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千秋商業(yè)(ID:qianqiushangye),作者:孫榮妹,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圖源:圖蟲。
始終,打車業(yè)務是美團割舍不掉的。
7月9日,下架兩年多的美團打車又恢復上線,這一次它不僅齊開百城,同時更新了原本藍色的logo,啟用了與美團母體一致的黃色。
在此時滴滴正深陷監(jiān)管下架的時期,美團打車的重新上線,不免讓人以為是“趁火打劫”。但我們回歸理性看待此事,對于已經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是當之無愧巨無霸,坐擁萬億市值的美團來說,打車業(yè)務,無疑是本地生活服務中的一環(huán),美團只是做了它一直都想做的事。
美團打車,“偷襲”成功
美團打車上線于2017年2月14日,首發(fā)試點在南京。
類似微信支付偷襲支付寶一樣,據傳,美團打車上線之時,美團CEO王興和滴滴CEO程維正在一起吃飯,而王興只字未提,程維是后來在網絡上看到此事的。
當然戰(zhàn)事已經挑起,程維只是淡淡的回應了一句“爾要戰(zhàn),便戰(zhàn)”,但對于剛剛完成對快的、Uber并購不久的滴滴來說,雖已是身經百戰(zhàn),但也不免身心俱疲。以為剛剛平息戰(zhàn)事,可以好好修煉內功,大展身手,卻不料,看似相安無事的跨業(yè)大佬,帶著資金和團隊來了,而且速度極快。
2017年12月,美團打車擁有200人團隊,南京日訂單量破10萬單。
2018年1月,美團打車在上海、南京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證》。
2018年3月21日,美團打車在上海登陸。
2019年5月,美團打車下架,美團方面稱,在“聚合模式”下,為了讓吃喝玩樂行的場景打通,讓出行服務與生活場景的連接更緊密,幫助用戶更順暢地享受一站式的生活服務體驗,因此“聚合打車”服務將只在美團APP上。
有小道消息說,美團打車的下架,是由于滴滴和美團兩邊的投資方認為燒錢搶市場的模式兩敗俱傷,因此調停,條件是,滴滴不做外賣,美團不自營打車,只做聚合。
還有一個可能性是,美團打車上線之初完全依靠強補貼模式,這必然大幅度拖累財報。2018年9月,美團上市,6月提交招股書。據媒體報道,在上市前夕,美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王慧文曾表示美團打車不會繼續(xù)加大投入。為保市值,暫時不加大投入,也算是合理的戰(zhàn)略理由。
美團打車1.0兩年多時間,雖然未能撼動滴滴的市場地位,但至少驗證了的它的可行性,也為這次美團打車的卷土重來奠定了基礎。
美團打車,不能放棄的業(yè)務
對于美團為什么要做打車業(yè)務,外界對此眾說紛紜。大部分的分析都指出,打車業(yè)務是美團吃喝玩樂行一站式服務的完美補充,是真正將生活服務全鏈落地的重要一環(huán)。
但如果只用“補充”二字,未免太過于低估美團打車的實際意義。畢竟對于任何一個上市公司來說,誰也不會拿出幾百億只為了做一個補充業(yè)務。
美團做打車,跟拼多多做買菜是一個“邏輯”。
1、我們常在美團、拼多多等下沉服務平臺的分析中聽到“再城市化”的概念,意思是通過美團、拼多多這樣的平臺,將更廣泛的下沉市場人群激活并聚合起來,為他們提供服務。著名商業(yè)學者吳伯凡老師稱這種商業(yè)模式為“城市運營”。
美團正是做城市運營的優(yōu)秀企業(yè)之一。通過早年團購、外賣等業(yè)務的覆蓋,將城市邊界線愈發(fā)向深處推進,通過服務廣度覆蓋了數億用戶,再通過服務深度為數億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這是非常明確的思路。
2、類似于打車、外賣等都屬于本地化屬性較強的業(yè)務。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美團打車2017年試點南京能迅速突破10萬日單的原因。消費者不會因為忠誠而選擇一個更貴的平臺,因此凡是通過低價補貼、提供更優(yōu)質服務的平臺都有可能在本地向巨頭發(fā)起挑戰(zhàn)。
當然,美團之所以成功的快,是由于品牌、資金、人才等多重沉淀所致,所以美團做打車業(yè)務一定不是一時興起的強攻,而是有準備,有計劃的。
3、目前的美團,市值1.7萬億港幣,已然巨頭模樣,但也無法避免的在今年年初開始,經歷了一波超過30%的下跌。
放在更長遠的時間線上看,美團倚賴的外賣業(yè)務一定會遇到增長瓶頸,而如果美團不盡快找到新的增長點,守住現在的估值并不是易事。
因此,打車成為了它的希望。
盡管目前滴滴遇到了麻煩,但從過去看到現在,從國內看到國外,打車業(yè)務無疑被證明是成功的,也是有足夠空間的。
因此,美團進軍打車,不僅是補充,更是必然。
監(jiān)管嚴厲,道阻且長
7月2日晚,國家網信辦發(fā)布公告稱,將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
7月4日晚,國家網信辦發(fā)布公告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并嚴令整改。
7月9日晚,國家網信辦發(fā)布公告對“滴滴企業(yè)版”等25款App通知應用商店下架,并嚴令整改。
7月10日,國家網信辦發(fā)布關于《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規(guī)定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在意見稿對外發(fā)布的5天前,網信辦已公告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停止新用戶注冊。
這是一場關于網絡安全和用戶數據的大范圍篩查,同時也給互聯(lián)網服務運營平臺敲響了警鐘,對于美團和美團打車來說亦是如此。
另據全國網約車監(jiān)管信息交互平臺統(tǒng)計,截至6月30日,全國共有236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環(huán)比增加2家;全國網約車監(jiān)管信息交互平臺6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70146萬單,環(huán)比下降12.4%。
統(tǒng)計顯示,在訂單量超過30萬單的網約車平臺中,訂單合規(guī)率從高到低的分別是如祺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神州專車、陽光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約車、幫邦行、滴滴出行、萬順叫車、美團打車、花小豬出行、方舟行。6月訂單合規(guī)率增長排名前3名從高到低的分別是如祺出行、方舟行、花小豬出行;下降最多從高到低的分別是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美團打車。
由上可見,在6月的統(tǒng)計中,美團排名靠后。在5月的統(tǒng)計當中,美團也靠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團打車,雖業(yè)務進展迅速,但在合規(guī)率方面卻一直排名后席,可見在擴張速度和服務質量上,目前美團打車不能兼顧。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已經占據絕對市場地位,但滴滴出行,在5、6月份的合規(guī)率統(tǒng)計,排名后段,也并不算理想。
(PS:訂單合規(guī)率,指駕駛員和車輛均獲得許可的訂單量占比)
寫在最后
美團打車也好,滴滴外賣也好,本質上都不會是也不可能是大佬們的心血來潮,而一定是深思熟慮的戰(zhàn)略需要。
美團打車對于美團,是未來收入的增長極,是市值的突破口,同時也是其城市運營能力的關鍵落地,是對平臺用戶的服務升級。
市場會永遠符合721定律,美團打車不一定會超過滴滴,但用戶需要美團打車,因為用戶從感性上不喜歡獨大的企業(yè)。市場需要美團打車,因為要有一個足夠有能力的平臺牽制滴滴不形成壟斷。從某種程度上,滴滴也需要對手,因為沒有競爭的戰(zhàn)場,缺乏奇跡。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