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創(chuàng)業(yè)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臨風
編輯丨海腰
首圖丨法新社
9月12日,在距離地表700公里的地球軌道上,北極星黎明號(Polaris Dawn)指揮官Jared Isaacman成為第一位執(zhí)行EVA(艙外活動)的私人宇航員。
15日,載人龍飛船濺落在墨西哥灣,結束了5天任務,標志著“北極星黎明”任務結束,SpaceX第五次私人宇航員任務順利完成。
圖源:SpaceX,“北極星黎明號”四名機組人員
Jared Isaacman是一名億萬富翁,支付企業(yè)Shift4 Payments的創(chuàng)始人,此次北極星黎明號飛行是他委托SpaceX進行的私人載人航天飛行。畫面顯示,機組成員Jared和Sarah Gillis輪流從龍飛船的艙門中出現(xiàn),分別花了約10分鐘時間測試SpaceX的EVA套裝。這次出艙是一次“站立”出艙,宇航員沒有從航天器中飛出。
這次艙外行走中的SpaceX宇航服,是SpaceX歷經(jīng)2年多時間開發(fā)的新款宇航服,相較NASA傳統(tǒng)宇航服更加輕便、合身。據(jù)報道,北極星黎明號中宇航員所著的宇航服幾乎全是柔軟材質(zhì),采用了從航天器中回收的熱絕緣和防輻射紡織設計,更加易于制造,成本更低。
用上3D打印、航天器回收材料
首次商業(yè)太空行走是商業(yè)航天業(yè)的里程碑,沒有政府資金參與,主打一個“平民有錢真能上天”。這也是Jared Isaacman第二次上太空,在此之前,他發(fā)起了Inspiration4全平民航天任務,希望提高知名度,為圣裘德兒童醫(yī)院募捐。那次飛行也是他與SpaceX合作,且完全由Jared出資,帶一名癌癥患者、一名醫(yī)生和一名小學老師乘坐龍飛船上天,在軌道上停留了3天。
“北極星黎明”是北極星計劃的任務一,該計劃是由Jared Isaacman與SpaceX簽約進行的太空私人飛行計劃,同樣目的明確。計劃分為3步,前兩次將使用Crew Dragon完成,除第一次任務驗證SpaceX艙外服的可靠性,還有“拯救”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任務,而第三次將是SpaceX星艦運載火箭的首次載人發(fā)射任務。
圖源:維基百科
北極星計劃官網(wǎng)顯示,9月10日進行的任務一,有高軌載人飛行、首次商業(yè)太空行走、基于Starlink的太空通信與健康影響研究四大目標。據(jù)SpaceNews,獵鷹9號將龍飛船送入橢圓軌道,達到1408.1公里的高空,也達到了目前載人地球軌道任務的最高高度。
圖源:北極星黎明官網(wǎng)
太空行走發(fā)生在9月12日,也就是龍飛船繞地飛行約6圈后,將距離降低至距離地表約720公里的地方,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上空時,Jared Isaacman從艙門走出,隨后是SpaceX工程師Sarah Gillis。
此外,這次任務測試了新的通信技術,特別是Starlink的激光太空通信技術,計劃為未來的月球、火星及更遠的太空任務鋪平道路。
據(jù)《華盛頓郵報》,龍飛船沒有專門的氣閘艙,因此采用“全艙減壓”的辦法,將整個飛船作為氣閘艙,整個飛船的返回艙全部放氣至真空狀態(tài),直至與太空環(huán)境壓力平衡后打開飛船頂部艙門。Jared和Sarah交替執(zhí)行出艙活動,回到機艙后關閉艙口并開始用氧氣和氮氣重新加壓。
從視頻畫面可以看出,在出艙時宇航服略微有膨脹,每位宇航員帶有一根“臍帶”在太空行走時控制冷卻和氧氣。這個過程中,宇航員的沒有更換宇航服,做到艙內(nèi)、艙外航天服一體化。
圖源:YouTube
艙外活動是十分危險的活動,太空中沒有空氣供應,宇航員將暴露在太陽輻射和宇宙射線之中,并有極端冷或極端熱的溫度情況。并且,艙外宇航服還需具備關節(jié)靈活性和機動性,方便宇航員執(zhí)行各類操作和任務。
今年5月,SpaceX的首套艙外宇航服(EVA,extravehicular activity)首次亮相,是基于載人龍飛船的黑白艙內(nèi)活動服(IVA,intravehicular activity)的演變,在關鍵區(qū)域進行了增強和改進,使其重量輕,同時能在嚴酷的外太空環(huán)境中保護宇航員。
這次行走,SpaceX的艙外宇航服成為關注焦點,網(wǎng)友稱其中暗藏“黑科技”?!八褚惶子每椢镒龀傻目住?,首席宇航服工程師Erik Kraus說。
首先是視覺上的直觀感受,相較傳統(tǒng)的艙外宇航服,SpaceX的艙外服相當簡潔、輕薄,就像穿了一套連體工裝。因需攜帶生命支持系統(tǒng)應對太空中的極端條件,以前的宇航服往往被設計為肥大、沉重的外形,一套宇航服類似一臺小型航天器,穿脫方式有“背入式”、“腰入式”和“雙平面穿入式”等,需組裝完成。
圖源:網(wǎng)絡,SpaceX IVA、SpaceX EVA
而SpaceX的艙外服將一套復雜的系統(tǒng)給做了集成化。據(jù)大劉科普頻道,一套傳統(tǒng)的宇航服有十幾層結構,第一層內(nèi)衣層直接與皮膚接觸監(jiān)測宇航員心率、體溫和呼吸,第二層利用多個細管液溫調(diào)節(jié),相當于一個貼身的空調(diào),第三層加壓層填充氣體提供壓力,第四層約束層會將氣體約束為符合人體工學的形狀,第五層是由各類纖維組成的堅硬外殼,能抵御碎片撞擊。
尤其是艙外宇航服更需滿足保溫、氣壓、防護和靈活性四大特點。大劉介紹:“而SpaceX宇航服從簡約、時尚的角度出發(fā),要求工程師在逆向時盡可能簡化傳統(tǒng)的構造,把很多功能進行簡并設計?!痹贓VA宇航服中,SpaceX通過“臍帶”將純氧替換內(nèi)部的氮氧混合氣,既能維持壓力,也能維持呼吸,同時調(diào)節(jié)溫度。簡化設計,一服兩用。
SpaceX的艙外服與傳統(tǒng)的艙外服相比,重量極大減輕。據(jù)資料,NASA近地軌道出艙活動的航天服基本型重約115KG(增強型重約145KG),我國第二代“飛天”航天服重量增加至130KG。盡管SpaceX的EVA艙外服重量還未可知,但有網(wǎng)友在reddit討論帖中指出,SpaceX龍飛船內(nèi)IVA艙內(nèi)服重約10公斤。因其艙外服不帶有救生系統(tǒng),重量很可能比航天飛機ACES或NASA的EMU輕得多。
不像傳統(tǒng)艙外服有多層裝備,這身航天服穿起來很方便。SpaceX的艙外服腰部設計有螺旋拉鏈,前臂上的拉鏈在宇航員不戴手套的情況下可以打開并允許徒手操作,便于快速穿脫。且航天服設計可針對各種體型進行擴展,以適應不同宇航員的身材,確保每位宇航員能找到合適的尺寸,且各個部件可以相對容易地組裝和拆卸。
從官網(wǎng)介紹來看,SpaceX的艙外服的主色系是白黑,頭戴特殊涂層頭盔,腳踏一雙長靴,更貼合人類身形。外層主體織物是SpaceX新開發(fā)的一類阻燃彈性材料,織物隔熱保暖,便于制造且提高了宇航服的柔韌度。
圖源:北極星黎明官網(wǎng)
那條連接宇航員與內(nèi)部設備的“臍帶”上有一個刻度盤,用于控制宇航服內(nèi)溫度,提供太空行走期間的額外氧氣。
據(jù)介紹,該艙外服具有靈活機動性。手腕、肘部、腰部和腿部的彎曲關節(jié)處可提供加壓的活動能力,創(chuàng)新的半剛性旋轉(zhuǎn)接頭在加壓前保持柔軟,同時允許手臂旋轉(zhuǎn)。如Sarah探出艙門時,可以旋轉(zhuǎn)手腕把住橫桿。
宇航員的頭盔是他們的護目鏡。因為頭盔帶有銅/氧化錫涂層,能起到隔熱、除霧和保護眼睛接受未經(jīng)過濾的陽光直射的作用,有導電性可以起到電磁屏蔽作用。此外,這個護目鏡的特殊涂層可以調(diào)節(jié)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時也是一個科技感較強的平視顯示器(HUD)和攝像頭。
它在太空行走時才會工作,根據(jù)實際情況顯示宇航員所處環(huán)境的壓力、溫度和相對濕度指數(shù)。同時,它還將檢測宇航員暴露在太空真空中的時間。這些系統(tǒng)為宇航員的太空行走提供關鍵信息和視覺輔助。
在艙外時,宇航服的密封性與宇航員的生命緊密關聯(lián)。SpaceX艙外服的冗余頭盔密封、閉鎖機構的鎖定裝置及增加的內(nèi)部閥門用于容錯的壓力控制,確保在5.1Psia下運行的堅固性和安全性,可以兼顧艙內(nèi)和艙外活動。
在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內(nèi),宇航服的鞋子在失重條件下更需提供腳部的保護和支撐。值得一提的是,該宇航服的靴子由獵鷹9號和龍飛船的后備箱使用的熱材料制成,能在太空中的高溫和低溫情況下都能提供熱性能。
還有一個關鍵亮點,SpaceX佩戴的頭盔是3D打印制成,采用聚碳酸酯材料,重量更輕,并能實現(xiàn)快速生產(chǎn),降低成本和時間。在這次測試中證實,3D打印頭盔能夠經(jīng)受深空極端條件的挑戰(zhàn)。
北極星黎明計劃的機組人員反饋,宇航服的效果很好。當Sarah出艙時,她感覺自己還能在航天器外多待一會兒。
圖源:YouTube
從成本上來說,因使用了輕質(zhì)、阻燃材料,集成了生命支持系統(tǒng),重復利用熱材料,可以合理推測,SpaceX的艙外航天服顯著低于過億美元造價NASA的EMU航天服。
SpaceX艙外航天服是否能支持長時間的太空行走還未可知,從實際的視頻可以看出,身體探出艙外的宇航員行動緩慢,動作較僵硬。而航天飛機時代的EMU設計為服務100次航天飛機任務及15年的使用壽命。因此,兩者的長期使用效益無法直接比較。
進度遠超NASA新一代艙外宇航服
據(jù)報道,SpaceX的宇航服是由好萊塢電影服裝設計大師Jose Fernandez旗下的Ironhead Studio打造,Jose本人提供了外觀設計建議,再由SpaceX根據(jù)設計來實現(xiàn)宇航服的制作制造。該工作室曾負責《X戰(zhàn)警》《復仇者聯(lián)盟》《蝙蝠俠》《神奇女俠》的服裝設計。
此次用于艙外行走的EVA宇航服完全由SpaceX自研,2014年,在其與NASA簽訂商業(yè)航天計劃(Commercial Crew Program)合同后,開始為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提供運輸服務,在這一背景下,SpaceX開啟探索艙外宇航服。
太空行走是“北極星黎明”的任務關鍵,艙外太空服的研發(fā)進度隨這場計劃推進,歷經(jīng)2年多的研發(fā)時間。原計劃在2022年底進行,后來被多次推遲。在今年7月,SpaceX為EVA開發(fā)的新型宇航服完成驗收測試。
“SpaceX的艙外宇航服可能比NASA正在造的宇航服還要好”,YouTube Tech Map評價。有觀點稱,在SpaceX推動人類首次商業(yè)太空行走后,其艙外宇航服可能會成為替代方案。
NASA早在1981年就展開了新一代艙外宇航服(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xEMU)的研發(fā),用于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行走時穿著。其外形與傳統(tǒng)宇航服一致,由艙外壓力服和生命維持系統(tǒng)組成。相較舊款,xEMU在內(nèi)嵌通信系統(tǒng)、增加支撐軸承和材料等方面采用了新的設計。
圖源:網(wǎng)絡,EMU、xEMU
2022年9月,NASA艙外活動服務(xEVAS)合同要求開發(fā)下一代宇航員太空服支持Artemis登月計劃,選擇了“NASA前員工含量極高”明星創(chuàng)企Axiom和老牌航天Collins兩家公司,合同價值12.6億美元。
Axiom艙外機動裝置(AxEMU)在NASA新一代宇航服xEMU原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今年3月,Axiom完成了初步的設計審查,相較原計劃要晚一些。NASA在德克薩斯州的活動上展示了首套原型宇航服?!癆xiom的下一代宇航服不僅將使第一位女性踏上月球,還將為更多人探索月球進行科學研究提供機會,”NASA局長Bill Nelson表示。
因此外形上,Axiom的艙外服與xEMU設計非常相似,多層保護、體型肥大,成本高。
圖源:Axiom,AxEMU
據(jù)公開資料,NASA與Axiom的合作方式是商務合同,即NASA從Axiom購買月球行走服務,后者可以主動尋找商業(yè)客戶來支持月球行走。Axiom對xEMU結合先進技術做了改進,適應90%的美國男性和女性,并將在生命支持系統(tǒng)、壓力服和航空電子設備中應用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新。
而據(jù)2024年月美國政府問責署(GAO)發(fā)布的《NASA:重大項目評估》里顯示了NASA的EVA開發(fā)進度。Axiom相對較快,早在2022年12月就完成了任務概念審查,且建造了模擬太空環(huán)境的人體在真空環(huán)境測試的宇航服組件,同時也有進度延誤風險。
此外,Axiom還需要跟同時制造宇航服的公司競爭,要解決部分組件獨家供應商的問題,他們所尋求的服裝組件在全球范圍內(nèi)供應數(shù)量有限。Axiom的代表人士提到,為其頭盔提供涂層的公司倒閉了,需要尋找替代解決方案,也將延誤進度。Axiom的競爭者同樣也包含同期的另一家公司,Collins。
Collins在2023年4月完成了綜合任務概念審查和認證基線審查,但因項目不符合NASA的質(zhì)量和完整性的要求,還需完成國際空間站宇航服的機組人員能力評估,才能完成初步設計審查。由于文件審批的延誤,進度大大推遲。而且在今年6月,因成本問題,Collins退出了合同,這意味著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的進度會更滯后。
盡管進度慢,NASA選擇走穩(wěn)妥的路,艙外活動和人類地面機動性項目經(jīng)理Lara Kearney表示:“NASA利用行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盡可能安全、有效、高效地提供月球行走服務。”
有分析表示,盡管SpaceX的艙外宇航服簡約設計,節(jié)省了類似阿波羅宇航服等宇航服上的安全和冗余設備,但會存在缺陷,即用料減少導致防破性能冗余下降,缺少修復工具包,一旦“臍帶”斷裂因SpaceX艙外服獨立生存性能不足將帶來隱患。并且,SpaceX宇航服沒有外顯屏信息告知相鄰宇航員宇航服狀態(tài),不能及時相互救援。
同時,NASA也選擇擁抱新的創(chuàng)新技術,探索利用3D打印技術改進宇航服設計。如前兩年,NASA選擇了十多項早期研究支持未來的太空任務,由創(chuàng)新先進概念(NIAC)計劃資助,其中就包括一項:為火星探索制定高性能太空服4.0項目,使用包括3D打印在內(nèi)的技術制造宇航服。
本文為創(chuàng)業(yè)邦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創(chuàng)業(yè)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zhuǎn)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