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點拾投資(ID: deepinsightapp),創(chuàng)業(yè)邦經(jīng)授權轉載。
導讀:國泰君安資管的張駿,拿過8座金牛獎,管理上百億的資金規(guī)模,2012年從國泰君安自營加盟國君資管以來,具有公開數(shù)據(jù)的投資年化收益率超過20%,是A股市場上年化收益率最高的基金經(jīng)理之一。
張駿對于價值投資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價值投資是一種基于時間價值和社會資源的再分配。每一個人都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的那一部分錢。德要配位,財富也要和智慧相匹配。也正因為大家的認知不同,每個人眼中的價值都有差異。
張駿用《孫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將、法”闡述了什么是一個好公司。對企業(yè)來說“道”就是愿景,這是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的源動力;“天”是行業(yè),好行業(yè)給企業(yè)帶來好氛圍;“地”就是市場格局和競爭關系;“將”就是管理層,管理層的心思在什么地方,是長期還是短期;“法”就是企業(yè)文化,將制度內嵌成為文化的企業(yè)能實現(xiàn)更長維度的傳承。這五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企業(yè)的盈利狀況。
對于投資,張駿認為把業(yè)績做好的“秘訣”是心態(tài)。不要在牛市時時去和別人比,用常識看待投資收益率。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年化收益率20%就是市場上最好的基金經(jīng)理之一。長期超額收益不在于牛市賺多少,而是熊市回撤小。更小的回撤,也能給持有人帶來比較好的體驗。
以下我們先分享一些來自張駿的投資“金句”:
1. 從我們實踐的角度來說,財富是對未來時間的資源配置,把現(xiàn)在不用的錢進行分配,但是結果是不確定的;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投資是財富重新分配,資源有效配置的過程。
2.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錢不是通過股價波動賺到的,是企業(yè)真實的價值增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披露的年報中總是喜歡用企業(yè)的凈資產代替股價。
3. 《股票百年收益史》中考察了各個國家近上百年的股票收益率,均值在6%-10%。
4. 如果有一年出現(xiàn)50%以上的收益,就要警惕了。
5. 《孫子兵法》中講究“道、天、地、將、法”。對企業(yè)來說“道”就是愿景,這是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的源動力;“天”是行業(yè),好行業(yè)給企業(yè)帶來好氛圍;“地”就是市場格局和競爭關系;“將”就是管理層,管理層的心思在什么地方,是長期還是短期;“法”就是企業(yè)文化,將制度內嵌成為文化的企業(yè)能實現(xiàn)更長維度的傳承。這五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企業(yè)的盈利狀況。
6. 不管是專業(yè)投資人還是個人投資者,都不要互相看不起,因為我們的想法也可能被更高水平的人嘲笑。像莊子講的大鵬鳥和小鳥,每個人知識層次不同,細菌的壽命可能只有一晝夜,但烏龜?shù)膲勖赡鼙任覀內祟愡€長,這種比較沒有窮盡。
7. 投資最終只能賺到和自己智慧水平匹配的錢,超出認知的部分,就不應該是你賺的,“德要配位”,財富也要和智慧匹配。
8. GMO的格蘭桑說過,人們覺得短期在股票市場學到了很多東西,中期學到了更多東西,但是長期回過頭來看啥都沒學到。
9. 股票的魅力在于,有時并不是越努力越進步,而是取決于心態(tài)。
10. 風險控制概括成一句話就是避免隨性。
11. 價值投資就像巴菲特說的,要么你五分鐘就能明白,要么一輩子都明白不了。
投資是時間價值和社會資源的再分配
朱昂:您是怎么看投資這件事的?
張駿 關于投資,有人開玩笑說,投資和投機,一個是普通話一個是廣東話。那么這也是一種對于投資的視角?,F(xiàn)在市場很熱鬧,許多人沖進來,都覺得自己是在投資,也可能一兩個月之后就變樣子了。
投資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從教科書的角度說,格雷厄姆給出投資的定義是經(jīng)典的。從我們實踐的角度來說,投資是當前對未來時間的資源配置,把現(xiàn)在不用的錢進行分配,但是結果是不確定的;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投資是財富重新分配,資源有效配置的過程。投資就是這樣一個時間(今天和未來)和社會資源分配的過程。
朱昂:能否談談您的投資框架?
張駿 我的投資框架,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支撐”。
首先,“一個中心”是指價值投資。不論是投資還是投機,大家肯定覺得自己買的東西能漲,現(xiàn)在的價格是低于價值的,那么這里對于價值的定義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有的人對于價值的定義是低市盈率;有的人認為是低市值,因為上市公司殼價值就不應該低于20億;有的人認為是主題炒作的標簽,比如名字里帶“量子”兩個字的公司就至少值100億市值;有的人認為是符合新賽道,比如只要是做創(chuàng)新藥的公司,市盈率就應該50倍起步。
我理解的價值來源兩個部分:一個是價值回歸,另一個是企業(yè)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成長的價值。
其次,“兩個基本點”,好公司還是好價格。這也是大家一直在爭議的,我認為這要區(qū)分經(jīng)濟的不同階段、不同階段的成長空間以及不同階段的投資期限而定。早年我是做自營投資的,每年都要內部結算盈虧,那么便宜就是硬道理。在當時的約束條件下,買一個估值比較貴的好公司,可能要一兩年消化估值,對我的意義不是那么大。隨著做投資時間的增長,我現(xiàn)在還是覺得好公司比好價格重要,原因有三點:1)選到好公司就不需要太高的決策頻率;2)好公司能實現(xiàn)自身轉化;3)好公司可以消化估值獲得好價格。
最后,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我們需要“三個支撐”:時間、空間和催化。做投資自然會想要了解什么時候會漲,能漲到多少的問題,這里涉及到催化劑的問題。我認為最直接的催化劑就是財報。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即使不漲也沒有關系,買了之后能夠每年增長30%,或保持20倍的估值,那也可以吸納更多資金,這也是很好的。
大家都是買股票賺錢,但是這里的賺錢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的人認為10塊錢買的,漲到了12塊就是賺錢了,這叫博弈思維,因為這必定有人10塊錢賣掉了。
我們再考慮的深一點,價格波動只是表層,背后代表的是,假如我買100股每股收益1塊錢,要么通過分紅給我的投資帶來收益,要么通過公司凈資產的增長變成了價值110塊的資產,那么我就賺了10塊錢。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錢不是通過股價波動賺到的,是企業(yè)真實的價值增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披露的年報中總是喜歡用企業(yè)的凈資產代替股價。
朱昂:中國企業(yè)的分紅比例比美國少很多,會影響到收益,這部分您是怎么做到更加本土化的?
張駿 首先,我們看問題的時候,有時用整體代表個體,有時用個體代表整體,映射到投資組合中,中國企業(yè)分紅比例整體不高,這是因為很多資本家更注重企業(yè)的融資功能,但是仍然有很多企業(yè)分紅遠遠超過募資,并且實現(xiàn)多年不用融資和借貸。
其次,分紅只是股票的一部分,股價的變動應該是ΔE(業(yè)績增長)/ΔPE(市盈率增長)加上分紅D,PE可能不會一直漲,但是E可能會,所以核心是ΔE和D,如果不分紅,高業(yè)績增長也可以實現(xiàn)股價上漲。
最后,在資本市場中,不管過度關注哪一個指標都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例如,過度關注企業(yè)盈利,就會有企業(yè)合理利用財報做些文章,美國也是一樣,很多美國老股民不在意業(yè)績下降,但是分紅一定不能少,所以很多美國企業(yè)在業(yè)績不好的時候是在借債分紅,現(xiàn)在又從分紅變成回購了,這也解釋了熊市中,很多美國企業(yè)的股價會跌的特別快甚至迅速毀滅,因為長期借債會讓企業(yè)沒有穩(wěn)定的資產來抵御風險,所以我們不用過度關注分紅問題。
回到我們中國市場,實際情況是企業(yè)相對豐富,尤其是有很多民營企業(yè)。銀行只要一放貸,最先受益的就是國有企業(yè),所以民營企業(yè)天生有種危機感,平時就要留一些現(xiàn)金儲備,因此我們能看到很多民營企業(yè)更愿意做一些現(xiàn)金儲備而不是分紅。
用《孫子兵法》看好公司的特質
朱昂:您怎么理解時間價值和周期性特征?
張駿 以前我給客戶講過一個很樸素的觀點,我們可以把權益類資產理解成為債券,只不過它的期限和收益率是不確定的,不像債券能提供很明確的票息收益。正是因為股票資產的不確定性,許多人很難用債券思維來理解股票。
時間能夠平滑股票投資中的波動,給我們帶來一個長期合理的收益。這需要對股票投資這個事情有信仰,有信仰就會變得很簡單。如果今年跌了,那只不過是把今年的稅扣多了,如果今年漲的過多了,那就相當于透支了明年甚至后年的收益?!豆善卑倌晔找媸贰分锌疾炝烁鱾€國家近上百年的股票收益率,均值在6%-10%。當然有人可能反駁說這幾十年美國的收益率遠遠不止,但它是從1981年大的利率下行周期走過來的。我們目前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可能比許多國家都好,那么再提高到10%-15%已經(jīng)很好了。所以,如果有一年出現(xiàn)50%以上的收益,就要警惕了。反過來說,如果像2018年那樣市場跌了30%,這時候你一點都不用擔心,反而應該高興。這時候播種的話,明后年會加倍奉還。我覺得股票對于投資者來說,不是讓你發(fā)財暴富的,而是實現(xiàn)價值資產穩(wěn)步前進的一個好工具。
朱昂:您心目中的好公司是怎樣的?
張駿 最早的時候覺得好公司就是遵循ROE、現(xiàn)金流等財務指標,后來隨著投資經(jīng)驗逐漸增多,發(fā)現(xiàn)PE等指標只是結果。那么,財務數(shù)據(jù)的源頭是什么?縱觀一個企業(yè)的長周期,其實每個因素都可能導致企業(yè)的管理發(fā)生變化,好公司不能用定量指標框定牢固,定性分析有時也比定量指標更可靠。
《孫子兵法》中講究“道、天、地、將、法”。對企業(yè)來說“道”就是愿景,這是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的源動力;“天”是行業(yè),好行業(yè)給企業(yè)帶來好氛圍;“地”就是市場格局和競爭關系;“將”就是管理層,管理層的心思在什么地方,是長期還是短期;“法”就是企業(yè)文化,將制度內嵌成為文化的企業(yè)能實現(xiàn)更長維度的傳承。這五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企業(yè)的盈利狀況。
比如說亞馬遜最初就是一個網(wǎng)上賣書的公司,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Everything Store”,什么都可以賣的電商巨頭,這背后就是亞馬遜的愿景,也就是“道”。再比如白酒行業(yè)為什么那么好,就是競爭格局很好,不同價格段的企業(yè)都發(fā)展的很好,這就是“天”。
好的公司,不是簡單用幾個指標量化出來的,我借用了中國古文化的思想,來嘗試刻畫一個好公司具備的因素,最終這些因素也會體現(xiàn)在公司的報表里面。
朱昂:您什么時候會賣出一只股票?
張駿 最理想的情況是不用賣,但是我們要面臨每天的申購贖回,必須要做資金管理,就不得不賣。賣出的情況可以簡單概括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看錯了。很多成熟的管理人會在買入之前就把問題想清楚,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問題,這是風險管理機制。
第二種,向景氣度更好的行業(yè)和性價比更高的公司轉換。不同行業(yè)的估值方法不同,如果我持有的行業(yè)明顯整體高估了,那就轉換到行業(yè)景氣度更好的行業(yè)去,最終會落實到公司上,這里用收益率來進行比較。
第三種,在市場極端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市場整體處在很高的位置,這時候就自然會把倉位降下來。我們在2015年下半年就把倉位降下來了。
我們有時候會犯的錯誤是,過早把一個好公司賣掉了。一個公司如果短端幾個月漲了50%甚至翻倍,這時候我可能覺得估值貴了,換成了其他沒有漲的公司。這時候可能埋下了錯誤的種子,回頭看確實有可能把一個很好的公司賣掉了。
每個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的錢
朱昂:有些人把好公司賣掉是因為定價不清晰,A股市場也有鐘擺效應,經(jīng)常會擺過頭,您是怎么把握定價的?
張駿 定價是基于認知的,每個人對于企業(yè)定價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大多數(shù)散戶不會買茅臺,因為1000塊太貴了,他們愿意買3塊錢的股票,他們不會認識到茅臺翻倍后意味著漲1000塊;大家認為6倍的市盈率是好的,50-60倍就貴了,但是5倍6倍是市盈率沒有什么增速,50-60倍的市盈率每年增速在30%以上。另外,如果行業(yè)剛剛開始爆發(fā),那看市盈率就沒有意義,更應該看目標市值。
不管是專業(yè)投資人還是個人投資者,都不要互相看不起,因為我們的想法也可能被更高水平的人嘲笑。這有些像莊子講的大鵬和小鳥,每個人知識層次不同,細菌的壽命可能只有一晝夜,但烏龜?shù)膲勖赡鼙任覀內祟愡€長,這種比較沒有窮盡。
另一方面是人性的貪婪,總是想把所有的錢都賺了。但是投資最終只能賺到和自己智慧水平匹配的錢,超出認知的部分,就不應該是你賺的。我們都會“德要配位”,財富要和智慧匹配。可能一個人的水平容納1000萬的財富,生活過得很快樂。但是突然之間給你一個億,你會不知所措。我們應該為賺到自己能力范圍的錢感到幸福,不要因為賺不到超出能力范圍的錢感到懊惱,否則可能會導致我們犯錯。
其實每一輪牛市中能夠賺多少錢,取決于熊市中下了多少功夫。牛市中是很難建立認知的,這些認知都是在熊市里建立的。資本市場里面的不斷交易,也是將財富分配到有智慧的人手里。
朱昂:既然收益和自己認知是匹配的,那么您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
張駿 我的認知有沒有真的提高,這是一個問號。GMO的格蘭桑說過,人們覺得短期在股票市場學到了很多東西,中期學到了更多東西,但是長期回過頭來看啥都沒學到。
作為一個幫助客戶實現(xiàn)財富增值的投資者,我認為首先要真實勇敢的面對自己,實事求是,了解自己能賺到哪部分錢,也要坦誠地告訴客戶哪些事情是我做不來的,哪些事情是我正在學習的。
股票的魅力在于,有時并不是越努力越進步,而是取決于心態(tài)。哲學家出身的索羅斯曾在書中講過,他有一個在證券公司上班的好朋友,覺得索羅斯一天到晚沒干什么事,然后突然之間就有一個想法冒出來。有一次他就問索羅斯,自己的問題在哪里?索羅斯告訴他,你最大的問題就是天天在上班。這句話回味起來很有味道。股票市場也是這樣,和我們種地不一樣,不是工作時間越長,收獲的糧食越多。
我認為在股票市場中要想真正學習,需要適當遠離市場,將自己的靈魂拉出來,客觀看待自己,這也是復盤,多反思,多總結,做得好了總結成功經(jīng)驗,做的不好要找原因。
另一個是保持好的心態(tài)。坦率說我今年的排名并不是很靠前,但我也沒有很沮喪難過。因為從我2012年開始公開管理產品以來,年化回報率是20%出頭,對滬深300的年化超額回報率是15%?,F(xiàn)在我的收益率已經(jīng)比歷史的年化回報率高不少了,我覺得沒有必要時時去和別人比。
風控的核心是避免隨意性
朱昂:您是怎么控制風險的?
張駿 風險控制概括成一句話就是避免隨性。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要做到避免隨性就要遵循投資紀律,屏蔽掉虧錢的動作。很多人認為這也會把賺錢的機會屏蔽掉,但是隨性的動作帶來的更多的是虧錢的結果。研究人員的經(jīng)驗豐富程度,研究的質量,大家之間的討論,這都給大家營造一種不能隨意的氛圍。資金不屬于基金經(jīng)理個人,而且涉及到企業(yè)的聲譽,不能為了個人利益隨便買賣。
從團隊的角度來講,首先是公司內部的共識,其次是大家的初心,回到核心就是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從事投資和研究行業(yè)的人員大多智力水平很棒,對價值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是群體犯錯,那很可能是忽略了常識,常識思維就是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朱昂:組合上您會聚焦什么行業(yè)嗎?
張駿 首先我是以自下而上的精選個股為主,比較關注的行業(yè)的話,一個是白酒行業(yè),另一個是醫(yī)藥行業(yè)中的器械、服務和技術賽道,此外還有新興行業(yè)中比較穩(wěn)定的行業(yè),例如計算機領域的信息安全,市場份額的變化是比較緩慢,行業(yè)競爭格局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顛覆性變化。另外,中美貿易戰(zhàn)之后,高端裝備制造進入了密集的自主研發(fā)和投入階段,增長比較快,迎來了進口替代。
朱昂:您怎么看組合的集中和分散?
張駿 我是相對集中,適度分散。集中和分散的問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管是9個點的重倉是8個點的重倉,在哪個點上舒服,你就可以在哪里待著,我的性格是勇往直前,看好的股票就是買10個點,不留余地,這樣我才舒服。有的人喜歡留些余地,萬一產品有贖回,我不用馬上賣掉股票。
我持有的股票大概30-40只,前十大占倉位的比重在50%左右,但這只是結果,我沒有硬性規(guī)定。
相信投資中的“人道和天道”
朱昂:您怎么保持比較好的心態(tài)?
張駿 我的經(jīng)驗不太適合推廣,就是看書。當我碰到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就會找一些書來看,讓自己從困境中抽離出來,但是從潛意識來講,我并沒有把困境真正放下,只是進入書中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不管是什么書,總會有些道理存在的,這些道理或許會和我的困境有些聯(lián)系,有時無心插柳柳成蔭,會偶然間想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我比較喜歡東方的儒釋道,儒是進取、道是豁達、佛是放下。股票市場是西方文明的產物,資源配置有些類似于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倡導競爭,就是人道。東方文明講天道,就是損有余而補不足,股票市場也是如此,漲過頭了就會跌,所以從股票運行的內在規(guī)律來講,要將兩者結合起來。
朱昂:2015年牛市最瘋狂的時候漲得最快,您在這個階段降過倉位,這時心理壓力會很大,這個時候怎么克服?
張駿 主觀擇時是很難的,當時的這一次降倉位更多是一個結果。我們在2012到2014年的時候,發(fā)現(xiàn)市場上的好股票很多,無非挑選誰更好。那時候覺得持有現(xiàn)金太可惜了,我的倉位基本上是在上限附近。
到了2015年,我們發(fā)現(xiàn)賣掉突破目標價的股票后,沒有什么股票能夠下手買了。自然而然倉位里面的現(xiàn)金部分就越來越多了。那時候市場還在上漲,我們的業(yè)績也出現(xiàn)過階段性落后。
那時候我們也在測算市場的兩融規(guī)模和場外配資,之后在市場調整的時候就通過倉位控制降低了巨大的波動。有人說,能不能二季度高倉位,到了市場見頂那一天全部賣掉呢?我覺得天道是不允許這樣的人長期存在的。
這里要非常感謝公司的寬容和信任。這個階段是真正決定當年成敗的時候,這個階段將倉位排名持續(xù)下降,每天都會損失一部分錢,需要公司的管理層有更長的眼光和對團隊的信任才能支撐住,我很幸運我們公司有這樣的管理層。
朱昂:您覺得您的阿爾法成績很好,是因為在某些年份掙的多,還是因為在熊市虧的少?
張駿 最終呈現(xiàn)的規(guī)律是,好的年份我們排名都不是很高,不好的年份我們排名還不錯。這也和我們的理念吻合,我們希望市場上漲的時候盡量跟上步伐,跌的時候一定不能吃虧,因為復利的價值就是跌的少,巴菲特從來沒有暴富的年份。最典型的2018年的熊市,我們所有產品排在全市場前10%,甚至有些產品沒有虧損。
我覺得投資的初心很重要,我是一個非典型的基金經(jīng)理,智商肯定不是這個行業(yè)比較高的,學歷也不是知名的。我做了很長時間的投資,就越來越淡定了。我們看到全球最優(yōu)秀的投資大師,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左右。那么在投資上,我們就不要設不切實際的目標。
朱昂:您看書很多,有什么印象比較深刻或者對您幫助比較大的書?
張駿 不同階段讀過的書都有印象比較深刻的,大學里曾經(jīng)讀過《渴望生活》,講述了梵高的一生,這本書的標題挺諷刺的,從他家人的角度,梵高一生沒有正經(jīng)做成一件事情,學習也不好,家庭關系也不好,寄住在英國又喜歡了表姐,之后也沒有正常的婚姻,生活上一直在接受弟弟的資助,到了二十幾歲突發(fā)奇想想學畫畫,但是基本功又不行,那個風格在當時很丑。這本書當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感受到一股很強的生命力,現(xiàn)在大家也的確能從他的畫中感受到那種生命力。
霍華德馬克思的《周期》很好,霍華德馬克思一直在市場中管理別人的資產,相對來說和我們貼合的更緊。
《互聯(lián)網(wǎng)四大》講述了蘋果、亞馬遜等幾大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的故事。
價值投資的書,我這幾年看得沒有以前那么多。價值投資就像巴菲特說的,要么你五分鐘就能明白,要么一輩子都明白不了。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