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專欄土味財經,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2021年4月19日,上海車展上一位特斯拉車主身穿“剎車失靈”白T恤站上車頂維權。特斯拉方堅稱,剎車未失靈,對方搞事情。緊接著,網絡媒體上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特”運動。
對于這事,我個人沒有什么立場,所以一直沒有發(fā)表什么評論,但是我覺得全國媒體空穴來風,肯定不簡單,不過可以寫篇短文,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個問題,誰想讓特斯拉退出中國?
特斯拉的對手很多,目前看下來有這么幾類:
1、新能源電動車的競爭對手
汽車行業(yè)目前由三個主要陣營組成,一是以蔚來、理想、小鵬等組成的“電車三傻”造車新勢力,二是以吉利、比亞迪、長城為主的自主民營造車勢力,三是以上汽、一汽、東風等組成的傳統(tǒng)國企勢力。
特斯拉自成一派,不與任何一方結盟或者合作,所以成為了所有車廠的對手。
前些年,能與特斯拉競爭電車的,也只有電車三傻,而這次上海車展,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造車勢力均已下場肉搏,還不算斜道殺入的華為、小米等新新勢力,僧多粥少,全國的新能源牌照供應量決定了每年的市場規(guī)模就這么大,那么特斯拉占的這么一大塊蛋糕,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2、除了上海之外的各個地方政府
特斯拉是上海引進的龍頭項目,但沒有與任何別的地方政府有利益綁定。
我們從歷史經驗看,汽車業(yè)歷來是一個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的行業(yè),每個地方政府都會扶持自己的支柱龍頭。蔚來原來注冊在上海,但是在前年的公司危機中,是合肥政府伸出了援手,雪中送炭,今年蔚來剛注銷了上海公司。
吉利作為民營汽車的老大,為了獲得各個地方政府的支持,不惜斥巨資在全國臨海、路橋、春曉、上海、蘭州、湘潭,寶雞、桂林,晉中,張家口,成都、濟南、慈溪建立了生產基地,吉利汽車是很懂中國國情的。
比亞迪BYD則也布局了很多生產基地:深圳(坪山、葵涌、寶龍)、西安、上海、北京、商洛、惠州、韶關、長沙、寧波。
市場在哪里,就把生產放在哪里,雖然效率低些,但是稅收放在地方政府,就不會來為難你,這是我國的國情。
3、經銷商和媒體
特斯拉是沒有經銷商的,在美國也遭遇了很多訴訟,肥水不流外人田,雖然保證了利潤和性價比,但是全行業(yè)的人不會喜歡特斯拉。
同樣道理,特斯拉沒有媒體廣告預算,從來不會花錢請媒體公關,這也意味著一旦有事,媒體能不落井下石已經不錯了,更別說各種拿了友商預算的自媒體了。
特斯拉當然也有同盟,比如上海市政府肯定希望保護特斯拉,工信部也希望特斯拉繼續(xù)作為一條鯰魚,來推動我國的新能源技術。
這幾天外媒集中報道了特斯拉在中國被批評的事,很多視頻居然上了推特的熱搜,比如什么不允許特斯拉停車,集中攔停特斯拉等謠言在外網上流傳,有人用了“關門打狗”、“卸磨殺驢”之類的詞語,說這就是特斯拉來中國投資的下場,已經開始影響到中國招商引資的信譽,因此這兩天對特斯拉的批評明顯有降溫的趨勢。
中國經濟網下面這篇狠文已經被404了。
第二個問題,讓特斯拉退出中國的時機到了嗎?
特斯拉是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被引入中國的,我們的目的是借鑒引進蘋果產業(yè)鏈的經驗,學習先進技術,培養(yǎng)上下游供應商和市場。
蘋果生產引入中國之后,中國一下子成為手機行業(yè)最大的產業(yè)鏈集群,隨后孵化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世界級手機巨頭,甚至反過頭去搶了不少蘋果的市場,這是一個產業(yè)成功崛起的經驗。
即便如此,因為蘋果手機的洋身份,經常有媒體號稱要把蘋果趕出中國,也有說蘋果手機影響國家安全的,但是我們終究并沒有動手。
新能源汽車領域和手機還不太一樣,大部分用戶只不過因為有免費牌照和免購置稅補貼才購買了新能源車,如果去掉這些政策扶持,電車和油車在性價比上還無法競爭,所以還屬于行業(yè)早期,特斯拉的暫時突出,可能只不過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現(xiàn)象。
華為這次車展,宣布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超越了特斯拉,到底行不行,要等到明年車子到了才知道,如果我們就此判斷特斯拉的技術已經失去了先進性,急著把特斯拉趕走,可能就太著急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年的新東西才是重頭戲。
谷歌退出中國是個反面的例子,搜索引擎的壟斷讓百度失去了創(chuàng)新的動力,沉醉在醫(yī)療廣告的巨額利潤里如癮君子,百度近十年的墮落令人慨嘆,再也沒有叫的出來的產品。
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yè)鏈,其實遠沒有成熟,無論是電池還是自動駕駛,包括特斯拉都還是過渡階段的產品,先能干掉油車才談得上新能源車的內耗。
我想,無論是政府和產業(yè)界都很清楚這一點,因此用民族主義或者是國家安全來逼特斯拉退出,還沒到那一步。至于到了那時候怎么辦,看高層怎么想了。
第三個問題,我們敲打特斯拉的目的在哪里?
回顧歷史,馬斯克是跟川普對著干的,我們?yōu)榱朔只ㄆ罩蜗碌拿绹a業(yè)界,熱烈歡迎特斯拉前來中國創(chuàng)業(yè),事實上這也挽救了財務危機中的馬斯克,并讓其個人身家通過股市登頂世界首富的位置。
那么現(xiàn)在川普下臺了,我們敲打特斯拉,會不會落下個“卸磨殺驢”的壞名聲?
敲打會適可而止,但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數據。
智能汽車會記錄大量的數據,不只是車內的行車數據,還有對著車外的攝像頭和雷達數據,這些數據會被傳到特斯拉的服務器中。
發(fā)生車禍的時候,判斷特斯拉車輛是否富有責任的關鍵數據,還需要特斯拉自己提供,這是不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事情?
一家商業(yè)公司完全有動機和理由不提供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邏輯上完全錯了。
未來,越來越多的事故需要通過數據公開來劃定責任,如何監(jiān)管行車數據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難題。
國家安全方面,特斯拉搜集到的地理信息和外部數據理應存儲在國內,這也是很多政府和敏感單位不允許特斯拉進場的原因,完全可以參照蘋果“云上貴州”的模式,將數據放在國內,與國外隔離,保證數據的獨立性和安全。
數據由哪家部門監(jiān)管,怎么監(jiān)管?
相信各個相關部門已經在協(xié)商和博弈了,公安部、交通部、工信部一定會討論出個方方面面。只有將數據交到政府監(jiān)管,自動駕駛的前景才有可能實現(xiàn),這根本不是個技術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馬斯克最好也領會一下古老的中國智慧。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