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專欄,作者曹升。
北大創(chuàng)業(yè)營揚州數字經濟班課堂上,灰度認知社創(chuàng)始人曹升老師主講《認知營銷公開課》。本文節(jié)選自第一部分,即學員現場互動,模擬產品工作坊。
一、問題的拋出
在北大創(chuàng)業(yè)營揚州數字經濟班課堂上,曹升老師現場隨機問了3個學員:
你們公司賣什么產品?最大客戶群是誰?
學員A:我是賣木制船的,有非遺工藝技術優(yōu)勢。主要賣給景區(qū),屬于2B業(yè)務。也有個人來買的。
學員B:我是賣智能球場管理系統的,主要賣給球場,屬于2B業(yè)務,個人也有購買需求。
學員C:我賣散養(yǎng)雞和蛋,大人小孩都可以吃。
好,就這么多信息。問題來了:
我們僅憑商業(yè)直覺,感覺哪家公司整體業(yè)績增長速度最快?
注意重點:是整體業(yè)績增長,不是單筆成交速度。
很多學員都舉手說:散養(yǎng)雞賣得最快。
為什么呢?大家普遍認為:
第一,客戶群寬,老人大人孩子都能吃,所以銷售轉化率高;
第二,講得清產品賣點,價值感容易看得見,大家付費意愿度高。
還有一些學員認為智能球場系統和木制船賣得最快,理由主要是:
產品賣點和客戶群體非常清晰,一下就知道能賣給誰。
學員討論熱烈,接下來曹升老師給出了他的結論:
木制船會賣得最快,
其次是智能球場系統,
再次是散養(yǎng)雞。
為什么呢?且聽下面的詳細解讀。
二、產品的定義
首先我們給“產品”下一個全新的定義:
產品是目標客戶特定需求的解決方案。
這里出現了3個關鍵詞:目標客戶、特定需求、解決方案。
三、木制船是什么產品?
A木制船,是既有目標客戶,又有特定需求,又是解決方案的,三要素俱全。
什么樣的景區(qū)會買木制船呢?
一定是想創(chuàng)造個性化用戶體驗,既要和周圍景區(qū)差異化競爭,同時又希望增加收入的中高端景區(qū)。
這樣,木制船的產品定義就改變了:
原來,是賣以技術、功能為主的工藝品;
現在,轉化成了幫助中高端景區(qū)增加用戶體驗和增加收入的產品。
所以木制船容易找到目標客戶。但是,也有學員就提出不同意見:
木制船這個市場特別小???做不大,又不好賣。
好,我們先不急于評價,來找找有沒有合適的對標?現場找到了一個,銅師傅。
銅師傅,也是做工藝品的。痛點是消費頻率低、客單價高,屬于重度決策的收藏工藝品。
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轉化成消費頻率高、客單價低,屬于輕度決策的日用消費品呢?
答案是:有。那就是開創(chuàng)“銅木家具”新品類。銅師傅實現了品類升級,產品降維。本來是冷門的銅師傅,一下子就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重視,短短2年時間,融資額就達4.2億。
我們從銅師傅對標上能學到什么?
一是木制船痛點和銅師傅是一模一樣的;
二是木制船未來可以實現產品降維,品類升級;
三是木制船當下要快速占領現有市場。
四、智能球場系統是什么產品?
B智能球場系統,是有目標客戶,沒有特定需求,解決方案不清晰。
當我們向目標客戶去賣智能球場系統時,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銷售員可能會說:
我們是一款軟件產品,有五大功能,這個功能幫你解決會員管理問題,那個功能幫你解決場地預定問題,還有功能還能幫你做個商城,售賣體育器材,等等。
強調產品功能,為什么特定需求就不清晰了?
賣產品功能是行業(yè)屬性,你的賣點,同行都在宣傳。
于是,目標客戶反而決策不了了。為什么?
類似于人吃飯是剛需,到你家吃飯就不是剛需。
對一些球場來說,買智能球場系統是剛需,買你家的智能系統就不是剛需。
智能球場系統賣不快的痛點就在這里。
提出問題容易,怎么解決問題呢?
我們再給一個定義:
目標客戶,指產品最大賣點與客戶決策最大利益點是匹配的。
于是,我們還要提煉智能球場系統的賣點,使目標客戶更精準。
再給一個營銷規(guī)律:
你不買我就是大猩猩,你買我就是大明星。
因為提供智能球場系統的對手還是比較多的。
B產品和這些對手相比,如果能提煉出來“幫客戶增加收入X%,或者降低成本Y%”(一定要真實數據,絕對不能做虛假宣傳)。
那么,B產品就從賣球場管理軟件功能,轉化成,幫助球場“開源節(jié)流”的產品。這樣銷售就加快了。
五、散養(yǎng)雞是什么產品?
C散養(yǎng)雞,是面向老人、中青年、小孩等的。
這叫無差異客戶,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目標客戶。隨之而來特定需求和解決方案這兩個要素也就不聚焦了。
為什么散養(yǎng)雞賣不快?
因為商家認為產品好,與客戶認為產品好,是兩回事。
當且僅當產品是獨一無二,沒有替代品時,商家認為產品好才等于客戶認為產品好;反過來說,當有替代品時,客戶有可能選擇別的品牌。
同時,客戶群太寬泛,專業(yè)術語叫無差異客戶。在產品過剩、信息過載的時代,無差異客戶,營銷效率是搞不過有具向目標客戶的。
《孫子兵法》說:“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意思就是說:你什么都想賣,什么都是賣點,可以賣給任何人,那就意味著你沒有賣點。
難行道易成功,易行道難成功。
當你認為產品可以賣向無差異客戶時,就意味著門檻低,會引來無數競爭對手,來爭奪分化客戶群。
另外,客戶群大就轉化率高,這個觀點也是有問題的。轉化率是轉化率,客戶群是客戶基數。這是兩個不同的商業(yè)概念。
我們再給一個定義:
市場,是指商業(yè)價值大于用戶價值的用戶觸點與銷售路徑。
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產品很好,用戶價值很大,但是找到目標客戶的營銷成本太高,商業(yè)價值小于用戶價值了,現金流就容易斷掉。
同樣的,提出問題容易,怎么解決問題呢?
我們能不能找一個新品類:比如月子雞。
大家站在客戶視角,感受一下:月子雞和散養(yǎng)雞,是不是產品一下子就變了?
月子雞,是有明確目標客戶,也有特定需求,也是解決方案,產品三要素是齊全的。這下賣得就快了吧?
因為家里有孕婦的時候,全家人支付意愿度是高的。
這個產品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你的目標客戶很容易鎖定,可以去月子會所、婦產醫(yī)院、親子機構里找。營銷成本一下子就大大降低了。
月子雞和散養(yǎng)雞在產品功能上,有什么不同?這種不同,如何讓客戶容易感知到并愿意付費,就是下一步就重點解決的問題了。
表面上看,月子雞也是小眾,目標客戶群太小,不容易做大。但反過來,月子雞一樣是可以進行品類升級的。
懷孕時可以吃,出了月子也可以吃,小孩子可以吃,老人可以吃,生病了可以吃。
這個也需要精心設計。
六、好產品有哪些底層邏輯?
講到這里,我們來小結一下好產品的五大底層邏輯:
邏輯1:產品是目標客戶特定需求的解決方案。
符合這個產品三要素的,肯定賣得快。
邏輯2:目標客戶,指產品最大賣點與客戶決策最大利益點是匹配的。
客戶越精準,越容易找渠道合作,渠道成本就低。
邏輯3:市場,是指商業(yè)價值大于用戶價值的用戶觸點與銷售路徑。
找準了市場,就鎖定了營銷成本。如果還能找到一個增量市場,那就是找到了全新的利潤增長點。
邏輯4:品類,是指用戶決策時具有高度關聯性的一組用戶認知的集合。
品類是可以在貼近用戶認知的前提下進行升級的。所以,一開始市場規(guī)模小,并不意味著,公司就做不大。
邏輯5:客戶買的不是你的產品,買的是解決他的問題。
但凡客戶利益晦澀難懂,客戶感受不到你的產品解決了他的什么問題?給他帶來什么利益?營銷成本就巨大,換句話說,他可能不是你的目標客戶。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