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電力需要一場新革命;而截止8月中旬,GE Vernova(GEV)已成為標普500YTD回報的第二名公司。
當前的電力危機到底有多嚴峻?人類正處于二戰(zhàn)以來最大的“電力超級周期”,亞馬遜發(fā)言人甚至公開承認電力是AWS最大的制約因素。
在這輪電力危機中,各類電力能源公司已經由公用事業(yè)股變身資本寵兒。特別是GEV,它從通用電氣集團的“包袱”,到AI電力危機中的大贏家、漲幅超越英偉達,達到驚人的5倍之多。
本篇文章,我們將回顧GEV的發(fā)展史,解析GEV能源帝國的“三張王牌”。
市場一片大好,華爾街上的分析師都在看什么指標?為什么風能、核電等技術成熟的綠色能源,依然無法取代天然氣?這輪電力超級周期背后有哪些驅動因素?在這輪周期背景下,能源消費又將轉向何方?
01 GEV的百年傳承與掙扎
今天的GEV脫胎于曾代表著美國工業(yè)榮耀的通用電氣集團(GE)。
GEV的血脈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愛迪生的時代。1896年,GE成為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最初的12家成分股之一,其本身就是一部美國電氣化和工業(yè)化的歷史。
后來在傳奇CEO杰克·韋爾奇的領導下,GE達到了巔峰。
從飛機發(fā)動機到醫(yī)療設備,從金融服務到家電制造,GE的業(yè)務無所不包,其市值位居全球前十,韋爾奇也成為管理學的典范。
韋爾奇時代的GEV,只是GE集團里面的一個電力與能源部門。
然而這種過度的多元化,也為后來的危機埋下了伏筆。GE帝國的黃昏始于2008年金融危機。
因為GE旗下龐大的金融部門GE Capital遭受重創(chuàng),公司的根基開始動搖,隨后的十年里,GE陷入了一系列代價高昂的戰(zhàn)略失誤。
其中對GEV命運影響最深遠的一筆交易,莫過于2015年,以100多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法國阿爾斯通的燃氣發(fā)電業(yè)務。這在當時被視為一次豪賭,但時機卻錯得離譜。
彼時,全球能源的發(fā)展方向正快速從傳統(tǒng)化石燃料轉向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各國政府紛紛推出補貼政策,鼓勵綠色能源發(fā)展。
GE的這次收購,無異于在全球高喊“環(huán)?!钡睦顺敝校颖断伦⒂谝粋€當時被時代拋棄的賽道。這筆交易帶來了沉重的債務和整合難題,也讓GE的股價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直到2018年才出現(xiàn)轉機,新任CEO卡爾普開始大刀闊斧地重構GE的業(yè)務組合,剝離非核心資產。
最終在2021年,他宣布了一項歷史性的決定:
將龐大的GE集團一分為三,后來在2023年GE醫(yī)療率先獨立上市;歷史悠久的GE公司,則由航空航天業(yè)務板塊繼承,繼續(xù)代表著美國制造業(yè)的頂尖水平;而那個曾經讓公司背上沉重包袱的電力與能源部門,則與可再生能源、電網業(yè)務合并,以“GE Vernova”之名開啟了獨立的新生。
這似乎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沒人預料到脫胎于“舊帝國”的GEV命運的齒輪,卻被AI科技革命悄然撥動了。
自2024年4月獨立上市以來,GEV至今股價漲幅已高達5倍多,比英偉達還夸張。
02 從“塞翁失馬”到“三張王牌”
分析一家公司,要看它的“內因”和“外因”,如果說GEV自身的轉型和布局是“內因”,那么整個行業(yè)所處的大背景,則是推動其股價飆升的強大“外因”,我們正處在一個被華爾街稱為“自二戰(zhàn)以來最大的電力超級周期”的開端。
我們先來說“內因”,GEV有三張王牌。
首先,“積壓訂單”是分析電力股??吹闹匾笜耍彩琴Y本市場的風向標。
電力股屬于公用事業(yè)板塊,一般來說是增長不會太高,但非常穩(wěn)定的行業(yè)。
特別是這些電力設備的交付,一般都需要一個挺長的時間周期,所以“積壓訂單”,也就是公司已經簽下或者已經拿到一部分付款的訂單有多少,就代表了公司未來收入的確定性增長。
GEV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只能用“驚人”來形容。
比如根據瑞銀的報告,從搭建數據中心開始,GEV目前的積壓訂單總額已經超過1200億美元,并且近年來都維持在年度銷售額的三倍以上。
這意味著公司未來三年的生意基本都排滿了。恰恰因為有這些訂單,未來的收入利潤也能預測的更精準——瑞銀就給出了40%的復合年均增長率。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GEV的核心業(yè)務——燃氣輪機。
GEV的燃氣輪機產能在2027年之前幾乎已全部售罄,公司的銷售團隊現(xiàn)在出去談的訂單,都是2028年甚至是2029年交付的合同。
在GEV最新的季度財報中,電力部門的訂單有機增長高達44%,達到124億美元。燃氣輪機是一種通過旋轉力,將天然氣燃燒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的發(fā)動機。
AI數據中心對電力的特殊需求讓這個十年前的“夕陽產業(yè)”突然之間成了香餑餑:一個大型AI數據中心就像一座永不熄燈的城市,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高質量的穩(wěn)定電力供應。
在理想世界里,科技巨頭們希望用100%的“綠電”,也就是風能、太陽能,來驅動它們的AI帝國,以符合ESG的要求。
然而現(xiàn)實是骨感的。風力發(fā)電萬一沒風了怎么辦?太陽能萬一陰天下雨了怎么辦?它們都天然有著間歇性和不穩(wěn)定性,可能還需要很大的儲能電站配合。
所以,風電和太陽能不足以滿足AI數據中心指數級增長的電力需求。
瑞銀的一份報告尖銳地指出,到2028年初,“科技六巨頭”(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英偉達)每年新增的電力需求,將超過整個美國公用事業(yè)級太陽能行業(yè)的總發(fā)電量。
核能作為另一種低碳、穩(wěn)定的電源,被寄予厚望。但是大型核電站的建設周期長達十年甚至更久,審批流程復雜,遠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在可再生能源能夠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穩(wěn)定供應、下一代核能商業(yè)化之前的過渡期內,燃氣輪機成為了那個不可或缺的“補缺者”和“穩(wěn)定器”。它的優(yōu)勢在此刻被放大:
1.相對清潔:天然氣發(fā)電的碳排放比燃煤發(fā)電低約60%,是化石燃料中污染相對較少的選擇。
2.高效穩(wěn)定:GEV先進的H級燃氣輪機,聯(lián)合循環(huán)發(fā)電效率可高達64%,技術成熟,運行穩(wěn)定可靠。
3.調度靈活:燃氣輪機啟停速度快,可以迅速響應電網負荷的變化,為不穩(wěn)定的可再生能源提供關鍵的調峰支持。
歷史在此時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GE在2015年對阿爾斯通的收購,雖然在當時看來是戰(zhàn)略失誤,但卻讓公司在燃氣輪機領域積累了無可匹敵的技術、專利和市場份額。
GEV長期占據著全球燃氣輪機市場的三分之一,其安裝的7000多臺燃氣輪機貢獻了全球約30%的電力。在AI時代,這項曾經的“負資產”意外地變成了寶貴的“金礦”。
GEV的第二張王牌在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方面。管理層的精明之處在于,GEV雖然賣掉了核能業(yè)務,卻保留了更具發(fā)展型的核能布局。
GEV在2022年出售給法國電力公司的是其針對大型核電站的業(yè)務。這是一塊典型的“重資產”,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回報慢。
而在出售的同時GEV卻保留了其更具前瞻性的核能布局,自2007年起就與日立合作,成立了一個核能部門。
這個部門如今的焦點,就是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
SMR被譽為“核能的未來”,體積小、功率靈活、可模塊化建造,建設周期短,安全性更高。它幾乎是為AI數據中心量身定做的理想電源。
OpenAI、亞馬遜、谷歌這些AI巨頭都在大力投資,希望未來在每個大型數據中心園區(qū)旁邊,都部署著一座或多座SMR,為其提供穩(wěn)定、清潔、獨立的電力。
GEV的SMR研發(fā)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它與安大略省電力公司合作的SMR項目,已在加拿大開工建設,有望成為西方世界首個并網發(fā)電的SMR。
這種“賣掉過去,投資未來”的策略,讓GEV在核能領域實現(xiàn)了輕裝上陣,精準卡位未來趨勢。
第三張王牌,燃氣和核能以外,GEV從老GE業(yè)務中繼承的風電和電氣化部門。盡管公司因為風電業(yè)務(特別是海上風電)面臨挑戰(zhàn)決定收縮戰(zhàn)線,但其龐大的陸上風機裝機量和成熟的服務網絡依然是重要的收入來源。
而GEV的電氣化部門也在AI時代迎來了第二春。數據中心的擴張,不僅需要發(fā)電,更需要穩(wěn)定、高效的輸配電網絡。
GEV的變壓器、開關設備等電網解決方案業(yè)務訂單火爆,營收增長強勁。
最值得關注的是,GEV已經開始為數據中心提供“定制化”的快速發(fā)電解決方案。
一個標志性的案例是,GEV向“星際之門”(Stargate)項目的承建商之一Crusoe Energy公司出售了幾十臺航改型燃氣輪機。這些機組體積小、部署快,可以快速為特定區(qū)域供電。
這筆交易的象征意義可能遠大于合同金額。它表明GEV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傳統(tǒng)的能源設備制造商,它已經深度嵌入了全球最前沿的AI基礎設施供應鏈,成為了科技巨頭們實現(xiàn)其AI雄心的關鍵電力合作伙伴。
所以總體來說,GEV的這三大業(yè)務里,電力部門最賺錢,風電最不賺錢,電氣化部門也是四分之一的頂梁柱。
03 二戰(zhàn)以來最大的“電力超級周期”
如果說GEV自身的轉型和布局是“內因”,那么整個行業(yè)所處的,被認為是二戰(zhàn)以來“最大電力超級周期”開端的宏大背景,則是推動其股價飆升的強大“外因”。
莊明浩
前經緯創(chuàng)投副總裁
播客《屠龍之術》主理人:
24年截止到Q3,整個標普500所有細分品類的股票增長,基礎設施、能源類應該是排第一的,甚至比IT跟科技還要排在前面,但Q4又跌下去了,又因為1月跟2月有了DeepSeek事件,這個事情就持續(xù)地有一些探討跟爭論,拐點出現(xiàn)在,大家認為agent(智能體)、強化學習,包括這幾家頭部公司Q2的財報表現(xiàn)非常好,尤其在應用層,在用戶拓展層、在收入利潤層的,包括在云的收入增長,相當于它從一個不是特別好到悲觀,然后瞬間扭轉到一個正向的狀態(tài)里,所以就拉回來了。
又因為,美國的電力系統(tǒng),包括供電的穩(wěn)定程度、電能的電量,各種類型電力提供的占比可能到了某種臨界點,配著今天這個時間點,可能已經延續(xù)了兩到三年的數據中心的資本支出投入,它真的開始影響電力整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容量也好,甚至影響民用,又因為它是市場化,它跟價格又相關,所有這些事情它被拉成一個新的狀態(tài)。
巴克萊的全美多行業(yè)的周期趨勢圖顯示,依據未來增長和未來衰退這兩個維度,電網輸電、數據中心、火力發(fā)電這些行業(yè)在2025年前后的發(fā)展趨勢都處于高速增長的區(qū)間。
驅動這個電力超級周期的,是三股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
1.AI與數據中心的需求爆炸:這是最核心、最急迫的驅動力。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將比現(xiàn)在增加一倍以上,達到驚人的945太瓦時(TWh)。這是什么概念?臺積電是全球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商,其工廠耗電量巨大。而945太瓦時,相當于32家臺積電一年的用電量總和。無論是訓練一個復雜的AI大模型,還是我們日常每一次與AI交互背后所需的推理,都會產生巨大的電力消耗。
2.特朗普政府推動的美國制造業(yè)回流與再工業(yè)化:在《芯片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等等的推動下,制造業(yè)投資正在回流。過去三年,美國制造業(yè)建設支出已超過5500億美元。這些新建的先進工廠,也都會是耗電大戶。這種產能擴張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xù)推高電力需求。
3.更廣泛的社會電氣化:從交通,用更多的電動汽車,到家庭場景中更多使用電力,比如供暖的熱泵或者電磁爐,全球正在經歷一場從化石燃料向電力的能源消費轉型。這三股力量疊加在一起,導致了全球電力需求曲線,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平緩增長后,突然掉頭向上,呈現(xiàn)出陡峭的增長態(tài)勢。
瑞銀的數據也提到,美國發(fā)電量的年增長率已從2000-2020年間的接近于零,猛增至2020-2024年間的1.8%,并且預計將持續(xù)加速。
需求的激增,直接導致了電力基礎設施投資的井噴:北美公用事業(yè)公司的資本支出年增速已從2021年前的6%翻倍至12%,預計2025年總額將突破2000億美元。
然而,供給側的響應卻嚴重滯后。新增的發(fā)電容量遠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美國多個州的電力公司,如亞利桑那州、弗吉尼亞州和俄亥俄州,已經公開發(fā)出警告,稱其電力容量可能在2030年前耗盡。
電網的備用容量邊際(確保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冗余電力)在部分地區(qū)已跌破10%,遠低于15%-25%的安全水平。
莊明浩
前經緯創(chuàng)投副總裁
播客《屠龍之術》主理人:
過去幾年談論大家很多的那幾個已經腐朽的傳統(tǒng)工業(yè)城市,又因為建核電廠或建各種各樣的電力設施,重新被拉到視野當中。
可能到了臨界點之后,它需要更新的、更多的來維持重大的Capex投入,因為這個投入的預期已經變成了可能真的會拉到29甚至30年的預期。
然后從現(xiàn)在一個季度這幾家頭部公司是1000億美金體量,拉到我那天看大摩講到29年,每年是要3萬億美金的投,變成一個季度可能要大幾千萬美金,距離今天可能還要再翻幾番。今天這個時間點已經到了逼著電力系統(tǒng)做出改變的情況,如果這個事情再翻幾番,可能甚至今天這個時間點,美國整個的電力生態(tài)要被重新寫一遍。如果是這樣一個敘事的話,當然這幾家頭部公司的價值就要重新去算了。
所以,一個巨大的供需缺口已經形成。
在這個電力全面告急的“賣方市場”里,誰擁有核心的發(fā)電技術和設備制造能力,誰就擁有了定價權和話語權。
UBS在研報里說,與10年前相比,建造一座新的聯(lián)合循環(huán)燃氣輪機電廠的成本增加了300%,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燃氣輪機等核心設備的爭搶。
這正是GE Vernova所處的黃金賽道。它不僅手握當前最急需的燃氣輪機技術,還布局了中長期的SMR核能和電網升級業(yè)務,幾乎完美地覆蓋了解決這場電力危機所需的所有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GEV這兩年的股價暴漲,背后是由多重利好造成的。
然而GEV如此之高的價格,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估值風險。高昂的估值已經遠超工業(yè)股的平均水平,已經充分price-in了AI驅動的增長預期,這個估值水平意味著,GEV未來的業(yè)績表現(xiàn)必須完美,任何業(yè)績上的瑕疵都可能引發(fā)劇烈回調。
并且由于GEV的命運已經跟整個AI板塊緊密相連,如果未來市場對算力股存在泡沫的擔憂日益加劇,一旦這股熱潮降溫,那GEV恐怕很難獨善其身。切忌盲目追高,需保持對不確定性的敬畏。
GEV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科技革命中,聚光燈下的英雄,比如英偉達固然耀眼,但那些在幕后為革命提供基礎動力和關鍵資源的企業(yè),同樣能創(chuàng)造驚人的價值。
一個曾被視為戰(zhàn)略失誤的收購,意外地讓GEV在燃氣輪機領域擁有了無可匹敵的護城河,成為AI時代最關鍵的“過渡能源”供應商。
新管理層又果斷地進行業(yè)務拆分和聚焦,剝離大型核電作為重資產的“過去”,投資輕資產SMR的“未來”,并深度綁定AI數據中心這一核心需求場景。
當全世界都在為電力短缺而焦慮時,GEV成為了那個手握解決方案的“賣鏟人”。
你如何看AI電力市場的未來前景?歡迎在評論區(qū)告訴我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