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秦朔,創(chuàng)業(yè)邦經授權轉載。
我的老家河南是中國的面食之鄉(xiāng),以一省之力,生產了全國70%的水餃、60%的湯圓、25%的饅頭和33%的方便面。平時,我也最愛吃面食。
2018年,我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的一個代表團到日本東京參加世界方便面大會,寫過一篇《一碗方便面的創(chuàng)新經濟學:增長的極限與發(fā)展的無限》。當時的背景是整個行業(yè)面臨的壓力,如一些消費者認為方便面有添加劑,是油炸食品;又如外出打工者的數量不再增加,開始減少,而這是方便面消費的重要群體;高鐵上的餐食供應,也對方便面造成了一定替代。
但通過在日本的訪問以及和中國企業(yè)的交流,我感到中國方便面并未夕陽化,而是在發(fā)生結構性變化,具體表現為口味和營養(yǎng)并重、細分化、高端化、正餐化,等等。
雖然靠外延擴張而增長的時代過去了,但真正的好產品往往在此時開始涌現。
過去7年,大致印證了這些判斷。一碗普通的方便面,因為做出了許多差異化創(chuàng)新,讓不少都市里的年輕人也喜歡上了它。
而在曾經高度固化的行業(yè)競爭格局中,也有一個明顯變化,即白象食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目前已接近昔日雙寡頭之一的“統(tǒng)一”。
白象為什么?最近的一件事,讓我得以從商業(yè)文明視角來做一些觀察。
充分透明、徹底透明
何謂商業(yè)文明?
簡單說,商業(yè)文明就是以人為本的價值創(chuàng)造。邁向商業(yè)文明的企業(yè),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
1、用正當的方式獲利;
2、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創(chuàng)造消費者價值;
3、對利益相關者負責;
4、回饋社會,成為社會進步的階梯。
從我的長期觀察看,中國企業(yè)在商業(yè)文明方面是有正知正念的。這既有“義利并舉”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也是一種法律要求。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條就規(guī)定,公司要“遵守社會公德、商業(yè)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承擔社會責任”。
問題在于,中國市場高度內卷,會“誘致”企業(yè)急功近利。有時,甚至整個行業(yè)也機會主義化了,潛規(guī)則流行,偏離了以人為本的商業(yè)文明航道。
6月29日,白象食品宣布,推出以面餅克重命名的大分量方便面產品——“面餅120克”,并在包裝上醒目注明。該產品是由原包裝產品“多半”更名而來。
大分量方便面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方便面面餅的規(guī)格大多在60~70克,很多消費者覺得“吃不飽”。
白象在行業(yè)里最早捕捉到這一痛點,率先推出了100克面餅的大分量產品,通過克重的差異化打開了一個新空間。
此后,白象持續(xù)對這一品類進行需求挖掘和產品創(chuàng)新,以實現“不僅份量足,而且口感佳”。
白象此前推出的“多半”,是110~120克大分量產品,比通常的60~70克面餅確實是“多半”。將它們作為商標申請注冊,初心是為了與常規(guī)份量的產品做區(qū)分。但在一些消費者和網友感到困惑、提出意見后,白象很聽勸,即知即改,迅速回應,決定停止生產原包裝產品,終止使用“多半”的產品名,而以“面餅120克”的新包裝煥新上市。
包裝的更換,并不是產品本身有問題,是產品名的問題。盡管要付出不少成本,但任何能讓消費者滿意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白象董事長姚忠良說:“白象走到今天,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本是指導思想,也是經營原則,就是及時、充分地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以及需求的變化,按照消費者的內心需求去做。尤其是社交媒體時代,只有透明化,才能和消費者無縫連接?!紫?20克面餅’所展示的,就是充分透明、徹底透明的態(tài)度?!?/p>
白象的“克重法”,格力的“稱重法”
白象以不加修飾、實實在在的面餅克重來命名產品,令我想起另一家企業(yè)的故事,即格力電器。
多年前,我與河南金龍精密銅管公司時任董事長李長杰交流。該公司是精密銅管領域的領軍者,主營產品包括空調與制冷行業(yè)所用的各類高精高效銅盤管。中國最大的幾家空調企業(yè)都是他們的客戶。
李總告訴我,這些企業(yè)的產品質量都不錯,但要論銅管的用料之足,首推格力。很簡單,格力一臺空調用的銅管比別人多,空調比別人重。
后來我了解到,銅是空調行業(yè)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約占原材料成本的20%。銅管成本高,價格貴,所以不少企業(yè)想方設法少用銅,近年來行業(yè)里也興起了“鋁代銅”的浪潮,因為鋁材成本僅為銅的1/10。
但在這方面,格力一直很“保守”。他們認為,鋁的導熱系數遠低于銅,要達到相同的換熱效率,必須增加材料用量或改變設計。鋁的熔點較低,焊接工藝復雜,易產生氣孔和裂紋。鋁在潮濕環(huán)境中易發(fā)生電化學腐蝕,可能導致管路穿孔、制冷劑泄漏,這會影響空調的長期可靠性。所以格力一直堅持使用成本更高、可靠性也更高的銅材。
上個月,董明珠還表示:“鋁的耐久性、穩(wěn)定性沒那么高,我們在沒有百分百把握的情況下不會以鋁代銅。”她還說過,即使當廢品賣,格力空調都能多賣150元。
據說格力空調比普通空調重15斤,其背后是扎實用料的銅管與鋼板,能顯著提升空調的耐腐蝕性與使用壽命。也因此,格力在行業(yè)里敢于承諾“10年免費包修”。
無論白象的“克重法”,還是格力的“稱重法”,都是一種數字化的、定量的表達。不玩概念,不搞話術,不模糊標準,一是一二是二,讓消費者清清楚楚地知道,購買的到底是什么價值。
商業(yè)文明,就在這樣的細節(jié)中。
消費者最聰明,消費者往往也是從細節(jié)中去感知和認知,并決定了選擇誰。
邁向商業(yè)文明,永遠是進行時
7月16日,央視主持人撒貝寧走進白象在湖南平江的生產基地,深度探廠。全程近兩小時的直播中,小撒以“一日廠長”身份,體驗了從和面、醒面、壓延、切絲、質檢的透明化生產全過程。
直播中再次進行了面餅克重實測,每塊“面餅120克”的實際重量均達到并略超標注克重。
通過央視的直播,人們看到了白象的更多細節(jié)——
為確保油的品質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在生產過程中不斷續(xù)新油。每 12 個小時,罐里的油換掉約80%。這不僅減少了油在高溫下的劣化,還有效避免了因油質問題導致的品質下降;
在流水線上,工人每天需要完成6道消毒程序:換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部浸泡消毒液12秒……對食品安全的堅守,變成了“可量化”的步驟;
在質檢中心,每20分鐘就有一次抽檢,涉及86項指標。從布拉班德檢驗室對面粉彈性的量化測試,到理化實驗室對鹽分、水分的精準把控,再到微生物培養(yǎng)箱中對菌落的嚴苛篩查,一系列高精度的科學儀器,用精確計量代替了“差不多”的經驗判斷……
小撒說:“廠長的角色并非權威的象征,而是責任的擔當?!边@是他一天的體會,也是白象創(chuàng)立28年的堅持。
如果說工業(yè)化、數字化、理性化奠定了白象的品質之基,基于消費者導向的創(chuàng)新,則賦予了白象產品以靈魂。
在健康價值方面,很多消費者依然對“高鹽、低營養(yǎng)”有顧慮,確實也有多數品牌仍在使用粉包調味,忽視營養(yǎng)配比。
白象的做法是,主動將健康標準前置,用醬包替代粉包,減少鈉含量;通過優(yōu)化工藝降低油脂攝入。其產品邏輯不是降低健康營養(yǎng)來換取利潤,而是用技術革新實現“安全與美味并存”;
在情緒價值方面,白象的挖掘更具創(chuàng)新性。針對Z世代“求新求奇”消費心理推出的香菜面,首月銷量突破500萬包;辣條拌面復刻童年記憶,麻辣小龍蝦拌面讓年輕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夜市熱門小吃,滿足了其對便捷與潮流飲食的雙重需求。當年輕人在直播間分享“辣條面回憶殺”時,方便面不是填飽肚子的工具,而變身為社交貨幣,傳遞著一種情感認同。
在文化價值方面,白象把各個地方的中國面和中國情、中國心結合在一起。白象研發(fā)中心深入挖掘各地的特色美食,融地域風味于現代食品生產中。以老母雞湯面系列為例,白象采用慢燉工藝,精心還原了老母雞湯的地道風味,將濃郁的家鄉(xiāng)味道帶到四海游子的餐桌上。以面為媒,白象悄然傳遞的是“美食在東方,東方看中國”的文化情懷。
工業(yè)文明的科學理性,商業(yè)文明的情懷感性,在白象身上,這兩者正融為一體。
而這一切的根基,還是對消費者的尊重。既然商業(yè)文明是以人為本的價值創(chuàng)造,人在變,服務于人的商品和服務也要“日日新,又日新”。
邁向商業(yè)文明,沒有完成時,永遠是進行時。
根植于對消費者最樸素的尊重
很多人曾經以為,方便面市場的巨頭壟斷之勢,不可動搖。
白象近年來的創(chuàng)新表明,當企業(yè)真的用心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不斷用創(chuàng)新追隨消費者的腳步時,原有的市場格局就會松動,朝著“用戶導向型創(chuàng)新者”所在的方向傾斜。
商道即人道。近年來,在行業(yè)里,每當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時,白象總是最先做出救災義舉?!鞍紫髞砹恕?,已是常態(tài)。
無論是用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產品的性價比,質價比,心價比,還是用透明化、可驗證的方式取信于廣大消費者,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白象的進步,也是商業(yè)文明的成長。
從這個看“面餅120克”,不是一時興起的結果,而是白象在長期商業(yè)文明演進中的必然突破。
商業(yè)文明不是高不可攀的概念,而根植于對消費者最樸素的尊重。
尊重不需要華麗的辭藻,而書寫在與消費者互動的每一張“意見簿”之中。
當這種尊重成為企業(yè)基因,它終將超越商業(yè)范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微觀力量。
在商業(yè)競爭中,誰將贏得未來?我想是這樣一些企業(yè)——它們不僅能“看見”消費者,更能“聽見”消費者未言明的期待;它們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當下的需求,更能預判未來的趨勢;它們前進的路上不可能沒有坎坷,但每一次坎坷都能成為新的契機,和消費者的心貼得更近。
風雨過后見彩虹,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創(chuàng)新到“創(chuàng)新+商業(yè)文明”,“面餅120克”如同一個新坐標,它不僅屬于白象,也屬于整個行業(yè)。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chuàng)業(yè)邦發(fā)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chuàng)業(yè)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