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獵云網,作者周曉莉;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機器不僅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機器甚至還可以開除人類工作,這種在科幻電影里才會出現的橋段,如今真的得到證實了。近日,亞馬遜利用AI技術監(jiān)測員工并開除員工,震驚了世界?;趧姈|之前所說的言論:“混日子的都不是我兄弟”,后被網友調侃成貝佐斯的“你不是世界首富貝佐斯的兄弟”。
亞馬遜作為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子商務公司,其對待員工問題卻一直保受詬病。我們總是能在網絡上看到諸如:亞馬遜的血汗工廠;超時長工作;拖欠工資壓榨員工的相關信息。而最近,亞馬遜又曝出利用AI算法技術來自動解雇未達到生產率指標的倉庫物流中心員工,一眾嘩然。
你被解雇了,AI在線受理
據了解,亞馬遜這套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追蹤公司每個倉儲物流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效率。在亞馬遜的倉庫里,一名員工每小時必須完成上百個包裹的包裝工作,強大的AI不僅能跟進每個人的工作進度,并且能識別出員工因為消極怠工而產生的“摸魚”,一旦識別,系統就會發(fā)出警告的指令,最嚴重的當屬被解雇。自動跟蹤和發(fā)射系統令人震驚,將權力決策權交于人工智能手里,可以追蹤于諸多細枝末節(jié),例如員工“離開任務”所花時間多久。對這一系統持批評觀點的人士說,人工智能系統看到的只是數字,而不是人。
亞馬遜的物流中心是該公司最重要的運作引擎,在這些巨大的倉庫中,工人們在把每一份訂單送到買家的手中之前,都會對其進行追蹤、打包、分類和檢驗。
批評人士指出,這些物流中心的員工忍受著艱苦的工作條件:他們被要求達到一些苛刻的生產配額,有些人每小時要打包數百個箱子,如果效率不夠高,就很可能會丟掉工作。當地自力更生研究所聯席所長、著名亞馬遜評論家Stacy Mitchell表示:“總有人對你的崗位虎視眈眈,準備好隨時接替你的工作?!?/p>
The Verge獲得的文件顯示,這些解雇員工的現象比外界所知的要普遍得多。在去年簽署的一封信件中,代表亞馬遜的一名律師表示,該公司在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間,僅僅在其中一家工廠就解雇了“數百名”員工,原因是未能完成生產配額。該公司發(fā)言人也表示,在此期間,大約有300名全職員工因工作效率低下而被解雇。
這個數字代表了該工廠工人的很大一部分:一名發(fā)言人表示,Baltimore市已命名的配送中心目前約有2500名全職員工。假設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解雇速率,這將意味著亞馬遜每年將會解雇超過10%的員工,而這僅僅是為了提高生產率。北美地區(qū)整體的數字甚至更為驚人。亞馬遜運營著超過75個配送中心,擁有超過12.5萬名全職員工,這意味著每年有數千人因未能及時運送包裹而丟掉工作。
這些文件還顯示了一個高度自動化的工人跟蹤和解雇過程。文件中寫道:“亞馬遜的系統會跟蹤每一個員工的生產效率,并且會自動生成任何關于質量或生產效率的警告或解雇命令,而無需主管的輸入。”
工人們完全由機器人監(jiān)控。
批評者認為這個系統是一臺只看到數字而不關注工人本身的冷血機器。工人們認為,他們實際上被當作機器人來對待,因為他們受到這些自動化系統的監(jiān)視和監(jiān)督。
該系統甚至可以追蹤“下班時間”,公司將其縮寫為TOT。如果員工長時間不掃描包裹,系統會自動生成警告,最終可能會解雇員工。一些工廠的工作人員說,他們盡量避免上廁所是為了讓自己的工作時間與預期保持一致。
亞馬遜表示,再培訓是員工達到標準過程的一部分,只有當工廠75%以上的員工能夠達到目標時,再培訓才能夠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據該公司稱,底層5%的員工都被安排參加培訓計劃。申訴制度也是解雇程序的一部分。
亞馬遜的一位發(fā)言人表示:“在這段時間內,Baltimore大約有300名員工因生產力問題離職??偟膩碚f,在過去的兩年里,這家工廠以及整個北美地區(qū)解雇員工的數量都有所下降?!钡珌嗰R遜沒有透露目前解雇員工的具體速率。
亞馬遜分員工的愛倫表示:(背疼起來)感覺像有人踩在了我的背上,用刀狠狠地劃一大道?!八麄儜撝溃鞘俏覀兊难购蜏I水”。
更可怕的是,這套AI系統,不光針對“摸魚”的員工,對于給資本家老老實實“搬磚”的員工,如果你在既定時間達不到指標,AI依然可以在線生成警告且在線生成解雇指令,整個過程甚至不需要經過主管決定。嗯,非常科技化,也非常不人性。
雖然亞馬遜方面表示:在特殊情況下,主管有權力推翻AI決策,對員工進行挽救。但這樣的方式還是傷透了很多員工的心,也讓人們繼續(xù)對亞馬遜的管理產生質疑。
智能手環(huán)變身“電子手銬”,在線為你加油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員工進行監(jiān)控的不只有亞馬遜,今年4月,新京報報道稱,南京建鄴區(qū)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戴上了一款智能手環(huán),這款手環(huán)除了具備時間、天氣等功能,一項特別的功能引發(fā)關注。原來,一旦環(huán)衛(wèi)工人在原地不動超過20分鐘,手環(huán)就會自動發(fā)出語音:“短暫的休息之后,繼續(xù)努力工作吧,加油!
環(huán)衛(wèi)工人們稱,這款手環(huán)于今年3月份發(fā)放,里面的定位功能讓他們頗為不適,像是被人時刻監(jiān)視了。對此,管理方稱此舉并不是為了監(jiān)視環(huán)衛(wèi)工,而是為了方便統一管理。顯然對于這樣的聲辯,網友極其不買賬,大多人認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本身的工作已經恨辛苦了,還要給他們戴上所謂的“電子手銬”,這樣的監(jiān)督制度未免太沒人情味。
(網友對于南京建鄴給環(huán)衛(wèi)工人發(fā)放智能監(jiān)測手環(huán)的發(fā)聲)
據了解,南京建鄴區(qū)這一行為目前已被叫停。
去年媒體曝出沃爾瑪申請了一項特殊專利,這個特殊監(jiān)控能夠分析出沃爾瑪的收銀員有沒有在上班時間“偷懶”,通過這個軟件,可以時刻知道員工是否在飽和工作狀態(tài),并以此來考核員工工作并進行末位淘汰。
日本也有監(jiān)測員工的方法,根據調節(jié)空調溫度來防止員工“摸魚”,一旦系統感知員工出現懈怠,空調就會自動降溫,以此讓員工集中精神。
利用AI進行反人類“監(jiān)測”的例子還有很多,哀其不幸。未來,不知道會不會更多……
希望每一位領導都深諳管理不等于管控的道理,員工對于工作的創(chuàng)造力歸根結底是由內在興趣所驅動的,而不是對其的監(jiān)督管控,比起費勁周折去“監(jiān)控”員工,不如想想怎樣的激勵啟發(fā)能讓員工心甘情愿對這份工作負責,才是真正高效的管理方法。像是雷軍強調,技術創(chuàng)新最核心的是人才。因此不僅設立了百萬級的獎金進行物質激勵,而且還要在南京和武漢再造兩個萬人研發(fā)中心,用來做人才儲備。對于技術人員有需求,雷軍就敢給高籌碼、廣平臺。
996不是目的,看得到希望的明天才是目的
近段時間,996又反復被提及,很不少上班族叫苦不迭,也引發(fā)了諸多互聯網大佬的言論,讓996再次成為互聯網人不離嘴邊的高頻詞,積怨已久的996還是被引爆了,有程序員為了抗議這種工作制度,依托知名代碼平臺創(chuàng)建了“996.ICU“項目,即工作996,生病ICU。
所謂996,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早已成為很多互聯網人的日常,工作儼然占據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年輕人忙著趕項目,忙著做方案,忙著寫稿子,忙著改bug……與之相反的少了睡眠、少了約會、少了聚餐、少了戀愛,甚至忘了還要留出一個精神角落給自己。
大多數人反對996,并不是反對工作本身,反對的是無休止的工作和看不到希望的明天,長時間工作不僅讓身體處于虧空狀態(tài),即使高效人群也不可避免的變得低效,工作給予我們的更應該是成長,而不是所衡量的時長。馬克思在《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提出勞動是人的本質,他認為勞動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之一,人類勞動本應該是為了獲得內心的滿足,即工作本身的成就感,而其他的物質回報不過是額外的獎勵。
工作中更需要的是內在的原動力和工作本身帶給我們的主動性和成就感,而不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被迫去撞鐘。如果員工每天在工作中都感覺如坐針氈,恐怕企業(yè)本身也難咎其責,應當思索是不是管理上出了問題。
畢竟,人類不是機器人。人類擁有高效率的日子和低效的日子。人力勞動力的真正好處不是在生產輪中使用像齒輪這樣的人,而是因為人類具有創(chuàng)造性,可以解決問題,如果給予喘息的空間可以學習和成長。
就像人們對亞馬遜此舉的批評,諸如這樣的聲音:“人不是機器,會生病、會疲憊、會流淚、擁有喜怒哀樂。但是AI不能理解,他只根據算法得出“公平”的數據,只是這時候的公平已經沒有意義了,這種建立在“剝削”之上的公平是無止境的。
不可否認,AI的發(fā)展越來越快,李彥宏曾表示:要讓AI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李彥宏本人是AI的堅決擁護者,他相信AI可以造福人類。目前來看,AI的確有很多好處,可以模仿人類、可以替代簡單流水線的工作、可以破案、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等,這是技術所帶來的改變和發(fā)展,但不能因為這些好處就完全信奉和肯定AI,任何事物總是相對的,人類更想看到的是有溫度惠及大眾的技術,而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工具。在去年舉行的谷歌會議上,谷歌當時的人工智能負責人John Giannandrea表示,“我們需要擔心的是AI偏見”。值得我們廣泛去思考。
5.1勞動節(jié)之際,誠摯的對每一位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的人說聲勞動節(jié)快樂,利用小假期,趁著好天氣愛自己多一點。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