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九行Travel”,作者:海露花,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破案了,小說里的A市竟是南寧?!?/p>
越來越多眼尖的廣西網友們發(fā)現,一眾微短劇里的取景地有點眼熟,仔細一看,不少場景好像就在家門口:五象新區(qū)的高樓大廈,是霸總們上班的地方;南寧大橋是劇中常出現的轉場空鏡……一張張藍天高樓的照片被傳上社交媒體,這誰敢說不是A市的CBD?
而走進現實中的南寧,你會發(fā)現它有著和A市截然不同的“反差萌”——高樓大廈與古街老巷并存,國際化外表下,是濃郁的市井煙火。
“曼哈頓分頓”的夜生活——嗦粉、吸螺、起來嗨
如果想要找出點南寧與A市的不同,不妨等到夜幕降臨。那時你就會發(fā)現,高樓大廈的縫隙里,最受追捧的不是霸總,而是夜宵攤主。A市的夜生活或許對標著紐約曼哈頓的燈紅酒綠,而南寧人的夜晚注定屬于熱鬧的夜市。
中山路堪稱南寧最老牌的夜市區(qū),也是知名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它始建于明清時期,原名馬草街。1929年,為了紀念逝世的孫中山先生,這條路便更名為中山路。
2000年前后,這里開始成為南寧本地的美食聚集地,被譽為“廣西第一街”。本地人形容這里“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 。在不到1000米的巷子中,大大小小的攤位有幾百個,美食種類相當全面:廣西特色的酸嘢、螺螄粉、老友粉、鴨腳煲等,都能吃到口碑不錯的老字號。
2022年起,這里開始進行升級改造,更加整潔現代的中山夜市預計會在今年年底重新開放。
位于青秀區(qū)的建政路夜市,同樣是老南寧人常去的夜市。螺螄鴨腳的攤位永遠在排長隊,鴨腳先炸后煮,浸滿湯汁,軟糯鮮美。炒螺也是夜市中競爭激烈的品類,到南寧不可能不“吸螺”,釘螺、石螺放進紫蘇、酸筍一起炒,是本地人最愛的口味。
去年,演員王祖藍帶著妻子來南寧打卡建政路夜市,蜜汁炸鴨腿、卷筒粉等小吃讓他贊不絕口,還一度掀起了明星來南寧夜市打卡的風潮。張馨予、王鷗、張凱麗等都曾到南寧的各大夜市逛吃。
去南寧逛夜市,甚至需要提前看好攻略。(圖/小紅書截圖)
除了本土小吃,建政路的越南水果撈也是社交媒體上的網紅,號稱“天花板級別”的水果撈。種類豐富的水果,配上酸奶或者拉絲的糯玉米,一碗水果撈甚至能直接讓人吃飽。
而提到甜品,埌西夜市就是以糖水出圈。冰豆花、炒冰、泰式奶茶……在其他夜市品嘗過當地美食后,甜點腦袋可以直接轉場來此。
此外,平西夜市、農院路夜市、富興街都是南寧夜市中的代表。南寧夜市數量之多,著實令人咋舌,也難怪不少游客會為了夜市專程前往。不過,一套夜市攻略做下來,去南寧旅游,真得帶上好幾個胃。
魔幻“A城”的真實身份,是千年古城
一個熱知識,高樓遍地的“A市”南寧,其實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
南寧古屬百越之地,建制始于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距今已有超過1700年的歷史。據《南寧市志》記載,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南晉州為邕州,這也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
漫步在邕州古城的三街兩巷,清末民初青磚青瓦的二層小樓,與周圍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
所謂“三街兩巷”,指的是興寧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三條老街,以及金獅巷、銀獅巷兩條古巷,始建于宋代,是古邕州的商業(yè)發(fā)祥地。這里既有南寧城隍廟,供奉著宋代為保衛(wèi)邕州而殉節(jié)的知州蘇緘,也有中華大戲院、鄧穎超紀念館等文化保護單位。
此外,去南寧還能打卡《羅小黑戰(zhàn)記》中出現的同款“粵東會館”。它建于清乾隆初年,由廣東旅邕商幫集資興建,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
會館采用中國傳統(tǒng)磚木結構,青磚清水墻,建筑體上有精美的歷史人物雕刻。建筑材料都是當時從廣東轉運而來,采用榫卯結構,工藝精湛。
粵東會館(圖/Kyla 攝)
如今,經過修繕的粵東會館,不僅是南寧市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會館建筑,還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建了廣西壯錦博物館。來到這里,就能親身感受民族文化的氣息,在一磚一瓦中穿越古今。
從粵東會館往南走,就是號稱“南寧最后一條真正老街”的華興里。這條始建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街兩邊,幾乎仍保留著南寧最原始的建筑風貌和生活方式。一走進去,就像自動蒙上了復古濾鏡。
這里也是南寧現存較為完整的騎樓街區(qū)之一。窄窄的巷子兩旁是斑駁的騎樓,樓上是住戶,樓下是各式各樣的小店鋪,有開了幾十年的理發(fā)店、煙酒店、小吃店,那些扣肉糯米飯、粉餃、老友粉攤,都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老字號。
每天清晨,老街坊們坐在街邊小店里,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聊著家常,構成了南寧最樸實溫馨的市井畫面。
南寧的“國際范兒”,太復雜了
和短劇中紙醉金迷的大都市畫風不太一樣,南寧可謂“民族范兒”和“國際范兒”交織。
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塑造出南寧獨特的魅力。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首府,這座城市匯聚了壯、漢、瑤等多民族的文化。
南寧市擁有15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7個“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其中不少是很值得一去的文化村。比如青秀區(qū)南陽鎮(zhèn)施厚村,被稱為壯歌“歌窩”,據說當地村民“寧可三日無米,不能一日無歌”。
一些民族村甚至結合了音樂節(jié)、民族文化展覽、研學等等活動,打造出非?,F代化的民族觀光村落。
南寧不僅僅是自治區(qū)內民族文化的融合地,更是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自2004年以來,南寧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每年都吸引著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政要、參展商和游客。
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泰國、越南等東南亞菜系餐廳也在南寧遍地開花,甚至還有其他地方不常見到的緬甸餐廳和老撾餐廳。很多由各國大廚掌勺的老牌東南亞餐廳便宜又好吃,完美實現了許多游客“不出國,也能吃遍東南亞”的心愿。
夜晚,從充滿東南亞風情的水漾市集出發(fā)沿邕江漫步,矗立在江畔的暢游閣與燈火通明的大橋在視線中重疊。背景中,城市高樓閃爍的燈光,更增添了“賽博朋克”氣息。
本地人評價南寧“魔幻”,甚至玩笑式地提出“霸總也會一邊check與東盟十國的生意,一邊嗦老友粉嗎?”的疑問。
摩登又接地氣,有國際范兒卻不高冷,它不需要成為別人的“A市”,因為它本身就是最獨特的南寧。
參考資料
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廣西寶藏小城——南寧,一座總是給人“意外之喜”的城市》
吃遍南寧,《南寧夜市“四大天王”?不服來辯!》
南方人物周刊,《南寧中山路,抹不去的記憶》
南寧興寧區(qū)委宣傳部 ,《南寧三街兩巷 | 老街巷變身文旅融合新地標》
影像廣西,《南寧最著名的清代會館建筑——南寧粵東會館》
南寧發(fā)布,《南寧市探索“民族特色村寨+”模式:奏響民族團結協奏曲 繪就和美村寨新畫卷》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