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體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作者:馬蓮紅,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發(fā)布。
活躍在競技賽場的,從來都不只是運動品牌。從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搶盡風頭的滑板時尚、到在北京冬奧會掀起時尚熱潮的體育代表團,再到卡塔爾世界杯上各國宛如男模天團出道般的綠茵秀,在體育這個天然的“秀場”里,各類時尚、高級定制以及潮流品牌早已賺足眼球。
就在近日,本土高爾夫服飾品牌比音勒芬(SZ:002832)發(fā)布重大公告,稱公司將間接收購兩大國際奢侈品牌“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的全球商標所有權,收購價格分別為5700萬歐元(約合4.3億元人民幣)、3800萬歐元(約合2.9億元人民幣),其中KENT&CURWEN曾是球星貝克漢姆所持有的品牌。通過這次收購,有著“中年男人標配”比音勒芬將向高端運動生活領域進一步延展。
比音勒芬7.2億收購兩大國際品牌,貝克漢姆曾為其代言
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是香港利邦集團旗下品牌,曾由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按機構簡稱,下文寫作山東如意)控股。CERRUTI 1881由Nino Cerruti創(chuàng)立于1967年,由有“意大利時裝之父”稱號的Nino Cerruti于1881年創(chuàng)立,主營產品為男士商務裝、休閑裝、香水及配飾產品。該品牌天貓旗艦店產品價格帶為690元(襯衫)-12590元(西裝),目前在中國境內共有門店46家。
圖片來自CERRUTI 1881官網
作為英倫男士服裝典范,KENT&CURWEN同樣是擁有近百年歷史,目前主營產品為高端休閑時尚服裝,包括衛(wèi)衣、T 恤、男褲等產品。天貓旗艦店價格帶為400元(襯衫)-9990元(外套)。該品牌目前在中國境內共有門店53家。
相比起CERRUTI 1881,Kent & Curwen因曾與球星大衛(wèi)-貝克漢姆深度捆綁,更為體育人所知。20世紀30年代起,Kent & Curwen就開始為好萊塢板球隊提供服裝,1972年開始,Kent & Curwen又成為了英國及澳大利亞板球隊的服裝贊助商,之后更是和英國國家板球隊合作長達20年。
2015年,Kent & Curwen與貝克漢姆達成合作。根據該協議,利邦集團旗下男裝品牌Kent & Curwen可以在部分產品中使用“BECKHAM”和“DAVID BECKHAM”商標,同時也可以在推廣、設計、制造和銷售中使用貝克漢姆的圖片、名字、聲音和畫像,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的5年授權費用為1075萬美元。
2016年,貝克漢姆加深了與Kent & Curwen的關系,其持股的Seven Global財團與利邦集團在當年達成協議,二者各自持有該品牌的50%的股份。在利邦集團繼續(xù)推進該男裝品牌在亞洲發(fā)展的同時,貝克漢姆的團隊致力于重新恢復Kent & Curwen在老家英國的影響力,包括邀請愛爾蘭著名設計師Daniel Kearns,為Kent & Curwen開發(fā)與英國足球和貝克漢姆有關的全新男裝系列等。2017年,山東如意通過配股增發(fā)的方式,共出資22億港元控股利邦集團,成為利邦集團及其旗下Kent & Curwen等男裝品牌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外媒報道,由于Kent & Curwen在截至2019年底的三年內連續(xù)虧損達1800萬英鎊,加上被山東如意控股,促使貝克漢姆決定結束與Kent & Curwen的合作,2020年貝克漢姆正式退出合作關系。
連續(xù)投資品牌,比音勒芬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比音勒芬表示,此次關于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的交易是集團發(fā)展方向正式邁向品牌多樣化、國際化和高端化的里程碑,未來旗下品牌會在市場拓展、品牌融合以及文化積累三個層面實現協同效應,從而提升集團行業(yè)影響力及品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強化競爭力。
一直以來,大眾對比音勒芬的印象都是高爾夫品牌。比音勒芬由溫州商人謝秉政于2003年在廣州創(chuàng)立,主打高爾夫球運動和休閑服飾,門店主要位于機場與高鐵、球場、購物中心及奧特萊斯等渠道。2016年12月該集團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高爾夫球運動服飾第一股”。
圖片來自比音勒芬官網
早在2013年,比音勒芬便成為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的合作伙伴,2020年,雙方再簽8年之約,2021-2028年將繼續(xù)為國家隊提供服飾贊助,據悉,比音勒芬還特別設立了“比音勒芬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奧運金牌獎勵金”,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男女高爾夫運動員,將獲得三百萬元人民幣的獎勵金,以此鼓勵國家隊為國爭光。
高爾夫運動文明、健康、時尚的屬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受制于場地限制、客單價較高等原因,近年來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并未如人們預想中勢如破竹,而是在磕磕絆絆之中緩慢增長。
為了突破高爾夫市場發(fā)展天花板,近年來比音勒芬一直在嘗試多品牌發(fā)展:2018年,比音勒芬推出度假旅游品牌Carnaval de Venise威尼斯,開啟雙品牌運營,進軍度假旅游服飾市場;2019年,比音勒芬通過公司產業(yè)基金新增投資UR集團即快尚時裝(廣州)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2.7%。
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比音勒芬營業(yè)收入為22.25億元,同比增長13.02%;第三季度營業(yè)收入為9.12億元,同比增長20.10%,營收凈利同比雙增長,其零售價千元的T恤年銷量高達370萬件。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比音勒芬擁有1100個終端銷售門店,較2020年末的979家凈增長121家,其中直營店鋪數量532家,加盟店鋪數量568家。作為主打高爾夫功能服飾的品牌,比音勒芬的業(yè)績走勢已悄然與高爾夫大環(huán)境背道而馳。
近五年國產運動品牌“買買買”已超十起
并購國際品牌,已然成為中國運動品牌的顯性趨勢。
粗略統計來看,國產運動品牌近年來在跨國并購事件已超十起。中喬體育在2020年以6250萬美元收購了茵寶大中華區(qū)業(yè)務;2019年特步開啟多品牌、國際化發(fā)展策略,收購了Saucony(圣康尼)、Merrell(邁樂)、Palladium(帕拉?。┖蚄-Swiss(蓋世威)。同時,特步還獲得高瓴資本的10億注資與資源協同,助其更好地實現多品牌運營策略;(往期相關鏈接:10億孵化下一個滔搏?高瓴聯手特步拓寬時尚運動“護城河”)
安踏自2009年開啟多品牌之路后,一直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從FILA、日本高端滑雪品牌迪桑特Descente、韓國戶外品牌可隆戶外KOLONSPORT,再到和其他投資者組成投資者財團收購Amer Sports(亞瑪芬);(往期相關報道:4.2億美元出售健身器械品牌必確,安踏成功“瘦身”)
李寧集團的第一大股東非凡中國也已經在3年內接連收購堡獅龍、鐵獅東尼、Clarks三大品牌。(往期相關報道:非凡中國申請轉主板上市,“李寧+多品牌”戰(zhàn)略升級)
毫無疑問,中國本土體育品牌們正處于“最好的時代”。近年來,受新疆棉、愛國潮、科技力提升等的影響,中國運動品牌們迅速崛起,在產品力、頭部營銷資源掌控、渠道管理能力方面,已具備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實力。另一方面,受疫情、政治等的影響,一些海外品牌不景氣、運營狀況不佳,促成了中國運動品牌出海掃貨的最佳時機,也為中國運動品牌帶來歷史機遇。
此次比音勒芬7.2億元并購兩大國際品牌,意味著中國品牌的并購熱潮還在持續(xù),同時品牌們的投資目光也將不再局限于體育領域,向著更多品類嘗試。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