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三言財經,作者豐收,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號稱“下沉新貴”的淘集集讓平臺上幾乎所有商家失望了。
資料顯示,淘集集創(chuàng)立于2018年8月,是主打下沉市場的拼購電商平臺,類似于拼多多,距今也才剛滿一年。
而就在今年8月份,有涉事商家稱,淘集集向商家發(fā)布公告稱將7月10日后的提現申請全部駁回。而至今已過三個月,貨款仍然沒有到賬,并且等待似乎沒有盡頭。
之后,陸續(xù)有兩百多名商家在淘集集上海辦公地點維權。直到10月1日,淘集集才發(fā)布公告稱,有不明身份人員假冒淘集集商家在網絡發(fā)布不實言論、教唆商家聚眾鬧事。
但隨后幾天,大量的商家聚集在淘集集上海辦公地點維權,甚至有被欠款的商家想跳樓輕生。
10月12日,淘集集發(fā)布公告稱,正在與某國內大型機構進行業(yè)務重組,最近是融資的關鍵性時刻。淘集集稱,大部分商家都表示理解,愿意與并購后組建的新平臺繼續(xù)合作。
與此同時,淘集集也與商家協(xié)商簽訂協(xié)議,協(xié)議雖然承諾償還債務的相關事宜,但是其中包含的不確定性卻讓商家相當質疑。
沒有退路的協(xié)議:
重組后償還部分欠款
上市后再還剩余的80%
但在這份協(xié)議中,商家顯然退路不多。
協(xié)議明確指出自有資金已經無力償還當前債務,在重組成功后,20%的貨款將在收到購價款1個月內返還商家。而剩下的債務則要等到重組后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才能償還給商家。
在這份《債權重組協(xié)議》中,甲方為“上海歡獸實業(y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張正平。乙方為供應商。
據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顯示,上海歡獸實業(y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31日,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登記機關為靜安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其法定代表人正是張正平。而淘集集是上海歡獸實業(yè)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電商平臺。
協(xié)議正文前面部分,有三條協(xié)議說明,如下:
1、甲方(即上海歡獸實業(yè)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已經無力償還當前債務,本著積極為商家及其他合作方挽回損失的態(tài)度,甲方將出售公司資產予某大型集團公司,成立新的運作平臺,且雙方已經深入洽談收購甲方淘集集平臺資產事宜,出售資產所得的所有資金將用于償還當前欠款。
2、甲乙雙方確認,乙方同意對甲方尚欠債務進行重組。
3、甲方擬通過資產處置等方式,以盤活淘集集平臺現有資產的方式,最終完成對乙方的債務履行,并與乙方繼續(xù)保持長期合作。
在后面的正文中最重要的是“支付方式”一條。該條具體描述了淘集集償還欠款的方式和時間點。但也是最讓商家難以抉擇的一條。
支付方式中寫著“甲方在收到某大型集團公司支付的收購價款后1個月內向乙方(即供應商、商家)償付債務金額的20%。”這部分只占了小部分,重要的是另外的80%。
后續(xù)的條文中這樣寫道“甲方欠付乙方的剩余債務金額仍由甲方繼續(xù)支付,由于甲方沒有支付能力,甲乙雙方一致同意:剩余債務延期至當甲方與某大型集團公司重組后的目標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由甲方法定代表人張正平及其高管團隊持股平臺以其持有的目標公司(成立新的運作平臺)股權質押借款或轉讓股權套現方式來償還乙方剩余債務?!?/p>
先不管淘集集是否能夠成功完成重組,單說估值20億美元和上市這一條件,就讓很多商家沒譜。對于商家來說,可能面臨“簽也沒錢,不簽也沒錢”的尷尬境地。
據了解,這次事件涉及所有淘集集平臺商家。欠款金額也從幾萬到上千萬不等,而大部分商家不得不被迫下架商品。
據媒體報道,淘集集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資本注入之前,無論從風控還是其他角度,資本肯定是希望事先把三方都安撫好,把債權清清楚了,然后再去注資?!庇胁糠稚碳冶硎荆Y方對于淘集集的簽約人數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但具體數量上,淘集集未能給出具體數字。
除了后續(xù)償還欠款的不確定性外,另一個就是淘集集公告中所指的某國內大型機構,淘集集一直以來沒有給出答案。
據鳳凰網科技報道,對于收購淘集集一事,拼多多、阿里巴巴都稱與淘集集平臺無關聯(lián),不予回應。
淘集集為何走到“賣身”這一步
創(chuàng)立于2018年的淘集集,正趕上了社交拼購的浪潮。
公開資料顯示,淘集集所屬的上海歡獸實業(yè)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冊資金為100萬元人民幣。
淘集集與拼多多十分相似,也是主打社交電商,在品牌前期對入駐商家免抽成、對消費端給補貼。
易觀智庫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今年“618”期間,淘集集月活環(huán)比增長達8.4%,三線城市用戶占比達33.63%。淘集集此前也稱平臺用戶超過1億,有數十萬商家入駐。
對于電商平臺來說,快速的增長也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前期依靠補貼和平臺紅利,可能會有大量的商家和用戶進入,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節(jié)奏,在資金流和支出上無法實現平衡,就可能會陷入危機。
對于淘集集來說,此次商家欠款可能就來自于融資不暢,沒有持續(xù)的現金流,商家欠款是直接后果。
而一旦出現資金斷流的問題,電商平臺就會產生惡性循環(huán)。首先,這會趕走一部分商家,進入競爭對手的陣營。
其次,本來走下沉市場的社交電商平臺都面臨很多問題,低價產品往往暗含產品質量問題,服務有時也不盡人意。而一旦平臺資金斷流,首先會導致補貼收縮甚至消失,此時低價優(yōu)勢便不復存在。商家無法回款,就會出現商家不發(fā)貨、不退款的情況,用戶也會大量損失。
目前的社交電商平臺大多沒有健康的生態(tài):或拿著商家的錢亂補貼,或是對商家比較苛刻,或發(fā)展太激進,商家、分銷商、消費者缺少吸附力。
這幾年新出現的社交電商平臺大多生存堪憂,并購的、倒閉的不在少數。
在資金流危機下,淘集集就選擇了一條被收購的路,但結果暫未可知。
那么,在拼多多和阿里都稱與淘集集無關后,誰會是淘集集的最終接盤者呢?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轉載,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