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何璽 排版 | 葉媛
4月18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上,新勢力陣營代表廠商之一理想汽車,高調宣布即將推出旗下首款純電車型,并將未來發(fā)展方向重新確立為以“智能+電能”為核心的“雙能戰(zhàn)略”。
01
理想“雙能戰(zhàn)略”發(fā)布會,純電備受關注
早在1個多星期前,理想汽車已經通過社媒等多個渠道,向行業(yè)和市場宣告,公司很快就要一改以往單純依賴增程式混動技術路徑的做法,在原有產品線之外再推出一系列純電車型,并約定要在本屆上海車展上正式揭開其純電領域未來的發(fā)展路線圖,引發(fā)了車迷和行業(yè)人士的高度期待。果然在開幕首日,理想就重磅宣布了兩件大事:一是理想旗下的首款純電車型即將亮相,二是理想在純電領域將以“智能 + 電能”兩大要素為核心,構建起新的發(fā)展戰(zhàn)略。
其中,智能化是理想實現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抓手,其研發(fā)團隊一直都致力于提升智駕系統(tǒng)的效率和體驗。從2021年開始,理想正式交付的智駕1.0系統(tǒng),就開創(chuàng)了行業(yè)內標配高速NOA的先例,并獲得佳績。到2022年8月,升級的智駕2.0系統(tǒng)分為了AD Max和AD Pro兩個產品,并分別成為業(yè)內首個視覺融合Lidar的高速NOA產品、以及首個純視覺感知的高速NOA產品。而即將隨新車面世的AD Max 3.0系統(tǒng),通過大模型AI算法,已經可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甚至能像人類司機那樣實時地感知、決策、規(guī)劃。而在充電系統(tǒng)和基礎設施方面,理想決策要以800V超充 + 4C超充網絡組成的體系,為用戶的充電補能體驗帶來徹底的升級換代。
眾所周知,理想從最初的ONE時代以來,在能源技術路徑上就一直采用增程式混動技術路線,并依托此實現了從ONE到L7/L8/L9等兩代車型的大賣。作為一個增程大廠,在純電領域將會有什么樣的表現?有能給用戶帶來怎樣的產品力?這個問題從理想數月前透露要切入純電賽道時起,就一直是資深車迷、普通用戶和行業(yè)輿論關注的核心焦點。而上海車展上宣告即將推出首款純電車后,網絡論壇和社媒平臺上,關于理想純電何時會上市、車型定價等討論,則在網民的熱烈參與下成為出圈的火爆話題。
例如,當理想官方在車展開幕日發(fā)表了關于“雙能戰(zhàn)略”的帖子后,底下大量網民就新車的續(xù)航性能、超充充電樁是否能滿足需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一位來自北京的用戶表示,很關心理想將建的超充樁,是只向理想車主提供服務,還是會向所有人開放?又是否會因此造成位置擁擠?另一位來自天津的網友,則表示希望超充樁分布能覆蓋商場等停車“熱點”;同樣,新車的智能化水平也是大家最關注的環(huán)節(jié)。來自重慶、上海等地的網民,希望新車能盡量開放更多的“內測” 名額,讓他們“過把癮”。而來自福建的車迷則關心新的高精度NOA輔助駕駛系統(tǒng),是否能夠在“小城鎮(zhèn)”地區(qū)提供與大城市同等的服務水平。當然,跟多的網民則直接表示,希望能早點知道新車的具體上市日期、外觀、內飾和定價情況等。
總之,用戶對理想純電新車普遍反饋比較積極,期待值很高。
02
“1鯨5鯊 ”+ 超充站網絡,理想純電路線圖志向遠大
至于純電新車將以什么樣的面貌出現,其實理想CEO李想在近1個月左右以來的網絡互動和“爆料”中,已經給出了比較清晰地輪廓。比如3月下旬,一位網名為“謳德王”的理想車迷,就貼出了一張顯然是“知情人士”透露出來的新車輪廓圖。而李想則在互動中指出該輪廓線除了燈位置有些偏差外,大體上與事實相符。這等于是提前對新車的外觀進行了爆料。同時李想還指出,即將面世的理想純電“艦隊作戰(zhàn)群”,將由 “一個鯨魚(航母)和五個鯊魚(艦船)”的陣營來組成。
結合此前理想汽車在港交所發(fā)布的公告情況來看,公司顯然將依托兩種不同的純電動車平臺,推出包括一款旗艦+五款中端車型的產品矩陣。而這兩大平臺的名稱,無疑分別就是Whale(W平臺)及Shark(S平臺)。其中,Whale(鯨魚)代表體積大,預計會是MPV車型;而Shark(鯊魚)則代表高性能車型。盡管具體定價情況尚不可知,但在2月27日的理想汽車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理想汽車CEO李想就曾經提到,理想汽車未來推出的純電動產品將與L系列一樣,對應20萬-50萬元售價區(qū)間。
車展當天理想還表示,下一步除了將盡快推出新車型外,還會投入更多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構建起一個效率更高的充電網絡。理想新純電體系在產品端采用了第三代CTP(cell to pack)技術麒麟電池的量產。相比前兩代CTP技術,麒麟電池完全取消模組形態(tài)設計,并通過冷卻結構上的優(yōu)化,使得電池安全性、壽命、快充性能以及比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4680大圓柱型電池系統(tǒng)可以提升13%。而在充電端,新車采用了800V超充的解決方案,與目前國內主流新能源車型仍然在采用的 200V—400V電壓架構相比較,其效率明顯提升,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xù)航400km,其中核心技術是基于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的高壓電驅系統(tǒng),具備4C充電能力的電池、寬溫域的熱管理系統(tǒng)。
據了解,為了讓這套超充方案的性能得到徹底發(fā)揮,理想決定要在未來3年內不斷完善對超充網絡的建設,為每一位車主提供最大輸出功率達480kw的充電設施。為此,理想規(guī)劃到今年年底前,將建設完成300座以上的高速超充站,覆蓋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qū)和成渝四大經濟帶,到2025年將建成3000座,覆蓋90%的國家高速里程和主要城市。5月底前,理想汽車的超級充電站的首批25個場站將開啟試運營。
一旦這些設施順利完成并投入使用,理想將擁有“1款超級旗艦+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全新產品布局 ,并通過遍布全國的完善補能設施,將純電新能源車的用戶體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實現“讓充電象加油一樣便捷”。
03
理想純電能否“后來爭先”?
無論從技術還是從品牌力的角度來看,理想即將推出的純電新車以及高效率的4C快充基礎設施,對用戶都很有吸引力。但要指出的是,作為一個從初代產品起就“埋頭”于增程式技術路徑的廠商,理想切入純電領域的時間點的確有點遲了,是一個真正的“后來者”,而此時的純電市場對后來者并不“友好”。
要知道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22年,比亞迪純電車型的交付量就達到91萬多輛,比上一年增長近兩倍。而特斯拉更是以131萬輛的交付量在全球獨樹一幟。僅這兩家,就在全球純電市場上占據了近3分之1的份額。顯然,新能源純電車型市場早已開啟了向頭部集中的進程,而理想要從這個已經處于相當成熟階段的市場上獲得一杯羹,絕不會容易。
事實上就在理想純電新車尚未正式亮相之際,各大廠商還在純電領域加碼投入,將形勢向更加“內卷”的方向推進。例如,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正在籌劃第二品牌,準備切入20萬元純電動汽車市場;而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龍頭”比亞迪,更是以比亞迪漢、以及唐DM-i等車型攫取了大片市場版圖。2023年,比亞迪還將在這個價格區(qū)段繼續(xù)攻城略地。甚至全球“頭牌”特斯拉也在力推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型Model 3;至于長城等國產主力廠商,更是早已為這個區(qū)間的市場,專門打造了車型平臺,要在2023年全力一搏。簡而言之就是“坑少、人多”,理想對此要有充足準備。
理想純電車型雖然是這個市場的后來者,但其后來居上的潛力絕不可小瞧。首先,從理想自身發(fā)展的歷史來看,這個品牌就是一個善于“后來爭先”的典范。在理想第一款車ONE面世的2018年,整個產業(yè)界和學術科研界就對增程式混動技術路徑并不看好。幾年來,不但多個具有官方背景的協(xié)會和院校將增程式技術路徑評價為“過渡技術”,而且指責其并不是“真正的綠色環(huán)?!奔夹g,因此“注定走不遠”。然而從那時起到現在,理想憑借增程式混動技術不但解決了新能源用戶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而且取得了巨大市場成功。截止到2023年3月31日,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達到309,918輛,成為國內首個擁有售價超過30萬元、而且蟬聯16個月國內中大型SUV銷量冠軍豪華SUV車型的品牌。可見,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拿出佳績,確實就是理想擅長的事情。如今切入純電這個新領域后,理想再度創(chuàng)造新奇跡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同時,理想在純電產品上提出的“雙能戰(zhàn)略”,目標清晰、措施得力。這個戰(zhàn)略既提出了高壓純電解決方案,將充電效率從“2G帶入到5G時代”,讓純電用戶擁有“加油”般的補能體驗,又以升級的智駕3.0系統(tǒng),讓智能輔助駕駛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真正在城市場景中為用戶帶來了輕松智慧的駕駛體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理想為了給純電產品鋪平道路,還進行了一輪重大組織架構調整,宣布出身華為系的營銷專家鄒良軍加入理想汽車,出任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職位,負責銷售服務群組,管理銷售、交付、售后、充電網絡。這一輪調整后,理想不但財務、銷售、生產體系變得更加高效有條理,而且在營銷精英豐富的鄒良軍接手一線市場工作后,李想本人還得以從零售、服務、交付等一線業(yè)務中抽身,更加專注于對產品的投入,更有利于純電產品矩陣的品質、技術水平提升。
簡言之,剛切入純電賽道的理想,盡管面臨空前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但在越來越高的品牌力和市場影響力加持下,是有實力 “后來爭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