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洪泰基金創(chuàng)始人盛希泰在2016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的主題演講。盛希泰,資深投資銀行家,兩家一線證券公司打造者, 前華泰聯合證券公司董事長。盛希泰還擔任南開北京校友會會長、南開允能創(chuàng)業(yè)商學院理事長、清華校友種子基金管理合伙人。盛希泰具有二十年逾百家公司IPO及并購經驗,培養(yǎng)了中國資本市場最優(yōu)秀 的并購團隊,培育了中聯重科、大族激光、藍色光標等數十家行業(yè)突出的上市公司。
我們?yōu)槭裁村e失阿里巴巴?
為什么題目這樣刺眼?因為我曾是證券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二十多年來,其中有十幾年我做證券公司總裁和董事長,我對那個行業(yè)有切膚之感。四年前,我離開這個行業(yè),兩三年前,當我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我們的員工,原來我們的投行人員——大家知道華泰聯合證券的投行是國內比較牛的——都來找我,我說你們如果創(chuàng)業(yè),我是不投你們的。他們比較不解,也很傷感,問我為什么呢?我說,我四年前決定離開證券行業(yè)的原因之一是,任何一個行當,它應該可以足以托著你走,推著你走,如果這個行業(yè)的江湖地位每況愈下,它對你就是負效應。
我在證券行業(yè)混了這么多年,2000年之前銀行從來就是爺,在2000年之前保險跟證券公司相比江湖地位差很遠。當我歷經挫折,2000年又混到副總裁的時候,當時我最年輕,31歲,收到無數的賀信、無數的電話。但過了多年之后,證券公司的地位每況愈下,從2000年之前的兩三萬億資產,混到三四年前仍然兩三萬億,相反保險從一萬億到15萬億。所以這個行業(yè)對我來講,找不著北,有句古話叫“男怕入錯行”,真的是這樣。
那么投行呢?為什么我不愿意投投行人員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雖然中國投行人員最近三年有很大進步,但三年前的情況是,中國的證券公司,中國的資本市場只允許煤炭、化工、石油等傳統(tǒng)企業(yè)上市,互聯網企業(yè)一個都上不了,跟互聯網是不接軌的——跟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不接軌,而這恰恰是資本市場可悲的地方。因為資本市場最牛的地方就在于,資本市場嗅覺最敏感,資本市場是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恰恰在中國不是,這是我的一個小故事。
去年阿里巴巴上市,我相信對中國所有人的刺激都是空前絕后的,包括對政府的刺激,我們沒能把阿里巴巴留在中國,也沒能把它留在香港,它去了美國。
當然話又說回來,阿里巴巴在中國崛起,這么一個牛逼的企業(yè),印證了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這是一個額外的成果。但從資本市場來講,非??上В浅?杀?。因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偉大的經濟體,不可能有偉大的資本市場,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華爾街只能在紐約。
當年香港回歸的時候,新加坡躍躍欲試,覺得取代香港的機會終于到來了,20年過去了,新加坡資本市場越來越萎縮,凡是當年去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都在退市,阿里巴巴這么偉大的企業(yè)去了美國資本市場,毫無疑問這對中國資本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不信?聽聽圈子里的謠傳,說BAT都是老外在控股,說騰訊是被非洲某個基金控制,孫正義從阿里拿了多少錢。這對我們是一種恥辱,說我們是在給外國人打工。還有一個恥辱,VIE結構。我們聽了這么多VIE結構的公司,今年資本市場好的時候,大約有500家VIE結構的公司準備改回中國框架,回中國上市。VIE結構很難,原因有很多,我覺得有個原因之一就是中國資本市場向這些互聯網企業(yè)關上了大門,這是“逼良為娼”的結果,是我們把它們推向國外資本市場,所以它一出生就是喝著美元基金的奶水長大,從一出生就吃面包、吃牛肉,它的胃口已經完全適應了美國人的市場,沒辦法在中國上市。
錯過阿里巴巴之后我們如何反思?中國資本市場應該如何擁抱這個時代?剛才我講了,資本市場是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最應該擁抱這個時代,資本原本是最血淋淋的,最敏銳的、最接地氣的,但中國資本市場卻錯過了整整一代互聯網。
中國資本市場的前兩次重構
其實不只是監(jiān)管層被深深觸動,去年中國整體上下都被深深觸動,所以引發(fā)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三次重構。我先講一下我理解的中國資本市場的前兩次重構。
1990年深圳上海兩家交易所先后開業(yè)。那個時候的從業(yè)者,要申報材料、上交材料,需要去國家體改委審核。1992年國務院通過決議成立證監(jiān)會,到1993年3月底到4月初在天津召開了中國證監(jiān)會成立大會。從1990年到1993年,這是一次重構。當時1993年,我操盤了兩個企業(yè)上市,這兩個企業(yè)都還健在:深圳的金融集團以及山東第一股泰山石油。那時候,上市公告書里寫的“深圳異地上市公告書”,為什么叫“異地”,因為深圳和上海是地方資本市場,1993年證監(jiān)會成立以后,才把“異地”兩個字拿掉了。
第二個重構是2005年。為什么是2005年?大家知道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包括IPO,資本市場也從審批制走到了核準制。審批制包括額度管理,額度管理就是每一個省分多少額度,一個億、8000萬,省里再分拆。所以當時出現什么局面?一個工廠切割,拿出一個車間來上市,因為什么?額度不夠。這導致大量企業(yè)十年之后重新整體上市,這是額度制造成的。那時候全國婦聯都有指標,以部委和省市為單位有指標,那是審批制的階段。后來是核準制,核準制有兩點,其中一個是通道管理,那時候券商最有權力,券商分幾個等級,二四六八十,小券商可以保兩家,最牛的可以保十家,這個權力是很大的權力,給誰指標誰就可以上市,給誰通道誰就可以上市。從審批制過渡到2004年的核準制,我認為這個過程都是一樣,沒有本質區(qū)別,沒有實質性飛躍。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中國資本市場第二次重構,資本市場起死回生進入全流通時代。當時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死掉了,我說這句話一點不過分,為什么?從2001年到2005年中國倒了四十家上市公司,在這之前有150家,清理完畢剩下超過一百零幾家,一片慘象,中國資本市場陷入死胡同。2005年之前,中國的股票翻倍,法人股和流通股,里面還有國有法人股,法人股流動股。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只有個人股可以流通,這個比重占30%。當年中國股市市值只有三萬億,只有一萬億的交易,這哪有什么交易量?所以2005年當時的證監(jiān)會主席,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證監(jiān)會主席,因為他真正擁抱了國際規(guī)則,最起碼的一條是全流通。這個決策過程難度非常之大,2005年開始啟動,2007年迎來了全流通時代,才迎來了2007年6000點的大牛市,到現在仍然空前絕后。這是第二次重構,這次重構的意義大于上一次,如果沒有這次重構,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根本不可思議、不可想象。
后來2004年中小板、2009年創(chuàng)業(yè)板,想法很好,出發(fā)點很好,但結果都不怎么樣。
第三次重構:是時候雪恥了!
在今天,我們要強調什么?我說第三次重構,這里有四個要點:
第一是注冊制。注冊制大家都在講,我管它叫“1+3”。“1”是注冊制,“3”是新三板,戰(zhàn)略新興板和深交所網絡板。注冊制的核心是充分的信息披露,如果凡是學過西方財務會計的都知道,西方所有的資本市場的規(guī)則就這六個字,“充分信息披露”。我們原來審核是有很多底線的,比如有訴訟一律不允許上市,注冊制是把訴訟說清楚了,跟誰訴訟,贏的概率有多少,輸的概率有多少,包括關連交易。原來關連交易必須公允價格,現在是你要說出來,沒關系,市場來判斷,這個價格是不是公允的,一切交給市場,你只要說出來就可以了。券商和律師的任務就是幫你把這個說清楚。選哪條路走,你是丑還是俊,由市場判斷,這是注冊制的核心。不管權力交給證監(jiān)會還是交易所,實質都是信息披露。
第二是新三板。新三板我講過很多次,就不多講了。新三板的偉大意義根本不在于幾個企業(yè)的上市。我們資本市場憋了二十多年,2500家企業(yè)上市,不到3000家,這是一個恥辱,比重完全不對稱?,F在我們有七千萬家小微企業(yè),每天產生一萬家新的公司,新三板開始放開閘門,才使得大家可以真正擁抱資本市場。我多說一句,這是資本市場的恥辱,目前為止我們2007年股權的比重占社會融資總額最高,7.3%,實際上少得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而現在的水平不到3%。你想,在整個社會融資總額里不到3%,價值有多大?這個行業(yè)怎么可能受到尊重?新三板現在就要發(fā)揮這樣一個作用,這么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包括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抓手,注冊公司,到了A輪B輪階段,就可以擁抱資本市場,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同時把B輪以后的截流掉了。我打個比方,一個美女原來只有隔壁兩個帥哥知道,一旦進入新三板市場,就有兩千個帥哥來追求你,只要是美女就可以來。
第三是戰(zhàn)略新興板。戰(zhàn)略新興板也不要說的那么高大上,說白了是為了應付兩個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原來上交所是大盤股,這種情況下怎么競爭?交易量極其不活躍,它的股本總額是深交所的接近兩倍,但交易量是40%。所以,必須啟動戰(zhàn)略新興板。戰(zhàn)略新興板我認為是一個基本的原動力,當然也是擁抱互聯網的產物。現在它列了九大類:環(huán)保、原材料、能源等等。
第四個是深交所網絡板。它已經和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沒有任何區(qū)別,這樣一個專門板塊也是為了歡迎不盈利的企業(yè)上市,也是為了擁抱互聯網。
如何彎道超車?我們錯過了整整一代互聯網二十年,現在已經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如何擁抱、如何超車,必須一股腦地推出,注冊制+三個要素,新三板、戰(zhàn)略新興板和深交所網絡板就是這樣一股力量。通過資本市場的重構,還原資本市場的本來面目,一洗二十年之恥辱,帶動整體經濟的重構,為什么要這樣做?現在中國經濟非常困難,存量經濟很差,是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一個原動力。其實中國資本市場真正起到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就是說真正的讓資本市場擁抱創(chuàng)業(yè),這樣一定會帶動整體經濟的提升,最終對中國經濟建設起到應盡的作用,這樣這個行業(yè)才會受到尊重。
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性重啟,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應該被中國資本市場呵護,這是相互的。投資人也需要呵護陪伴創(chuàng)業(yè)者好好成長,人民幣基金需要耐心陪伴創(chuàng)業(yè)者,中國投資人不會錯過下一個馬云。三個禮拜之前《環(huán)球時報》采訪了我,我們談到,當年馬云、馬化騰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中國是沒有基金的,基金的起步也是美元基金。而今天按照王功權先生的話說,基金多得很,錢多得很,沒有冬天之說,只要你是牛的創(chuàng)業(yè)者,只要是牛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錢追著屁股后面走。在這種時代下,如果你是一個很牛的創(chuàng)業(yè)者,中國的投資者不會再錯過你。中國資本市場第三次重構一定會通過大眾創(chuàng)業(yè)這個基本國策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