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高德勝,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發(fā)布,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7月份就業(yè)增長加快,勞動力市場朝著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轉向的目標又靠近一步,這引發(fā)市場對美聯儲政策轉向可能提前的猜測。
1
隨著美國疫苗接種和疫情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美國就業(yè)市場開始趨暖。7月份美國就業(yè)增長創(chuàng)下近一年來最大增幅,失業(yè)率下降至 5.4%。非農就業(yè)人數增加 94.3 萬人,6月份數據也向上修正為 93.8 萬人。當月政府部門和民營部門就業(yè)人數都穩(wěn)步增長。
不過,就業(yè)人數遠未達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水平,許多企業(yè)創(chuàng)紀錄的職位空缺仍然難以填補。
美聯儲把貨幣政策的目標設定為實現“充分就業(yè)”,當然嘴上也說考慮通貨膨脹。原本貨幣政策目標是保證通脹率不顯著高于2%水平,但隨著美國通脹率連月來高燒不退,疊創(chuàng)歷史高位,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高達5.4%,是30年未見的高位。
顯然,美聯儲已經選擇了無視通脹目標,他們堅稱“現時的高通脹只是暫時的”,而把貨幣政策轉向的標準指向了勞動力市場復蘇取得“實質性進展”。
什么是勞動力市場復蘇取得“實質性進展”?這個標準很模糊,全在美聯儲的自主考量。
今年4月份以來,隨著美國通脹水平開始顯著飆升,投資者和市場對美聯儲何時收緊寬松貨幣政策充滿疑慮,圍繞美聯儲政策的轉向,美聯儲內部、市場分析人士和經濟學家也充滿了爭議。
2
眼下美國就業(yè)市場的好轉,似乎向美聯儲收緊購債規(guī)模的目標接近了一步,市場對美聯儲即將減碼資產購買的預期開始升溫。
市場的這種預期,直接來自于美聯儲副主席 Richard Clarida 8月4日的表態(tài),他說美聯儲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宣布放慢購債步伐,并預計央行將于 2023 年開始加息。另一名美聯儲理事 Christopher Waller 近日也表示,如果未來兩個月的就業(yè)報告顯示持續(xù)增長,他可能會支持減碼。這使不少市場分析人士預計,美聯儲將在年內的某次會議上正式宣布縮減每月購債計劃,并在 2021 年底或 2022 年初開始正式實行。
美聯儲也收到來自政界的敦促改變寬松貨幣政策的呼吁。比如,美國民主黨參議員Joe Manchin 在8月初致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敦促美聯儲減少購債規(guī)模。這位議員表示擔心繼續(xù)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帶來更高的通脹。他認為,額外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將導致美國經濟過熱,并帶來不可避免的通脹,“這是辛勤工作的美國人無法承受的?!?/p>
然而,這些觀點似乎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態(tài)度顯著不同。7月29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后的聲明表示,美聯儲繼續(xù)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不變,同時繼續(xù)保持每月至少800億美元和400億美元增加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直到充分就業(yè)和物價穩(wěn)定目標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鮑威爾在會議后發(fā)表的講話中依然維持偏“鴿派”的觀點,他繼續(xù)淡化通脹的影響,強調當前貨幣政策的適當性,并指出美國經濟離取得實質性進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傊?,現在考慮縮債或加息為時尚早。
筆者認為,鮑威爾的表態(tài)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聯儲真實的意圖。
盡管7月份美國公布就業(yè)數據在好轉,實際上就業(yè)增長的基礎依然脆弱。由于政府失業(yè)救濟因素,大批民眾選擇不主動找工作,另有不少美國人不愿意重返工作崗位,失業(yè)救濟金的存在讓美國人對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更加挑剔,他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離職再就業(yè),以尋求更高薪酬。據商業(yè)內幕網站報導,4月份美國400萬員工離職,創(chuàng)下史上最大“離職潮”。同時高達95%的員工考慮換工作,92%的員工甚至愿意轉行以尋找更理性的崗位。
這導致美國勞動參與率下降,勞動力市場供給與需求出現脫節(jié)。截至6月份,美國非農職位空缺總數超過900萬,職位空缺率高達6%,均為本世紀以來的峰值。如果考慮勞動參與率下降因素,官方公布的失業(yè)率低估了真實的失業(yè)水平。
另外,德爾塔變異毒株正在美國迅速傳播,近期美國新增新冠病例數量攀升至半年以來的高點,最高時突破 10 萬例,最近一周新報告病例日均人數達到近 9.5萬,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增加了五倍。新一波的疫情卷土重來,為正在復蘇的就業(yè)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3
在筆者看來,美聯儲將貨幣政策轉向的參考目標設定為“就業(yè)”的全面復蘇,不過是一個幌子,實質是為其維持寬松貨幣政策尋找托詞。作為貨幣當局,控制通脹本應成為美聯儲首要政策目標。然而,美聯儲為了配合刺激經濟的目標,一再堅持“通脹暫時論”,而置持續(xù)攀升的通脹率于不顧,這喪失了其一貫自詡的“獨立性”原則。
實際上,美聯儲遲遲不肯轉變寬松貨幣政策,非不為也,是不敢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經濟已經深陷對寬松貨幣政策的依賴而不能自拔了。離開美聯儲這部得心應手的印鈔機,美國的巨額債務將無法持續(xù),美國股市泡沫也面臨刺破的危險,不僅美國經濟復蘇將戛然而止,還將引發(fā)美國全面的經濟和社會危機。
首先,美國財政的連年赤字和巨額累積債務需要美聯儲購債得以持續(xù)。今年以來,拜登政府一系列疫情救助、家庭支持、基建投資等財政刺激法案,已經使拜登政府2021年度的財政赤字高達3.669萬億美元。美國目前累積的國債總額正在接近30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130%以上。而預計未來10年聯邦財政赤字將累計增加14.53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債務還將不斷膨脹。
相比于2008-2016年美國實施的四輪量化寬松,美聯儲自2020年3月以來的這一輪無限量化寬松有很大不同,不僅規(guī)模史無前例,而且美聯儲直接成為政府債務的主要承接者。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急速擴張中,新增購買國債比例超過50%,目前仍然維持每月增加800億美元國債的購買規(guī)模。如果美聯儲減少或停止購買美國國債資產,將使美國國債缺少最大的支撐,其它投資者對美債的接盤難以滿足美國國債的龐大規(guī)模,美國新增債券發(fā)行就有面臨流拍的風險,美國政府靠發(fā)新債償還舊債的模式難以為繼。
不僅如此,在“發(fā)債-量化寬松”模式的背后,美國政府還隱藏著一個不便言說的如意算盤:隨著美國通脹率的高企,美債資產已經成為負收益資產。比如,按照目前30年期美債收益率1.9%,扣除通脹率5.4%,實際收益率差不多是-3.5%了;而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僅0.22%,實際收益率相當于-5.18%。這說明美國長期國債是負收益的。既要借債,還讓債主倒貼著虧錢,這樣的好生意,美國政府豈肯輕易就放棄呢!
其次,美國高漲的股市離不開美聯儲超寬松的流動性和低利率支撐。借助持續(xù)的超寬松貨幣政策,美國股市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使其不僅免于去年疫情重創(chuàng)之下經濟嚴重衰退可能導致的崩盤,還不斷攀上歷史高位。美國股市一路高歌的表面繁榮,與實體經濟表現日益脫節(jié),無法掩飾其虛高和泡沫的本質。如今美國股市已是“高處不勝寒”,一旦美聯儲減少購債或停止低利率政策,股市立馬“死給你看”。
股市承載著美國家庭和投資者的財富來源,某種程度上美國經濟興衰系于股市榮枯。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去年3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終抵不住前總統(tǒng)特朗普喋喋不休地責罵和壓力,看到股市暴跌的苗頭,即刻開啟了無限貨幣大放水的閘門。
第三,相比于世界其他國家,通貨膨脹對美國造成的痛苦和傷害,遠沒有其它經濟體尤其是新興經濟體那么強烈。原因是,只要這個世界還認可和接受美元,美國就能夠借助發(fā)鈔給予民眾補貼,他們能夠從世界輕松換回他們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因此,美國人寧愿選擇在寬松貨幣的加持下,繼續(xù)享受經濟增長和股市繁榮帶來的財富效應。這就是美國借助貨幣霸權,不惜為禍世界以自保的真面目。
由以上分析,筆者判斷,無論美國通脹和就業(yè)形勢如何演變,美聯儲大概率都能夠巧舌如簧,繼續(xù)找出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理由。因此,美國政府在未來1-2年內大概率會繼續(xù)無視通脹的威脅,而不會推動寬松貨幣政策的轉向。而這將進一步推高美國自身的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美國經濟的各種內在風險也將加速積聚。本已非常嚴重的全球通脹也將雪上加霜,并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沖擊正常的經濟活動,加劇產出不足的矛盾,給疫情沖擊下的世界經濟的恢復進程帶來嚴重危害。
未來一兩年,全球將面臨難以遏制的持續(xù)高通脹,最終也會反噬美國經濟自身——1970年代美國高通脹與經濟停滯的前景恐難以避免。
* 本文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專欄作者高德勝(資深金融業(yè)者,經濟學者。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倫敦CityUniversity 金融EMBA。專注于中國宏觀經濟、世界經濟、國際金融研究)。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