顿Y決策流程,從項目挖掘,到立項會、到盡職調查,到投決會,到投資協(xié)議談判,到工商變更,整個流程行云流水,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據(jù)我所了解,很少有投資機構也建立了退出決策委員會。
在中國,大部分的投資機構實際上人數(shù)都很少,以少數(shù)幾個合伙人為核心,加幾個投資經理,形成了最精干的投資團隊。核心合伙人在基金里起到靈魂人物的作用,也對基金的所有決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筆者曾經見過一些基金合伙人,對于項目的退出決策,經常出現(xiàn)反復變化的情況。可能由于市場環(huán)境的一些變化,或者從某個渠道聽到的關于項目的某些不好消息,便決定要退出某個項目;過一段時間,又因為市場突然變熱了,或者競爭對手融到了錢,資本變得關注了,或者因為被投項目的CEO找到基金合伙人,一陣忽悠,又將合伙人打動了,導致基金合伙人的決策經常反復變化,做事猶豫不決。
在筆者過去創(chuàng)業(yè)的四年多時間,遇到過三四起這樣的事件,我們幫助其找到了潛在買家,合伙人一看,有這么多人對項目感興趣,是不是項目挺好的;或者某天市場突然出現(xiàn)一個利好的消息,基金的老大說我們不賣了,將我們晾在那里好不尷尬,還得跟潛在買家編各種理由來圓過去賣家突然不賣。
1. 為什么要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
在筆者看來,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對于基金的科學決策來說至關重要,原因如下:
首先,退出是比投資更重要的決策。資本市場有句老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投資的本質是獲取退出收益,只有退出才是真金白銀的收益。對于如此重要的決策,怎能不慎之又慎?
其次,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將倒逼項目的負責人,無論是投資經理,還是投后經理,對項目進行充分全面的了解,避免基于片面信息的決策錯誤。
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基金在投資一個項目時,才是對項目最了解的時間,越往后推,對項目的了解程度越弱。這就像剛高考完,對高中課本知識是最了解的,讀完大學,基本課本知識全忘光了。而對項目不了解的原因,實際上是我們投后做的工作不到位。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必然要求項目負責人,重新審視、調查分析項目的自身情況、競爭情況,形成充分詳盡的退出建議報告。要謹防在片面信息的基礎上去做退出決策。退出與投資一樣,都要掌握信息的充分了解權。
再次,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有利于避免基金一言堂,避免基金老大決策的反復無常。前文說到,很多基金是建立在老大或少數(shù)創(chuàng)始人的絕對權威基礎上,老大的決策又經常反復。很多做投后的人、退出的人,可能對這一點深有感觸。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是用基金的內部機制和流程,來約束少數(shù)人的不理智決策,使得大家都在機制框架范圍內做事。
第四,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有利于大家進行充分的討論,從而建立更合理更準確的決策。既然要開會,那么必然項目負責人、退出決策委員會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充分探討,充分發(fā)表意見,這樣有利于群策群力,依靠大家的經驗知識,做出更合理更準確的決策。
第五,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便于利益各方的相互理解和達成利益均衡。一個基金中,投資經理、GP、LP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簡單來說,投資經理考慮的是自己升職加薪跳槽更有利,GP考慮的是投資機構利益的最大化,LP考慮的是LP利益最大化。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必然要綜合考慮GP、基金的情況,比如說LP近期是否有資金回籠需求,基金的周期,基金的其他項目表現(xiàn)情況和退出預期,比如說GP近期是否有新的募資計劃,GP是否有對外宣傳需求,GP的核心成員是否有變動等。
第六,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有利于厘清責任和計算功過。我們無法保證在做每一個決策時都是正確的,但每個退出委員會、項目負責人的觀點和退出意見都應該記錄在退出決策會議紀要中,以便于在未來進行復盤和總結,并在計算功過時作為依據(jù)參考。
2. 如何建立退出決策委員會
(1)退出決策委員會成員
筆者建議,退出決策委員會的成員可以由主管合伙人、投后退出負責人、投后退出具體執(zhí)行者、投資經理等人共同組成一個退出決策委員會,其中由主管合伙人、投后退出負責人為退出決策委員會的常委,負責所有項目退出的判斷;投后退出具體執(zhí)行者、投資經理,為臨時委員,來提供相關信息,共同參與討論。
(2)退出建議報告的內容
退出建議報告類似于投資建議報告,是退出負責小組基于對被投企業(yè)的再次盡調,對行業(yè)的分析,以及對未來資本市場的預測的基礎上形成的完整嚴謹報告。
筆者認為,退出建議報告應該包括公司的業(yè)務、財務分析,市場分析,競爭分析這些投資建議報告中應有的內容,還應至少包含如下幾個方面信息:
一是該項目所處行業(yè)當前一級市場的資本市場熱點、動態(tài);比如當前市場是過熱還是處于過于低估,如果該市場過熱,意味著項目估值虛高,未來可能down round,也意味著現(xiàn)在退出可能較為容易;
二是投資該項目的基金的其他porfolio的現(xiàn)狀,未來退出計劃、可能性和預期收益;
三是LP的動態(tài)及訴求等相關信息。
這些基金的信息對于退出決策至關重要。比如如果LP對當前基金的現(xiàn)金回報表現(xiàn)十分不滿意,給GP施加了較大壓力,那么當前應該更多考慮退出;再比如在基金的portfolio中,是否有頭部項目、肩部項目,這些項目的收益是否能cover整個基金的成本,如果能,那么該項目的退出可以相對靈活;如果該基金的Porfolio中,這個項目是最好的,那么就要基于LP的需求考慮是加注還是部分退出。
(3)形成退出決策會議紀要
在召開退出決策會議時,要記錄每個委員的觀點和意見,以便有利于基金未來在復盤總結時進行分析,也可以通過這些記錄,追溯哪些委員的意見是相對符合事實,得到事實驗證的,后續(xù)他的意見權重自然應該提高。
3. 退出時的其他一些問題
(1)以退為投
就是將每一次退出當做新的一次投資,每一次退出時,我們應該獨立思考,在當下的狀態(tài)下,我是否愿意繼續(xù)投資該項目?對于答案十分篤定的項目,我們應該繼續(xù)加注投資;對于答案猶豫的項目,我們至少應該部分退出,或拿回本金和部分收益;對于答案否定的項目,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全部退出;
(2)一支基金退出,另一支基金可以繼續(xù)追投
對于那些很看好的項目,我們應該追加投資,但是前面的基金可能由于快到期了,或者有退出壓力,并不妨礙原有的基金退出,另一支基金追投。兩支基金其背后的利益主體不一致,存續(xù)期間不一致,所投資的項目不一致,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主體,其決策不應因由同一個GP管理而有所影響。
(3)以退出決策委員會決策為尚方寶劍
對于退出的決策執(zhí)行者,經常面臨著老大、合伙人或者項目團隊臨時起意,希望改變退出決策的情況,在沒有退出決策委員會決策意見時,投后退出的人員確實非常被動。但一旦有了退出決策委員會的決策,投后退出人員則掌握了尚方寶劍,凡是要變動的決策,都應再次經過委員會的決策方可變動。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投資機構應像重視投決會一樣重視退出決策委員會,在充分掌握信息、充分討論、嚴謹決策、群策群力的基礎上,對待每一個項目的退出。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