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chuàng)出品
近日,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發(fā)布財報稱,2022 年第四季度營收 176.5 億元,市場預期 176.22 億元;凈利潤 2.65 億元,而市場預期凈虧損上 1.11 億元。該公司預計 2023 年第一季度,車輛交付量為 52000 至 55000 輛,較 2022 年第一季度增長 64.0% 至 73.4%。
目前,理想的市值和銷量,都約等于蔚來汽車 + 小鵬汽車的總和,在幾年前,理想還是三家中最弱的一家,到了今天,蔚小理可能要重新排排座次了。這是為何?
核心原因,理想這條命,就是增程式方案給的。所謂增程式方案,其實相當于給電動車上安了一個發(fā)電機,電池沒電了,就燒油來補電。
01 增程式方案
用發(fā)電機替代電池,電池載量小,避免利潤轉移給強勢的供應鏈霸主寧德時代。理想的利潤,其實就是從寧德時代嘴里摳出來的。
并且,理想 2023 年還在繼續(xù)從寧德時代嘴里摳利潤,理想總工程師馬東輝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目前正在和寧德時代談判電池價格,此前市場流出一條消息:寧德時代最近推出一項「鋰礦返利」舉措。為鎖定長期訂單,寧德時代以 20 萬元/噸(當前價格的五折)碳酸鋰成本向各車企提供電池,代價是 3 年內采購寧德時代電池的比例不低于 80%。
02 回應一些爭議點:
理想汽車是不是力帆汽車?其實:理想純粹買了一紙造車資質,申請資質難度較大,大多數新勢力都花了 10-15 億元人民幣買了一張造車門票。
增程式是不是工業(yè)垃圾?其實增程式反而是理想的成功秘訣,其最大優(yōu)勢,就是舍棄掉變速箱,繞開了外國在變速箱上積累的技術壁壘,也回避了中國在精密制造上的短板。
其次,增程器重量輕于電池,降低車重,價格也顯著低于電池:一個增程器幾千元的價格,也比動輒七八萬元的電池便宜。(比如蔚來汽車的 150 度電池,遲遲沒推出,就因為成本上企業(yè)和消費者都受不了,150 度電池成本接近 30 萬,這樣一算,理想在當前每節(jié)約出 50 度電池容量,相當于節(jié)約了 10 萬元成本)
李斌就說過:2022 年電池漲價讓蔚來汽車少了幾十億毛利潤。這就是理想財務報表比蔚來汽車好看的緣故。
李想的核心競爭力是田忌賽馬策略:用一個次優(yōu)的方案,確保了低成本和快速交付,在對手還在花 2-3 年試圖放大招推出一個王炸產品時,理想搶先推出工業(yè)次優(yōu)品搶占市場。(比如,奇瑞汽車的混動方案直到 2024 年才鋪量,拱手讓出大好市場)
李想說:「我永遠找次優(yōu)解」,「最優(yōu)解風險太大,成本太高」。所以,先做到 60 分,再做到 100 分。
增程器(也就是發(fā)動機)很占空間,所以增程式基本都得是大車方案,這本是個劣勢,但又剛好滿足了中國消費者的大車需求,理想討巧地找到了一個次優(yōu)產品的商品化賣點。
對比一下小鵬汽車糟糕的產品節(jié)奏和打法:小鵬 P7 在取得成功后,本應該直接推旗艦 SUV 小鵬 G9,卻浪費了一兩年時間推出了廉價的 P5,然后再推出的 G9,從中等價格下探到低價,突然又往高價走,不僅品牌爬升難,也擾亂了用戶心智;其次是,何小鵬憋個大招,想推一個王炸產品:800v 平臺,充電快,能耗低,然而技術太超前,這種全新電氣架構成本貴好幾萬,充電樁配套又跟不上,用戶多花幾萬,卻買了一個期貨。
理想沒有核心技術,但卻有一流的定位和戰(zhàn)略。
03 最后分享一個小故事:
據說還在微軟擔任高管時,陸奇曾勸說微軟核心管理層,應打造自動駕駛汽車。
陸奇并不是讓微軟去賣車,其邏輯是,開發(fā)自動駕駛汽車的過程,能讓微軟獲得很多重要技能,比如人工智能,這些技能會讓微軟在其他領域獲得成功。
陸奇認為谷歌就是一個好樣本。因為搜索引擎的緣故,谷歌工程師不得不學會了前人從未開發(fā)過的技術,從硬件到軟件。于是才有了谷歌后來在智能機、視頻、文檔、電郵等領域的成功。
「這并不是說谷歌人喝的水有啥不同,而是說搜索引擎要求他們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陸奇認為,「我們必須讓自己看到計算機的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