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專欄周天財經,作者劉西有,圖源圖蟲,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2014 年,日本 NHK 電視臺記者采訪了一群瀕臨「孤獨老死」狀態(tài)的現(xiàn)代人,其中,獨居的水野君到老依舊需要急于重新工作,他在采訪中說道:「與別人失去關聯(lián),也是一種孤獨死」。
這群人或多或少都呈現(xiàn)著高齡、少子、失業(yè)、不婚的特征,他們年輕時獨居在生活便利的城市,退休后可能面臨老后破產,甚至于活著沒有人和他們聯(lián)系,死去可能也沒有人來認領他們的身體。
而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日本低欲望社會環(huán)境中,日本社會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會》中提到,在 1989 經濟泡沫之后,日本年輕一代由于經濟下行選擇盡量不生育、低消費,更不會為了買房買車去讓自己負債,從而進入低物欲的生活狀態(tài)。
三十年后,在中國城市化興起的背景下,大多數(shù)年輕人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城市里奮斗,但同時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加上多元文化的強烈碰撞使得低欲望逐漸表現(xiàn)在國內年輕人的身上,在這其中「獨居」成為低欲望環(huán)境的具象表現(xiàn)。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2019 年中國獨居人口已近 9000 萬人,獨居率達 18.5%,即全國大約每五個家庭中有 1 個是獨居家庭,而 2000-2010 年中國獨居人口年度復合增長率達到 7.5%。
中國獨居人口正在迅速攀升,但依照發(fā)達國家最高 40% 的獨居率來預測,未來中國獨居傾向還會進一步提升,到 2030 年中國獨居人口數(shù)將達到 1.5~2 億,獨居率超過 30%。
獨居時代前夜已經到來,盤踞在城市中的獨居人群數(shù)量越來越多的同時,也正表現(xiàn)出年輕化的特點。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們下班后,一個人在家點外賣配劇食用,成了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
為了深入了解這群獨居青年,周天財經觀察了 4 位在北京生活的獨居青年,試圖借此一窺「前獨居時代」的面貌。以下分別是他們的講述:
第一位講述者:獨居后,我又住回了合租房
我的房子是 2018 年買的,當時以為可以和男朋友會結婚,就趁著婚前買了個 40 多平的小房子。但最后還是我一個人住了進去。也沒怎么裝修,房子住進去才感覺采光不那么好,一梯多戶我也不喜歡。
那時候每天加完班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心情卻更抑郁了。在家的時候就是百無聊賴地看電視,新買的健身器材都落了灰。一個人在家真的很孤獨,有時候放個長假,我會連續(xù)幾天都沒跟人說過話。爸爸媽媽來北京也住不了我家,因為太小了。
我是 91 年的,其實算是趕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好時候,通過股票攢下了一些錢,2018 年之前我都和朋友合租。而催生我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再回到和朋友合租狀態(tài)的,是因為一個小事:
一個快遞員竟然加我微信,說「知道你獨居」,并想「交個朋友」,這件事讓我對于獨居更加恐懼了。
于是,我又從自己的小房子里搬出來,找到了多年朋友一起進入合租狀態(tài)?,F(xiàn)在周末我都可以和朋友一起聚餐,平時下了班還有個人說說話。這一段從合租—獨居—合租的經歷,讓我明白房子不是目的,家人和朋友在的地方才是家。
第二位講述者:花掉工資一半,也要自己住
我今年剛從美國的大學畢業(yè)。因為疫情我沒辦法回美國參加畢業(yè)典禮,就一邊實習一邊決定在北京工作了。剛來北京時隨便找了個酒店湊和了一段時間,當發(fā)現(xiàn)回美國無望的時候,我就開始著手找房子住了。
在家的時候沒感覺居住算是一件有門檻的事兒,但是來了北京才發(fā)現(xiàn)大家居住條件一般。同組實習生說自己和別人合租,竟然是合租一張床,就這樣還要一個月 1500。
我好難想象和一個陌生人只為了省房租就住在同一張床上,同性別也不行。
到我自己租房子的時候,我就和家里講清楚,不要指望我剛工作賺到錢了。我算了一下畢業(yè)后正式工資大概 15k 左右,扣了稅到手有一萬剛出頭,加上房補,我在公司附近租一個 7000 左右的一居室不過分吧?
現(xiàn)在加完班回到我的小窩,坐在客廳的落地窗前,看看書,偶爾家里來朋友還可以一起做做飯。房子裝修很好,朋友們都很羨慕我。
反正我不考慮攢錢,也不考慮在北京安家,只想獲得「舒適感」和尊嚴。
第三位講述者: 一直獨居一直爽
之前在廣告公司上班時,經常加班?!讣摇箤ξ襾碚f就是個睡覺的地方。
后來換到了一家偏輕松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朝九晚五,工資也漲上去了,我就整租了套房子住。
一個人住一時爽,一直獨居一直爽。
之所以這樣說,是我的生活因為獨居而精彩:工作日就去樓下的街舞班上課,周末就邀請朋友來家里喝酒。因為一個人住,所以也不用介意別人的眼光,在家想放音樂就放音樂,想裸奔就裸奔。因為這樣自由的獨居生活,在北京上了七八年班租到一整套房子之后,才第一次覺得這個城市也可以很可愛。
當然獨居也會帶來一些問題,首先是因為租房費用高,讓我每個月少攢了不少錢,其次某些時候也需要克服自己的失落感,比如說有一次我忘帶了鑰匙,就只能無奈等在門外,找?guī)煾祷ù髱装賶K開鎖,那天有一瞬間產生了「如果房子里有兩個人就好了」的想法。但暫時來說,獨居的快樂大于缺點。
就像我爸媽不知道現(xiàn)在還不知道我一個人住,但在此之前我還會打錢給家里幫弟弟交學費。自從打算一個人住了,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快樂也很重要,委屈自己為了家人,其實可能并沒那么值得。
現(xiàn)在就跟家里說收入下降,也不怎么打錢了。或許,這就是獨居帶給我的勇氣吧。
第四位講述者: 有房子就可以娶老婆
我從美國回來后就入職了一家國企,典型錢少事多離家遠,但是就因為有個戶口,把我拴在那 2 年。
爸媽一直勸我熬住,戶口下來買了房子,以后想怎么折騰就怎么折騰。終于,戶口下來那天,我立馬就激動地拉著父母去看房子。
說實話,在北京買房子的過程極為艱辛,又不幸趕上一波漲幅,總價 300 多萬的房子一不留神就飆到 400 多萬,最終,我用了爸媽一輩子的積蓄買了石景山附近的小兩居。
一方面我是想著如果未來結婚,孩子肯定得有個房間;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來北京看我,也希望他們有落腳的地兒。
同時,這間可以暫時讓我獨居的房子也成了我進入婚戀市場的入場券。
在我認知里,身邊很多本地姑娘都比較現(xiàn)實,我總覺得沒有房子就不會有女孩喜歡我。因此買了房子我才更有底氣去談戀愛,北京這套房產就像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起點一樣。
結語
獨居是一種主動或被動的選擇,人人都有自己的痛楚與苦衷,也有自己的歡樂與期盼。
在獨居的過程中,年輕人學會自我和解、探索自我相處最舒服的狀態(tài),但在這一份舒適背后也暗藏著獨居風險。
2019 年,獨居青年作家劉嘉俊心臟病突發(fā)猝死 10 天后在家被發(fā)現(xiàn),這條新聞讓許多年輕人開始思考如果這位作家不獨居,是否還有機會挽回生命。但現(xiàn)實是,作為在大城市的年輕人都不得不面對著無止境的加班以及「舒適卻偶爾伴有孤獨感」的獨居生活,無奈之下,甚至有人抱著調侃的態(tài)度加入了豆瓣「孤寡人士中老年送醫(yī)收尸互助小組」。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從個體層面出發(fā),獨居青年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學著自己做飯、組裝家具、安裝寬帶,恨不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從社會層面來看,既然已經回不到子孫滿堂老少同樂的大家族時代,那就只能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為獨居人士準備好相應的醫(yī)療體系和養(yǎng)老社區(qū)。
埃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中提到,獨居生活的興起本身也已成為一種具有革新力量的社會現(xiàn)象:它改變了人們對自身,以及人類最密切的關系的理解;它影響著城市的建造和經濟的變革;它甚至改變了人們成長與成年的方式,也同樣改變了人類老去甚至去世的方式?!?/p>
因此更深一層來講,獨居其實是新一代青年集體意識的表達。我們身處于科技爆發(fā)的茫然之中,每個漂泊的青年都像一座小島,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與他人失去聯(lián)系。
正如英國詩人 John Donn 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箍梢钥隙ǖ氖牵乱淮嗄陮ι罘绞降膰L試與探索將成為「孤島」彼此相連的推進器。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